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是否有的已經死亡?

2020-10-22 新浪探索

  宇宙就在那裡,等著你去發現。當我們眺望宇宙時,我們也在回顧過去。光在浩瀚的宇宙空間中以有限的速度傳播,如今許多到達我們眼中的光已經完成了成千上萬光年的旅程。另一方面,每顆恆星的壽命也都是有限的。最短命的恆星可能總共只能活100萬到200萬年,其他恆星的壽命則可達數十億到數萬億年。

  在地球的理想條件下,大約有9000顆恆星可以用肉眼看到。最近的是半人馬座α星,距離我們4.3光年。最遙遠的是仙后座V762,大約有16000光年之遙。絕大多數已經存在的恆星都是質量較低、壽命較長的恆星,但最亮也最容易看到的是巨星和超巨星。

  巨星是一類晚期恆星,在演變成超新星或行星狀星雲後不久就會消亡。超巨星是最短命的恆星,其總壽命不到1000萬年。

  一些可能已經死亡的恆星包括:

  ·參宿四;

  ·船底座海山二星;

  ·角宿一(室女座α星);

  ·飛馬座IK。

  然而,這些恆星累積起來的死亡機率很低,即使是一顆恆星已經死亡的機率也不到1%。幾乎可以肯定,我們能看到的每一顆恆星都還「活著」,這就打破了天文學中最流行的傳說之一。

  這是在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山脈康科迪亞營地(Concordia Camp)拍攝的銀河。經常有報導稱,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許多星星已經燃燒殆盡,只是我們還不知道而已。但是,這種說法可能更像是一個傳說,而不是真實的天文學情況。

  在21世紀早期,人類已經成功地在繪製出了鄰近宇宙三維空間中幾乎所有的恆星。離我們最近的恆星並不一定是與我們能看到的恆星,因為天體是否可見是由距離和固有亮度共同決定的。

  在真空的太空中,所有的光,無論波長或能量如何,都以相同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傳播。當我們觀察來自遙遠恆星的光線時,這些光已經完成了從源頭到觀察者的旅程。

  當我們從地球發出光信號時,它只能以光速傳播。距離地球100光年的恆星需要等待100年才能收到這一信號。同樣地,當我們看一顆100光年外的恆星時,我們看到的是它在100年前的樣子:現在接收到的光就是在那個時候發射的。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疏散星團NGC 290,距離地球約20萬光年。當新的恆星形成時,其質量、顏色、亮度和其他屬性都各不相同。最重的恆星將是最明亮的,但壽命最短;最輕的恆星則亮度最低,但可以持續存在數萬億年。

  太空中發生的許多壯觀事件都來自典型的超新星。超新星的觸發有兩種方式,要麼是核坍塌,要麼是熱失控(Ia型)。質量最大的恆星可達太陽質量的數百倍,它們的壽命總共只有100萬或200萬年,然後就會耗盡燃料,在這樣一場巨大的爆發中消亡。

  我們可以用肉眼看到平面狀的銀河系和少數遙遠的星系,但其中只有幾千顆恆星可以用肉眼識別。根據視力和黑暗情況,如果能同時看到整個天空的話,大多數人能看到6000到9000顆星星。

  半人馬座α星包括A和B(左上),與比鄰星(紅圈)屬於同一個三合星系統。這是離地球最近的三顆恆星,它們距離地球4.2到4.4光年。半人馬座α(左)和亮度稍暗但遠得多的鄰居半人馬座β(右)很容易在南方的天空中看到。

  對於普通的天文觀測者來說,仙后座呈現巨大的「W」形,十分容易辨認。然而,這個星座實際包含了成千上萬顆恆星,它們的亮度更微弱,在沒有天文設備的情況下是無法分辨的。在所有裸眼可見的恆星中,距離最遠的是仙后座V762,其位置比「W」形的第二個「V」略低。

