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州市永嘉縣楓林鎮東升村,在外經商的村民季統操,擔心80歲高齡的父母缺少陪伴,給父母買了孔雀,讓他們飼養。
季統操在北京做生意,父母一直在老家生活。我們按照村民的指引,來到季統操父親季至法家中。
只見老屋房門緊閉,我們試著敲了下門,只見一老者為我們開了門,正是季至法。講明來意,老人對我們的冒然拜訪沒有不滿,反而向我們解釋,因為怕孔雀逃出去,他們現在都只開側門。
在房屋側門一個角落裡,看到了季至法用木板和鐵絲網搭建成一個3米高的籠子,這就是孔雀的「家」。
孔雀羽毛顏色鮮豔,尾羽上有色彩斑斕的花紋,見到有生人靠近,小腦袋便一伸一縮地向四處張望,非常有趣。季至法把籠子的門打開,孔雀就慢慢地走到院子裡,一會跟著季至法夫婦,一會兒就自在地在院內覓食。
季至法告訴記者,孔雀是他兒子去年冬天給他買的,自己沒有養過孔雀,就憑養家禽的經驗馴養。季至法的老伴周得蕊向我們「抱怨」:「孔雀很難養,吃的食物不可馬虎,蔬菜還要切碎。」嘴上這麼說,看著孔雀一直在她身邊轉悠,她又忙問季至法,需不需要給它添食。季至法則擺擺手說不用,讓它自己在院子裡溜達去。周得蕊還是不放心,進屋抓了一把蔬菜出來,嘴裡發出「咯咯咯」的聲音,孔雀就跟著她走。等周得蕊把蔬菜撒在地上,它低頭啄了一下,又走開了。看來真是不餓,周得蕊自語道。
「平時就餵它們吃玉米、蘿蔔,我們也不知道怎麼養,養得不好,可惜了它。」不過慢慢地,季至法夫婦也摸索到一些孔雀的生活習性。「它非常喜歡乾淨,如果籠子髒了就會蹲在籠子的橫梁上。因為沒有玩伴,偶爾有雞過來,它會顯得非常開心,一直跟著跑。」
孔雀一點也不怕生,平時也會時常跟在季至法夫婦旁邊,儼然是一個小跟班,為二老的生活也增添了份樂趣。
一次,有村民看到孔雀跑到了村裡的後山上,連忙告訴季至法,才沒有弄丟。這也讓季至法多了一份警惕,家裡的大門都儘量關著,怕孔雀跑出去丟了。
季統操告訴記者,他在北京做服裝生意。一次去秦皇島看到孔雀,就想到了給父母買幾隻。「我聽說孔雀很好養,比雞還好養。有了孔雀的陪伴,父母在老家也沒有那麼孤獨了。」
記者了解到藍孔雀不屬於國家保護動物,現在藍孔雀養殖戶很多,有的還專門養殖食用。對於個人要飼養孔雀,永嘉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綠孔雀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個人飼養及利用。藍孔雀不屬於國家級保護動物,只是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我們在動物園看到的一般都是藍孔雀。個人可以飼養藍孔雀,但需要到縣(市、區)級林業部門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取得合法審批。
也多虧了老房子寬敞的院子,讓孔雀有自由活動的空間。季至法的老屋現為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登錄點,季至法告訴記者,老屋是其曾祖父在道光20年建的,商人出生的他當時頗有積蓄,建有七間二橫軒。
從房子的窗戶,以及窗戶上精緻的雕刻,大門上方雕刻的飛龍以及瓦雕,都可看出當年的氣派。如今子孫已至第八代。最多時住著十二戶人家,現只有季至法夫婦居住在此。兒子們也提出讓他們搬入隔壁的新家,季至法不肯,說還是老屋住的自在、舒服。此外這裡也是他與老伴一直共同生活的地方,這裡的每一處都有他們的回憶。
季至法今年80歲,老伴周得蕊82歲。在季至法19歲的時候,倆人結為夫妻,已攜手走過61個春秋。回憶起倆人共度的時光,都在為家庭料理,照顧子女的生活中匆忙過去了。婚後兩人就有了自己的大女兒,此後又添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四個子女在那個物資貧乏的年代,父母只有拼命的做事才能餬口。兩人分工明確,男主外女主內。
現在他們依然保持這種模式,雖然80歲高齡了,但今年季至法還種了幾千斤的番薯,剛從地裡挖出來的番薯滿滿地鋪了一地。屋口還堆著一堆小山似的板慄,都是季至法自己打落的。
午飯時間到了,夫妻倆每天都會對飲一杯。季至法每天要喝半斤酒,慢慢地周得蕊也會喝點。人就像往常一樣對坐著共飲,門外的孔雀也被這平淡中夾雜著溫暖的生活吸引,信步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