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世界》雜誌年度十大發現:首張黑洞照片居榜首

2021-01-13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物理世界》雜誌最新評選出2019年十大發現,其中科學家拍攝黑洞照片排名第一,以下是該媒體評選的2019年十大發現:

1、直接觀測黑洞及其「影子」

圖中顯示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星系中心,存在一個環繞超大質量黑洞的環形射電輻射,事件視界望遠鏡天文學家首次獲得黑洞事件視界附近圖像,宇宙物質和能量均無法逃脫黑洞的強大引力作用,這是通過全球6個不同地點8個射電望遠鏡觀測的結果。這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65億倍,圖中明亮環狀結構是吸積盤中黑洞周圍的氣體和塵埃,它被加熱到數十億攝氏度,從而會發出明亮的無線電波。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黑洞有一個「影子」,其半徑大約是黑洞視界半徑3倍,黑洞的影子十分有趣,其大小和形狀主要取決於黑洞的質量,同時也取決於黑洞旋轉速度。

2、神經義肢技術裝置將腦活動轉換為語言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祖克曼研究所的Hassan Akbari、Nima Mesgarani,以及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Edward Chang等人共同開發了一種神經修復裝置,能夠從神經活動中重建語言,該裝置能夠幫助那些不能說話的人群重新獲得與外界交流的能力,受益者包括:癱瘓患者、中風患者。除了在醫學上的應用之外,還可將人類思想直接轉換成語言,這樣可使計算機與大腦直接交流成為現實。

3、首次發現「火震」

美國宇航局「洞察號」火星任務科學家首次發現「火震」信號,該信號是4月6日探測到的,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微小震動源自火星內部,而不是火星風或者其他表面現象。與月球一樣,火星沒有構造板塊,因此在地震活動方面比地球更加安靜,研究火星地震學將提供火星內部的重要信息,揭曉該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4、CERN物理學家發現粲夸克的不對稱性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實驗物理學家首次測量粲夸克(charm mesons)的「電荷——宇稱不守恆(CP)」現象,研究人員通過測量D0介子(包含1個粲夸克)和反D0介子與K介子/反K介子對或者介子/反介子對的衰變速率,從而發現「電荷——宇稱不守恆」不對稱性。由於D0介子和反D0介子產生相同的物質,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最大的挑戰是確定是否有某個事件與DO或者反DO介子有關,雖然這一最新測量結果與我們目前對「電荷——宇稱不守恆」現象不對稱性的理解是一致的,但它開啟了尋找標準模型之外的物理學可能性。

5、「小線圈」創造破紀錄的連續磁場

美國佛羅裡達州塔拉哈西市國家高磁場實驗室(MagLab)研究員Seungyong Hahn和同事在實驗室建立了有史以來最高的連續磁場,他們使用一個叫做「小線圈」的袖珍、高溫超導磁體製造的連續磁場強度達到45.5特斯拉,相比之下,冰箱磁體只有1特斯拉的1%。這是一種混合動力磁鐵,依靠將一個異常冷的超導體與一個更典型的電磁鐵配對工作,之前實現該狀況需要一個小型建築管道,以及35噸的機械裝置,但最新設計的「小線圈」超導磁體,只有390克重,看起來有點像用薄金屬片包裹的扁平圓盤,它是由稀土鋇銅氧化物(REBCO)製成,取代了45噸重混合磁鐵中使用的鈮基合金。

6、卡西米爾效應為微小物體創造了「量子陷阱」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張翔(音譯)和同事首次採用卡西米爾效應(Casimir effect)誘捕微小物體,卡西米爾效應是一種奇特的現象,量子波動可在物體之間產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張翔和同事使用可協調的卡西米爾效應引力和排斥力組合,在沒有能量輸入的情況下,在黃金和聚四氟乙烯表面之間夾住一小片金箔。測量參與能量捕獲過程的微小作用力是光學計量的一個勝利,並提供了一個機會更好地理解卡西米爾效應如何影響微機械設備的操作,如果這些效應進一步被控制,甚至可能會有涉及捕獲粒子的實際應用。

7、反物質量子幹涉法首次亮相

反物質不僅是一種粒子,也是一種波,即使在單個反物質粒子層面上,這種觀點也是成立的。為了證實反物質即是正電子,也是波,物理學家進行了更加複雜的「雙縫實驗」,1927年,「雙縫實驗」首次證實了電子——物質的一種方式,同時證實反物質即是粒子,也是一種波。由於「雙縫實驗」是兩個波重疊但在相對移動時波峰和波谷會相互抵消或疊加,形成一種獨特模型,該實驗類型也稱為「幹涉測量法」。今年6月份,義大利和瑞士物理學家找到了如何產生低能量正電子束,可作為「雙縫實驗」中首個反物質量子幹涉法。

