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東汽」將異地重建 前董事長上任德陽市長

2020-11-26 手機鳳凰網

「東汽」在漢旺鎮的總部,80%的廠房倒塌或受損。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地震損失一覽

1000名工人失蹤;

已確定500餘人遇難;

部分廠房和全部圍牆垮塌;

初步估算直接經濟損失50多個億;

間接經濟損失達百億元……

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下稱「東汽」) 綿竹漢旺總部廣場上的大鐘永遠地停在了14時28分。具有象徵意味的是,從這一刻開始,東汽在漢旺的時代也終結了。汶川大地震,東汽在漢旺鎮的80%的廠房倒塌或受損,1000名工人失蹤,初步估算直接經濟損失50多個億。

在那以後的11天內,溫家寶總理(前後兩次)、李克強副總理先後到東汽受災現場視察。在汶川災區,還沒有哪一個企業像東汽這樣被國家領導人如此牽掛。

24日上午,地震後的第12天,東汽在德陽舉行復產動員大會。而在此前,德陽市政府已為東汽特批2000畝土地,作為其建新廠用地。一場劫難後,東汽總部的搬遷已箭在弦上。

與此同時,東汽前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新有即將走馬上任德陽市市長(已公示)。德陽政界人士稱,陳新有在這一關鍵而又特殊的時刻出任市長,對東汽總部的搬遷是一個利好信號。

受災

「這些損失的核心技術資料如果不搜出,我國汽輪機技術起碼要倒退兩年。」

1000餘名職工失蹤

綿竹龍門山脈的漢旺鎮,離此次大地震的震中汶川直線距離僅有30公裡,東汽總部就建在這裡。

5月12日,成為了東汽人心中永遠的痛,在短短幾分鐘內,東汽漢旺總部就遭受重創。

提起當時的一幕,東汽黨委副書記朱賢濱記憶猶新:「地震時職工們正在正常上班。大家還沒來得及反應,廠房就開始了劇烈震動,瞬間,絕大部分工廠房頂坍塌。」

38歲的朱海英,在東汽黨委組織部工作,一家兩代共10位東汽人。地震後,她跑出辦公大樓時,整個廠區已是滿目瘡痍。特別是東汽中學,倒塌後埋了200多名學生。

朱海英的妹妹朱海雁是東汽技校的老師,地震時在儲運車間工作,倒塌的車間砸斷了她兩條腿,被同事緊急送往醫院。但地震後通訊中斷,朱海英並不知道妹妹的情況。她和父母,以及其他姐妹把德陽所有的醫院找了三遍,就是找不到妹妹。

13日,朱海英和家人聽說綿竹中醫院有幾具屍體,她急忙趕過去看,朱海雁就在其中。「海雁兩腿都不見了,眼睛都睜著的,太慘了。」

「死的人實在太多了,在火葬的時候,我看到很多同事,我知道他們都失去了親人。但很多人火化一完,就去救災現場救人了。」

55歲的後勤保障部部長胥懷君,地震後第一時間趕去德陽軍分區搬救兵,那時他剛結婚13天的女兒被埋在廢墟下。13日凌晨,被埋12小時的女兒獲救,但因傷勢過重,在去往醫院的救護車上,在胥懷君懷裡閉上了雙眼。

後來,朱海英發現,東汽生活小區的5字居民樓、8字居民樓和9字居民樓都倒塌了,文化宮毀了。遇難者中多是老人。因為地震時是上班的時刻,留在家和去文化宮的以老人居多。

另外,朱海英告訴記者,地震後,不少職工有大量現金在家裡沒拿出來。因為當天很多職工商量好次日去綿竹買房,都取了首付款放在家裡。地震後,有些小偷進入危房裡偷東西,她就看到派出所抓過一個小偷。

核心技術資料失而復得

東汽的黨委副書記朱賢濱還告訴記者,東汽中學有一位叫羅曉明的老師感動了很多東汽人,地震時他本來已跑出了教室,但他見教室內還有30多位學生,他又折返回去,用雙手頂住即將垮塌的門框,讓學生從自己的腋下逃離教室。在護送完16位學生後,教學大樓塌了,羅曉明再也沒站起來。