  銀河系中絕大多數的恆星都是低質量、低亮度的M型恆星,即宇宙中的紅矮星。但是,我們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恆星中,相當大一部分是明亮、稀有的恆星,包括O、B、A型恆星,以及紅巨星。

  儘管銀河系中絕大多數的恆星都是低質量和低亮度的恆星,但巨星、超巨星和大質量恆星才是最容易被看到的。最亮的紅色超巨星參宿四(獵戶座α星)位於圖的右上方,是由左上方的藍色超巨星演化而來的。

  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蛋星雲(也稱為RAFGL 2688或CRL 2688)是一個「前行星」星雲,因為它的外層還沒有被中心正在收縮的恆星加熱到足夠的溫度。今天我們見到的許多巨星在外層完全拋離,並在白矮星/行星狀星雲的組合中消亡之前,都會演變成這樣的星雲。

  在參宿四周圍,被拋射出來的物質形成了星雲。參宿四的規模就顯示在內部的紅圈中。這種結構類似於恆星發出的火焰,形成的原因是這顆紅超巨星正在向太空釋放其內部的物質。延伸的輻射超過了海王星繞太陽的軌道。參宿四有大約1 / 4000的機率已經死亡。

  船底座星雲,左側是其中最亮的恆星——海山二(Eta Carinae)。2005年,海山二被確認為至少是一個雙星系統,也有人推斷它還有一顆較大的伴星。19世紀時,海山二發生巨大的爆發,被誤認為是一次超新星事件,有人認為這可能就是第三顆伴星引起的。天文學家預測,海山二將會變成超新星或極超新星。

  歐洲空間局部署的蓋亞太空望遠鏡任務已經繪製了銀河系中超過10億顆恆星的分布和三維位置,這一數量是有史以來最多的。在蓋亞任務觀測的恆星中,很有可能不止一顆恆星已經死亡,甚至可以說,至少有幾百顆恆星已經死亡。然而,其中大部分是肉眼看不到的,而且與我們的平均距離可能有數萬光年。(任天)

