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50周年院慶

2020-11-30 中國水利
 
第一資源 風生水起


2008-10-16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50年的歷史,何嘗不是一部「人才強院」的白皮書。

  人才培養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資本性投入,人才資源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人才的流失是最大的資本流失。深懷愛才之心、識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藝,唯才是舉,廣納群賢。這一理念就是這部白皮書的序言。

  人才不是一種「速生」資源。人才既然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就有一個優化配置和高效開發利用的問題。為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中國水科院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以制度建設為根本,將人才資源開發、建設一支高素質職工隊伍的目標列入了院領導班子的目標管理責任制,量化標準,落實責任。積極創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施展抱負、發揮才智的機制和環境。對特殊人才特殊貢獻給予特殊待遇,讓優秀人才經濟上有實惠、社會上有地位、政治上有榮譽。

  目前,水科院有科技人才1007人,佔職工總人數的73.3%,科技人才建設不斷推進。

  培養
  創新機制 提升實力

  建立人才培養長效機制,夯實科技人才開發培養基礎。水科院提出了「人才第一,教育為先」的理念。近年來,院裡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培養,建立了系統的培訓工作體系,制定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培訓班,大力支持和鼓勵科技人才參加繼續教育和院外培訓。同時,不斷加大培訓經費投入,人才培養工作形成了穩定的投入機制,加快了高效精幹、專業領域齊全、年富力強的學科帶頭人隊伍和雄厚的科技隊伍的儲備。

  重視青年人才培養,增強科技人才隊伍的生機活力。水科院把培養的重點放在中青年科技骨幹,特別是學科帶頭人身上,競爭擇優、動態選拔、重點支持。設立院青年基金,資助青年科技人才獨立承擔課題,並列出專項經費資助科技人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制定了《青年優秀科技成果交流及獎勵辦法》《中國水科院資助青年科技人才參加國際交流活動推選辦法》,每兩年召開一次青年科技成果學術交流會,評選青年優秀科技成果獎。

  改革研究生培養機制,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充分發揮優勢,加強研究生培養工作,致力於打造水科院研究生培養品牌。截至2007年7月,已招收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672人。已有60名博士後研究人員在站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其中46人已完成工作並出站。

  引進
  高層選拔 匯聚人才

  近年來,水科院高度重視人才選拔引進工作,把引進高層次人才作為形成人才集聚的一條有效途徑。

  建章立制,將人才引進納入正規軌道。水科院制定了《人才引進暫行辦法》,對引進博士以上高級人才的原則、條件、程序及有關待遇作了明確規定,共引進國內外高級人才22人,其中留學歸國人才12人。

  發掘外部人才資源,助推科研事業發展。水科院實行人才柔性引進方式,鼓勵高層次人才以技術轉讓、聘用兼職、考察講學、擔任顧問等途徑為水科院科研發展服務。目前對每年約30人的科研崗位流動人員隊伍實行協議制管理。另外還聘請了6位國內外著名的水利專家擔任名譽教授,聘請客座教授10餘人;邀請來水科院考察講學的國內外知名專家共20餘人次,他們為水科院的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保障
  激勵成才 營造環境

  以創新精神引領團隊建設。水科院在績效管理、崗位競聘中將創新能力、職業道德、團隊建設作為重要考評要素之一,並制定了《水科院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獎勵辦法》《水科院科技英才評選獎勵辦法》《水科院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等文件,創新水利科技人才激勵機制,為科技人才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和實現價值的平臺。2007年,已批准立項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共16項,資助金額達1110萬元。

  以王浩院士為首形成創新群體,胡春宏副院長申報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已通過評審獲得資助,充分彰顯了人才和團隊優勢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以優質科研環境保障科研需要。水科院制定《關於院士待遇的有關規定》,為院士配備秘書,保證院士的公務用車,並對住房、津貼等有關待遇作了明確規定。進一步完善了《中國水科院管理、服務崗位突出貢獻獎評選與獎勵暫行辦法》,並根據《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績效工資係數核定辦法(試行)》,對績效工資係數重新進行了核定,進一步提高了職工的收入水平。同時,不斷妥善解決好科技人才在工資、職稱、住房、醫療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為他們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事業提供良好的保障。

