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到九州轉了一圈,飛福岡,然後去了佐賀,在有田和伊萬裡轉了轉,再去了熊本的天草島。去的幾個瓷窯非常不錯。
熊本縣的天草島產出高品質的瓷土,據說根據現在的開採量,還能挖個五百年。近水樓臺,同位於九州的有田和伊萬裡就成了日本瓷器的發祥地。這次在有田和伊萬裡逛的不多,主要還是天草島上的瓷窯。
第一天去了伊萬裡,有個瓷窯比較集中的地方,位於佐賀県伊萬裡市大川內町,從伊萬裡車站坐公交到伊萬裡有田焼伝統産業會館站就可以了。看看這張地圖就知道有多少瓷器店了,
這裡我看了幾家,其中最喜歡的是青木陶房。
他家都是青瓷,一般青瓷和一種稱為冰青瓷的,我挑了一個冰青瓷的碗,可惜照片拍不出實物的美。
從伊萬裡出來去了有田,先去了真右衛門,這家店之前也去過,現在第二代窯主對海外市場也很感興趣,去年還來中國辦過展覽。機緣巧合,正好還趕上了一次開窯,窯內涉及到一些企業機密,就不好拍照給大家看了。
真右衛門的天目盞工藝相當精湛,在那裡選了兩個茶杯,藍色粉點的是櫻花紋,藍白色的是藍染水滴紋。
如果真右衛門代表了傳統,丸広則代表了創新,門口的剪刀招牌有兩重意思,HASAMI既是日語剪刀,也是當地地名波佐見的讀音。
一進店就是一個高臺,是用燒壞的瓷胎壘出來的。
這家的作品既有傳統的蕎麥麵醬汁杯,也有各種有趣的假冒產品,比如這個假冒易拉罐。
還有假裝成紙杯的陶瓷杯,非常有設計感,也很摩登。
我在這裡買了一個陶碗,我家老爺買了一套粉色的杯子和託盤,就因為這個粉色系列是店內才有的,我也是無語了。
如果要比較有田和波佐見的瓷器,有田更傳統,波佐見的偏北歐風,更簡約摩登一些。我覺得傳統瓷器單件就能上鏡,但是簡約北歐風的話,單個就不容易出彩,還是得成套出現。
第二天就去了天草島,從熊本機場可以坐飛機過去,或者坐火車到天草的三角港。天草第一家去的是丸尾燒,這家成立於1845年,如今已經是第五代,一開始是用陶土燒制各種瓶子,被稱為天草的瓶屋。
從1932年開始製作各種日用陶瓷器,最近主持的是第六代的三兄弟,他們的作品是傳統中帶著摩登,我選了兩個杯子和一個碗。
兩年前到這家的時候看上了一個內膽鍍白金的茶壺,可惜把手上有一道裂縫,這次問店家有沒有做新的,結果拿出來的還是那把,不過壺是真的很不錯。
還有很多作品都有金屬質感。
說到在天草最喜歡的瓷窯,要數樹機了。
兩年前來的時候也和窯主聊了好久。窯主是一位女性陶藝家,她的作品手工感極強,設計也很特別。作坊在一座百年老宅內,一半是作品展示,一半是咖啡室,每月還定期提供簡餐。
我在這裡買了這個大杯子和兩個碗?盤?
女主人一直餵的一隻野貓也很神奇,出入作坊好多年,從來沒有打碎過一件瓷器呢。
去樹機的話最好提前打電話確認,因為她只有一個人,有時候會外出參展什麼的。
市山くじらや,くじら在日語裡是鯨魚的意思,や是家,屋子的意思,這家的名字就是市山鯨魚屋,也是一位女性陶藝家打理的。這家的特色是這種馬賽克格子的器皿。
但是我選了兩個圓點的小碗。藍白色系的作品偏多,當天店裡還有兩個從東京來的客人呢。
這次在天草的新發現是這家山の口焼,小小的作坊內有好多讓我心動的作品。
差點想買了這個茶壺配我在丸尾燒買的杯子。
後來還是選了這兩件。
我在朋友圈po了這個杯子之後,好幾個朋友都來問,看來喜歡這種風格的人還不少。
天草的瓷窯總共有三十多家,但是對外開放的大概二十家左右,主要的瓷窯介紹可以在這個網站看到。
本次旅行收穫滿滿,為今後拍照添了不少美美噠器皿。這張是在路上一個土特產店買的手工盤子,感覺拿來裝日式意面會很贊啊。
最後給大家來一波天草美食
是不是覺得美味佳餚更有香有色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