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網記者 盧偉
11月8日,網上流傳的攜程親子園工作人員「虐童」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虐童背後,又反映了哪些問題?為此《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了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法學博士,全國青聯委員、陝西省青聯常委,國家禁毒委、共青團陝西省委特聘專家,陝西省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副秘書長褚宸舸。
記者:在保障嬰幼兒託管服務這一難點上,為何企業辦學的資質如此難以獲得?為何沒有管理經驗的日託機構能夠進入攜程親子園?
褚宸舸:目前獲得辦學資質必須教育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許可,不排除有些地方行政機關在此過程中,設置比較嚴格、苛刻的條件和程序,行政化色彩濃厚。應保障幼兒園辦學充分市場化,引入競爭機制。幼兒園由於沒有競爭機制,教職工沒有優勝劣汰的意識,教職工缺乏危機感,進取心。
沒有管理經驗的日託機構能夠進入攜程親子園,首先,教育行政部門缺乏監管,沒有履行相應的管理職責。其次,舉辦人主體責任不明確。再次,辦園經費嚴重短缺。企業辦園非公非民,政府和企業都不撥付辦園經費,卻執行公辦園收費標準。在企業不投入的情況下,幼兒園自行負擔辦園費用支出,個別幼兒園還要向企業繳納場地租賃費,造成正常運轉難以維繫。有的幼兒園採取辦興趣班等方式超標準收費,彌補經費不足,辦園行為不規範。很多幼兒園迫於生存壓力,靠壓縮教師數量,擴大班額、降低教師工資等方式降低成本,而且因監管力量不足,還存在安全隱患。
記者:應該以何種方式促進有條件的企業自辦幼兒園,如何確定幼兒園教育行業的標準和執行?
褚宸舸:和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比,政府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是最少的。建議中央和地方財政設立學前教育專項經費,保障和促進學前教育發展。企業自辦幼兒園,是一種「企業辦社會」的做法,恰恰說明了政府在學前教育投入方面的缺位。現在絕大部分企業不願意辦公益性的託兒所、幼兒園。因為企業的核心是經營、營利,而且風險、麻煩也多。如果企業以促進職工福利為目的辦園,政府應該予以一定的支持、鼓勵,並規範其辦園行為,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
長期以來,《幼兒園工作規程》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綱領性文件指導著我國幼兒園教育實踐工作。此外,我國近年來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學前教育標準,包括《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一般來說,幼兒園教育質量標準大致包括物質條件,人員條件,教育活動,幼兒發展以及幼兒園管理等五大類構成要素。
記者:企業親子工作室是否應該進一步推廣?
褚宸舸: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矛盾就集中反映在託幼問題上。企業親子工作室,是在職工需求集中且有條件的企業、園區、樓宇等處開展子女的晚託、暑託、寒託等各類形式的託育服務,屬於群眾自利或自益性的行為。
據報載,一些企業親子工作室員工以互助會的自願成立照看組織,企業提供一定的支持角色。這就需要在法律上釐清政府、企業、家長、工作室幾方的權利義務關係。企業親子工作室存在一系列的問題,最重要的問題並不是簡單的場地和人力物力投入,而是資質確定、責任風險承擔問題。親子工作室不應按照幼兒園標準來設定,要保障基層群眾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
記者:如何解決幼教階段,公辦資源不足的問題?
褚宸舸:現在回到過去由政府、企業辦託兒所,不現實也不可能。應發揮社會組織、民間力量的積極性、主動性,倡導社會辦園,政府監督,企業支持,依法運行。
要繼續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規範私立幼兒園的發展,提升辦學質量,而不是取消和限制。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強化責任,保障基本學前教育資源投入的責任,建立一套內容全面,系統協調,義務與法律責任相統一的規範體系是最為關鍵的。
記者:幼兒師資堪憂,如何能保證優秀的人才擔任幼兒教師?國外有何經驗?
褚宸舸:國外幼師門檻高,待遇好。考核比較嚴格。但是注意中國的國情,一是人多,需求量大,二是有些地方政府財政困難,三是群眾有不同層次的需求,有些人強調價格便宜,有些人看重教育質量。所以,不能簡單模仿外國,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另外,以下經驗是共通的:首先,通過良好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吸引優秀人才進入幼師隊伍。其次,引入競爭機制,使不同幼兒園,同一幼兒園教職工具有優勝劣汰意識。再次,政府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穩定教師隊伍。滿足公眾對教育的需求。最後,政府頒布明確的規定,既要規範辦園行為,也要規定政府的支持、監督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