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帝釋放了魔鬼,魔鬼創造了天堂

2020-11-24 騰訊網

茫茫人海中,為防大家走失,請大家

本文為9月21日下午,中國著名戰略諮詢專家、智綱智庫創始人王志綱在「進無止境——紀念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暨企業精神高峰論壇」上發表的演講精編。

1/ 換船者說

今天的深圳,已經成為傳奇,關於「深圳密碼」的解讀,也是眾說紛紜。我既不是經濟學家,也不是官員,但我可以說是深圳四十年的親歷者、觀察者,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推動者。因此我想換一個角度,談談我所理解的「深圳傳奇」。

在開始演講之前,我想問在座的李子彬市長一個有趣的問題:曾經有個說法傳的很廣,你在當市長時,為民營企業請命,做了很多工作,對華為的幫助也很大,任正非卻從來沒有請你吃過一頓飯。但我聽華為相當權威的人士不是這樣說的,在你卸任之後,任正非曾經專程到美國請你吃飯,是這樣嗎?

(李子彬:是有這麼回事,當時我在紐約,任正非坐飛機到紐約請我吃的飯。我認識任正非11年,都沒有請我吃過飯,過春節連一束花都沒有。我們兩個人確實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當時華為還沒這麼大,我當市長時做調研,尤其是關於民營經濟和企業體制方面的調研會,每次任正非都參加。華為那時候也不大,經常有困難,他就到深圳找我協調解決。那時候一年見幾十次面。現在華為大了,困難也多,還面臨美國的打壓。沒有那麼容易了。我一年跟任正非董事長喝一次茶,不能再打擾了。)

感謝子彬市長。這麼小故事,從側面深刻反映了深圳的政商關係,是一種有別於中國絕大多數地區,相對單純的關係,這個故事看起來簡單,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圳發展的密碼

好了,言歸正傳,講深圳之前,要先了解一下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一直到現在,美國都認為中國的崛起是一個「歷史的意外」。在川普上任之前,幾乎全世界,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秉承的要麼是中國崩潰論,要麼是中國威脅論。根本不把中國看在眼裡,認為一切盡在掌握當中

美國前幾任總統和政客都曾對於改造中國抱有一定程度的樂觀,認為中國會跟著美國的節奏走——這也成了川普今天向前任甩鍋的最佳理由。川普這個精明的商人、純粹的實用主義者,上臺之後,發現遏制中國為時已晚,但又不得不做,所以才對中國表現出如此煩躁,如此橫蠻,如此不擇手段

不光是西方的學者和政客看衰中國,連中國大批先富起來的精英也在明裡暗裡持這種態度。在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我身邊的很多成功人士都不看好中國一心想著逃離。這一批人是「兩國一家」,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安頓在海外,而自己在國內繼續賺錢。

追逐安穩和幸福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這批老兄也都是聰明人。支撐他們這樣做的深層次思考,就是「沉船心理」在作祟。他們認為中國是一艘四處漏水,遲早會沉沒的破船,在沉沒之前,最好的辦法是換船。因此,儘管他們在中國大發橫財,但他們始終對中國的未來持悲觀態度,況且他們的財富積累也有說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所以越是賺錢,越要換船,臨走前還要拆一塊船板。原來美國限制中國過多移民,因此紐西蘭、澳洲等都成了中國人移民的樂土。歐巴馬上臺以後,給中國提供了「投資移民」的政策,大批中國土豪一下子蜂擁而至。

那段時間我去美國,在洛杉磯的爾灣一家中國餐廳吃飯,飯店裡面熙熙攘攘,煙霧瀰漫,仿佛一下子就像回到了中國。遇到了好多「老熟人」,都是這些年陸陸續續移民去美國的中國人,還有一些躲在美國當寓公的通緝犯。我剛坐下來,就有不少人來打招呼,他們告訴我,光是深圳沙河高爾夫球會的3000名會員當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就在美國,甚至可以單獨組成一隻球隊了。我問他們帶了多少錢走的?我一聽,發現少的也有200萬美金,多的更是不計其數。我看這些富豪的房子,都是千萬美元級別的豪宅

支撐他們這麼做的背後邏輯,是對中美未來發展趨勢的判斷。但誰也沒想到,短短幾年時間,全球化經歷巨變,川普對中國實施正面狙擊和打壓,兩國關係驟然緊張。特別是出現疫情以後,美國國家治理能力的孱弱暴露無遺,夢寐以求的自由王國、山巔之城突然破滅了,現在他們想換船回來,可惜已經是難上加難了。這一批成功人士開始思考:到底誰是沉船

