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給大家說個鬼故事。
從前有個人,他上數學課的時候低頭撿了只筆。再抬起頭的時候驚恐地發現.....
數學什麼的,這輩子是再也學不會了(摔書)!!!
多少人在學生時代被數學這個「惡霸」欺壓到欲哭無淚,貫穿初高中的輔導班知道我們心裡有多難過。多少堂難熬的數學課,時間仿佛被放置了南孚電池,一節更比六節強。
只是,當你還堅定地在數學課上瘋狂點頭「不懂裝懂」時,這個世界上,總有人用自己的小腦瓜輕輕鬆鬆教你重新認識人生,告訴你什麼叫學霸、什麼叫學神、什麼叫學到無人之境的天才!!!
沒錯,今天要給大家講的這位科學家堪稱數學界一百多年來難得一見的傳奇人物——來自開掛民族印度的著名數學家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
他的一生經歷堪稱傳奇,他兩度被學校開除,沒受過任何正式教育的他,卻在數學上天賦超群,他的經歷甚至被拍成了傳記電影《知無涯者》。
1887年12月22日,拉馬努金出生在印度東南部泰米爾納德邦埃羅德鎮的一個沒落的婆羅門家庭。
他的父親名叫 K. Srinivasa Iyengar,是一名普通的服裝商會計文員,工資微薄。雖然頂著較高的種姓,但拉馬努金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拮据,小時候窮得一度連學習用的草稿紙都買不起。
不過拉馬努金從小就十分聰慧,喜歡思考問題,每天上課都要纏著老師問些「天馬行空」的問題,什麼地球赤道的長度啦,天空中閃耀的星星的距離啦。
12歲的時候,高年級的學長借給他一本《平面三角學》,他輕而易舉地就讀懂了書中的內容,還獨立推導出了歐拉公式......
彼時,其他小朋友連看懂數學教科書都費勁,而他滿腦子的疑惑已經變成「什麼是數學的最高真理」了......
到了高中,拉馬努金就經常窩在學校的圖書館裡看數學書籍。沒有任何人指導,他只能靠自學,於是,英國數學家卡爾(G. Carr)寫的《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概要》就成為了他的必備教科書。
這本書裡收錄了包括代數、微積分、三角學和解析幾何等領域在內的五千多個方程,但只有結果,並沒有給出詳細的證明方式,於是拉馬努金把這些方程式都當成自己研究的課題,沒事就拿出來證明個一兩道。
要知道,這裡面的數學理論可是很多天才前輩們的畢生心血。而他用這種謙虛又自信的方式,一次次進行挑戰,在完全沒有接受過系統數學知識灌輸的前提下,用自己的方式證明前人的理論,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找不同、踏足新領域、發現新方法。
這一寫吧,就是5年時間,5年裡,他的證明過程和結果放在一起,足足填滿了幾百頁紙。
不過和大部分的學神們一樣,拉馬努金也有一個煩惱,那就是天才的世界總是孤單的,他的同學回憶起來說,「同學和老師們都很少理解他,大家都對他『敬而遠之』」。
1904年,拉馬努金從高中畢業。他畢業時贏得了學校的數學獎,還獲得了一筆獎學金,這保證了他能在鎮上的政府藝術學院開始大學的學習。
但他對數學研究實在是痴迷,上了大學之後,沒了老師管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研究中,其他科目看也懶得看,考試次次不及格。糟糕的成績不僅讓他失去了獎學金,還被學校掃地出門了。
當時的拉馬努金才剛剛18歲,他因為被開除這事兒不開心了很久,離家出走了3個月。散完心回家繼續學習,一年後,拉馬努金被馬德拉斯的帕凱亞帕學院錄取。
不過相似的命運再次上演,他因為掛科又又又被開除了。這下拉馬努金徹底絕望,他放棄了繼續讀大學。