一位東汽的職工對記者說,地震後,大家一見面,就相互問有沒有親人出事,很多人都是滿眼淚水。

地震給東汽帶來的損失難以估量。5月19日,東汽總經理張志英在哀悼儀式上說,據初步統計,地震中約有1000餘名職工失蹤,已確定500餘名東汽的職工、家屬遇難。部分廠房和全部圍牆垮塌,設備、生產物資直接損失50億元,間接損失百億元。

此外,東汽的部分技術資料也在地震中損失,「這些資料如果不搜出,我國汽輪機技術起碼要倒退兩年」,東汽一工程師說。 幸運的是,最近幾天,部分核心資料已被找到。

5月14日,東汽所屬的上市公司「東方電氣」被國資委列為受災最為嚴重的央企之一。

重建

地震後,漢旺滿目瘡痍,德陽市政府已為東汽特批2000畝土地,作為其建新廠用地。東汽總部的搬遷已箭在弦上。

災後第5天恢復正常生產

5月13日下午2時,在地震發生後不到24小時,溫家寶總理就趕到了東汽漢旺總部了解災情。5月23日上午,溫總理再次來到東汽。在10天裡,總理兩次視察同一企業,這是非常罕見的。而在5月21日李克強副總理也來到東汽察看災情。

地震發生後,東汽在德陽廠區迅速恢復生產。5月17日上午,東汽所屬的企業東方電機承擔的三峽右岸4號機轉輪和嶺澳核電等重點產品恢復正常生產。5月19日,東汽德陽分部、風電事業部全面恢復生產,4颱風力發電機組當日組裝完成。

東汽宣傳部劉志前說,東汽之所以能迅速復產,在於東汽的精華尚存,東汽德陽分廠受地震影響不大,無廠房垮塌和人員傷亡,而分廠的產能佔整個東汽產能的三分之一,最核心、最關鍵的設備有一半在德陽,此外,東汽的社會資源也沒有斷。

東汽漢旺時代宣告結束

東汽到目前在綿竹漢旺已有42年的歷史。一家三代東汽人的劉志前熟諳這段歷史,他告訴記者,東汽為1965年由國務院多部委聯合發文組建的部屬企業。在當時「分散,靠山,鑽洞」指導思想下,把廠址選在了龍門山脈的漢旺鎮,並於1966年開始建設。

經過42年的艱苦創業,該廠已成為我國三大發電設備製造廠之一,主要生產火電、核電、風電等各種發電類型所需的汽輪機。現在,全國有超過三成的汽輪機都產自這裡,東汽年產值已連續3年上百億,成了德陽少見的百億元企業。

而昔日山溝裡的漢旺也因東汽的存在發生了巨大的變遷。

1966年,漢旺還是綿竹一處荒山、河灘,後來設人民公社,後改鄉,接著改鎮,現在是擁有6萬人的副縣級鎮。6萬人中,東汽的職工和家屬就有3萬人。

與此同時,東汽根據計劃經濟時代的「企業辦社會」模式,在漢旺建立了龐大的家屬區。家屬區從幼兒園、中學、技校到醫院、公安分局甚至是有報社、電視臺等一應俱全。裡面的人一輩子不出小區門,也能過得安逸無憂。

但地震後,漢旺改變了很多,原來看不到的山後面的大山,現在能看到了,而東汽的漢旺時代也在滿目瘡痍中宣告結束。

「現在東汽人都知道東汽總部要搬離漢旺了。公司已規劃在德陽徵地2000~3000畝,重建新廠區。」劉志前說。

劉志前告訴記者,最近幾年很多職工在德陽、綿竹等地買房,漢旺有好幾個水泥廠、煤礦、磷礦、黃磷礦等,大氣汙染、粉塵汙染嚴重,搬走是大勢所趨。

但是,東汽一位高層告訴記者,這個百億央企真的要搬遷也絕非易事,首先不說龐大的機器設備、廠房等,職工的心情也是很複雜的。「東汽在漢旺42年,在漢旺變為廢墟時離開,東汽人心裡不是滋味。另外,東汽職工還有大量親人魂歸漢旺,感情上也難以割捨。」