歷史會回答這個問題。我和他們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我一直堅信中國的未來,堅信中國一定是全球機遇的匯集之地

我今天演講的主題是深圳四十年,深圳背後也是中國改革開放這四十年天翻地覆的縮影。四十年成功固然不易,但在當下面臨國際國內壓力越來越大的節點,如果我們搞不清楚成功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我們也無法做到繼往開來。因此借著這個機會,我想和大家探討深圳乃至中國崛起背後的邏輯究竟是什麼?必然在哪裡?

2/ 深圳代表中國,好壞都是文章

關於深圳的崛起,經濟學家有經濟學家的分析,官員有官員的講詞,都很精彩,我也有我的看法。在我看來,深圳是逼出來的改革、放出來的活力、摸出來的市場。

沒有生死壓力,不可能有中國的改革開放,也不可能有像深圳這樣「殺出一條血路來」的成績。在改革開放前夕,出現了一場規模浩大的逃港潮,這起於一個謠傳,說英國女王為了慶祝生日,給大陸人提供開放政策:只要能到香港,就能拿到香港戶口。這個消息一傳開以後,不光是珠三角、汕頭,凡是有能力的人都拼命往香港跑。

深圳有近香港之利,卻也帶來了在管束上最大的難題,這麼多年,我見到過很多香港的老闆,堪稱梟雄。這些人很多都是大陸逃過去的,一講到當年他們是怎麼冒著生命危險逃港的時候,一個個不善言辭的人就都變得口若懸河,一個個毫無感情的人都會淚流滿面,一個個性情木訥的人臉上都神採飛揚,為什麼?因為這段經歷是他們人生中最驚險、最刺激、也最難忘的,它會永遠刻在每個逃港人的心裡。

當時的廣東省委領導到基層視察,他發現公安、武警、民兵漫山遍野地追捕這些想要逃港的人,但是再多的公安武警根本擋不住。而深圳乃至廣東,相比內陸,已經又強了不少,按照鄧小平的話來說,當時中國已經處於「被開除球籍的邊緣」,在這樣危機倒逼之下,才有了破釜沉舟的改革。

1978年剛開始建設的深圳

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鄧小平這句關於特區建設簡單的話,幾乎凝縮了改革開放的所有智慧。在改革開放初期,沒有長期性的頂層設計,更沒有一張畫到底的藍圖,具體的改革措施誰也不清楚,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作為這艘大船的舵手,鄧小平的立場其實很簡單:「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因此,他才能不為僵化的教條所拘束、不為高大上的口號所綁架,不唱高調,只堅持一個永遠不變的原則:「發展就是硬道理。」這是貫穿改革開放全局的精神內核。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和深圳的偉大崛起完全是逼出來的。

危機倒逼改革,那麼接下來怎麼往前發展呢?我總結為「放出來的活力」。這股活力可以從「東莞現象」來一探究竟。改革開放之初,在廣州、深圳之間一百多公裡長的走廊地帶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民工潮。作為「百萬移民」的主角,農民工背井離鄉,不是為了偉大理想,而是為了解決切實的生存問題。他們在家裡面只能面朝黃土背朝天,修理地球,在地裡找食吃,甚至連自由遷徙的權力都沒有。在改革開放後,他們終於迎來了一個能夠改變命運的選擇:背井離鄉,到遙遠的珠江三角洲打工。這看起來很可憐,離開了老婆孩子熱炕頭,夜以繼日地揮灑汗水,但一個月這兩三百塊錢的工資,或許是他種地一年都掙不到的錢。他們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但收穫的是未來。

與農民工樸素的發財夢類似,香港商人們不是國際友人白求恩。幾年前就從珠三角遊水逃到香港去的人,作為第一批港商開始回來了,在本鄉本土辦廠,並在這裡探索出一種叫作「三來一補」的發展模式。

香港商人只要有訂單,就不用給錢,村集體拿出土地來入股,借錢找包工頭把廠房蓋好,港商只要把設備拿過來,就可以開始生產,最後利潤兩邊對帳港商的成本之低簡直無法想像,土地不要錢,廠房因陋就簡,又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勞動力,最大的成本就是那些二手的設備。只要有訂單,工廠就可以運轉。一個個香港大小老闆,把歐美訂單拿到手後,跑到老家珠三角,找到當地的農民租塊地建廠房,不斷地擴大規模再生產。