  管理
  選拔競聘 內外交流

  加強班子建設,提高管理素質。水科院加強了院屬單位領導班子建設,選好配強領導班子成員。對院屬單位正、副處級職位採取選拔競聘的方式,增加幹部選拔的透明度,增強了群眾監督意識。近年來,不斷為職能管理部門補充新鮮血液,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管理崗位人才,近兩年共招聘碩士及以上畢業生26人,充實了管理人才隊伍。

  實行內外交流,開發人才潛能。近年來,水科院內部交流轉任處級幹部共9人。同時還選派部分管理人才到國外、上級部門、兄弟單位進行培訓、交流,提高了人才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十幾年來,水科院共選派14名幹部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江西省九江市、陝西省延安市、甘肅省張掖市、重慶開縣等地,參加中組部組織的「博士服務團」、水利部幹部掛職鍛鍊和扶貧工作。

  激勵促進發展,提高管理績效。設立了管理、服務崗位突出貢獻獎,用於宣傳和表彰在科研、黨政、經營、後勤保障等方面取得突出業績的職工。

  2006年12月20日,水科院順利通過了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完善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及內部管理體系,對於保障科技人才發展,促進科研事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交流
  拓寬渠道 促進成長

  與國內主要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長期戰略合作關係,為造就一流人才打造平臺。水科院增強與科研單位、兄弟單位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同時,充分發揮院科技委作用,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2007年成功舉辦了數場學術交流活動,展現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和諧發展的良好局面。

  擴大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為科技人才了解前沿先進技術創造條件。每年組織出國團隊近百個,參加國際合作交流。另外,還邀請來自20多個國家的專家團組30多個,來院進行合作研究、學術交流、參加會議等。同時,積極承辦重要國際會議,參加國際水利項目的競爭,增強了國際競爭能力。積極選派科研骨幹出國培訓、進修,參加科研項目合作、專項國際學術交流等。選派科研骨幹出國培訓、進修,參加科技項目合作、專項國際學術交流等,不少學業有成的科研骨幹回國後,成為院各科研領域的主力和骨幹力量。

  規劃
  戰略目標 堅實保障

  在「十一五」及2020年六大發展規劃中,把構建人才隊伍體系作為首要體系。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正確人才觀,著眼於長遠發展和對人才的整體需求,堅持黨管人才、以人為本、協調發展、整體推進、突出能力、改革創新等6項原則。為實現世界一流水利水電科研院的戰略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作者: 朱進星


 