相關焦點

  • 夜空中的星光都是幾千年以前發出來,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假的?
    ,夜空中的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太陽,也就是說夜空中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個太陽,比神話傳說中后羿射日中的10個太陽強多了。美麗的夜空,繁星閃閃讓人愜意在后羿射日這個神話故事中,10個太陽就已經把大地給烤熟了,而現實中的夜晚我們看到數以億計像太陽這樣的恆星,為什麼它們沒有把地球給烤熟呢?
  • 我們在晴朗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是一顆恆星還是一個星系?
    我們在晴朗的夜空下看到的每一顆星星,絕大多數都是恆星。天上的星星並沒有上億顆。除了流星、人造衛星等,一般我們用肉眼可以在天空中看到大約6000~7000顆星星,其中90%以上都是恆星。由於每個人的視力不一樣,因此數據並不精確。
  • 夜空下,我們看到的星星都是過去式嗎?
    特別是在夏季夜空下,我們可以看到更清晰的繁星,它們在我們的穹頂之上閃閃爍爍,眨著眼睛。有人說,這些星星都是以前的樣子嗎?我們看到的是不是都是它在過去時候的模樣?確實是這樣的,或者可以這樣簡單的概括它,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歷史,看到的星星,那是星星的歷史,看到遠處的月亮,那是月亮的歷史,即便是靠在身前的群山峻岭,也是歷史。
  • 人類在夜空中看到的星星距離我們有多遠?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
    隨著人類科技的興起,有了天文望遠鏡等先進的觀測設備,我們開始逐漸明白,原來天上的星星都是一個個星球,不要看它們那麼小,那是因為它們距離地球太遙遠了。那麼夜空中的這些星星距離地球有多遠?答案可能你不會想到。可能有人認為天上的星星是像地球一樣的行星,如果你是這麼認為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上夜空中的星星只有極少數因為反射太陽光而被我們看到,比如月球,火星,金星等。
  • 宇宙中到處是「星星」,為何我們看到的夜空是黑的?
    光是看銀河系中,會發光的恆星數量,就至少有1000億-4000億顆左右,不過奇怪的是,宇宙卻並不是「燈火通明」的,宇宙雖然到處都是「星星」,但是看起來卻是黑的
  • 平時我們看到星星,是恆星還是星系?
    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中,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星星既有行星,也有恆星,甚至還有河外星系。肉眼可見的行星都位於太陽系內,它們分別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以及土星。其中金星最亮,並且也是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月亮不算)。而太陽系中的另外兩大行星以及太陽系外的行星均無法通過肉眼看到,因為它們的尺寸相對較小,自身不會發光,並且距離我們十分遙遠。事實上,在目前已知的數千顆系外行星中,很多行星甚至都無法用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到,只能通過間接方法來找到它們。
  • 數億顆發光的星星在夜空中,為什麼天空還是黑色的夜空
    大約從伽利略自製望遠鏡觀察星空開始,夜空中璀璨的群星原來並非渺小而不起眼的陪襯,那些遙遠的恆星與太陽一樣散發著熾烈的光和熱,甚至比太陽還要巨大,而如果我們將眼界放得更寬廣一些,我們這個擁有2500億顆恆星的銀河系也算不上什麼,宇宙中有大大小小數不清的星系。
  • 夜空中看到的每一顆星星都是一個太陽麼?
    夜空中的星星大部分都是像太陽一樣的恆星,當然也有其他天體,比如夜空中最亮的那顆就是月球,它是一顆衛星,第二明亮的則是金星,它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行星,而最亮的恆星則是天狼星,它距離地球約8.6光年,不過它還有一顆肉眼看不見的伴星,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當然我們能看到還有人造衛星和星雲和星系等,但問題來了,以前天文學家是怎麼發現與區分這些行星的?
  • 我們看到的星星是什麼,為什麼會「眨眼睛」?
    太陽和月亮就像是天空的兩大主角,但繁星,卻能以數量和位置取勝,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想像。小時候我們都學過,星星會在天空一閃一閃「眨眼睛」,那星星為什麼會在夜空閃爍呢?在夜空中,我們看到的繁星,並非是普通的天體,除了距離我們較近的天體之外,其餘的星星都是遠處的恆星,這些恆星或許要比太陽還亮,比太陽還大。由於地球距離這些恆星過於遙遠,因此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十分渺小。太陽在目視恆星亮度中,劃為-26.8等星,而天空中最亮的星星——天狼星是-1.45星等。根據目視亮度,太陽要比天狼星亮120億倍。
  • 夜空中能看到的星星有多遠?說出來你可能不敢相信
