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孟晚舟案再現離奇細節:「我查了十分鐘維基百科」 加拿大高官...

2020-12-05 手機鳳凰網

文|鳳凰網財經主筆易典

【此前報導】

獨家|復盤孟晚舟案件:核心證據16頁PPT首次公開 複雜程度像是看電影一樣

獨家|孟晚舟案關鍵48小時曝光:一張密碼條神秘消失 FBI連發兩封郵件

(圖註:證人質詢階段,孟晚舟全程旁聽庭審)

「一名加拿大高級警官在溫哥華目睹一場備受矚目的國際案件,卻在退休後搬到澳門?還拒絕出庭作證?這是編劇都編不出來的劇情。好萊塢在看嗎?懸疑片的絕佳素材。」外國網友在孟晚舟案件的報導下如此留言。

誰也不會想到,隨著庭審進行,一場嚴肅的法律案件暴露了許多令人意外的細節,前後不一,頻現矛盾。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6號至11月27日,孟晚舟案件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最高法院再次開庭,進行了連續十個工作日的「證人質詢」。

加拿大政府律師、孟晚舟律師團隊和法官,交叉質詢多位加拿大皇家騎警(筆者註:又被稱為加拿大的聯邦警察,負責執行聯邦法規,維護國家安全)和邊境檢察官(隸屬於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

此前在十月底,已經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證人質詢。前後三周的「證人質詢」,原計劃交叉質詢十位證人,目前已經傳喚九人,其中一名證人拒絕出庭,另一名證人的質詢暫未完成。所有證人都曾直接參與到調查和逮捕孟晚舟的過程中。

鳳凰網財經持續跟進孟晚舟案件,在此前的兩篇調查報導中,獨家披露了:滙豐提交給美國的16頁PPT證據;FBI長達八年的布局;孟晚舟案件關鍵48小時的時間表;逮捕時神秘的「法拉第袋」和消失的密碼條。

此次為期兩周的交叉質詢更為激烈,雙方律師對細節窮追不捨。根據鳳凰網財經看到的文件,庭審現場揭秘了很多「離奇」細節:

核心證人拒絕出庭,在孟晚舟被逮捕後不到一年就提前退休,從加拿大溫哥華搬到中國澳門;

加拿大邊境檢察官稱審問前刷了十分鐘維基百科,就知道重點審問孟晚舟的伊朗交易;

孟晚舟的電子設備序列碼是否給了FBI?多個證人提供了互相矛盾、前後不一的說法。

連續兩周的庭審,案件的主人公—華為財務長孟晚舟始終在場。媒體多次拍到她進出法庭的照片:穿著條紋毛衣,踩著黑色高跟鞋,腳踝上扣著電子跟蹤器,眉目舒展一臉淡定,與火花四濺的法庭形成鮮明對比。

01

核心證人缺席,提前退休搬到澳門

最近兩周的庭審中,唯一一位拒絕出庭的證人比其他8位出庭證人更有存在感,登上了各大外媒的頭條。

拒絕出庭的核心證人有何來頭?為何能掀起輿論風波?

首先,證人名叫Ben Chang。從姓氏來看,似乎是一名華裔。Chang/Cheung是韋氏拼音裡「張」的拼寫。韋氏拼音一般用於港澳臺及海外華人群體中。(以下簡稱「張警官」)。

「張警官」在加拿大皇家騎警中擔任金融廉政部門的負責人,身居要職。有跟蹤此案件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解釋:如果類比國內公安體系,「張警官」的位置相當於經偵大隊的大隊長,孟晚舟案件的本質是經濟案件,同時帶有有濃厚的政治色彩。

在孟晚舟案件中,經偵大隊的「一把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掌握了一些關鍵信息,出庭的多個警察證人都提到了「張警官」。

其次,「張警官」與FBI交集甚密,提供了電子設備的核心信息。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到底在孟晚舟案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不管是邊檢官還是皇家騎警,每一個出庭的證人都在極力撇清和FBI的關係,自證清白。

孟晚舟的律師指出,在孟晚舟被逮捕的當天,「張警官」與FBI駐溫哥華法律專員Sherri Onks有郵件往來,他還與FBI一位官員John Sgroi通過電話。

2019年,「張警官」退休後,他的前同事、一名加拿大警察聯繫過他,詢問他和FBI打交道的過程。這名警察隨後郵件報備:「我今天上午和張警官聊過,他在澳門。他表示,儘管在2018年12月和FBI官員Sgroi聯繫過,了解孟晚舟案件的細節,但他並沒有提供任何新的證據(例如遞交電子設備/提供電子設備的序列號)。」