相關焦點

  • 院組建50周年慶祝活動簡報(第一期)
    2008年中國水科院將迎來組建50周年華誕。我院於2007年6月成立院慶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著手開展各項籌備工作,院慶紀念活動也按照學術活動和文化活動兩個系列陸續開展。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召開2019年工作會議
    本站訊 2月26—27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在延慶試驗基地召開工作會議,部署2019年各項工作。院長匡尚富、院黨委書記曾大林出席會議並講話,副院長楊曉東、胡春宏、汪小剛,院紀委書記夏連強,副院長彭靜、王建華,院工會主席李錦秀、總工程師曹文洪結合分管工作講話,院屬各單位主要負責人、各基層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並介紹各單位2019年各項工作計劃。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關於接收2021年高校推薦免試生簡章 按照教育部關於接收高校推薦免試生(以下簡稱「推免生」)的要求和相關文件精神,現將我院關於接收2021年推免生的章程公布如下。
  • 2020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招聘擬聘公示
    2020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招聘擬聘公示 2020-09-17 17:1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根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有關規定,現將我單位2020年度新增擬聘用人員予以公示
  •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代表作交流發言
    餘熱生輝  再鑄輝煌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中國水科院是從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的公益性研究機構。歷經五十年的發展,已建設成為學科門類齊全、人才優勢明顯的國家級綜合性水利水電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中心。我院現有971名離退休職工,其中有科研技術人員 586 名(院士3人、教授級高工188 人、高工 210人、工程師及相當職稱 158 人、助工27人),我院的老專家、老知識分子長期從事水利水電科研工作,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水利事業。
  • 2006科技創新論壇暨《水利學報》創刊50周年紀念大會第二輪通知
    尊敬的領導及專家: 為進一步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全國科技大會精神,更好地為建立創新型國家服務,為全面推動「十一五」科技支撐項目服務
  • 水利部: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3家單位開展巡視
    本輪對海河水利委員會、松遼水利委員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3家單位開展巡視。《通知》要求,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切實支持配合巡視工作,及時研究解決巡視中涉及的有關問題。正確對待巡視組查找出來的問題,虛心聽取意見建議,積極改正不足,努力提高推動水利事業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 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召開
    10月18日,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現代治水與科技創新高端論壇在京舉行。水利部黨組書記、部長鄂竟平出席大會並講話。  鄂竟平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組建60周年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就中國水科院組建60周年作出批示,表示中國水科院組建60年來,在科研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了我國水利水電事業跨越式發展。
  • 黃文熙——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的開拓者
    黃文熙——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的開拓者(1909- )  黃文熙,水工結構、巖土工程和土力學專家,畢生致力於水工建設的結構力學和巖土力學的科學研究及教學工作,培養了大批人才,對土力學學科建設和拱壩結構分析作出了重要貢獻。是新中國水利水電科研事業的開拓者。
  • 生命科學學院舉辦60周年校慶院慶系列活動
    根據學院的統一部署,在生命科學學院六十周年院慶籌備工作小組的精心組織下,本著「溫情凝聚校友 學術崇學尚教 活動多彩紛呈」的原則,生命學院舉辦60周年校慶院慶系列活動,為廣大校友回母校參觀交流訪問搭建平臺,為廣大師生獻上精彩紛呈的學術報告,集中展示生命學院六十年的輝煌歷史和成績,凝心聚力,為新甲子實現建設世界生命科學領域一流學院的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了良好的開端
  • 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
    中國水利水電研究院賈金生在《Engineering》中撰文總結了中國水利水電工程的發展,並與國外的情況進行了比較,對高壩建設安全保障、江河治理與非均勻不平衡輸沙理論、跨流域調水工程、巨型水電機組、抽水蓄能電站、地下洞室以及生態保護等方面的重大技術進展進行了闡述。
  • 關於水利水電工程 專業最新介紹
    水利水電工程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水利水電工程的勘測、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水利、水電等部門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校領導到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調研
    11月25日下午, 副校長畢天姝到水利與水電工程學院開展科技獎勵和人才引育專題調研。學院負責人和中青年教師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由該院副院長張尚弘主持。學院黨委書記劉明軍表示,學院會全力支持科研團隊建設和教師個人發展,力爭把學院建設成為「能源電力科學與工程」學科體系中的新標杆。張尚弘在主持會議時表示將做好傳幫帶工作,加大科研和人才引進、培養的投入,為教師的成長創造條件。校人才工作處、科學技術研究院責人參加了會議。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公布,涉及水利的項目有這些
    完成項目時所在單位: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姓名:王浩排名:2技術職稱:教授級高工工作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完成項目時所在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姓名:楊明祥排名:3技術職稱:高級工程師工作單位: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辦
    2020年12月30至31日,上海交大Bio-X研究院舉辦了解碼生命再出發暨Bio-X研究院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活動內容包括30日上午的《解碼生命(第二版)》新書發布會,30日下午的Bio-X二十周年紀念卓越學術論壇與31日全天的高端學術論壇,活動在研究院201會議室舉辦。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科建設與2019錄取分析
    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的一些基本情況。學校簡介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緣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興,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是「金磚國家網絡大學」中方高校牽頭單位。
  • 副省長武國定蒞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調研指導工作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作為新中國成立後興辦的第一所水利學校,建校69年來為國家培養了30多萬名水利水電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得到了社會各界和水利行業的高度認可,形成了「把論文寫在治水興水事業上」的鮮明辦學特色。武國定表示,聽了清義書記和各位專家的發言,有三點切身感受。一是學校黨委政治站位高。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 最低多少分能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 最低多少分能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20-07-13 09:39:12 來源:中國網綜合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高考錄取分數線】【最低多少分能上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 南京水科院主編的水利行業標準《水工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規範...
    本站訊由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聯合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中水東北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新疆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編制的水利行業標準《水工混凝土結構耐久性評定規範》(SL 775-2018)榮獲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2020年度標準科技創新一等獎。
  • 北師大成立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
    日前,北京師範大學召開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成立暨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學科建設研討會。會議宣布了成立「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