這些港商們幾乎沒有什麼道德水準可言,為了一己私利,對工人無所不用其極地剝削與壓榨,甚至釀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三來一補」企業中有不少是塑料廠、玩具廠、人造花廠,這類企業的拌料工、噴漆工、印花工幾乎天天要同有毒氣體打交道,卻毫無保護措施。但就是這樣一群利慾薰心的老闆們,使整個東莞從村到寨到區,崛起了成千上萬的「三來一補」企業,為日後華為等世界級企業的誕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溫床。

珠三角本地的農民,想法同樣很簡單。只要在農地建好廠房,轉手租出去就能掙錢。伴隨「三來一補」企業和鄉鎮企業的大發展,誕生了數以萬計的廠長、經理的新職位,以至於出現了咄咄怪事:即使一些鄉村幹部(包括原生產隊會計、糧庫保管、記分員)、派出所幹部、知識分子(小學畢業生也算)悉數出任官職,人數也不夠用。在一個村擁有幾十上百家企業的情況下,每一個村裡面的男人都可以在廠裡面掛個副廠長的名,名利兼收,何樂而不為?

從1980年開始到1988年的短短八年時間,珠江三角洲就成了中國的新興製造業高地,建起了成千上萬的工廠;一個小小的東莞,從只能容納六十萬人口的縣級市,變成了能夠容納一千萬青壯年人口的超大型城市。

四十年過去了,珠三角順利地實現了工業化,形成了在全世界極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無數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深圳成為世界級城市,東莞成為世界工廠,等到深圳要實現產業升級、騰籠換鳥的時候,東莞自然成了最好的卵床,華為等一大批高新科技企業花落東莞,這是之前誰都想不到的。

聖人在哪裡?沒看到。偉大的道德觀在哪裡?沒看到。只有一群毫無基礎的農民工,一群貪婪逐利的商人,一群渴望致富的當地農民,他們才是這個舞臺的主角,而驅使他們不斷奮進的正是被釋放的人性

1992年廣州火車站,大量外來務工人員聚集在候車廣場

這裡面有太多說起來不人道、不人性的故事,但它符合常識

1990年,我去深圳,李灝同志見了我的第一句話是:「北京對於市場經濟究竟怎麼看?」當時的深圳已經摩拳擦掌,一定要給市場經濟爭口氣。但是,當時市場經濟還有些禁忌,很多人覺得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不能談。

小平同志到南方視察的時候,我在新華社,因此非常有幸間接參與了這個過程,對事情的來龍去脈比較清楚,這個口子撕開以後,一個全新的時代開始了。為什麼呢?它順應了規律,順應了潮流,從此中國有了放出來的紅利、摸出來的市場,終於走上了市場經濟。

「摸出來的市場」後面還有一句話,叫「擋不住的國運」。我發現中國有一個現象:但凡日子難過的時候,艱難突圍,絕處求生,這時候反而能尊重人性,釋放活力,政策空間的彈性也比較大,大家都能實事求是謀發展;一旦日子好過,總會有人頭大,各種不符合規律的亂象也隨之出現,反而容易出亂子。治亂循環——這裡面有著深刻的人性、政治規律。

深圳也同樣經歷了這一過程,90年代末到世紀初,是深圳最迷茫的一段時間。特區的外貿紅利基本用完了,新的產業還在孕育。一邊是網上那篇《深圳,你被誰拋棄》也傳遍全國。一邊是深圳市委公開提出,深圳正面臨著「四個難以為繼」:地少人多,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難以為繼;土地、空間有限難以為繼;能源、水資源短缺難以為繼;環境承載力嚴重透支難以為繼。

但就是在這種裡裡外外的不看好和危機感之下,深圳卻開始了騰籠換鳥的二次創業之路,堅持把發展工業、製造業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

面對這樣的局面,就像時任市長李子彬自己說的那樣:各個城市的發展路徑不同,有的以商業外貿為主,有的是旅遊業為主,深圳經濟特區成立之初,是三來一補加工貿易為主。就是中央給了15年的政策,再加上體制機制的優勢,香港的投資等。就在這波紅利快消失的時候,深圳進行了產業升級換代,科技創新是經濟發展第一推動力,高新技術產業是深圳經濟發展第一增長點,通過工業化進入現代化,打下了深圳未來20年騰飛的基礎。