失去了獎學金,讓他的生活陡然變得艱難起來。到了1910年的時候,他意識到他必須要找到工作才能養活自己,於是在馬德拉斯市,他嘗試著幫學生們輔導數學功課,還為城裡的企業做會計工作。
不過是金子總會發光。拉馬努金一邊打零工,一邊在朋友的建議下試圖在政府收入部門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在求職路上,他碰到了一個人,政府官員 Ramaswamy Aiyer。
拉馬努金一直都沒有什么正經的工作經歷,去求職也沒準備簡歷,唯一的憑證就是他寫滿了數學筆記的筆記本。巧的是 Aiyer 也是位數學家,剛剛才創立了印度數學學會,翻開筆記本他差點驚掉了下巴,以為是個青銅,沒想到等來位王者。
Aiyer 十分惜才,他覺得憑藉拉馬努金的才能留在政府財務部門工作實在是大材小用。於是他趕緊聯繫了印度數學學會秘書R. Ramachandra Rao,建議他為拉馬努金提供財政支持,並開始在印度數學學會期刊上發表他的著作。
時間一天天過去,拉馬努金掛著名不上班,在家裡領著補助金,日復一日地和自己深愛的數學相愛相殺。
雖然待著家裡,但拉馬努金對於數學的研究也沒有絲毫懈怠。因為資金並不充裕,他沒錢買多餘的稿紙,大多數時候只能對著一塊石板反覆計算和推演各種數學公式。沉迷計算的時候,拉馬努金嫌用抹布擦字太花時間,乾脆就用自己的手肘直接擦石板上的字,長此以往,他臂肘的皮膚就變得又黑又厚,和其他地方差異很大。
很快,拉馬努金在印度數學會會刊上發表了他的第二篇論文,這裡面發表了一系列關於圓周率π的計算公式,但印度整體的數學研究水平都不太高,國內幾乎沒有人能看懂他的研究成果。
Aiyer 覺得這樣的研究放在國內無人欣賞簡直是暴殄天物,於是鼓勵他將自己的研究成果記錄下來,寄給當時極富盛名的英國數學家、劍橋大學教授哈代(G. Hardy)。
這一年,拉馬努金才剛剛25歲。
那天,數學家哈代和往常一樣,起來喝杯咖啡,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有些不同的是,他收到了一封來自印度的信件。
面對信中拉馬努金寄來的足足九頁的筆記,他的內心一開始是拒絕的,還以為是哪個無聊人的惡作劇。但當他準備用心工作的時候,那張紙上看似胡亂的數學公式和命題卻在腦中怎麼也揮之不去。
於是他去找了自己的好朋友,另一位傑出的劍橋數學家利特伍德一起研究這封古怪的信,花了數小時之後,兩位科學家大驚,這上面記錄著歐洲數學史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數學公式,剩下的全新公式就連他們自己都看不懂,寫這封信的是個天才啊!!!
事不宜遲,哈代迫切想要結識這位數學天才,於是盛情邀請他搬到劍橋,與自己共事,共同研究數學課題。
但拉馬努金的家族都是虔誠的婆羅門信奉者,他們拒絕離開國境。
就在事情僵持不下的時候,拉馬努金的母親做了一個夢。在夢境當中,女神納馬吉裡告知她應該允許她的兒子去劍橋。遵循女神的旨意,母親幫著拉馬努金和其他家庭成員吵了好幾次,終於敲定了拉馬努金出國的行程。
故事聽上去還挺玄幻的,但更玄幻的還在後頭......
說起來吧,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之下,拉馬努金自己也是個有神論者。他宣稱他的家族女神納馬吉裡會給他啟示,怎麼啟示呢?託夢!
拉馬努金不止一次說過:「在睡覺的時候,我有一種不尋常的感覺。流動的血液形成了一個紅色的屏幕,我就靜靜地站在屏幕前,突然一隻手開始在屏幕上寫字。我全神貫注,發現它寫了很多橢圓積分。一覺醒來,我就把這些夢中的公式記錄下來。」
但前面也說到了他沒錢買紙的事情,因為時間緊張,靈感稍縱即逝,又沒有太多的紙張,所以他每次醒了只能把最終得出的簡化公式抄到本子上,有空了再去思考證明的過程。
有時候他自己也不知道這些公式到底該怎麼解釋,愁都愁上老半天。
幾年下來,積少成多,他的600多頁傳奇數學筆記就這樣誕生了!
