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殺死獵豹最多的並非花豹,而是獅子,同類獵豹隨後

2020-10-04 紫胸佛法森琳

許多朋友見了幾張獵豹被花豹殺死、吃掉或掛在樹上的圖片、視頻,就斷定花豹是導致獵豹自然死亡的最大兇手,實則不然,殺死獵豹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獅子,南非甚至高達31%的死亡來自獅子,其他同類(13%)隨後。本文通過南非20個圍欄保護區25年獵豹死亡數據分析,究竟誰才是獵豹最大兇手,死亡性別、年齡有差異嗎,什麼因素導致獵豹死亡,各年齡段的獵豹存活率有什麼規律,將一一揭曉。

南非,現存獵豹的諾亞方舟

獵豹雖是開闊景觀專家,但其生境廣泛,包括沙漠、草原、林地和乾旱森林,熱帶和山地森林則缺乏。獵豹速度快,需良好的能見度來發現和追捕獵物,但也受益於高草和灌木,以跟蹤獵物和隱藏幼崽免受其他捕食者的傷害。在非洲南部和東部,它們主要佔據著草原生物群落,以草地、灌木叢和林地混合為特點。然而,過度放牧導致叢林侵佔草原,獵豹獵物密度降低。

獵豹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易危物種。歷史上,它們分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區和亞洲西南部。但在過去的1.3萬年裡,分布範圍減少了91%。最近的非洲獵豹數量估計只有7100隻,其中77%出現在保護區之外。專家建議將獵豹從易危物種上升到瀕危物種。

南非被認為是獵豹的大本營,60%(4500隻左右)都在南非,儘管該地區至少78%的歷史分布範圍已消失。大多數獵豹分布在安哥拉南部、波札那、納米比亞和南非北部毗連的跨界地區。然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種群數量在不斷減少,南非是過去三十年中唯一略有增長的國家。

由於人類迫害、棲息地喪失和非法貿易,獵豹在南非只佔其歷史分布範圍的10%。獵豹遍布南非北部北開普省、西北省、林波波省和克魯格國家公園。在南非建國後,人口增長,刺激地區旅遊業,土地利用從牛轉變為到野生動物牧場。這種轉變增加了獵物的可獲得性,減少種間競爭,因為獅子和斑鬣狗在大多數狩獵農場被移除。

除了當地獵豹種群外,在南部和東部的58個保護區,獵豹已被重新引入。作為非洲較為發達的國家之一,圍欄放歸是目前南非獵豹重新引入的唯一選擇。

獵豹年齡不同,存活率存在顯著差異,最大捕食者為獅子,同類其次,其他人為因素導致的死亡也有相當比例

在分析獵豹生存前,先將獵豹的年齡分為三個不同的年齡組:青少年3-12個月,亞成年12-24個月,成年>24個月。1993年至2018年間,在南非20個圍欄保護區記錄了872隻已知命運的獵豹。大部分的圍欄保護區都是私有(17個),其中2個國有的,1個最近重新引入馬拉威一個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來自南非的集合種群。保護區的面積從4500公頃到94000公頃不等。棲息地偏向大草原,但包括奧爾巴尼灌木叢、高山硬葉灌木和乾燥的高地草原。死亡原因是通過對屍體和周圍區域的視覺評估確定,包括足跡、毛髮、糞便、附近大型捕食者的目擊,或者有時通過獸醫屍檢來確定。

研究區域分布

結果顯示青少年(3—12月)年均存活率為0.254(n=535,SD=0.095),這可能是一個高估,因為一些幼崽可能在發現前就已經死亡。亞成年(12—24個月)的年存活率與成年相似(s=0.717,n=244,SD=0.022)。3—8歲成年獵豹的年均存活率均為0.68(n=140,範圍0.63-0.71)。成年存活率在8歲後急劇下降(s=0.41—0.069),其中年齡最大的獵豹為13歲(n=8)。存活至少三個月的獵豹平均預期壽命為3.7歲。雄獵豹與雌性相比,從出生到死亡的存活率較高。雌性平均存活不到4年(45.5±3個月),而雄性平均存活時間比雌性長6.5個月(平均52±3個月)。自2011年獵豹種群計劃開始啟動後,獵豹的平均預期壽命(平均67±3個月)比之前明顯延長(平均38±2.6,P<0.001)。