現在的深圳,鮮花著錦,歌舞昇平,人人稱頌,我卻很擔心。華為、平安、騰訊這些世界級企業已經到了收穫時節,每年上繳千億稅收,一舉一動吸引著全球的目光,很多人也因此淡忘了這些世界級企業當年播種、萌芽和成長的困難歲月。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今天的深圳在享受八九十年代遺留下來的創業紅利時,更要高度警惕當下深圳經濟存在的脫實向虛、泡沫化和空心化等問題。高企的房價和生活成本,也讓現在深圳的年輕人,遠沒有十年前幸福,這一切都標誌著深圳的光鮮外表之下,新的危機正在醞釀,現在可能看不出什麼,再過幾年可就很難說了,值得高度重視。

3/ 「深圳奇蹟」背後的三個根源

深圳為什麼能一路走到今天,除了世界產業轉移的天時、比鄰香港的地利之外,內在動力有哪些?我想由表及裡談三個方面。

第一,基因

為什麼四個特區中,只有深圳走出來了?只有深圳能夠一枝獨秀?和文化有很大關係。多的理由不說了,只想講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我走過很多地方,發現很多大學生、很多人才曾經到廈門、汕頭、珠海等城市,但是最後都待不住,離開了。這三個特區我都深度接觸過,為什麼待不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存在文化排斥,這些地方都以本地人為主,外來者很難融入當地,機會也比較少。

本土文化越強烈的地方,社會圈層就越板結,長成參天大樹非常難。而深圳恰恰相反,深圳現在接近1700萬的人口中非本地人或流動人口佔絕大多數,本地人極少,沒有強烈的本土文化認同感,自然形成了「來了就是深圳人」的社會風氣。

為什麼深圳能夠撐得起全球性企業,我想和蛇口基因有關,很多深圳的大企業都是從蛇口走出來的,這至少有三點原因:第一點,蛇口這個地方有全球化意識,它從創辦之初,就是一個被可以開放的口子,一切可以先行先試,更加易於市場化、國際化和全球化,也趕上了世界的全球化進程。天有多大,膽有多大市場和成就才可能有多大,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點,蛇口乃至深圳最大的特點是鼓勵創新。舉個例子。當年任正非缺錢的時候,想了一個「招」,讓員工將自己的工資拿來集資,還給了一個「美其名曰」的理由:你既是在華為打工,還是華為的股東。那個時候,對於他能走多遠,很多人都是懷疑的。

任正非自己也承認,他是一個吹牛高手。當年飯都吃不飽的時候,任正非說,以後華為在全世界三分天下有其一。現在來看,都說對了。其次,任正非是一個煽動大師,他提出某個願景後,能夠讓所有員工去努力。員工們既是公司受益者,同時也是股東,這其實根子深處還是同一個道理——人性,懂激勵,大家敢行敢試。再有,任正非是一個踐行大師,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而且身先士卒。任正非和牟其中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有著極為堅強的毅力和超強的行動力。這個東西一年看不出來,十年、二十年就不一樣了。

這三方面構成了華為的企業文化,最後打造出了一個世界級公司。不光是任正非,平安的發展也體現出了銳意創新的蛇口基因。深圳的改革開放,始自鄧小平的一句「殺出一條血路來」,而第一片試驗田就在蛇口。

蛇口是中國改革的「試管」。當年袁庚創辦的蛇口開發區,就像站立在改革的潮頭,一時十分新鮮,以致當時中國許多熱血青年像當年投奔延安一樣地來到蛇口。

在蛇口這塊試驗田上,有別於傳統計劃經濟,而跟全球接軌,擁抱市場化和國際化。當時蛇口開發區有很多便宜行事的權力可以做很多超常規的探索。蛇口工業區管理局是一級地方行政組織,雖然隸屬於深圳,但實則是獨立王國,在地位上甚至平起平坐。其他地方成立企業走流程要三個月,而在蛇口,企業從申報成立到拿批文只需十天。

平安集團的創始人馬明哲先生正是在這樣享有特殊政策的舞臺上,在激情和理想主義的驅動下,花了近兩年,多次跑到北京遊說,終於搞定了平安的保險牌照。並最終做成了一個全世界領先的綜合金融集團。平安的成功,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的實踐,這樣一個非常普通、也沒有很高學歷,但有理想、願意嘗試的人,在蛇口基因的孕育下,幾十年以後,走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上。