8、量子計算機性能優於傳統超級計算機

哈特穆特·奈文(Hartmut Neven)、約翰·馬丁尼斯(John Martinis)以及谷歌AI量子等多家美國研究機構的專家,他們首次實現量子計算機計算運行。事實證明量子計算機比傳統超級計算機進行的計算時間更短,這種量子計算機是由53個可編程超導量子比特組成,大約僅需200秒就能完成一次基準計算,相比之下,這一計算則需要超級計算機運行1萬年才能完成。

9、緊湊型重力探測儀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員維多利亞·徐(Victoria Xu)和同事製作一個微型重力探測儀,利用捕獲的原子來測量由於引力起到的局部加速度,這種「量子重力儀」依賴於原子云在太空中首先垂直分離再重新結合時產生的幹涉圖樣。大多數重力儀測量的是原子下落時重力對其產生的影響,而最新設計的重力探測儀是將原子懸浮在一個光學陷阱中,在其中原子與引力場相互作用長達20秒時間。這種微型重力探測儀大幅提高了測量靈敏度,從而為地球物理勘探至基本力敏感測試等應用奠定基礎。

10、面向兒童的首款可穿戴式腦磁掃描儀

英國科學家瑞恩·希爾(Ryan Hill)、馬修·布魯克斯(Matthew Brookes)和同事研製一種「自行車頭盔」式腦磁圖掃描儀(MEG),用於測量兒童日常活動中的大腦活躍情況。相比之下,傳統腦磁圖系統通過使用低溫冷卻傳感器測量大腦產生的微弱磁場,該傳感器可以安裝在尺寸適當的所有人頭盔中,但是該頭盔體積較大,對任何頭部運動高度敏感。目前,研究人員在500克重的頭盔上安裝輕型光泵磁力儀,可以適應任何形狀大小的頭部,它可應用於2-5歲看電視的兒童,玩電腦遊戲的青少年,以及彈奏尤克裡裡琴的成年人。(葉傾城)