1993——2018各年齡獵豹數量與年均存活率

3個地區的野生獵豹種群存活率曲線:南非的CMP集合種群(1993-2018)、坦尚尼亞的塞倫蓋蒂平原(1969-1994)

總的來說,獵豹已知的主要死因是捕食(n=125,49%),大部分來自獅子(n=77,31%)和其他獵豹(n=34,13%)。人為因素造成的死亡佔已知死亡的34%(n=88),其中35%(n=31)與轉移直接相關。所有因轉移導致的死亡皆為已知,佔總死亡數量的6%。其他主要的人為死亡來源於陷阱圈套與抓到圈養(主要是幼獸)。3隻被安樂死,雖然疾病和傷害是造成死亡的真正原因,但將其納入人為死亡。同時從未找回獵豹的逃逸事件也歸類為人為因素,因為逃跑與圍欄不完善有關。其他自然形式的死亡包括疾病、傷害、火災、在洪水中淹死的幼崽、喪母的未獨立幼崽和飢餓。非食肉動物造成的死亡通常是捕獵受傷的結果,但也包括被大象踩傷和被禿鷲殺死2隻小獵豹崽在內。

獵豹死亡原因

A)所有獵豹觀察結果,B)已知死亡比例,以及C)1993-2018年南非20個圍欄保護區的具體捕食死亡。圖表按總觀


兩隻雄獵豹打架

母親總是艱辛偉大,雌獵豹被捕食者殺死的可能性是雄性的2倍

雌性被捕食者殺死的可能性是雄性的2倍,但被其他其他同類獵豹殺死或因轉移死亡的可能性比雄性小。不同年齡段(幼崽、青少年、亞成年、成年)的獵豹死亡率存在顯著差異。幼崽最可能死於捕食,青少年、成年隨後。亞成年與成年、青少年、幼崽相比,被捕食者殺死的可能性最小。與全球平均水平(34%)相比,生活在草地生物群落中的獵豹只有13%被捕食者殺死,且明顯少於生活在稀樹草原生物群落中的獵豹。定居在灌木叢生物群落中的獵豹具有最低的人為死亡率,明顯低於稀樹草原生物群落的獵豹。在沒有獅子的情況下,由於捕食者死亡的比例明顯減少,與非轉移相關的人為死亡略有增加。按保護區大小或在國家和私人保護區間的比例,死亡原因無差異。

雌獵豹存活率低於雄獵豹的一個可能解釋是繁殖需求差異。為支持這一假設,雄性和雌性的存活率在3歲之前是相似的,當雌性在3.5—8歲,這個繁殖黃金期,存活率下降,之後當生育率下降時,存活率再次變得相似。懷孕、分娩和哺乳可能會使雌獵豹面臨更大被殺死的風險,特別是遇到其他大型捕食者,而且撫育幼豹,滿足能量需求同時,在空間上避開捕食者的能力可能會受影響。死亡結果顯示捕食對雌性比雄性影響更大也證實了上述推測。

儘管雄性食肉動物的繁殖成本較低,包括獵豹一夫多妻的動物,但由於保衛領地、確保與多隻雌性交往和擴散,雄性存活率預計較低。後者解釋了納米比亞和塞倫蓋蒂種群中亞成年和年輕成年雄獵豹存活率較低的原因。但在南非20個圍欄保護區中並沒有這種趨勢,可能是由於人類的幹預,在集合種群中,雄獵豹被從密度較高的保護區轉移至較低的保護區,從而大大降低了獵豹性內競爭和擴散成本。

獵豹趕跑斑鬣狗

獅子雖然是獵豹主要殺手,但對成年獵豹生存具有積極影響,而鬣狗的存在則相反,有顯著負面影響

從數據中得出的最驚人的結果,獅子的存在對成年獵豹的存活有積極的影響。非常令人驚訝,因為在本研究中,所有獵豹的死亡至少有11%是由獅子造成的。此外,最近一項利用許多相同保護區的研究顯示,獵豹密度和獅子密度之間存在負相關。獵豹通常通過縮小獵物的選擇範圍,並在活動模式上進行精細的改變,以避免與獅子的時空重疊來應對日益增加的優勢捕食者。