華為和平安都還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以世界為師,花大價錢向全世界學習先進經驗,馬明哲和任正非也都非常熱愛學習,平安內部有個說法:「平安的發展,趕不上馬明哲的想法」。華為內部也有類似的說法,但他們也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在麥肯錫、IBM等諮詢公司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最終造就了這兩家世界級公司。

開放、創新、效率、先行先試、百折不撓,這些從蛇口一路傳承到深圳的基因,很值得我們思考。

第二,生態

深圳密碼的第二條,在於生態。相比國內大部分政府,深圳的特殊之處在於,形成了服務型治理模式,不與市場進行博弈,而是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務,並在市場失語時做好社會保障工作。

在生態學的概念中,維持一片溼地物種多樣性的關鍵,在於保持好環境中千分之三的含鹽量;同樣的,如果把深圳比作一塊大溼地,如何維持市場鹽分的合適比例,是政府的主要職能。至於溼地的食物鏈如何構成,是鳥吃魚、魚吃蝦、蝦吃蟲還是蟲吃土,甚至魚跳起來吃了鳥,這些都是市場行為,與政府無關,活力四射的民營企業才是市場的主角。

但凡是政府用力過猛,結果往往會破壞生態;政府用力適當、無為而治、有求必應,無需不擾的時候,反而會出現充分的自由繁榮。

華強北和賽格集團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案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深圳市政府下了很大的決心,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把一百多家中小型電子工業企業「合縱連橫」,打包成立了賽格集團,其中上市公司都有不少,其董事長的級別也很高,可謂雄心滿懷,固一世之雄也。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有著超強配置的賽格集團,即使在最興盛的時候,全力打造的電子工業產業也沒有起來。具有競爭力的終端產品沒有做起來,反而形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山寨市場華強北,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生活中這種「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辯證法也比比皆是。

隨著電子市場大爆發,華強路由工業區變成了電子市場,振華路成了金融證券一條街,大批的配套商業也陸續進駐。在華強北,一個一平米的櫃檯,就是個創業大舞臺。一張櫃檯申請表登記表,被炒到了幾萬,一個櫃檯,日成交少則萬計多則數百萬計。

不計其數的人在這裡發家致富,騰訊也是從這裡走向世界,華強北不僅支撐了深圳家電、消費電子產業的發展,與當初的蛇口一樣,華強北的故事,也吸引了一大批優秀青年的到來。這一切見證了華強北全民創業和財富神話的歷程,也感受到了全球電子元器件的天堂、亞洲電子第一市、中國電子第一街的魔力。

隨著2000年賽格廣場全面落成,華強北步入輝煌,而當時名揚天下的賽格集團卻逐漸地泯然於眾人之間。

伴隨著政府的清理,華強北的山寨產品市場現在已經變得乾乾淨淨了,與此同同時,原來深圳市扶持的很多大型工業國有企業,也因為水性不佳逐漸被市場經濟淘汰,它們就像是侏羅紀公園裡的恐龍一樣,體型龐大,動作緩慢,當環境變成了熱帶雨林,恐龍不在了,人們驚訝的發現:恐龍的屍骨腐爛以後,變成熱帶雨林的肥料。在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熱帶雨林中,「兔子吃草,狐狸吃兔子,狼吃兔子」的生態迅速形成,自由演化,產生了一大批華為、騰訊、大疆等參天大樹。

從大型國企到民企,從政府主導到市場主導,從侏羅紀到熱帶雨林,這裡面有一些本質的東西,我們也需要好好思考,尤其值得很多內地城市借鑑。

第三,人性

深圳密碼的核心,是人性。多少年來,大家都希望成為雷鋒,最後發現在這種要求下,產生的多是偽君子。人是有欲望的,人的欲望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澎湃的動力,也是一朵「惡之花」,政府要做的是引導,而不是單純的打壓。

中國這40年的改革開放,就是釋放人性,釋放人的貪婪、僥倖和虛榮。深圳的成功,從基因,到生態,歸根結底,靠的是什麼呢?就是人性,人的本能。40年來,我採訪過、接觸過、服務過很多成功人士和企業家,說一千道一萬,這些人都是一句話,就是欲望的釋放

