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召開

2020-11-30 光明時政

  10月18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京舉行。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鄂竟平出席大會並講話。他強調,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廣大水利科技工作者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以解決水利重大問題為目標,以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培養壯大優秀科技人才為基礎,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推動水利科技創新再上新臺階,為水利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鄂竟平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就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作出批示,表示中國水科院組建60年來,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事業跨越式發展。希望廣大水利科技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深化水利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重大戰略和關鍵技術研究,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為保障國家水安全、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鄂竟平表示,胡春華副總理的批示對我國水利水電科技事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要認真學習理會,著力抓好貫徹落實。

  鄂竟平強調,科技創新為水利事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關鍵動力。長期以來,水利科技工作緊密結合國情水情,聚焦水利發展需求,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在泥沙研究、壩工技術、水資源配置、水文預報等諸多領域取得重大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水利科技進步對水利發展的貢獻率已達53.5%,這其中中國水科院作為水利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和主力軍,60年來在一代又一代水利水電科技工作者的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下,不斷發展壯大,結出累累碩果,為推動水利科技進步,促進現代水利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鄂竟平指出,在重大科技攻關方面,中國水科院始終堅持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服務水利水電事業,瞄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迫切需要解決的水利水電科技問題,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科研平臺建設方面,中國水科院堅持建設國際一流綜合性水利水電科研機構的奮鬥目標,逐步建成了門類齊全、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特色專業,科研條件不斷改善,科研競爭力明顯提高;在科技人才培養方面,中國水科院始終堅持人才強院戰略,注重科研人才隊伍建設,為水利水電行業輸送了大量科技人才和學術骨幹;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中國水科院緊跟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積極實施「引進來、走出去」戰略,大力開展水利國際科技合作和技術交流,有力助推了中國水利走向世界舞臺。中國水科院60年來在中國水利水電科技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必將永遠載入史冊。

  鄂竟平強調,習近平總書記治水的重要論述為水利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推進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必須深刻認識我國治水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深刻變化。從歷史上看,我國水問題主要是同水旱災害做鬥爭。但同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成為常態問題。因此當前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發生深刻變化,必須從改變自然、徵服自然為主轉向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為主。推進新時代水利改革發展,必須加快轉變我國的治水思路,把握一個前提,處理好三個關係。牢牢把握節約用水這一前提,深刻領會節水優先的重大意義和內涵要求,把節約用水作為解決我國三大問題的首要選項,把充分節水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配置、調度的前提。處理好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真正落實以水定需的要求;處理好水與生態系統中其他要素的關係,統籌考慮治水和治山、治林、治田、治湖以及治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在治水問題上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軟,同時要通過價格槓桿等經濟手段來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鄂竟平強調,伴隨著治水主要矛盾發生的深刻變化,我國治水的工作重點也要隨之改變,要轉變為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關於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部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等國家重大戰略,加快實施江河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河湖水系綜合整治等工程,補齊水利設施短板。關於水利行業強監管,就是要根據不同流域、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及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節水優先、以水定需,在生態方面提出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標和清單,建立一套完善的標準規範和制度體系,為人的行為劃定紅線。要針對河湖管理中的突出問題,聚焦管好「盛水的盆」和「盆裡的水」。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實現河湖面貌根本改善。要建立全國統一分級的監管體系,運用現代化監管手段,通過強有力的監管發現問題,通過嚴格的問責推動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

  鄂竟平指出,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也對科技創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水利各科研院所,一要堅持長遠目標與階段任務相銜接,牢牢把握水利科技創新的前進方向,按照近中遠和輕重緩急的原則,進一步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水利科技創新的目標任務,緊緊抓住水利改革發展的「硬骨頭」,力爭儘快實現重大突破;二要堅持戰略研究與基礎研究相結合,把水利科技創新與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打好「三大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推動鄉村振興等緊密結合起來,加強事關國家重大戰略的水安全保障研究,夯實規程規範、技術標準、計量監測等基礎工作;三要堅持科研攻關與成果應用相統一,依託水利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加大先進實用技術和產品研發力度,加強科技成果推廣應用和技術服務,把科技成果寫在江河湖泊上,應用到水利現代化建設之中。

  鄂竟平強調,作為我國水利科技進步、科技創新的國家隊,中國水科院要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聚焦建設世界一流水利水電科研院所這一目標,按照「突出重點學科、鞏固優勢學科、發展新興學科、加強交叉學科」的學科發展思路,努力打造水利重大戰略研究基地、國際水科技合作與學術交流基地。一要緊緊圍繞節水優先,更加重視水資源節約保護的研究;二要緊緊圍繞空間均衡,更加重視水資源優化配置研究;三要緊緊圍繞系統治理,更加重視多學科技術融合的研究;四要緊緊圍繞兩手發力,更加重視治水體制機制的研究;五要緊緊圍繞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更加重視工程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究;六要緊緊圍繞「一帶一路」,更加重視參與全球治水的研究。