布克等人觀察到,在獅子密度較高的地區,這些生存策略可能會延長獵豹繁殖間隔,從而導致較低的獵豹密度。獅子的存在和成年獵豹存活呈正相關,要麼獵豹在與獅子共享的地區受益,要麼有獅子的保護區具有其他屬性(例如,豐富的獵物或良好的圍欄),這些屬性足以抵消獅子捕食造成的負面影響。如果前者是真的,一個可能的解釋可能是獅子取代了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它們捕食獵豹並與之競爭(例如斑鬣狗)。

獅子的存在也有可能影響獵物的行為,從而增加獵豹的捕獵成功率。如,對南非野生動物保護區的掠食者——獵物相互作用研究發現,獵物避開蹲伏追擊掠食者(獅子、花豹)活動區域,而擅長長跑捕食者(獵豹、非洲野狗)活動區域不會避開。來自萬基國家公園的另一項研究發現,當獅子在附近時,有蹄類動物會使用更開闊的棲息地,而獵豹在開闊的棲息地中狩獵成功率更高。

雖然斑鬣狗只導致6隻獵豹死亡,但它們的存在對獵豹生存產生顯著的負面影響。斑鬣狗只影響包括所有年齡層的模型,而不影響成年模型,這表明斑鬣狗對小獵豹的影響更大。斑鬣狗是塞倫蓋蒂獵豹幼崽死亡的主要因素,僅次於獅子。除了直接導致死亡外,鬣狗通過偷盜獵物,獵豹避開競爭對手/捕食者造成高昂成本,斑鬣狗的存在可能導致獵豹排斥競爭,甚至減少覓食時間和捕獵頻率。繁殖雌獵豹在斑鬣狗核心使用區域附近撫養至獨立的幼崽數量比更遠的地方少,然而這種關係相對於獅子來說並不成立,進一步支持了以上觀點。

斑鬣狗的存在與獵豹存活折線圖

獵豹被棕鬣狗搶食

與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共存的地方,獵豹很容易被捕殺,尤其是小獵豹。塞倫蓋蒂,高達73.2%的青少年(>14個月)死亡由捕食引起的,而在納米比亞,其他大型食肉動物很少,幼崽的死亡率要低得多。在獅子和斑鬣狗基本上滅絕的保護區以外地區方,獵豹密度高於保護區內。然而,獵豹與其他食肉動物一起進化,並發展出應對機制,通過改變棲息地利用和活動模式,避開大型食肉動物。人為原因導致的死亡,大多與農民衝突,是保護區以外獵豹死亡的主要原因。納米比亞的情況尤其如此,從1980年到1991年,據報告,農民們為保護牲畜殺死了6293隻獵豹。辛巴威和南非的獵豹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其他人為引起的死亡包括車輛碰撞、中毒、電動圍欄和非法陷阱。

總言之,獵豹死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獅子與其他同類的捕殺,非自然死亡則是與人衝突,保護區管理不善、轉移相關等,常見的"就數花豹殺死的獵豹數量最多","花豹太壞了,總是殺獵豹"等這類謠言顯然在數據面前無法站穩腳跟。下結論前還是多斟酌斟酌,思考思考,多問自己幾個問題:究竟正不正確?有沒有可靠的數據信息來源?樣本數量夠大嗎?結論通用嗎,適用範圍在哪?僅僅依靠幾個視頻、幾張圖片無法得出正確結論,人云亦云有時也無法保證其正確性。

資料引用

Cheetah (Acinonyx jubatus) mortality and survival in fenced reserves as part of a managed metapopulation across South Africa