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的深圳,就像是當年充滿著野心、欲望、混亂的美國西部,向所有希望改變命運的人打開大門。深圳提供了一個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的大舞臺,被倫理道德、三綱五常約束了幾千年的中國人,在深圳這片誰也不認識誰的土地上,突然遇到了某種程度的放縱。

這种放縱不是綱紀廢弛、打砸搶掠,而是有限度、有前提、可控制的放開,是在對和錯之間、好和壞之間、紅和黑之間的廣泛中間地帶尋找共識。是對灰色地帶的容忍:容忍重工業對環境的破壞,容忍血汗工資制對農民工群體的利益剝奪,容忍倒賣批文、合法走私貿易的存在,容忍山寨產品的風行,容忍民營企業家在法律邊緣的遊走……這樣的容忍使深圳在一段時間廣受批評,成為眾矢之的,但也正是在中間地帶的不斷探索,使人的欲望得以最大限度地張揚。

深圳並不完美,也不是偉光正,而是上帝釋放了「魔鬼」,人性在這塊土地上得到了充分的張揚與釋放,無數充滿活力與欲望,希望改變命運、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年輕人,像潮水一樣湧向深圳,魚龍混雜、大浪淘沙,最終「魔鬼」創造出了天堂。

這個天堂雖然有很多不完備的地方,但經歷了四十多年的淘選,今日的深圳成為中國社會最文明、平均素質最高的區域之一,這種高度的文明又促使人性不斷向善,社會共識得以凝聚,最終使大灣區走向了更加成熟和現代化的社會形態。

大私終於造就了大公,大惡終於造就了大善,大破終於造就了大立,辯證法在這場「深圳之變」得到了最佳體現。

追因溯源,深圳產業化的成功,不僅是政府領導的成功,也不僅是國家力量推動的成功,更不僅是什麼深圳模式和能人政治的成功,根本的還是最常識的市場主導經濟的成功,最基礎的遵循產業發展規律的成功,最簡單的順應人性的成功,從「一個腦袋想問題」到「千萬個腦袋想問題」的成功。

人性的水推動了深圳的船,順水行舟成就了深圳。這才是深圳最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另:大量讀者還有沒養成點讚習慣,希望大家閱讀後順手點亮分享、點讚、「在看」,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喜歡本文的親們,