拉馬努金於1914年抵達劍橋,開始與哈代和利特伍德一起合作。
在這裡工作的期間,拉馬努金驚為天人的數學輸出讓哈代和利特伍德驚嘆不已,他從印度帶過來的筆記上滿滿當當全都是他在1903年到1914年期間自主或「女神託夢」發現的各種方程式和定理。這些研究成果有些是早期數學家們發現的,但更多的都是一些全新的數學定理。
在劍橋,因為哈代的幫助,拉馬努金接觸到了正規而嚴謹的數學證明方式。和這位天才的合作無疑是愉快的,在他們一起工作的5年間,共同發表了28篇重要論文。哈代感慨,如果拉馬努金能夠受到更好的教育,那麼他的成就可能比現在還要驚人。
不過要不說天才沒朋友呢,即使和頂尖的數學家們一起工作,一些同事們要推導幾十步的數學題,拉馬努金有時候一眼看過去就能把答案寫出來,導致大家對他有些抱怨,您能不能稍微寫慢點,大傢伙兒跟不上呢。
拉馬努金的數學天賦毋庸置疑,哈代曾對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斯(PaulErds)這樣說道:「假設我們根據純天賦對數學家們進行0-100的評分,我給自己25分,利特伍德30分,希爾伯特 80分,拉馬努金100分。」要知道在當時,哈代和利特伍德在數學界都已經極具影響力,而希爾伯特更被很多後來者視為二十世紀早期最偉大的數學家。
1918年,拉馬努金成為第一位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的印度數學家。
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在純數學領域產出了近4000個證明、猜想和方程式。
在劍橋的幾年裡,拉馬努金過得很開心,但他的健康狀況一直很差。英格蘭的冬天比他想像中要寒冷很多,這讓他的身體狀態每況愈下。
1917年,他被診斷出患有肺結核,於是他被安排在療養院靜養了幾個月,才讓他的身體狀況有所好轉。
有一天哈代去醫院看拉馬努金,到了之後跟他吐槽,說自己乘坐的計程車牌號1729是個不吉利的數字。但拉馬努金是個數學痴,他聽了之後拍掌而笑,說這是個有趣的數字,因為這個整數可以寫成12的立方與1的立方之和,也可以寫成10的立方與9的立方之和。
也許這就是天才們生活中的「小確幸」吧~
也許是感受到自己時日無多,又或許是因為一戰爆發使他一直無法回國,拉馬努金迫不及待想要回到故裡,但遺憾的是,他回去印度僅一年時間就過世了。
1920年4月26日,拉馬努金在馬德拉斯去世,享年32歲。遠在英國的哈代聽到這個消息,震驚之餘是滿滿的惋惜和遺憾:「自我認識他以來,他的獨創性一直讓我驚嘆,而他的死亡,是我此生遭受的最嚴重的打擊之一。」
拉馬努金的發現推動了數論領域的重要發展,他的很多預想,都在後人的實踐中得到了證實。即使到了今天,數學家們依舊在努力理解他曾經的一些發現。
比如比利時數學家德利涅(V. Deligne)就在1973年證明了拉馬努金1916年提出的一個猜想,還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菲爾茲獎。
除此之外,拉馬努金臨終前還留下了最後一項成果,那就是數學公式「拉馬努金θ函數」。
同時代的數學大師們都不能理解這個數學公式的意義,後來,有人發現這個函數有力地推動了用孤立波理論來研究癌細胞的惡化和擴散以及海嘯的運動。
而在100年後的2012年,有專家提出,這一函數很可能被用來解釋宇宙黑洞的部分奧秘。但最最最最令人吃驚的是,當拉馬努金首次提出這種函數的時候,人類連函數是什麼都不知道。
也就是說,拉馬努金的研究成果至少領先了人類科學進步歷程足足100年。他在揭開數學謎團的同時,也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更多的疑惑,他的存在和數學思想本身,就是未解之謎。
數學家及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這樣說道:「這就是拉馬努金的精彩之處,他發現了這麼多,但他在他的花園裡留下了更多,等待其他人的發現。」
從小家境貧寒,兩次被大學拒之門外,一身才華無人能懂更無人賞識,最後疾病纏身的他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一個有待開發的巨大寶藏。
天才可能出現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他們如此稀少而珍貴,是推動世界科學進程的重要動力。當無數後人追尋著拉馬努金的腳步,當那些超前的理論被一一證實,無人不驚嘆其智商逆天。
阿斯基博士說:「拉馬努金的重要,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數學家,而在於他告訴了我們,人類大腦可以做到何種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