相關焦點

  • 花豹慘!數據顯示殺死獵豹最多的就是獅子、同類,怎麼罵名全給他背了
    許多朋友見了些獵豹被花豹殺死、吃掉或掛在樹上的圖片、視頻,就斷定花豹是導致獵豹自然死亡的最大兇手,實則不然,殺死獵豹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獅子,南非甚至高達31%的死亡來自獅子,其他同類獵豹(13%)隨後。
  • 數據說話,殺死獵豹最多的是獅子,其次同類,花豹排不上號!
    許多朋友見了些獵豹被花豹殺死、吃掉或掛在樹上的圖片、視頻,就斷定花豹是導致獵豹自然死亡的最大兇手,實則不然。殺死獵豹數量最多的動物就是獅子,南非甚至高達31%的死亡來自獅子,其他同類獵豹(13%)隨後。
  • 勇鬥老虎,殺死花豹,嚇跑獵豹和獅子
    談論起哪種動物的攻擊力比較強,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獅子、老虎、豹子等攻擊力較強的貓科動物,不過,有一種動物同樣十分強悍,敢於和這些貓科動物搏鬥,甚至不落下風,但卻總被人忽略。這種動物就是野豬。上圖為一頭老虎和一頭野豬搏鬥的場景。
  • 花豹不但搶奪了獵豹食物,還將它殺死掛在樹上,三天後現怪異一幕
    花豹和獵豹是非洲地區常見的兩種大型貓科動物,花豹和獵豹的外觀差距非常明顯,花豹的頭部更大,體型更加的強壯,身體上的斑點也比獵豹更大。由於花豹和獵豹的食譜大量重疊,二者在草原上是競爭者的關係。體型更大的花豹,不僅會搶奪獵豹的食物,有時候還會殺死獵豹。
  • 花豹和獵豹誰的體型大,誰更厲害?
    最顯著的區別是獵豹臉上從眼睛內角延伸到嘴兩側有兩條深黑色淚線,而花豹是沒有的。另外,花豹身上的斑點是玫瑰斑,而獵豹是小黑斑點。亞成年花豹三兄弟誰的體型更大?很多人說花豹的體型比獵豹大,其實這種說法不準確。
  • 獵豹跑那麼快,為什麼還是弱者?看看草原上常欺負獵豹的5種動物
    獵豹跑那麼快,為什麼還是弱者?看看草原上常欺負獵豹的5種動物獵豹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第三大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獅子和花豹。雖然獵豹擁有貓科動物中最快的奔跑速度,但由於體型和力量有限,它們常常會受到其他動物的欺負。
  • 貓科動物間的「友誼」:獅子吃花豹,花豹吃獰貓,獰貓吃野貓!
    因為它上面還有獰貓、花豹、獵豹,這幾種「大貓」吃起非洲野貓也是毫不手軟的……而和非洲野貓差不多遭遇的還有藪貓,據說這屬於身價20萬的貓,但是在非洲遇上「大貓」,也只能當盤中餐。2、花豹VS獰貓獰貓,因為耳朵上的兩根「天線」,被網友戲稱「天山童姥」。它還有一種絕技冠絕整個貓科家族——捉鳥。獰貓可原地跳躍高達3米。
  • 鬣狗與花豹誰更厲害?獵豹打鬥能力更強,但是遇到鬣狗卻只想走開
    在肉食性動物中,僅次於獅子和老虎的動物就是鬣狗與花豹了。這兩者體型差不多,誰的戰鬥力更強一些呢?比較戰鬥力的話,應該和獅子與老虎打鬥的情況差不多,讓它們決出勝負並不容易,只要沒有食物作為誘惑,這兩種動物相遇之後通常都是相顧彼此之後轉身走開。
  • 花豹對峙獵豹讓人分不清,都以為花豹穩贏,卻被獵豹驅趕!
    在豹子中,花豹和獵豹的外形有些相似,但它們各具有技能,花豹是最會爬樹的大貓,獵豹是陸地上速度最快的動物,而戰鬥力,花豹是更勝一籌的。但曾在野生保護區內,拍攝到花豹不敵獵豹少有的一幕,花豹竟然被獵豹驅趕出領地。
  • 獵豹和花豹的5個主要區別,你了解多少?
    作為大型貓科動物的兩個主要成員,獵豹和花豹經常被人們弄混淆,有的把花豹當成獵豹,有的把獵豹當成花豹,下面,小編帶你從5個主要方面分析獵豹和花豹的不同點。如果你已經可以從外表上輕易區分它們,那麼,相信經過一個比較系統的對比後,會對它們的認識更深刻。
  • 花豹與獵豹發生衝突,究竟誰速度更快?結局令人意外!