請在頁尾留言,點在看,轉發哦

相關焦點

  • 來自天堂的魔鬼,你愛的人是天使還是魔鬼
    《來自天堂的魔鬼》原唱:G.E.M. 鄧紫棋 填詞:G.E.M. 鄧紫棋譜曲:G.E.M.鄧紫棋 編曲:Lupo Groinig《來自天堂的魔鬼》是鄧紫棋2015年11月5日所發行的電音單曲。鄧紫棋在記者會中公布全新宣傳模式,在11月6日全亞洲實體發行前,曝光這首歌曲和MV。最近鄧紫棋的《光年之外》特別的火,應該是從她參加了《我是歌手》開始,大部分的人知道了鄧紫棋,小小身軀,巨大能量,就像音響。
  • 放牛講彩蛋 | 這個被上帝和魔鬼同時選中的男人!
    他們約定自己麾下的天使和魔鬼不能直接幹涉人間只能暗中觀察誘導人類墮落或者升華 他從小具有特殊的超能力能夠看到天使和魔鬼因此也被家人和旁人誤解一度想要ZS逃離人間  而根據規定ZS者無法登入天堂為了能夠得到在死後進入天堂的機會他決定為上帝賣命開始除魔衛道以此換取si後進入天堂的機會
  • 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紀手稿——《魔鬼的聖經》
    《魔鬼的聖經》之名著稱於世。除了魔鬼的肖像,約瑟夫斯的作家肖像和一隻豎立在首字母之上的松鼠外,所有圖片均顯示出幾何或植物形式,而不是人類或動物形式。還有兩幅圖像代表創作期間的天堂和地球,分別是藍色和綠色圓圈,分別帶有日月和一些恆星,以及一個全行星的海洋,沒有陸地。在書本中,主要大寫字母大大擴大了,用紅色墨水佔據了大約五到六行文字的高度,並放在頁邊距中。
  • 鄧紫棋(來自天堂的魔鬼)歌曲背後的故事!
    (來自天堂的魔鬼)這首歌由香港女歌手鄧紫棋在2015年所演唱,歌曲憑藉鄧紫棋獨有的美聲,再結合激情四射澎湃有力的曲調,使這種歌將流行音樂的美感展示得淋漓盡致,再增添幾分搖滾的風格,使整首歌聽起來有一種復古之美,獨特的魅力讓這首歌自問世至今,五年來在各大視頻平臺。
  • 《來自天堂的魔鬼》一開口便讓...
    《來自天堂的魔鬼》一開口便讓你的耳朵懷孕時間:2019-08-17 15:17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夜裡做了美麗的惡夢是什麼歌? 《來自天堂的魔鬼》一開口便讓你的耳朵懷孕 抖音夜裡做了美麗的惡夢是什麼歌?
  • 書評| 在上帝之城,與魔鬼共舞
    原標題:書評 | 在上帝之城,與魔鬼共舞讀完朱莉安娜·芭芭莎的《在上帝之城,與魔鬼共舞》後,我和她視頻通話了一番。她正在裡約熱內盧的父母家度假。裡約世界盃結束後,她結束自己作為美聯社裡約特派記者的工作前往瑞士生活了兩年,後來到紐約擔任雜誌編輯。 2010年1月4日,她從舊金山前往裡約。對她來說,這並不僅僅是一次駐外記者任務,也是一趟回家之旅。
  • 《神鬼願望》:宅男為追女神,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換了七個願望
    巨大的失落讓賈德倍感沮喪,他喃喃自語道,上帝,為了她我願意付出一切。這時,一顆撞球穿過人群滾到了賈德腳下,賈德撿起撞球,看見一個性感的紅衣女子正勾著手指示意他去,女子告訴賈德,她知道賈德想和伊莉在一起。賈德倍感驚訝,他不明白女子是怎麼在吵鬧的環境中,聽到自己的低語的。女子自稱是魔鬼,她擁有神奇的力量可以實現賈德的所有願望。
  • 鄧紫棋的《來自天堂的魔鬼》為她增加的不僅是幾十萬粉絲,還有愛
    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的魔力知音,今天給大家分享這首歌曲是鄧紫棋的《來自天堂的魔鬼》希望大家能夠喜歡,《來自天堂的魔鬼》是鄧紫棋2015年11月5日所發行的電音單曲。鄧紫棋在記者會中公布全新宣傳模式,在11月6日全亞洲實體發行前,曝光這首歌曲和MV。
  • 愛情是個瘋狂的魔鬼
    在這城市中,當落後的醫學無能為力時,各種疾病都被視為魔鬼附體。因此即使她沒有被診斷出患有狂犬病,她還是被迫穿上魔鬼的衣服,被關進了聖克拉拉的牢房修道院,那是一座活死人的建築。在人們和聖克拉拉主教眼中,她不僅被魔鬼附身,而且還是一個瘋狂的魔鬼舍瓦有一對魔鬼的眼睛。女孩有著透明的翅膀,發出奇怪的嗡嗡聲,四處亂飛。
  • 《來自天堂的魔鬼》聽膩了?趕緊試試鄧紫棋新改編版本,不得不跪
    《來自天堂的魔鬼》聽膩了?趕緊試試鄧紫棋新改編版本,不得不跪《來自天堂的惡魔》是前段時間在網上翻火的歌曲,這是由鄧紫棋在2015年的一首自作曲,鄧紫棋極具感染力的嗓音將這首歌拉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首歌從前奏開始就很吸引人,前奏就是一段英文的電音和人聲的融合,將聽眾帶入情境中去,讓人像是真的見到了來自天堂的魔鬼。有人說這首歌的熱度已經過去了,現在對這首歌的喜愛程度已經下降了,覺得已經聽膩了。那你不防去聽一下鄧紫棋新版的《來自天堂的魔鬼》,這首歌的改編讓人不得不跪。新版的《來自天堂的魔鬼》是鄧紫棋發布在b站上的一首歌,只在b站上獨家發布,還和vlog有合作。
