1935年,蘇聯設計師奇熱夫斯基成功研製出能飛萬米高空的平流層飛機——
讓戰機飛得又高又穩
■高德政 孫斌
蘇聯某型平流層飛機。資料圖片
平流層,位於地表上空10000-50000米。平流層內大氣平穩、能見度高,有利於高空飛行和偵察,具有很高的軍事戰略價值。爭奪平流層、獲取制空權,一直是世界各國戰略博弈的焦點。
20世紀30年代,蘇聯開始平流層飛機研製工作。萬米高空之上,飛機的密封艙設計成為研製重點。如何調節密封艙內的溫度,成為設計師奇熱夫斯基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問題催生創新靈感。奇熱夫斯基巧妙採用了三座密封艙氣動布局。這種密封艙汲取蘇聯海軍潛艇的製造經驗,配有除溼裝置和通風設備,能保證艙內乾燥且氧氣充足。
1935年12月13日,蘇聯空軍試飛員駕駛奇熱夫斯基主持研製的第一架平流層飛機,從斯摩稜斯克第35飛機製造廠機場起飛。蘇聯飛機開始第一次「搏擊」平流層。
為進一步提高飛機在平流層飛行性能,奇熱夫斯基帶領技術人員對飛機進行技術革新——捨棄笨重的雙輪式主起落架,取而代之的是以結構輕巧、不可收放式單輪主起落架;改變機身結構,新的機艙呈圓筒形,機艙壁板用密封墊圈和密封膠密封,而機身的布線則採用金屬環沿機身布置,密閉性能非常出色;用830馬力發動機替代之前的725馬力發動機,並安裝了2個渦輪增壓器,大幅提高了發動機功率。
在隨後試飛過程中,改進後的飛機在安全、航程和爬升率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最高可爬升到14100米。後續研製的系列平流層飛機都沿用了這架飛機的設計理念。
那時候,有不少國家也在研製平流層飛機。為有效應對他國平流層飛機,奇熱夫斯基決定研製一款裝有武器系統的平流層飛機——配備一部遙控式航空機槍。
1940年,加裝機槍的平流層飛機正式誕生。之後,衍生出一系列型號,可用於航空運輸、軍事偵察等多種飛行任務,為蘇聯航空工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作者:高德政
責任編輯:唐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