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個例子,v=v0+at , 這個東西,幾乎不會有學生說上課沒聽懂,這是高中物理學的第一個公式,速度與時間的關係,太簡單。但真的很簡單嗎?
真正地理解一個知識點,至少要滿足三點:①這個是什麼?②為什麼是這樣?怎麼來的?③哪些情況用?用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也就是說,v=v0+at , 至少要明白:
①是研究的那一段勻變速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的關係,v是末速度,v0是初速度,a是加速度,t是這段時間,at是速度的變化量,加速度定義式裡面那個速度變化量。
②因為勻變速直線運動是速度關於時間的均勻變化運動,所以v-t是一次函數直線關係,a是一次函數圖像的斜率,a的正負也要理解。a是速度變化的快慢,乘上t,當然就是速度的變化。初速度加上變化的速度等於末速度。
③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凡是出現速度,加速度,時間,末速度的情況時,知三求一。其他的運動中,如果某個單方向是勻變速直線運動,依然如此。速度關於位移的均勻變化絕對不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如果是勻減速直線運動,要注意速度減到0以後是不是會反向加速。
這個公式把這三點理解清楚,怎麼可能還會所謂的記不住?怎麼可能還會出現做題不會的情況?
現在想想,是不是很多同學說做題不會的,往往都只是能夠回答第①個問題,也就是說只是知道了一個結論。可解題考試不只是考結論,關鍵考理解程度和熟練度。
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一共有6個基本公式,我在視頻課中用了兩個多小時從這三個角度對其一一進行了研究講解,如果學生每個都能夠理解到這個程度,怎麼可能還會出現解題不會的情況?更不可能所謂的公式太多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