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準實時」將GECAM衛星探測到的伽馬射線暴觀測警報下傳至其科學運行中心,揭開了北鬥三號系統全球短報文服務
應用於空間科學與宇宙探測的序幕。我國北鬥衛星導航工程使用的北鬥導航衛星主要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全部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製,其他重要分系統也有部分航天科技集團所屬單位參與。2020年,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並開通服務,標誌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目前,全球已有120餘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北鬥系統。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懷柔一號」極目望遠鏡,簡稱GECAM)是北鬥三號系統全球短報文服務的
首個衛星試驗用戶,也是我國首個具有即時下行觀測數據能力的空間天文望遠鏡,於2020年12月由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由於衛星通常在
飛過地面接收站時才能下傳科學數據,具有
較長的時間延遲(可達數小時,甚至超過10小時),無法實現快速響應。為了滿足科學觀測需求,GECAM衛星創新性地使用北鬥三號系統的
全球短報文通訊鏈路,
將天體爆發的關鍵科學數據(觀測警報)準實時下傳至地面,從而可以
快速引導其它設備的後隨觀測。▲ GECAM衛星通過北鬥三號導航系統準實時下傳的伽馬暴(GRB 210120A)光變曲線本次GECAM衛星發現的爆發天體是一個伽馬射線暴(編號GRB 210120A),其發生於2021年1月20日下午15時10分48.550秒(北京時間)。GECAM衛星通過星上在軌觸發定位軟體實時捕捉到該爆發事件,並將星上觸發定位結果以及光變曲線等觀測警報信息通過北鬥三號系統下傳至地面。GECAM衛星科學運行中心在觸發後約
60秒收到第一條北鬥短報文,其後
10分鐘內收到所有短報文信息。短報文傳輸功能正常,性能指標均
符合設計。本次試驗的成功,表明北鬥三號系統全球短報文服務在空間科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據悉,我國正在研製的
愛因斯坦探針(EP)衛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eXTP)空間天文臺等也計劃
利用北鬥三號系統的全球短報文功能,以便
快速向國內外天文學家發布有關宇宙天體爆發活動的關鍵信息,引導其他設備開展後隨觀測。
來源: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官方微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網站
編輯/楊成 高一鳴
校對/林佳昕
監製/黃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