然而從公布的證據來看,「張警官」在撒謊。多個郵件顯示,他提供了孟晚舟電子設備的關鍵信息給FBI。

圖註:「張警官」發給下級警察的郵件,索要電子設備信息

2018年12月4日,上午9:39,「張警官」給一名下級警官Dhaliwal(也是本次出庭的證人之一)發郵件:「我剛剛和John Sgroi聊過。他們需要孟晚舟被收繳的電子設備的具體清單和描述(序列號和型號)。你能否查閱表格,將這些信息提供給我。最好能附上電子設備的照片。」

微妙的是,「張警官」的郵件中並沒有出現FBI三個字母,而是直呼其名,並隱晦的稱為「他們」(They)。

然而下級警官並沒有如此「心機」。他回復了一封題為《協助FBI(Assist FBI)—孟的核心文檔》的郵件,並抄送給「張警官」。

圖註:下級警官在郵件中列出孟晚舟電子設備的所有信息,並抄送給「張警官」

郵件中專門提到:「以下是張警官要的信息。」

郵件中寫明加拿大警方在機場第一時間從孟晚舟身上收繳的電子設備:一臺Macbook Air,一個iPad Pro,一個iPhone7plus,華為Mate20保時捷限量版,一個256G的U盤。每個電子設備都標明了型號和序列號(筆者註:序列號是電子產品全球唯一識別碼,最大的特點是唯一性)。FBI通過序列號能追蹤到這臺電子設備的基本信息。

對此,「張警官」堅決否認。據報導,他聘請了律師,律師建議他不要出庭作證。雖然沒有出庭,但他通過律師向法官提交了一份條理分明的法律文書。文書中寫到:「我沒有和FBI或任何美國當局機構分享任何信息,包括孟被收繳電子設備的細節。」

圖註:「張警官」提供給法官的說明文書,否認向FBI提供證據

再次,「張警官」在孟晚舟案件後不久就選擇提前退休。

「張警官」的退休時間也頗為蹊蹺。距離孟晚舟被逮捕剛過半年,2019年6月,「張警官」離開加拿大皇家騎警。

據媒體報導,2019年,代表孟晚舟的辯方律師提起民事訴訟後,「張警官」申請了提前退休,此時距他申領全額退休金還有一年多時間。據加拿大政府網站,領取養老金的標準年齡是65歲,最早60歲、最晚70歲可以領取養老金。

事發之後,突然退休,從此消失在大眾視野中,這些似曾相識。鳳凰網財經在此前報導中,描述過孟晚舟案件中另一個核心人物。

2013年8月22日,滙豐亞太區全球銀行業務負責人Alan Thomas(以下簡稱「託馬斯」)邀請孟晚舟在香港一家法餐廳共進晚餐。晚餐中,孟晚舟第一次向滙豐展示了一份幻燈片(PPT),而這份僅有16頁的PPT目前成為美國指控華為的唯一核心證據。

託馬斯現在在哪?據媒體報導,他在2017年已經退休。「據說回了英國,現在誰都找不到他。」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他拒絕了一切採訪,除非法庭要求出席作證,否則沒有任何公開露面。

最後,也是最離奇的一點,「張警官」在退休後搬到澳門,成為賭場的高級管理人員。

不同於滙豐高管,退休之後回到老家英國,低調閉門謝客。「張警官」在退休後,從四季如春的溫哥華來到紙醉金迷的賭城—澳門。

據加拿大當地媒體報導,「張警官」在退休後不久就前往澳門,在澳門銀河(Galaxy Macau)擔任助理高級副總裁。澳門銀河綜合度假城隸屬於澳門銀河娛樂集團。

銀河娛樂集團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主業是酒店與博彩。公司在澳門開發和經營酒店、博彩和綜合度假設施。

圖註:澳門銀河度假城夜景

據外媒報導,「張警官」目前的職位是澳門銀河的高級安全總監(senior security executive),屬於中高級管理人員,但並不是管理層。他的名字也不在管理層名單中。

