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公益一直是人們關注、爭議的熱點。
在滄州,有一群致力於小動物保護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成立了滄州小動物保護協會,為不會說話的動物發聲,不遺餘力地貢獻著力量。
他們因此被讚揚過,也被質疑過;救助過程中,他們感動過,也委屈過。在堅持中成長,在成長中影響他人。
成立近半年時間,滄州小動物保護協會經歷了4次搬家,這一回終於穩定了下來。「雖然每年都將增加1萬元房屋費用支出,但對於那些需要康復的小動物以及周圍居民的感受而言,這錢必須得花。」1984年出生的宋盈萱是一名律師,也是滄州小動物保護協會的發起人、負責人。
以保護動物、維護動物的生存權利和不受虐待的權利為宗旨,堅決反對任何虐待、殘害動物的行為和思想。對流浪、傷殘動物展開城市救助,尊重生命、倡導平等是她成立純公益性質民間流浪動物救助團隊的初衷。
協會的成立,與一條被遺棄的受傷小狗有關。
很久以前,喜歡小動物的宋盈萱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組建了一個關愛小動物微信群。有次,一位好友在群裡發消息說:「在路上發現一隻被遺棄的受傷小狗。」
宋盈萱的心瞬間揪了起來,「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我要成立一個小動物救助組織。」
雖然這一想法得到了很多朋友的響應,可真正實施起來卻並不簡單。
協會面臨的第一個麻煩,便是場地問題。起初,宋盈萱和小夥伴們只能一邊把救助的小動物寄養在各自家裡,一邊抓緊尋找合適的場所。
找場所已不容易,無法長期駐紮更讓人為難。從寵物醫院到工廠廠房,再到倒閉餐館,不到半年時間,小動物保護協會搬了4次家,其中在寵物醫院只待了2個月,小動物們剛剛適應了新環境,卻又要搬走。
搬家,有時是因為場地面臨拆遷,有時是因為周圍人的不理解——有人擔心動物會傳播病菌,有人嫌動物吵鬧,甚至有人議論「放著人不去救助,救什麼貓貓狗狗?」
……
小夥伴們心裡委屈,「我們做的是好事,也會及時給小動物注射疫苗,為什麼大家還不理解?」
「人們有擔心無可厚非,我們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自己一樣喜歡小動物,只要他們能做到不傷害動物,就足夠了。」
對於非議,宋盈萱從不放在心上。可有些事兒,她接受不了。
在工廠廠房時,正值暑期。廠房通風不足,室溫過高;排水不暢,下雨就返潮;環境不好,影響小動物康復;想要聯繫新場地,卻屢次碰壁;當初一起成立協會的七八位小夥伴,有三四位堅持不下去,選擇退出……
各種壓力襲來,宋盈萱甚至動了「請大仙兒給看看」的念頭。
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助,經歷過了曲折,自然會迎來收穫。
正在協會最困難的時候,開始有愛心人士注意到這個組織,各種捐贈紛至沓來,有幫著找場地的,有提供硬體設施的,也有捐款資助的……
被救助的小動物們搬到了寬敞明亮的新家,同時,更加舒適的救助基地也在建設當中,「每天都有很多愛心人士前來幫忙,裝電燈、建屋舍……每個人都在為保護小動物出力」。
「堅強」是小動物保護協會裡的「大明星」,每次舉辦活動,它都會參加。
它曾是一隻在市中心血站附近流浪的傷犬,因為腰部神經斷裂,後腿失去知覺,只能靠兩條前腿拖行。時間一久,後半身完全磨爛了。
保護協會及時對它展開救助,送醫治療。
令人惋惜的是,因為損傷嚴重,它的後腿再也無法站立。
「出院後,我們為它安裝了小輪車,能讓它正常行走。」看著「堅強」邁出第一步,宋盈萱和小夥伴們都感動哭了,「我們給它取名『堅強』,因為傷痛沒有改變它開朗的性格,仍舊每天跑來跑去。它格外喜歡拍照,鏡頭感十足,前不久還有導演為它拍攝了短視頻。」
截至目前,保護協會一共救助了近400隻小動物,其中送醫救治120多隻。絕大多數已經痊癒,並得到愛心家庭領養。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同「領養替代購買」的理念,「幾乎每周都會有人來認領小動物。」
協會前不久舉辦的義賣會上,宋盈萱又看到了協會曾經救助的小狗「妞妞」,「比以前壯實多了。」
「得知我們舉辦義賣會的消息,『妞妞』的領養家庭帶著它也趕來幫忙。」5月21日的義賣會上,200多位義工、領養家庭代表趕來幫忙,籌得的3000元義賣款將全部用於救助事宜。
「與其說我們在救助小動物,倒不如說是它們在幫助我們成長。」宋盈萱說。
救助小動物需要很多開銷,醫療、飲食、防疫……協會成員多是80後、90後,沒有太多資金可以補貼協會運轉。宋盈萱就和小夥伴們一起做手工,羊毛氈、黏土擺件、手鍊……再利用周末時間舉行義賣活動。「每次活動都能吸引不少人的注意,一天能有七八百元的收入。」宋盈萱最近又在籌劃運營淘寶店,「每多一項收入,就能救助更多的小動物。」
曾有人邀請宋盈萱和她的小夥伴一起參與高速攔車救狗,宋盈萱從來沒答應過,「我是一名律師,從法律意義上講,高速攔車救狗本就值得商榷,由此帶來的危險以及善後事宜,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她說:「如果放在以前,我興許就去了,但現在不會。有些事情可以用更溫和、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大家應理性愛護動物,不要做出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否則反而會引發社會反感。希望能早日出臺反虐待動物的相關法律、法規,解決為保護動物而引起的衝突事件,使民間的善意得到釋放。」
採訪當天,有兩位市第一中學的學生來看望前幾天她們發現的墜樓小貓,並希望能加入小動物保護協會,宋盈萱婉拒了他們的請求,「我當然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但他們還是學生,要以學習為重。不過,歡迎他們在空閒時候來看看小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