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唯一的一艘極地科學考察「雪龍」號破冰船,航行過浩瀚無際、風急浪高的汪洋大海,穿梭在冰山林立、暗礁叢生的南極冰區時,可以說,每一位中國南北極科考隊的全體成員,都隨時面臨著生命威脅。用極地科考隊員自己的話說,從長城站返回中山站的途中,「雪龍」號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重蹈「泰坦尼克」號的覆轍。
這不是冒險小說的片段,而是中國南北極科考勇士們真實的工作寫照。
「每一次出發前,每位科考隊員的家屬都會籤下一份南極科考告知書,我們稱它為『生死狀』。」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綜合處處長夏立民,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名勇者。在一次採訪中,他告訴記者,自己仍清楚地記得考察隊曾經出現過掉進冰裂隙的危險,而每逢遇到險阻路段,他卻總是率先駕駛拖車編組衝在車隊最前面進行探路和開道,他說,這是他必須做的!
在如此嚴酷惡劣的生存考察環境中,科考隊員們的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不要說是「雪龍」號科考船上,就算是在考察站裡,食品特別是蔬菜也是非常短缺。通常情況,科考隊員會先吃綠葉菜、黃瓜,再吃土豆、洋蔥、雞蛋,食物保鮮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科考隊員們最害怕的不是吃不到可口飯菜,而是在途中生病。
作為第25次南極內陸考察隊副隊長、黨支部書記,第27次南極考察隊副領隊、臨時黨委委員、內陸隊隊長、崑崙站站長兼黨支部書記,先後參加了5次南極考察、3次北極考察的夏立民,首要考慮的便是隊員們的食品安全問題,而這更進一步要求了科考隊專用冰箱的品質標準。
對於目前中國南北極科考隊的專用冰箱帝度DIQUA,夏立民曾在籤訂協議之前,親自參觀了帝度的生產線。用他的話來講,他並不能夠判斷帝度冰箱有多好,但是有國家的各種各樣的檢測機構出具的一些證明材料,可以幫助他來做判斷。夏立民說,他需要嚴格把控的標準有四點:一、高可靠性,如果冰箱在南極壞了,根本沒辦法修;二、節能性,因為科考隊的每一度電都是非常珍貴的,都是拿油換來的;三、環保性,極地對於環保的要求極其嚴苛;四、持久保鮮,極地使用冰箱的特色就是要能保鮮。
保障科考隊員食品安全至關重要的帝度冰箱,跟隨「雪龍」號最北到達了北緯87度,距離北極點僅幾百公裡,最南達到南緯75.1度,深入南極圈腹地,在破冰船強烈的振動中質量穩定,始終保持出色的性能表現。經過將近一年的行程,帝度冰箱獲得了科考隊員們極高的認可。
或許有人會問,既然極地環境氣候這麼惡劣,那麼多科學家為什麼要冒生命危險去呢?實際上,科學家將極地獨特的氣候環境,看作是科學研究和實驗的聖地。在南極藍冰區附近,集中了地球90%以上的隕石,蘊藏著無數的科學之謎和信息;同時,還可以進行魚類多樣性調查和樣品採集、南極拉斯曼丘陵及鄰區地殼演化研究、大氣臭氧觀測等項目。極地的科學考察,對於研究兩極大陸的形成歷史、演變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
面對這一世界科研領域的兵家必爭之地,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之下,我國科考隊員也在沒有裝備世界一流科考船的情況下,從1984年至今,成功完成28次南極科學考察,先後建立了長城、中山、崑崙三個科學考察站,取得一系列世界矚目的科考成果,目前已在國際極地事務中,擁有了參與權、發言權,甚至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