  • 《來自天堂的魔鬼》—這個世界除了你,再不會有人讓我堅定到失控
    這首《來自天堂的魔鬼》太好聽了,以前對鄧紫棋不太了解得我最近竟然愛上了鄧紫棋,先是《光年之外》、《我的秘密》,說實在的我都是在抖音聽到這幾首,也都是抖音爆火的歌曲,這些歌曲不管是從風格或者樂器表現都充分展現了鄧紫棋強大的駕馭能力。
  • 薩特| 魔鬼與上帝是一回事,而我則選擇了人
    原標題:薩特 | 魔鬼與上帝是一回事,而我則選擇了人 建立在上帝身上的道德必然導致反人道主義,但格茨在最後一場戲中接受了適合於人類命運的相對而有限的道德:他用歷史取代了絕對。 魔鬼與上帝是一回事……而我則選擇了人。 當人信仰上帝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很可憐的東西:他必須拋棄上帝才能從廢墟中脫身而出。
  • 新歌首唱親密互動寵粉|來自天堂的魔鬼|演唱會|...
    網易娛樂8月12日報導 G.E.M.鄧紫棋即將迎來28歲生日,周六晚,她在深圳舉辦了「差不多28」生日會,三千多名歌迷如約到場,現場她不僅連唱《來自天堂的魔鬼》《倒數》《差不多姑娘》等多首熱門歌曲無論是刷爆網絡的《來自天堂的魔鬼》、《倒數》,還是經典粵曲《where did you go》一度引發全場大合唱,並首唱了自己的最新單曲《差不多姑娘》,此外,還特地和幸運粉絲一起合唱《我的秘密》《多遠都要在一起》,令場外粉絲大呼羨慕!鄧紫棋現場玩遊戲下廚 場外粉絲:酸了!「差不多28」生日會場館特意選擇了能夠近距離互動的live house,只為讓粉絲嗨玩不留遺憾。
  • 放棄《來自天堂的魔鬼》吧!鄧紫棋暗示新歌已來襲,聽前奏就愛
    放棄《來自天堂的魔鬼》吧!鄧紫棋暗示新歌已來襲,聽前奏就愛鄧紫棋《來自天堂的魔鬼》你們還有在聽嗎?你們知道她又出新歌了嗎?這首歌是在某音app上獨家發布的,歌曲和mv一同在上面公開。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鄧紫棋的這首新歌。
  • 《來自天堂的魔鬼》,原唱鄧紫棋,翻唱奇葩網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來自天堂的魔鬼》原版歌詞:(我見過天使,遇過魔鬼,親愛的,你到底你到底是誰)夜裡做了美麗的噩夢,想清醒我卻抵不過心動夢裡你是無底的黑洞,我無力抗拒失重我的意識自控脈搏流動,全被你神秘引力操控親愛的你是危險的迷宮
  • 獨知(天使與魔鬼)
    假如從小到大,所有人都告訴你這個世界到處是魔鬼,而你,又從未意識到世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那麼,你的人生將會多麼悲慘。如果這個世界到處是魔鬼,那是因為我們心裡居住著魔鬼;如果我們的內心是一個潘多拉盒子,這個世界就絕不會是伊甸園。換言之,把我們生存的家園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的,既不是上帝,也不是撒旦,而是你、我、他,是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 你想做魔鬼在人間的代言人嗎?如果想那就來看這部《魔鬼代言人》
    比如女性通過自己的墮落實現對男人女人的救贖,比如曾經的六翼大天使在教堂、在摩天大樓的頂端等極具有隱喻色彩的場所引誘自己兒子的墮落、引誘自己的子女——同時也是上帝的子女相互誘惑,不管是簡單的視覺上的變換還是情節的安排還是越到後越濃烈的詭異氛圍,都表達出一部魔幻作品的特質。
  • 《大師和瑪格麗特》裡的魔鬼,到底是個什麼鬼?
    貫穿小說始終的是魔鬼沃蘭德,他的存在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同時也為了解釋上帝如何存在。小說的題詞是這樣寫的:「你到底是何許人?」「我屬於那種力的一部分,它總想作惡,卻又總施善於人。」這是引自歌德的《浮士德》中的一段話。
  • 每周電影推薦:《天使與魔鬼》
    《天使與魔鬼》
  • 心理學:天使變成魔鬼的故事,啟示著我們要學會勇敢地面對謊言!
    說到邪惡,我們可能會想到魔鬼撒旦。但是卻很少有有人知道撒旦是如何一步一步把自己變成邪惡的化身。據說,撒旦原本是上帝的副官,是人類的靈魂導師,天使,負責通過考試來提升人類的靈魂。有一天,上帝想通過進一步提升人類的靈魂,要求耶穌和撒旦分別提交一份具體可行的提升計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