相關焦點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十大科學突破:首張黑洞照片居首
    又到年底盤點時~《科學》雜誌官網在12月19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例如:人類首次一窺黑洞「真容」位居榜首;新晉「網紅」丹尼索瓦人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往昔歲月。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首張黑洞照片居首
    又到年底盤點時~《科學》雜誌官網在12月19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例如:人類首次一窺黑洞「真容」位居榜首;新晉「網紅」丹尼索瓦人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往昔歲月。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 人類首次捕捉到黑洞真容位居...
    近日,權威學術期刊《科學》雜誌公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人類首次捕捉到黑洞真容位居榜首。這些科學突破,不僅僅是對2019年科技界的年終盤點,也顯示出近年來的前沿熱點研究方向。2019年都有哪些科學突破入圍,值得銘記?又有哪些科學突破中蘊含著中國科學家的貢獻?
  • 《科學》雜誌評出2019年十大科學突破,居首的就是它!
    《科學》雜誌官網在12月19日的報導中,為我們盤點了2019年科學領域的累累碩果,選出了年度十大科學突破,其中不乏中國科學家的身影。例如:人類首次一窺黑洞「真容」位居榜首;新晉「網紅」丹尼索瓦人的出現讓我們重新審視人類的往昔歲月。
  • 央視公布 2019 十大國內國際科技新聞:人類獲得首張黑洞照片
    IT之家1月1日消息 1月1日凌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布了2019十大國內國際科技新聞。2019十大國內科技新聞包括:嫦娥四號首次在月球背面發現月幔物質、長徵五號遙三火箭成功發射、5G商用牌照正式發放、屠呦呦團隊在「青蒿素抗藥性」等研究中獲新突破、中國科學家發現迄今為止質量最大的恆星級黑洞、首次解析非洲豬瘟病毒顆粒精細三維結構、首臺國產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註冊上市、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晶片問世、京張高鐵實現無人駕駛、「基因編輯嬰兒」案一審宣判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領銜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科學家 將在第三...
    圖說: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來源:EHT在本月30日召開的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上,2020新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發現超大質量黑洞人馬座A*的安德烈婭·蓋茲,以及黑洞探索者、拍到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的謝普德·多爾曼都將參加。 多爾曼是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項目(EHT)的創始人,而正是這項合作開天闢地地拍攝到了第一張黑洞圖像。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直播時間地點入口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  直播時間: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00  直播平臺及入口:新華網、鬥魚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新華網進行網絡直播。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4月10日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北京時間晚上9點),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將召開新聞發布會,預計他們將發布黑洞事件視界的第一幅圖像,可能會回答許多問題,這或許會是今年最重要的科學突破。如果事件視界望遠鏡(以下簡稱EHT)公布了位於銀河系中心黑洞的第一張圖像,那麼關鍵觀測是在2017年進行的:整整兩年前。無論結果如何。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 世界第一張黑洞照片哪國拍的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什麼時候出來?4月10日晚9點07分,全球六地通過協調召開全球新聞發布會,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10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天文大廈三樓同步發布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現在看到的照片大體來說有兩個部分,嚴格來說是兩個結構。」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發布 距地球5500萬光年
    人類成功獲得首張黑洞照片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新華社發(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組供圖)    全世界200多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一項重大天文學成果——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北京時間4月10日晚在全球多地同步發布。
  • 微觀粒子研究領域碩果纍纍 首張黑洞照片問世震驚全球
    2019年,美國科學家在包括粒子物理在內的多個基礎物理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發現新五夸克粒子(pentaquarks)和首張黑洞照片問世是其中的翹楚。在粒子物理領域,如今要發現一種新粒子越來越困難。
  • 「魔角」石墨烯獲評《物理世界》2018十大突破之首
    新華社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張瑩)英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世界》雜誌近日公布由其評出的2018年十大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主導的團隊用「魔角」石墨烯實現超導位居榜首,被認為在量子計算等領域有巨大應用潛力。
  • 中科大天文學系教授揭秘全球首張黑洞照片背後的故事
    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07分,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在全球六地同步發布。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memes)
    黑洞突然就成了2019最突然的一個memenobody:電視:*人類首張黑洞照片!*god damn it!所以,還有什麼好說的,lets meme on this!黑洞照片即將成為2019的一個重大meme恭喜你是第一個看到的
  • 首張黑洞照片的意義以及與霍金、愛因斯坦、史瓦西等科學家的關係
    網絡上一直有人認為,2019年4月份科學家們公布的首張黑洞照片,與霍金有很大的關係,甚至有人認為是發現了霍金提出的黑洞輻射,因此霍金可以追授諾貝爾獎。這是一個誤解。霍金雖然在黑洞研究上做了許多探索,也取得不少科學界公認的成就,但第一張黑洞照片真得與霍金關係不大。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公布,學習黑洞英文介紹視頻漲知識
    但人類卻從未直接「看」到過黑洞,並不知道它的真實模樣。北京時間2019年4月10日21時,這張照片在美國華盛頓、中國上海和臺北、智利聖地牙哥、比利時布魯塞爾、丹麥靈比和日本東京六地同時發布。傳說中的黑洞終於揭開神秘面紗(mysterious  veil)。
  •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是誰拍的?拍攝第一張黑洞照片的人名字 2019年4月10日,這一天對於人類來說是個重要的日子,北京時間21時,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正式的公布,一支匯集全球 200 多位天文學家的宇宙觀測團隊經歷2年的時間才把照片洗出來,而「事件視界望遠鏡」這個項目也在今天被大家所熟知。
  • 首張黑洞動態照片發布,再次驗證廣義相對論
    首張黑洞動態照片發布,再次驗證廣義相對論《自然》雜誌在今天發表文章,題為:」黑洞的第一個圖像現在是電影「(The first-ever image of a black hole is now論文連結:doi: 10.1038/d41586-020-02717-39 月 23 日,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EHT)協作組織發布了首張黑洞動態照片
  • 「黑洞照片」摘得年度自然科學突破桂冠,科學家怎樣發現黑洞?
    每年《科學》雜誌都會評選年度十大科學突破,2019年桂冠的是「黑洞照片」。在黑洞照片公布之前,黑洞一直都在我們的想像中,因為我們無法真正觀測到黑洞。為什麼科學家會肯定黑洞的存在呢?到底有哪些證據呢?出品:"SELF格致論道講壇"公眾號(ID:SELFtalks)以下內容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左文文演講實錄:2019年4月10日,科研人員發布了首張人類捕獲的黑洞照片。很多人看到這張照片都覺得它像一個「甜甜圈」,那麼這個「甜甜圈」真實的物理尺寸有多大呢?有1000億千米。
  • 《科學》年度十大突破:黑洞照片奪冠,AI多人撲克入選
    雲鵬 智東西看點:谷歌量子霸權和Pluribus AI掌握多人撲克此次均位於2019十大科技突破之列。智東西12月20日消息,《科學》雜誌近日公布了2019年科技領域十大突破,摘得桂冠的是黑洞圖像的首次繪製。
  • 人類拍到M87星系的首張黑洞照片,它與銀河系的黑洞比較會怎樣?
    北京時間4月10日21時全球同步發布了人類照到的首個黑洞照片,這是在距離地球5500萬光年的室女座中心M87星系的超大質量黑洞,由於黑洞連光線都無法逃脫導致很難具體觀察到,但黑洞理論一直被公認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這次發現終於證實了物理學家霍金的「黑洞無毛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