圖註:銀河娛樂集團管理層名單,「張警官」(Ben Chang)並不在其中

退休後本應拿著退休金頤養天年,卻背井離鄉前往澳門,還在賭場官至高位,似乎不太符合常理。外國網友在相關報導下留下了很多評論,其中也不乏「陰謀論」。

「他不會無緣無故地選擇在澳門退休。我想知道這名官員(「張警官」)是否祖籍澳門,移民到加拿大,然後退休回到家鄉。」

「如果來自澳門,他可能還保持澳門身份,在澳門他被視為本地人。(筆者註:加拿大支持雙重國籍)。」

「這名官員手上或許有利於孟的關鍵證據,這些證據能揭露美國與加拿大之間的勾結。他可能害怕被美國CIA報復,澳門是中國的領土,能夠尋求中國的保護。」

圖註:因「證人安全」原因,加拿大政府拒絕公開部分證據

「張警官」經手了一些核心證據。鳳凰網財經看到的一份法律文書顯示,加拿大司法部律師Kerry Swift於2019年10月3日和「張警官」打過電話,這通神秘電話的內容並沒有公開,拒絕公開的理由是「證人安全(witness safety)。」

02

「花十分鐘刷了維基百科」,加拿大邊檢局長遭群嘲

如果說心機頗深、行蹤詭異的「張警官」,讓案情更加撲朔迷離。另一位涉案的加拿大邊檢高官在庭審中也備受關注,因一句「花十分鐘刷了維基百科」被外國網友群嘲。

除了拒絕出庭的「張警官」,另一個在交叉質詢中被重點關注的證人是Sanjit Dhillon(以下簡稱「D局長」)。「D局長」隸屬於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時任代理負責人(acting super intendent,筆者註:有外媒稱其為加拿大邊境局局長)。

不管具體職級名稱,在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被逮捕當天,「D局長」就在溫哥華機場,是當天執勤人員中級別最高的「一把手」。

在交叉質詢中,「D局長」強調他雖然在場,並不直接負責孟晚舟的審問。負責審問孟晚舟的邊境官員是他的下級,「作為一名上級,我在我認為可以幫忙的時候會介入。」

「D局長」選擇「介入」調查的時機非常微妙,他提問了孟晚舟案件的核心問題—伊朗。法庭文件顯示,「D局長」就華為在伊朗的活動審問孟。

在電子設備被收走後,被多個邊檢官輪番質問,孟晚舟感覺不對勁疑惑詢問:「為何被檢查了這麼長時間?」

一直在旁邊「圍觀」監督的「D局長」介入,開始詢問。「當時我插話,問孟一些關於她公司的具體問題,以及我在『開源調查』(代指網上搜索)中發現的一些疑點,值得進一步檢查。」在庭審中,「D局長」如此解釋。

「D局長」首先詢問孟的具體工作職責,孟回答:自己是一家國際電信公司的財務長。 他接著問孟的公司在哪些國家開展業務,孟列舉了一些國家,其中不包括美國。D追問為什麼(不在美國開展業務)?

在一份法律文本中,「D局長」記錄下重點問題:「你的公司是否在不應該銷售的國家銷售產品?」

「這個問題似乎把她搞懵了。我換了一種說法,問她的公司是否在伊朗銷售產品或經營生意?我提醒她,她是一家資產高達數十億美金公司的財務長,我很難相信她不會知道公司這些細節。」D在法律文本中寫到。

在庭審中,「D局長」被孟晚舟的律師激烈質詢。律師提出了兩個明顯漏洞:

首先,作為加拿大邊境服務局的負責人,「D局長」在進行入境檢查時應該圍繞加拿大本土的國土安全,而不應過度關心伊朗問題。

D局長在此前遞交的法律聲明中,只談了對伊朗問題的質疑,並沒有懷疑華為在加拿大從事「間諜活動」。本國邊境官為何不關注本國的「間諜活動」?而是重點關注一個遙遠的中東國家?

其次,在孟晚舟被捕時,加拿大並沒有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

2015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伊朗核協議」,長達十年的伊朗制裁被取消。協議內容包括,伊朗不得從事5%以上豐度的鈾濃縮,停止阿拉克重水反應堆建設,允許更多核查。作為回報,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不追加對伊新制裁,並鬆綁部分現有制裁。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2016年加拿大取消了絕大部分對伊朗的經濟制裁。2018年5月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宣布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但加拿大依然堅持執行核協議。換句話說,無論華為是否在伊朗設有辦公室,是否開展了銷售業務,都沒有違反加拿大相關法律。

