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工業經濟發展,近年來,把抓工業經濟發展作為統籌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奮力實現「五個走在前列」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一系列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有利於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大工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自2015年中央確定四川依託成德綿地區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以來,市委、市政府把全面創新改革試驗作為「一號工程」和頭等大事,全面探索以裝備技術智能製造為主的產業轉型發展新機制,制定了39類173條鼓勵創新政策,著力激發企業創新活力、發展潛力和轉型動力,精心謀劃,統籌推進。
德陽工業,已經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轉型升級之路。
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宏華《石油鑽採裝備智能製造新模式應用》和東電《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設備智能製造數位化車間建設》項目獲得工信部智能製造綜合標準化與新模式應用示範項目專項資金支持;
東汽率先研製出世界最大單機功率為1750MW的核電汽輪機,並實現批量化生產,目前正在研製的50MW重型燃汽輪機,將填補國內核心技術空白;
以建設數位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為切入點,開展智能製造試點示範,東汽、特變電工、銳騰電子等一批試點示範項目已完工。
……
近年來,我市通過推進機械加工產業企業改造提升、突出重大技術帶動作用、突出試點示範作用、鼓勵化工產業企業調整產業結構等對傳統產業進行提升改造,並取得顯著成效。
同時,我市以經濟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提升核心競爭力為目標,發展了一批新興產業,著力打造德陽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其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已基本形成產業規模較大、技術裝備較先進、研製水平較領先、配套體系較完善的裝備製造工業體系。新能源產業已具備生產百萬千瓦級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穩壓器、主泵、堆內構件、控制棒驅動機構等設備的生產能力。新材料產業在大型鑄鍛件、鋰電池核心材料等方面具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優勢產品涉及石墨烯材料、大型鑄鍛件、納米磷酸鐵鋰等,多數產品和技術已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創新能力有支撐。通過技術創新投入不斷加大,企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2018年,全市工業企業創新投入達57.5億,同比增長11.9%,申請專利6179件,其中發明專利2132件,企業技術創新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與支撐進一步顯現。
此外,我市通過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園或「園中園」、加快產業園區調位升級、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等措施推動產業集聚。截至2018年底,全市工業園區已建成面積超過163平方公裡,園區工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服務型製造和生產性服務業蓬勃發展
德陽市狠抓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升企業服務水平。
以「天府寶島工業設計大賽」、「服務型製造進園區」等活動為契機,努力提升製造企業的工業設計水平,鼓勵全市製造企業立足產品,瞄準價值鏈高端環節,加快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推動服務型製造沿著「價值化、專業化、協同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發展。
以項目推進為抓手積極爭取專項資金支持,提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水平。積極組織企業申報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示範項目、示範平臺。截至目前,全市共擁有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家,分別是二重集團(德陽)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工業設計中心、德陽市恆達燈具製造有限公司工業設計中心和德陽凱達門業有限公司工業設計中心。四川宏華石油設備有限公司、四川東方水利裝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特變電工西南電氣工程有限公司、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4戶企業入選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四川東方水利裝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攔漂系統EPC總承包項目」、德陽東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總集成總承包服務項目」入選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項目;四川恆合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的「德陽裝備製造工業雲」入選省級服務型製造示範平臺。
積極推進德陽裝備製造工業雲、德陽裝備製造網絡協同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平臺和機構建設。通過建設生產性服務平臺和機構,為製造企業提供工業軟體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貫通企業營銷、設計、製造、採購以及服務全流程,降低企業創新門檻,提高溝通協同效率、共享資源服務,拉動工業產業鏈上下遊整合,提升工業企業競爭能力。
淘汰落後產能和新型工業化發展全面提速
通過採取斷電、拆除動力裝置、封存主體設備、拆除相關生產線(設備)等措施,完成46戶企業落後產能和8臺燃煤鍋爐的淘汰任務,實現壓減化工產能10.66萬噸、造紙產能1.24萬噸、玻纖產能3萬噸、塑料產能2萬噸、機械產能8000套、磚瓦產能1億匹。
這是2018年淘汰落後產能成績單。去年,我市高度重視落後產能退出工作,全面研究部署全市淘汰落後產能,將其納入全市重要議事日程和年度目標考核。印發《德陽市淘汰落後和過剩產能工作實施方案》,重點抓好化工、造紙、玻纖、磚瓦等行業的落後產能退出工作,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推進節能減排。制定2018年淘汰落後和化解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對列入淘汰計劃企業推進情況加強日常監管、核實和督促,並定期進行通報,督促指導相關企業在規定時間內做好設備拆除、職工安置等方面工作。
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設也取得一定成果,我市依託現有產業園區,充分利用園區內的產業基礎和資源集中的相對優勢,打造以企業為主體、龍頭產品為核心,以專業化協作配套、產品延伸加工為主要內容,多種模式的「園中園」或特色產業園。
>>>成績點擊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14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142家,均位居全省前列。
全市擁有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244戶,201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80億元,同比增長12%;利潤總額60億元,同比增長28.4%;利稅總額85億元,同比增長24.2%,保持較快增長。
全市已建成2個國家級園區、5個省級園區,擁有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即「通用航空產業集群」,擁有四川省唯一一個全國區域品牌試點,即「德陽高新區油氣裝備產業集群」。
全市已擁有2個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即「裝備製造·四川德陽市」和「裝備製造(油氣開採裝備)·四川德陽廣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3個四川省新型工業化特色產業基地,即「金融創新·六脈科技金融創新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四川什邡經濟開發區」「石墨烯·德陽石墨烯產業園」。(記者邱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