  中國水科院院長匡尚富全面回顧了中國水科院發展歷程,總結了我院在人才培養、學科發展、條件平臺建設、科研成果、科技支撐、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績,展望了新時代中國水科院水利科技發展。要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踐行新時代治水方針,努力搞清楚「五個什麼」、切實找準解決新老水問題的關鍵環節,譜寫科技興水新篇章。

  水利部副部長陸桂華出席大會並宣讀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錢正英致辭。中國電力建設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晏志勇,世界水理事會主席本內迪託·布拉加在會上致辭。

  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張基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原總經理陸佑楣,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寧遠,中紀委駐水利部紀檢組原組長、中國水利經濟研究會理事長董力,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原副部長、中國水利學會理事長胡四一,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原副部長、中國水資源戰略研究會理事長蔡其華,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理事長張野,全國政協常委、水利部原副部長、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理事長矯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朱伯芳、陳厚群、韓其為、王景全、謝禮立、崔俊芝、陳政清、鄭健龍、王浩、陳湘生、張建雲、繆昌文、張建民、鄧銘江、胡春宏、鍾登華、李建成,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有關部委領導,水利部有關司局、流域機構、直屬單位、地方水利廳局等水利系統領導和專家代表,清華大學、河海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三峽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昌大學等10餘所高校領導和專家代表,國家電網、華能集團、大唐集團、國電投、三峽集團、中國電建、中國能建、國家能源集團、中諮公司等10餘家水電企業領導,農科院、氣科院、中國水利學會、中國大壩工程學會、水資源戰略研究會、水力發電工程學會等近20家科研單位和學術組織專家代表以及相關新聞媒體代表,世界水理事會、國際灌排委員會、國際水電協會、國際洪水管理大會、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國際大壩委員會、全球水夥伴、國際水資源協會、國際小水電中心、世界泥沙研究學會、國際沙棘中心等10餘個國際學術組織、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水利專家代表等貴賓近500人出席會議。

  會議還頒發了中國水科院終身榮譽獎、傑出院友獎、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巾幗建功獎、傑出青年獎、優秀成果獎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學校長鍾登華,國家灌溉排水委員會(ICID)主席菲利克斯·瑞恩德爾斯(Felix Reinders),中國工程院院士、流域水循環模擬與調控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三位專家分別做了《智慧大壩》《Water-Food-Energy Triology(水-糧食-能源的紐帶關係)》《「自然-社會」二元水循環、模型與調控》為題的主旨報告。(光明日報記者 陳晨)