在本應關注本國安全的入境檢查,「D局長」卻反覆逼問孟晚舟關於伊朗的問題。孟晚舟的律師認為,「D局長」背後有「高人指點」,這些關於伊朗的問題「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為FBI尋找關鍵證據。

「D局長」試圖自證清白:「我沒有試圖套話,我只是和她聊天。」他在法庭上表示:所有的問題都是來自於網上搜索,沒有人指導他如何提問。

他在庭審中詳細的描述了自己上網搜索孟晚舟的過程:在她抵達溫哥華的前幾個小時,「花了5到10分鐘時間瀏覽維基百科(Wikipedia)上關於孟晚舟和華為的信息,判斷她有可能威脅國家安全。」

5到10分鐘時間刷了一下維基百科,就能給一個人「定罪」,是否太過兒戲?

「D局長」的證詞遭到國外媒體和網友的「群嘲」。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的標題為:「審問孟晚舟的加拿大邊境官說:在維基百科上10分鐘的調查讓他懷疑伊朗交易(Canada border officer who questioned Meng Wanzhou says 10 minutes on Wikipedia made him suspicious about Iran dealings)。」

加拿大當地報紙《Vernon Morning Star(弗農晨報)》的標題更為諷刺和犀利:「邊境官:維基百科是孟晚舟安全問題的來源(Wikipedia was source of security concern questions for Meng: Border officer)。」

身為加拿大邊檢機構的負責人,做出結論判斷時不參考內部文件、法律文檔,卻上網查維基百科,引發了外國網友的強烈批評,76個網友留言中基本都在批判質疑D局長。

圖註:外國網友質疑加拿大邊檢官的判斷

一名加拿大本國網友留言:「在大學裡,我們從來不允許引用維基百科作為論文和研究的信源,因為它不可靠,任何人都可以編輯。然而,這名加拿大邊境局的負責人,有多年工作經驗,基於對維基百科10分鐘的研究,就做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國家安全決策。我不敢相信會如此荒謬。要麼是加拿大當局非常無能,要麼他們公然作偽證。任何一種情況都讓我們加拿大納稅人非常擔心。」

「Sanjit Dhiillon(D局長)的回答揭示了幾個問題。D解釋他在10分鐘內閱讀了維基百科,這促使他詢問孟有關伊朗交易的問題。他試圖說,不是FBI向他透露了有關伊朗交易的消息。首先,維基百科是開放編輯的。其次,維基百科上有很多對華為的指控。為什麼D只問她伊朗的事,而不是問她對美國或加拿大的國家安全威脅?這顯然太荒謬了,他撒謊了。」另一名網友在文章下面留言。

03

數不清的前後矛盾,到底在掩蓋什麼?

「D局長」的荒謬回答並不是個例。

看完兩周的庭審,聽完9個證人的證詞,如果用一個詞語概括感受,那就是「混亂」。雙方律師的交叉質詢暴露了孟晚舟案件中的多個疑點,9個證人都曾共事,他們對同一件事的說法卻前後矛盾,南轅北轍。

前後三周的庭審,有一個共同的主題:FBI是否在背後操縱孟晚舟案件?

孟晚舟律師團隊的主要辯論方向是:加拿大邊檢、警方與FBI串通一氣,為了套取電子設備密碼、獲得伊朗交易等相關信息,故意拖延批捕時間,造成批捕程序違規。程序違規導致結果無效,加拿大法院應該撤銷對孟晚舟的逮捕,當庭釋放。

而10個證人都在力證清白,都極力切割與FBI的關係。每個證人都在強調:「我們和國外執法機構(FBI)沒有接觸,沒有把重要證據給FBI。」

然而當各種細節串起來,就會發現庭審證詞和筆記郵件互相矛盾,口述和白底黑字的文件完全對不上。

最明顯的矛盾來自於缺席的核心證人「張警官」。「張警官」在郵件中索要孟晚舟電子設備的型號、序列號和照片,其下屬抄送的郵件標題為「協助FBI(Assist FBI)。」

「張警官」遞交給法官的口供書也出現了明顯的前後矛盾。口供文書中兩處提到FBI,內容卻截然相反。第一處提到:「相信FBI要求(request)從孟身上繳獲的電子設備中獲取識別信息(例如序列號)」;第二處表示:「聯邦調查局(FBI)的任何成員或任何美國機構的的成員都沒有要求我提供識別信息,這些信息從未被分享。」