    夜空中最亮的星這首歌很多小夥伴都聽過吧!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獨和嘆息......晴朗的夜空,少了相伴的霧霾,休閒的時間,抬頭仰望夜空,繁星點點、月光灑脫、路燈相伴。那麼星星離我們多遠?我們身處銀河,看著自己本系天體,甚至河外星系。如果科技不發達,沒有超級望遠鏡,我們永遠被困在地球上,更不會知道眨眼的星星在哪裡。想要去某地你得先知道你在哪!我們在哪?
  • 歌曲《夜空中最亮的星》到底指的是什麼星星?
    每每抬頭仰望星空,你是否感覺這些浩瀚的星辰像是在夜晚徘徊的精靈,你是否感受到了不一樣的黑暗世界之美。在寒冷的夜晚意外地瞥見它,散發著明亮的光芒,閃爍閃爍的。好了!小編不裝深沉了,小編這次主要是想用幽默有趣的方式向大家談論關於夜空中最亮又孤寂的恆星——天狼星。
  • 地球夜空的星光,都是「即時抵達」嗎?其實我們看到的是過去
    「當我們抬起頭看向點點夜空的時候,那些在天空中閃閃發光的星星,或許很多都已經從宇宙中消失」,對於很多朋友來說,都聽過類似的說法,簡單來說,就是星光抵達地球,並不是「即時抵達」的,一些星星距離地球太遠了,所以導致我們看到它們的時候,可能早已經過了上萬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而其中一些,
  • ...有看到東邊天上兩顆很亮又很近的星星?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與木星
    這幾天早起的您,是不是發現天空中有2顆明亮的星星靠得很近?沒錯!你看到的正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金星與木星,其中最明亮的一顆是金星。同時,金星也是夜空中最為明亮的行星。在平常的夜空中,就屬金星與木星最為明亮了。
  • 夜空中的星星為什麼會一直閃爍?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事實上,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在我們身邊。你曾在極其炎熱的一天外出的經歷嗎?在熱到冰淇凌都會融化在手裡那種天氣,你也許會注意到一個奇怪的事情,地平線附近的樹木有點搖晃或者有點模糊,當我們看到夜空中的星星閃爍時,其原理和樹木搖晃很相似。圖解:來自夕陽的光線在大氣層中彎曲,形成海市蜃樓。這種海市蜃樓的現象與星星的閃爍光原理一樣。
  • 由於光汙染的加重,夜空中的星星在慢慢消失,我們該如何恢復黑夜
    沒有太陽的強光來照亮我們的世界,眼睛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適應周邊的黑暗。我們的視錐細胞會退居二線,而對單色敏感的視杆細胞則會挺身而出。瞳孔會擴大直徑,讓更多的光線進來。如果在野外,月亮和星星會提供足夠的光線,讓眼睛看清黑暗環境裡的形狀和物體。從進化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有用的適應。
  • 為什麼月球的夜空沒有星星?
    引言:每當夜幕降臨,身處在中國不同地方的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抬頭看到夜空中的星星,這仿佛是造物者賜予地球的特權。因為從照片上看我們會發現月球的夜空是漆黑一片的,一點星星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有細心關注過探測器在月球上拍攝照片的朋友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月球上的夜空似乎永遠都是漆黑一片,它無法像在地球上那樣看到繁星點點。實際上並非地球所有的地方都能夠看到星星,只有大氣汙染和光汙染、天氣晴朗的區域夜晚才會出現星星,但無論在月球上的任何地方,似乎都看不到宇宙中的星星,這是怎麼回事呢?
  • 太空中肉眼看到的星星為什麼那麼少?
    人類置身太空,放眼望去,會明顯的感覺到,天空中的星星數量會比地球上少很多。乍一想,這很不科學,也很怪誕,甚至有人說,太空中所見才是真正的星空,地球上的夜空是假象,是上帝或者外星人或者高級文明製造的現象,就像是為人類掛上了一幕窗簾!當然這麼說也有其理由,因為地球上的夜空更美,群星璀璨,要顯得熱鬧得多。哈哈!這類說法,我是不相信的!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夜空中繁星點點,不知道大家在小時候是否數過天上的星星?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
  • 銀河系有上千億顆恆星,為什麼能被肉眼看到的星星只有6000多顆?
    夜空中繁星點點,不知道大家在小時候是否數過天上的星星?如果以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的星星來算,地球南北星空中的星星大約有6000多顆。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星星,其本體是宇宙中的各類發光或者反光的天體。宇宙那麼大,僅僅銀河系就擁有大約2000億顆恆星,為什麼在地球夜空中只能用肉眼看到6千多顆星星?肉眼可以看到那些星星?宇宙中的所有天體都處於運動之中,星空中的相對位置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不過短時間內的變化並不明顯。
  • 為什麼夜空中閃爍的是星星,而不是太陽和行星呢?
    星星之所以會閃爍,是因為它們離地球太遠了,即使透過強大的望遠鏡看也很遠。從這些星星而來的光線經過多次折射,使這些星星看起來好像在眨眼睛。然而,太陽和其他行星(和這些星星比起來)離我們比較近,因此比較像圓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