    花豹是一種大型肉食動物,雖說體型不及老虎獅子那般大,但是論戰鬥力卻是豹類裡數一數二的存在,就比如以速度見長的獵豹,在與花豹的戰鬥中,幾乎是毫無勝算的!就好比下面這個故事!起初,有一隻獵豹正在草原上休息,而不遠處,一隻花豹卻打起了它的注意!花豹雖然戰鬥力比獵豹強,但論奔跑速度,獵豹可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陸生生物,所以必須要足夠接近對方,花豹才會發起攻擊!
  • 花豹和獵豹有什麼不同?10個方法教你輕鬆區分這兩種大貓
    花豹和獵豹有什麼不同?10個方法教你輕鬆區分這兩種大貓在非洲大草原上的食肉動物中,如果說哪兩種食肉動物容易被人弄混淆,肯定非花豹和獵豹這兩種貓科動物莫屬了。由於這兩種貓科動物外表十分類似,體型差別也不是特別大,因此常有人把獵豹說成花豹,把花豹說成獵豹。
  • 嘖嘖嘖,獵豹和花豹你還傻傻分不清......
    雖然獵豹和花豹在中文名字中只有一字之差,但是他們的英文名字可是天差地別:獵豹在英文中叫 Cheetah,花豹叫 Leopard。花豹沒有淚痕,眼神稍顯犀利,頭也比獵豹要大。花豹的奔跑時速沒有獵豹快,但花豹的感官發達,嗅覺及視覺極為敏銳,動作也相當敏捷。
  • 急支糖漿給錯了,花豹,獵豹,傻傻分不清楚
    相信很多人在聽到獵豹的時候都會浮現出急支糖漿的老廣告吧,不過大部分人都沒有注意到,一開始追的豹子和最後喝到急支糖漿的豹子其實是兩種,追的是獵豹,最後喝到急支糖漿的卻是花豹,獵豹表示很心累。
  • 獵豹是速度最快的動物,為何還會被花豹捕殺,這一缺陷非常致命
    在捕獵的時候,除非獵物太強壯掙脫開,獵豹從來不會出現追不上獵物的情況,捕獵的成功率非常高。獵豹能夠擁有這麼快的速度,和它的身體構造是分不開的,獵豹的體重比較輕,身體非常的纖細,天生就是一個跑步的能手。獵豹的尾巴比較粗壯,能夠在跑步的時候起到很好的穩定的作用,兩個大長腿更是天生就是為了跑步設計的。
  • 花豹和獵豹至少能單挑幾隻非洲野犬?為什麼?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一群兇猛小巧的犬科動物,它們敢圍攻獅子、「掏肛」鬣狗、「搶劫」花豹,並且它們有著高達90%的捕獵成功率,許多網友們戲稱它們為「非洲三哥」,它們就是非洲野犬屬下唯一的物種-非洲野犬。不過,從體型上看,非洲大草原上的獵豹和花豹都比非洲野犬要大,那麼,「非洲三哥」的稱號為什麼被野犬搶走了呢?一隻花豹或者是獵豹能對付多少只非洲野犬呢?我們簡單的來探討這兩個有意思的問題。
  • 動物界十大趣聞:花豹咬死獵豹還敢挑戰雄獅,北極熊比豬胖
    動物界十大趣聞:花豹咬死獵豹還敢挑戰雄獅,北極熊比豬胖  原創hxgk光纖塗覆2021-01-03 19:29:17  動物界是充滿奇趣的世界,自然界有無數的物種,它們或者循規蹈矩,或者自由自在,但大多數都遵循自然規律,俗話說「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正是如此,但是,作為有智慧的生命體,動物界中也不缺乏各種奇聞異事
  • 主動向體型是自己4倍的獅子發起攻擊,這隻獵豹詮釋了母愛的偉大
    主動向體型是自己4倍的獅子發起攻擊,這隻獵豹詮釋了母愛的偉大獵豹媽媽是動物界非常偉大的母親,它不僅要獨自撫養幼崽,還要極力對抗獅子、鬣狗、花豹等給自己一家帶來的威脅。在強者如雲的非洲大草原,獵豹雖然奔跑速度快,但卻是食肉動物中的弱勢群體。
  • 花豹躲在樹後埋伏獵豹,獵豹發現不對勁,想跑還來得及嗎?
    花豹躲在樹後埋伏獵豹,獵豹發現不對勁,想跑還來得及嗎?不知道大家在看各種動物視頻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過豹子之間也是有很大區別的。獵豹與花豹是不同種類的豹子。獵豹身上的花紋就是一些黑點點。另外獵豹的眼睛下面有著兩個黑色的淚痕。
  • 科普園地︱到底是獵豹還是花豹?
    如下圖:文章中提及的是獵豹,但遭到火眼金睛的讀者們質疑,說不是獵豹,是花豹。經過辨別確認,詳情稟報大家。獵豹 獵豹全身都有黑色的斑點。從嘴角到眼角有一道黑色的條紋,這個特徵可以用來區別獵豹與花豹。有人說,這兩條黑紋有利於吸收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