另一名出庭的證人是高級女警官Janice Vander Graaf,她是逮捕孟晚舟警官的直接上級,負責加拿大皇家騎警的有組織犯罪部門和國內外聯絡小組。她此前提交的證據包括一份案件筆記。

圖註:皇家騎警高級女警官的筆記

在筆記中,她寫到:「G建議Ben Chang(「張警官」)發郵件,並提供電子設備序列號給XXX。G認為「張警官」已經和美國(FBI)討論過了,然後發起正式請求以獲得列表中的(設備信息)。」

然而在庭審中,她似乎忘記這段筆記。當律師提到這項證據時,她一臉驚訝,馬上改口稱後來她又看到了「張警官」的其他往來郵件,了解相關背景,發現並沒有明確證據表明加拿大和美國共享了這些關鍵信息。「不管怎樣,先把(這些證據)放在一邊」,她在庭審中表示這是「張警官」的責任。

辯方律師指控她為了掩護同事和加拿大皇家騎警「篡改證據」,前後口徑矛盾,試圖掩蓋加拿大警局與FBI共享信息的事實。對此,女警官斷然否認:「這絕對不是真的。」

值得注意的是,FBI對加拿大皇家騎警和邊境服務局的「滲透」是全方位的,從基層警官,到中層負責人,再到最高層,都有郵件往來。

在孟晚舟抵達前,FBI駐溫哥華的助理法律專員給皇家騎警和邊境管理局的相關人員發郵件,描述孟晚舟登機時的衣著打扮:「白色t恤前面有字,黑色褲子,白色鞋子,背著大包,頭髮略過肩膀。」幫助在機場的基層警官能一眼識別出孟。

加拿大皇家騎警的中層領導「張警官」多次和FBI聯繫,並讓下屬提供FBI非常需要的核心信息—電子設備的型號和序列碼。

FBI官員和加拿大邊檢最高層(D局長的上級)也有聯繫。庭審現場,孟晚舟的律師展示了一封FBI官員John Sgroi與邊檢高層的郵件:「(我們)將用(加拿大邊檢提供的)入境檢查報告來證實一些信息,加速司法部的流程,準備孟晚舟即將到來的法庭聽證會。(代指美國紐約東區的聽證會)」

孟晚舟的律師直言:「這份(加拿大)入境檢查報告的讀者是美國執法部門。」加拿大邊檢部門的所作所為似乎在為FBI鋪路。

截止目前,已經有九名證人被傳喚,除了拒絕出庭的張警官,八名證人已完成庭審。下周還有最後一名證人接受交叉質詢。

12月1日,華為加拿大在社交媒體上發表聲明:「今天距離她被捕已經兩周年了,華為仍然堅信孟女士是清白的,並相信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鑑於此,華為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正義和自由。」

兩年內,國際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病毒肆虐,海外疫情蔓延,全球經濟衰退,美國總統換人。民主黨候選人拜登贏得大選,即將在明年1月上任。拜登獲勝之後,部分專家認為孟晚舟案件或出現轉機。

據環球網報導,加拿大前駐華大使趙樸(Guy Saint-Jacques)近日接受採訪時表示,「總體上說,中美對抗將趨於緩和」,他建議孟晚舟案「達成和解,而非起訴」。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副教授鄭安光認為,拜登政府撤銷對孟晚舟的指控是有可能的。

兩周年之際,筆者和華為內部員工聊了聊他們的「孟總」。

「我們一直堅信孟總是清白的,儘管過程艱難。但隨著案件的審理,越來越多細節和真相公之於眾,相信正義最終會來。」一位密切關注此案件的華為員工感慨:

「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

相關焦點

  • 孟晚舟案現離奇細節:「我查了十分鐘維基百科」,加高官遭群嘲
    所有證人都曾直接參與到調查和逮捕孟晚舟的過程中。鳳凰網財經持續跟進孟晚舟案件,在此前的兩篇調查報導中,獨家披露了:滙豐提交給美國的16頁PPT證據;FBI長達八年的布局;孟晚舟案件關鍵48小時的時間表;逮捕時神秘的「法拉第袋」和消失的密碼條。此次為期兩周的交叉質詢更為激烈,雙方律師對細節窮追不捨。
  • 孟晚舟案再次恢復聽證會 加拿大警員庭審證言自相矛盾
    孟晚舟資料圖(圖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溫哥華當地時間26日上午10點,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引渡案聽證會在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再次進行  當天,孟晚舟進入法庭參加聽證。這一輪聽證會主要圍繞「程序濫用」進行審理,聽證會將對加拿大參與逮捕孟晚舟的多位執法人員進行交叉詢問,他們的作證將揭示逮捕過程中的一些細節。包括作為檢方的加拿大司法部的律師,以及作為辯方的孟晚舟的律師,都將對這些當事人進行詢問。  在持續了一天的法庭聽證過程中,加拿大聯邦警員溫斯頓·葉是唯一接受交叉詢問的證人。
  • 孟晚舟引渡案細節曝光:迷惑的「入境檢查」、多次「打臉」的證人...
    孟晚舟引渡案細節曝光:迷惑的「入境檢查」、多次「打臉」的證人、憑直覺做事的邊境官員…… 每日經濟新聞 2020-
  • 華春瑩談孟晚舟被捕兩年: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
    我們再次敦促加拿大立即糾正錯誤,釋放孟晚舟平安回到祖國。相關閱讀時值華為CFO孟晚舟被捕兩周年,華為加拿大公司在社交媒體對孟晚舟事件發聲:「華為仍然堅信孟女士是清白的,並相信加拿大的司法體系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鑑於此,華為將繼續支持孟女士尋求正義和自由。」此前一天,即11月30日,中國駐加拿大大使叢培武同孟晚舟通電話表達親切慰問。
  • 終於,孟晚舟案作出重磅決定,重要時期,加拿大緊急出手阻攔
    【編輯/作者 海峽生活匯欄目 初陽/楊楊】導語:孟晚舟案已經過去不止兩年,在此期間孟女士遭到加拿大非法羈留,縱使其律師團隊努力尋找證據且一次次作為呈堂證供,指出加拿大與美方聯手政治迫害孟女士的事實。在加方法院作出相關裁決之後,加拿大檢方仍是緊咬不放,導致孟女士至今仍然被扣留在加拿大。終於,近日傳來孟晚舟案展開重大決定的消息。展開重大決定,將申請放寬保釋條件根據湖北廣播電視臺所報導,律師團隊就孟晚舟案展開重大決定,將向加拿大當地法院申請放寬保釋條件,旨在減輕對孟女士平日活動的限制。
  • 孟晚舟案再生新變故,一則重磅消息剛剛宣布,加拿大緊急出手阻攔
    據環球網報導,孟晚舟案再生新變故,由於在兩個方向上的「詭辯」接連失利,勝訴的天平正在向著孟晚舟傾斜。但一則重磅消息剛剛宣布,即孟晚舟團隊會對法院申請放寬保釋條款或至少放寬對其白天的出行限制,加拿大就緊急出手阻攔,稱加拿大政府不會同意這一建議。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攔,也不由得讓外界懷疑,加拿大到底還想拖延時間到什麼時候?
  • 加拿大傳來一個聲音,孟晚舟案迎來重大轉折,我們離真相越來越近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加拿大傳來一個聲音,孟晚舟案迎來重大轉折。在最新一次開庭中,來自加方政府不同部門的兩個證人承認自己的行為有不合規不合法的部分,這部分證言被法庭聽取並承認。法庭認為孟晚舟律師可以就這些證據申請終止引渡,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我們距離真相越來越近了,而孟晚舟重獲自由的可能性也在變大。
  • 孟晚舟案1月將有新動作,加拿大反應激烈,我外交部發出嚴正警告
    孟晚舟案件時刻牽扯著無數中國人的心,整個案件說到底都是美國在背後操控,做這件事情的加拿大都是在按照美國的意願行事。孟晚舟案1月將有新動作,對此加拿大有關方面得知了這一消息之後反應十分的強烈,我國的外交部對他們發出了嚴正的警告。
  • 為何逮捕孟晚舟?加拿大警官抖出一個「猛料」,美國這下如何解釋
    從2018年底至今,孟晚舟事件已過去20多個月,相關事件的進展一直引發外界關注。近日,孟晚舟引渡案傳出消息。據人民日報12月8日報導,溫哥華當地時間7日,孟晚舟引渡案繼續在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開庭審理。
  • 華為風暴|一文看懂 華為孟晚舟案始末
