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韜怒懟鍵盤俠#
娛樂圈向來你方唱罷我登場,從來都是紅人是非多,這不一直敢怒敢言敢懟耿直著稱的黃子韜,微博給丁真發的一句「等我拍完戲忙完了我去四川看你」,成了眾多鍵盤俠攻擊是蹭四川理塘縣新晉旅遊形象大使藏族男孩丁真的熱度。
理智思考就會知道,坐擁6022萬粉絲,超話擁有1.2億討論量,933.2億次閱讀量的黃子韜,完全沒理由去蹭11月25日才入駐微博,粉絲只有97萬,超話閱讀量15.7億次的丁真。不過,鍵盤俠就是鍵盤俠,無風還能掀起三分浪,更別提黃子韜主動說起要去四川看丁真了。
當然,作為一個一舉一動都曝光在大眾和媒體視野中的明星,黃子韜怒懟鍵盤俠,可以說真的剛了。
01黃子韜憑什麼敢懟?
一般來說,在別人質疑的時候,如果知道對方是沒有邏輯、沒有「武德」、無差別地攻擊,往往會選擇息事寧人,但除去一些情緒化的發洩外,黃子韜懟得算是有理有據有底氣。下面我們從以下幾個維度分析:
1.「我真喜歡的人真想見的人你覺得我成功的的機率大還是你的機率大?」
明星相較於普通人,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也因此,他們能夠輾轉通過經紀人、電視臺、媒體,很輕鬆地找到自己喜歡和關注的人。普通人想要在13億人裡找尋親人、朋友,簡直要比登天還難。
這首先得益於明星的社會認知度,由於明星光環的加持,再加上自身的商業價值,他們不僅曝光量大,甚至可以達成更多更深入的合作,這是鍵盤俠們和普通人無法做到的。
2.「我去的話我帶節目去做環保,你是去幹什麼?」
明星自帶的熱度,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大眾的審視下,和明星毫無接觸的普通人,只能通過電視和網絡媒體上的只鱗片羽看到他們的一言一行,而這僅能看到的一星半點兒也未必是事情的全部,更未必是明星的全部性格。
尤其是在當今很多明星的人設頻頻翻車的情況下,明星更像是為了某些粉絲的喜好,特意打造自己的性格,畢竟粉絲和明星隔著十萬八千裡的距離,想要了解屏幕以下的真實情況幾乎不可能——沒途徑,人家也會刻意地保護隔離。
明星極少為自己辯解,因為一旦辯解就有可能和本身的人設相衝突,從這一點來說黃子韜敢於向質疑他的人解釋,也與他一直以來「keep real」的形象(人設)相吻合。
3.「熱度流量錢名利我缺哪一個?」
我想這句話的確是黃子韜最有底氣的一句話。
從熱度來看,隨便一句話就可以得到12萬轉發、8.6萬評論、48.7萬點讚,作為一個知名的流行樂男歌手、演員、主持人,無論是在韓國出道期間,還是回歸國內之後,黃子韜一直都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流量、熱度根本不缺,甚至某些時候可能會稍微不那麼熱衷於熱度,畢竟明星比普通人更明白細水長流一直紅比一時紅更重要。
從財富和名利來看,黃子韜原本的家境就很不錯,至少從幾歲開始就可以全方面接受才藝訓練,這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再者黃子韜原來的組合EXO於2012年正式出道,據不完全統計全球粉絲有23億之多,是實打實的亞洲一線天團,作品無數、粉絲無數、商業合作和代言無數,說是財富製造機一點都不誇張。
黃子韜回國後也非常爭氣。影視方面,搭檔楊冪主演《談判官》、搭檔張雪迎主演《租界少年熱血檔案》等多部劇集;參與主持《這!就是街舞》、《創造101》、《潮音戰紀》、《舞蹈風暴》等多檔綜藝節目,發表單曲超過20首,名列《2020福布斯中國名人榜》第37位。
其實稍微總結一下就會發現,鍵盤俠不分青紅皂白為黑而黑,為懟而懟,有些莫名其妙,但本文並非挖掘鍵盤俠在線蹲點懟人的出發點,也非為黃子韜打廣告,而是從黃子韜敢於有理有據地懟人這件事,反觀我們自身必須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夠不懼「髒水」。
02普通人需要怎樣的能力才能不懼流言?
1.普通人需要「人設」嗎?答案是肯定。
普通人的人設就像是自己的區別於他人的標籤,但普通人的人設又和明星的有所差別,普通人的人設更多地是建立在技能、真實人品基礎上的。
比如,性格好,廣交朋友,愛好廣泛,都是普通人的標籤。一個沒有自己性格的人,反倒容易成為人群中的邊角料,激不起什麼水花,也很難有大的作為。
2.資源和人脈是怎麼來的?
除了從父母親朋那裡得來的親緣關係,更多的是我們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互利互惠關係,注意這裡的用詞是「互利互惠」,乙方向另一方無度索取並不是互利互惠,這樣的關係也不夠牢靠。
這裡想要表達的觀點是,如果你想擁有更好的資源更廣的人脈,必須要強大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美好,否則即便是根據「六度人脈理論」你和馬爸爸只有6個人的距離,馬爸爸也不可能知道你姓甚名誰。
3.賺錢和值錢哪個更重要?
都重要。獲得財富的能力是每個人必備的基礎能力,通過財富的不斷積累,才能有擁有更廣闊的視野,更好的精進自己的基礎,換句話說,藝術、文學、音樂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昂貴卻有用的東西,都需要財富作為「墊腳石」。
而值錢是相對於個人的人設,即個人品牌而言。當一個人擁有的能力,所處的地位更加值錢,擁有的人脈就會更加的廣泛,形成良性循環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普通人想要不平庸,其實並不容易,對於成功人士或者明星的成就羨慕嫉妒恨其實沒多大的用處,應該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自己身上,放在精進自己的技能、思維方式,甚至擴展有效人脈上。
明星距離我們太遠,理智追星才是正道。推薦一本秋葉大叔的《個人品牌7堂課》,一起來看看自己的人設到底要怎麼打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