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晶體過載能力小於繼電器過載的能力
一般來說,存在衝擊電流較大的情況時(例如燈泡、感性負載等),電晶體過載能力較小,需要降額更多。
2、在額定工作情況下,繼電器有動作次數壽命,電晶體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限制
繼電器是機械元件所以有動作壽命,電晶體是電子元件,只有老化,沒有使用次數限制。繼電器的每分鐘開關次數也是有限制的,而電晶體則沒有。
3、負載電壓、電流類型不同
負載類型:電晶體只能帶直流負載,而繼電器帶交、直流負載均可。
電流:電晶體電流0.2A-0.3A,繼電器2A。
電壓:電晶體可接直流24V(一般最大在直流30V左右,繼電器可以接直流24V或交流220V。
4、電晶體響應速度快於繼電器
繼電器輸出型原理是CPU驅動繼電器線圈,令觸點吸合,使外部電源通過閉合的觸點驅動外部負載,其開路漏電流為零,響應時間慢(約10ms)。
5、負載能力不同
電晶體帶負載的能力小於繼電器帶負載的能力,用電晶體時,有時候要加其他東西來帶動大負載(如繼電器,固態繼電器等)。
總結
電晶體輸出型原理是CPU通過光耦合使電晶體通斷,以控制外部直流負載,響應時間快(約0.2ms甚至更小)。電晶體輸出一般用於高速輸出,如伺服/步進等,用於動作頻率高的輸出:如溫度PID控制, 主要用在步進電機控制,也有伺服控制,還有電磁閥控制(閥動作頻率高)。 電晶體主要用於定位控制,要用晶體的輸出來發出脈衝。而繼電器是不能用發出脈衝的,也就不能定位控制了。如果用繼電器去控制定位伺服或是步進的話就還要加定位模塊,經濟上不划算。而用一個電晶體輸出的就可以控制伺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