    中國通訊設備巨頭華為的副董事長兼財務長孟晚舟的引渡案,加拿大卑詩省最高法院將於當地時間周三(5月27日)作出關鍵裁決,裁定孟晚舟的案件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孟晚舟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引發涉及中、美、加三國外交角力的孟晚舟案已延續一年多,如何發展至今?
  • 特魯多就華為孟晚舟引渡案發表講話,孟晚舟律師團隊真實身份浮出水面
    近日,加拿大19名前政要聯名致信總理特魯多,要求終止華為CFO孟晚舟引渡案程序並將其釋放,給加拿大一個「重塑對華戰略」的機會。特魯多25日拒絕了這項要求,稱政府對於針對中國採取何種措施持開放態度。 他表示,儘管他尊重這些前任官員,但對他們的主張並不認同。
  • 孟晚舟案最新進展:再次開庭 孟晚舟事件起因真相是什麼?
    加拿大溫哥華當地時間6月15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聽證。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高等法院提交了一份備忘錄。備忘錄顯示,美國司法部提交的用於要求引渡的《起訴案件記錄》中,指控孟晚舟的唯一關鍵證據是由滙豐銀行提供的;但是美方對這份證據的總結遺漏了重大信息,甚至存在故意誤導的行為。備忘錄指出,2012年12月,滙豐銀行因其自身的違法行為,包括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向美國司法部支付了一筆19億美元的罰款,並與美國籤署了一份《暫緩起訴協議》。
  • 孟晚舟引渡案將於8月17日恢復聽證會,法院希望在明年5月之前結案
    此前,當地時間5月27日,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溫哥華公布了孟晚舟引渡案的第一個判決結果,認定華為公司副董事長、財務長孟晚舟符合「雙重犯罪」標準,因此對她的引渡案將繼續審理,孟晚舟將留在加拿大參加後期的相關聽證,並等待新的審判結果。當地時間6月15日,孟晚舟引渡案再次開庭聽證。
  • 孟晚舟案證據公開!滙豐銀行構陷,美國一手炮製
    北京時間7月24日上午,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公開孟晚舟引渡案下一階段庭審的證據材料。
  • 維基認為某科學家「並不滿足擁有個人維基百科主頁的資格」
    維基詞條Donna Strickland主頁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Donna Strickland不久前並沒有自己的維基百科詞條主頁
  • 華為CFO孟晚舟保釋聽證後 加拿大人對美國很惱火
    張曉萌 攝當地時間10日,加拿大卑詩省高等法院繼續召開對華為CFO孟晚舟女士的保釋聽證會。隨著孟晚舟案10日的庭審結束,越來越多的加拿大媒體和網友開始關注這起案件。儘管加拿大總理特魯多稱其中沒有涉及政治層面的參與,但不少加拿大人已經對這件事的政治效應,以及其後可能會對中加關係造成的巨大負面影響有了更為清醒的認識。他們在為孟晚舟打抱不平的同時,也認為加拿大不應被美國「操縱」。
  • 孟晚舟案迎來重大逆轉,幕後黑手浮出水面
    據環球時報7月25日報導,當地時間23日,華為財務長孟晚舟的律師團隊向加拿大法院申請中止引渡。據悉,在加拿大法院公開的最新文件中顯示,孟晚舟的律師團隊指出,美國政府在孟晚舟一案中充當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美國政客們企圖把孟晚舟當作未來中美「貿易爭端中的談判籌碼」。
  • 孟晚舟案再次恢復聽證會 案件或許將拖數年之久
    據外媒報導稱,孟晚舟案聽證會於當地時間周一在加拿大溫哥華再度開庭。在本次庭審中,通過孟晚舟和加拿大政府雙方律師的交叉質詢加拿大執法官員及邊境官員,孟晚舟律師試圖證實相關逮捕程序侵犯了她的權利,並爭取以濫用程序為由駁回引渡要求。
  • 讓你愛上維基百科的九大奇聞異事
    提到維基百科,很多人心中都有一種無所不知的「超人」感覺。這個可以免費訪問的網站點擊量位居世界第六位。難能可貴的是維基百科上總有一群精力充沛的志願者維持該網站的正常運行,而且維基百科還經常將自己的收入捐出去做慈善事業。
  • 維基百科十年回顧-科技頻道-和訊網
    不過,這個網站並沒有崩潰為一片混亂和針對第二顆死星(Death Star)的確切直徑而進行的無休無止的爭吵,相反,這些自稱為「維基百科人」(Wikipedians)的世界成長為一個生機勃勃的網上社會。「它的存在驗證了一種截然不同的組織生產形式,」 研究社交網絡和網際網路的哈佛大學法學教授尤查·本科勒(Yochai Benkler)說。  不過,維基百科到底證明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