最終,東汽做出了一個折中的選擇,部分工廠原地重建,部分工廠外遷。原地重建工廠後,部分工人留下來繼續在此工作,部分工人則要到外地的新工廠上班。但是,重建後東汽的總部已不會在漢旺了。

就在地震後不久,一紙公示發到德陽市各級機關單位,東汽前董事長、黨委書記陳新有即將走馬上任德陽市市長。德陽政界人士稱,陳新有在這一關鍵而又特殊的時刻出任市長,對東汽的整體搬遷是個利好消息。(作者: 柯學東、竇豐昌、何濤)

相關焦點

  • 國企助民企 政策添動力——探訪四川德陽民營經濟發展見聞
    【解說】有「西部魯爾」之稱的四川省德陽市是我國重大技術裝備製造業基地,布局著東方電氣、二重、東汽等大型國有企業,依託其巨大磁力,加之當地政策支持,從事新能源、新設備、新技術的民營企業發展如火如荼。目前,德陽民營企業總數超過八成,民營經濟總值去年過千億元,GDP佔比超過一半。
  • 乘勢而為 直指千億——從新能源趨勢看德陽經開區的「2.5產業」發展
    如果說前幾年大家還覺得各種新能源只是一個噱頭,那麼近幾年風生水起的各種新能源相關產業巨頭開始逐步登上舞臺,則讓我們不得不開始重視「新能源」這三個字。以打造千億產業園區為目標的德陽經開區,已在這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 轉型升級的「德陽路徑」——德陽工業穩增長促轉型系列報導之四
    德陽工業,已經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轉型升級之路。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宏華《石油鑽採裝備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和東電《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智能製造數位化車間建設》項目獲得工信部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示範項目專項資金支持;東汽率先研製出世界最大單機功率為1750MW的核電汽輪機,並實現批量化生產,目前正在研製的50MW重型燃汽輪機,將填補國內核心技術空白;以建設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切入點
  • 2020年11家電力央企領導人事頻頻變動!
    12月7日,中組部官宣,東方電氣原董事長、黨組書記鄒磊正式出任中國大唐黨組書記、董事長一職,中國大唐原董事長、黨組書記陳飛虎另有任用。在中國大唐集團領導班子重磅調整前,全球最大的公共事業公司——國家電網亦現重磅人事調整。11月20日,中組部宣布,任命毛偉明為湖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可見,進入2020年底,能源央企高層調整大戲才剛拉開。
  • 昆明市長:不因中石油是央企就不敢、不能監督
    6月2日上午,雲南省昆明市市長李文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將按程序在近期向社會公開項目環評報告。   確有部分人對煉油項目心存疑慮   李文榮說,昆明市委、市政府正面積極回應群眾訴求,採取召開新聞發布會、懇談會、專家座談會,以及開通市長微博等形式,構建政府、企業、公眾三方溝通平臺,充分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加強信息披露,形成共識。
  • 央企高管曬年薪 稅前薪酬80萬元以上超40位 百萬年薪15位
    央企,是大家公認的好單位,好單位自然該有好待遇。央企高管的工資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近日,國資委考核分配局公布了2015年度,111家央企負責人所得的稅前薪酬,大家一直想了解的央企高管薪金公布於世。
  • 「德陽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對接會暨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籤約...
    12月28日下午,「德陽中國電子」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對接會暨數字經濟重點項目籤約儀式舉行。德陽攜手業界翹楚、行業大咖,共建「雲」平臺、共享「數」資源、共繪「智」藍圖、共創「+」速度。市委書記靳磊出席,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禮致辭。
  • 華誼兄弟要到德陽來建星光大道、城市會客廳、電影公園……
    德陽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文全作題為「奮進新時代 魅力德陽城」的城市推介。華誼兄弟集團董事長王中軍、副董事長兼CEO王中磊通過視頻致辭表示,建設德陽華誼兄弟星劇場美好生活綜合體,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重要論述,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打造匯集文化
  • 一周人事|多部委調整新領導,兩大央企上任新總經理
    2003.02 廣西北海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黨委委員(2001.08-2003.02 抽調任北海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2003.02-2005.06 廣西北海市委副秘書長,市工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正處級)、黨工委書記(2004.05任),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2004.05兼)2005.06-2006.10 廣西北海市市長助理
