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3字
預計閱讀時間2分鐘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好音樂只給您聽▼
到目前為止的說明,我想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人類為了攝取食物和飲料很多部分會發生許多現象。許多讀者應該都有 「真的是很棒,很神奇」這樣的感受。但是,相反地「為什麼會這樣呢?」作者有了這樣的想法。
這是為什麼呢?請參照圖1大猩猩和人類咽喉位置的不同。幾乎除我們人類以外的所有動物,口腔的後面就是咽喉的位置。將進化過程考慮在內的話,和人類相近的大猩猩也是同樣的(圖1)。所以,動物在進食後,食物馬上就會碰到咽喉部,通過左右細窄的通道滑入到食道。人類則不然,口腔的盡頭不是咽喉部。人類的口腔構造是食物進入口腔後必須要落入到食道的入口處,這樣的構造不發生誤咽簡直就是一個奇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構造,是因為人類的語言溝通能力較其他動物相比發生了很大的進化。這一構造增加了咽喉部的容量,也就是說上下發生了延伸,增加了口腔的容量,使得人類可以巧妙的運用舌頭,軟顎等產生語言進行交流。
也可以說成在進食時避免誤咽的構造這一點上的理想狀態是大猩猩,為了發聲的咽頭,喉頭的理想狀態是人類。在之前文章裡解說的那樣,為了彌補人類在進化過程中獲取了聲音,但在咽下這個點上有很高缺陷的這一形態,學取了各種各樣絕好的機能,實現了「順利進食」的計劃。
綜上所述,作者沒法不認為,人類從口腔到咽喉,喉頭的形態對於吞咽而言只是一個危險係數較高的次品,單純的被周邊的肌群,黏膜巧妙的運動所幫助。此時我們可以發現保持年輕時的絕妙機能的重要性。所以維持口腔,咽喉部的機能正是「抗衰老」的基礎所在。
在之前文章裡,我們就咽喉部因為有了肌肉而懸掛做了說明。肌肉的機能會因為沒有適量的鍛鍊以及年齡而退化。這是由於構成肌肉的蛋白質的減少,蛋白質性質的變化而產生的。圖2是老年和青年咽喉部位置的差異圖。由於肌肉機能的衰老導致咽喉位置變低聲音也隨之變低。像此類的變化,會導致圖1人類吞咽功能的風險變得更高。
為了使不管到了什麼年齡,構成人類進食,咽下這個舞臺的組織保持活躍,正確地理解[吃][嚼][咽]的相關知識,理解我們應該就哪些方面進行學習的意義。
人類顎部呈直立的顎部呈直立,嘴巴位居於內部,可以容納咽喉的空間變少,所以咽喉部的位置移至了頸部。正因為如此,人類一邊呼吸一邊喝水的話就會被嗆到。但是,嬰兒時期咽喉的位置和大猩猩同樣,所以可以一邊呼吸一邊喝母乳。
編譯:kuma
【前期回顧】:
【咀嚼的機理】懸雍垂的作用
【咀嚼的機理】吞咽的過程 (下篇)
【咀嚼的機理】吞咽的過程 (上篇)
【咀嚼的機理】何為"嚥下"(咽下的古語寫法)
【咀嚼的機理】 所謂味覺
【咀嚼的機理】 唾液是非常厲害的喲
【咀嚼的機理】 牙齒的形狀有其特殊意義
【咀嚼的機理】口腔的頂部:上顎及其作用
【咀嚼的機理】能幹的舌頭
【咀嚼的機理】光依靠牙齒並不能完全咬碎食物:嘴唇的作用
【咀嚼的機理】為「咀嚼」造就舞臺
【咀嚼的機理】嗆:迴避風險的重要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