[責編:孫宗鶴]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南海所舉辦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9-01-11 中國科學報 朱漢斌 徐海 黃林叢 徐曉璐 60周年學術論壇在廣州市南沙區舉辦。
  • 2006科技創新論壇暨《水利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大會第二輪通知
    尊敬的領導及專家: 為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更好地為建立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全面推動「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服務
  • 2020年深藍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島順利召開
    12月19日,2020年度深藍漁業科技創新發展論壇在山東青島順利召開。本次論壇由深藍漁業科技創新聯盟主辦,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和漁業機械儀器研究所等四家單位承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黃海所趙法箴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包振民院士、水科院院長王小虎、副院長劉英傑和漁機所所長徐皓等領導和專家出席論壇。
  • 工程熱物理所召開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工程熱物理所召開建所60周年學術論壇 2016-03-23 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字體:   工程熱物理所所長朱俊強在致辭中簡要回顧了研究所60年的發展歷程,介紹了研究所在科技創新、服務社會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績;緬懷了以吳仲華先生為首的老一輩科學家孕育的科學精神;鼓勵全體工程熱人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滾滾大潮中,繼續秉持「工於致熱、誠以聚能」的所訓傳承
  • 測繪地理信息與導航高端論壇暨《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
    《測繪學報》創刊6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深圳舉辦。本次論壇由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測繪學報》編委會、中國地圖出版集團、深圳大學、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主辦,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十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協辦。    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副局長、中國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李維森出席論壇並致開幕詞,中國地圖出版集團董事長王寶民,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理事長覃躍良分别致辭。
  • 中國水科院與華為籤署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本站訊 為落實國家數字強國戰略,加快水利水電科技與現代信息、智能科技的交叉融合,8月28日,中國水科院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深圳籤署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  匡尚富表示,華為是中國民營企業的脊梁,在全球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方面發揮著旗幟和引領作用。近年來,中國水科院與華為在水利信息化建設方面已開展多方面交流,合作前景廣闊。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50周年院慶
    目前,水科院有科技人才1007人,佔職工總人數的73.3%,科技人才建設不斷推進。  培養  創新機制 提升實力  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夯實科技人才開發培養基礎。水科院提出了「人才第一,教育為先」的理念。
  • 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在京舉辦
    9月19日,2020中關村論壇全球科技創新智庫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展示中心會議中心順利召開。  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清華大學國家治理與全球治理研究院等單位共同主辦。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科技部黨組成員、科技日報社社長李平出席論壇並致辭。戰略院黨委書記梁穎達主持主旨報告環節、出席聯盟成立儀式。
  • 院組建50周年慶祝活動簡報(第一期)
    2008年中國水科院將迎來組建50周年華誕。我院於2007年6月成立院慶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著手開展各項籌備工作,院慶紀念活動也按照學術活動和文化活動兩個系列陸續開展。
  • 2020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高端論壇召開
    2020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高端論壇現場 (韓爽供圖)人民網武漢11月27日電 (金雨蒙)11月26日,2020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高端論壇在武漢國際會議中心召開。本屆雙智論壇,以「人工智慧、智能建造、智慧城市」為題,旨在以 「數字經濟」「院士經濟」新引擎,擎動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領域高質量發展,共同創建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藍海。會議現場,專家圍繞人工智慧、城市大腦、城市更新、智能建築等多個主題進行分享與解讀,共同為中國建造行業轉型升級建言獻策,推動和主導人工智慧、智能建造與智慧城市產業和技術創新融合發展。
  • 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湘江論壇暨中國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
    儀器信息網訊  2018年9月14-16日,在湖南長沙,「有色金屬產業技術創新湘江論壇」(以下簡稱:湘江論壇)隆重召開,湘江論壇論壇由中南大學、東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江西理工大學、河南科技大學、山西大學聯合多家單位共同主辦。
  • 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導 讀2018年10月16-18日,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發展高端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本次會議是由中國工程院主辦的「第五屆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IFTM'2018)、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能力驗證論壇」(6th PT)和國際鋼鐵工業分析委員會(ICASI)與中國金屬學會分析測試分會聯合舉辦的「第19屆國際冶金及材料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ICASI』2018 & CCATM』2018) 構成的一次聯合會議。
  • 2020大數據智能化發展暨AI創新發展高峰論壇成功召開
    」,是本次高峰論壇的主論壇,由重慶郵電大學副校長、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重慶市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王國胤教授主持。,共同探討信息科技的前沿發展動態與趨勢,信息化向智能化邁進過程中的科技革命問題,以及科學技術創新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交叉融合問題。
  • 共話融合創新「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召開
    中國天氣網訊 2020年11月9日至10日,「第一屆航空氣象科技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四川省廣漢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隆重召開。論壇旨在共同探討我國航空氣象發展所面臨的關鍵性挑戰,推進航空氣象科技創新、應用與服務。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本站訊 2月26—27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延慶試驗基地召開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各項工作。院長匡尚富、院黨委書記曾大林出席會議並講話,副院長楊曉東、胡春宏、汪小剛,院紀委書記夏連強,副院長彭靜、王建華,院工會主席李錦秀、總工程師曹文洪結合分管工作講話,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基層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並介紹各單位2019年各項工作計劃。
  • 首屆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本周舉行
    據悉,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是深圳第一次開展以「海洋工程科技創新」為主旨的海洋論壇,將對海洋工程科技成果落地深圳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次「中國海洋工程科技創新論壇」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主辦,深圳市海洋學會、清華大學海洋工程研究院、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 微流控高端「雙論壇」在我市舉辦
    11月27至28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在嘉興成功舉辦。本次「雙論壇」由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檢測監測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
  • 探究中國科技力量崛起之路 2020鳳凰網科技創新趨勢論壇正式召開
    11 月 7 日至 8 日,由鳳凰網、鳳凰網新聞客戶端主辦的「2020 鳳凰網科技移動創新趨勢「論壇正式在線上召開,本屆論壇主題為「逆勢而起、砥礪前行的科技力量」,由京東贊助播出。論壇聚焦中國科技力量的崛起之路,邀請了多位學界人士和企業領袖,以期凝聚各方智慧與共識,為大家深入剖析不尋常時期下中國科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壇中,嘉賓金句觀點頻出。
  • 【會議通知】關於召開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的通知
    為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計劃的指導意見》的號召,加快材料領域新技術、新方法研究,促進材料領域標準化工作開展,完善材料領域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助力材料質量提升,中國工程院將於2018年10月15-18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8國際材料與試驗高端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