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通訊員 何劍爍
您知道熊貓血嗎?因為少有和罕見,RH陰性血被比作國寶大熊貓,也被人們稱為熊貓血。熊貓血是稀有血型,可河南新鄉女子小雨(化名)卻有著比熊貓血還罕見的血型,也因為這個血型,她懷了7次孕,最後只有1胎成活,而這一次,她也是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
【初遇】孕媽媽血型比熊貓血還罕有 她的就診讓整個團隊感到「事態嚴重」
「這是我第7次懷孕,差一點又失敗了……」回想起這次生產,剛剛康復出院的小雨難掩喜獲新生命的激動,瞬間紅了眼眶。
「七次懷孕,僅有一胎存活,其他胎兒都因為母親的特殊血型發生了宮內溶血,沒能生存下來。」幫助小雨生產的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胎兒醫學團隊負責人李根霞直言,小雨初到該院就診時,整個胎兒醫學團隊都感到「事態嚴重」。
小雨到底是怎麼了,能讓整個胎兒醫學團隊感到「事態嚴重」呢?
據李根霞介紹,小雨之所以生產不易,是因為她體內特殊的血型——RH缺失型D--,「這是一種比熊貓血(Rh陰性血)還罕見的稀有血型。為這樣的產婦做手術,我們也是第一次,對我們手術團隊是個不小的挑戰。」
考慮到小雨的特殊性,李根霞立刻電話聯繫全國知名胎兒醫學教授對小雨進行會診,並邀請研究胎兒貧血的國際專家進行遠程會診。最終,胎兒醫學團隊給出了「每周複查超聲,查看胎兒大腦中動脈峰流速度」的診療建議,同時,整個團隊都在積極尋找與胎兒ABO符合的RH缺失型D-血源。
「一旦發現胎兒出現貧血,我們希望能及時宮內輸血。」李根霞說,小雨的父母懷揣著擔憂與希望,接受了這個建議。
【協作】多方協作找血源,醫學團隊為胎兒4次輸血
4周很快過去,在給小雨的一次超聲檢查中提示,小雨附中胎兒大腦中動脈峰流速度在逐漸升高,胎動也比以往減少。為一探究竟,加之是後壁胎盤,該院產一科主任楊培鋒穿刺臍帶游離段抽臍血,以檢查胎兒血型和血紅蛋白。
檢查後,得到的消息喜憂參半。喜的是,小雨腹中胎兒的ABO血型經過確認是AB型,只要能找到RH缺失型D-的獻血者即可;憂的是,胎兒已經出現了嚴重貧血,需要儘早輸血,但並未找到適合的血源。
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爭分奪秒的生命保衛戰開始了。河南省婦幼保健院輸血科一邊積極聯繫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一邊又與省內各大醫院輸血科聯繫尋找血源。
一周過去了,正當治療團隊商量是否可以母體獻血時,令人興奮的消息傳來——找到兩位跟小雨血型一模一樣的獻血者,他們非常樂於幫助小雨和胎兒,隨時可以進行緊急採血及製備。
隨後的兩個月內,河南省婦幼保健院胎兒醫學團隊為小雨腹中胎兒實施了4次肝內靜脈輸血,將孕周延長到了35周。
【奇蹟】分娩時再遇難題,多學科聯手破困局
12月15日,小雨到了需要提前分娩的關鍵時刻。可此時傳來消息,由於2位獻血者半年內不能再獻血,手術團隊面臨母親分娩、新生兒出生後換血時無血可備的難題。為此,省婦幼保健院再次聯手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進行多學科會診,就最佳分娩時機、術中自體血回收、臍帶血保留及娩出後新生兒救治等細節進行商議。
小雨臨產的日子如期到來,手術間內,手術團隊嚴陣以待,各司其職:產科醫生、助產士、兒科團隊注意預防產後出血、實施晚斷臍,做好胎兒的復甦及臍帶血回收;麻醉團隊、護理團隊全力保障術中麻醉、監護及手術配合,實現術中創面滲血的自體血回收;輸血團隊科將回收的血液封口後,送到河南省紅十字血液中心……
這場手術共製備濃縮洗滌紅細胞母體100毫升、臍帶血28毫升,存放時間長達35天,最大程度地保障了母嬰術後的續用血安全。可喜的是,小雨順利降生了,而小雨成為在河南省婦幼保健院生產的第一位RH缺失型D--罕見血型孕婦。
為何RH缺失型D-血型的小雨生產如此困難呢?據河南省婦幼保健院(鄭大三附院)輸血科主任李肖甫介紹,RH缺失型D--是RH血型系統一種極為罕見的變異體。這種血型血清學特徵表現為紅細胞上RhC/c、E/e抗原的完全缺乏和(或)D抗原的過量表達。
RH缺失型D--個體極易由輸血、分娩相關胎母輸血症候群、創傷、自然或人工流產、異位妊娠等致敏,而產生高效價的抗C/c、E/e的聯合抗體。該抗體可以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致敏胎兒紅細胞,引起嚴重的胎兒或新生兒溶血病,導致胎兒貧血、胎兒水腫和胎兒死亡。
(編輯 吉倩倩 施尚景 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