  • 攜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等 德陽將打造飛艇產業
    8月5日上午,德陽市人民政府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崑崙石(深圳)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東方宏泰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籤署飛艇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將共同在德陽打造飛艇產業。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輝,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一研究院院長奚全生,副市長李成金,市政府秘書長彭勇等出席籤約儀式。
  • 管中閔正式上任!臺大「拔管」鬧劇終於「殺青」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大學新校長管中閔8日正式上任,終於結束島內最高學府長達500多天沒有正式校長的日子。臺大8日上午舉行校長交接典禮。8日的交接儀式上,除李嗣涔、楊泮池等臺大前校長現身外,包括「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鴻海董事長郭臺銘、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前「副總統」蕭萬長以及前「行政院長」劉兆玄等政商學界名流都送花籃祝賀。其中郭臺銘在祝賀花籃上寫著「任重道遠、開創新局」8個字。
  • 穿越地震帶第十二集:東汽崛起 漢旺重生
    穿越地震帶第十二集:東汽崛起
  • 「福泉:磷化工產業「以渣定產」轉型升級路」在黔央企助推磷石膏...
    7月28日,在黔央企助推磷石膏綜合利用現場會在福泉召開。貴州省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遊明進,省工信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周仕飛,省國資委二級巡視員雷何林,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何光亮,福泉市委書記郭正勇,市委副書記、市長曾薇,省直有關部門、相關縣(市)政府及在黔16家央企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
  • 王旭 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
    之後回國與天津大學化工學院王為教授進行雙金屬材料的研發生產,2008年成果落地,創建德陽深捷科技有限公司,運用專利技術實現了在常溫下進行表面工程材料制。已擁有相關發明專利3項:《以鈷/鋁催化化學氣相沉積製備碳包覆鈷納米顆粒/鋁複合粉末的方法》、《鎢合金複合鍍層材料及製造方法》、《脈衝鍍鎳基納米複合鍍層的方法及設備》。
  • 廈門路橋原董事長楊耀東被查 4年前因年齡原因退休
    昨日(24號),廈門市紀委監察局發布消息稱,廈門市路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楊耀東接受調查。這引起了外界對廈門路橋的關注。在去年,廈門路橋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機電事業部原經理胡寧因非法收受他人賄賂款被調查。楊耀東男,1950年2月出生,大專學歷,經濟師。
  • 乘勢騰飛,德陽迎來數字經濟新浪潮!
    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何禮做了題為《德陽:一座智造夢想的城市》的德陽城市推介,精彩的演講贏得到場領導嘉賓稱讚。推介會上,23家省級金融機構向德陽授信約9550億元。圖片來源於天府生態智谷公眾號《總投資470億!
  • 「春風」又至 四川德陽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原標題:「春風」又至 四川德陽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日前,四川德陽市委書記趙世勇在德陽市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大會上強調:堅定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信心決心,激發民營企業創新創業的動力活力,推動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再創輝煌。
  • 高雄市長選舉前韓國瑜為李眉蓁助選:「民進黨不是高雄人的爸爸」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在高雄市市長補選投票的前一晚,自被罷免後就很少公開露面的高雄前市長韓國瑜為國民黨籍候選人李眉蓁站臺助選。韓國瑜在助選的同時,也提到自己執政時的政績,並強調其沒有貪汙以諷刺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