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歷史上,出現了很多逆天改命的文物。這些文物的出土,讓一向對於現代文明發展自豪的人類,又重新對古人審視起來。
素紗襌衣
西漢直裾素紗襌[dān]衣,國家一級文物,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由上衣和下裳兩部分構成。素紗絲縷極細,共用料約2.6平方米,重僅49克,還不到一兩。衣服摺疊可以放入火柴盒中,人的一呼一吸都能使衣服飄起來,可謂輕若煙霧,薄如蟬翼。其高超的製作技藝代表了西漢初期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說其逆天是因為以目前的紡織技術仍然不能仿製,總是達不到其重量,無論如何改進,仿製的成品重量都要超出這件襌衣的一倍。最後專家另闢蹊蹺,餓上蠶寶寶幾天讓其被動吐絲結繭,這樣吐出的絲會特別細。可即使這樣,仿製出的襌衣也在50g以上,古人的紡織水平令人驚嘆。
戰國水晶杯
戰國水晶杯為戰國晚期水晶器皿,於1990年出土於杭州市半山鎮石塘村,現藏於杭州博物館,為杭州博物館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
這是一件網紅文物,之所以引起人們好奇主要有兩點。
一是它的製作。
水晶杯是由一整塊水晶打磨而成,後期經過了極其細緻的拋光。
我們知道水晶屬於硬度較高的礦石,幾乎沒有柔韌性和延展性。世上能夠打磨拋光水晶的只有金剛砂類物質,而且打磨過程中極易損壞。這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製造難度可想而知。即使目前不使用現代工具的話,要製成這樣一件工藝品難度也是相當大的。
二是水晶杯的造型引起人們好奇。
如果將這杯子放在任何一個公眾場所,大家都會對其無視,以為也就是地攤上售賣的普通玻璃杯,因為它的造型和我們今天喝水的杯子一模一樣,沒有任何地方可以證明它來自兩千多年前。
九龍杯
這是一件被神話的文物,而且神龍見首不見尾,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世外高人,江湖之中只聞其名未見其人。
傳說中九龍杯有兩種造型。
一種九龍杯,整個杯體由九條龍裝飾,一條龍頭部伸到杯底,另外八條龍分布於杯體外部。當杯體內裝滿酒時,通過杯體內的倒U形管,由八條龍口中噴出,杯內則空空如也。
傳說朱元璋宴請大臣使用的此九龍杯。朱元璋命令一些大臣將酒斟滿,結果倒滿了的酒順著杯底全部流走了,一滴不剩。那沒有倒滿的,酒反而留下了。朱元璋以此告誡某些人「知足者酒存,貪心者酒盡」,並賜名「九龍公道杯」。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傳說中九龍杯還有另外一種器形。這種杯玉器雕成,四角各有雙龍戲珠,把手也是一條龍,共有九條龍。
這件九龍玉杯,如果盛滿酒,杯內立即可見有九條翻騰的蛟龍,其實是因為白玉是半透明之狀而顯現,使九條龍活靈活現。
清東陵康熙景陵陪葬有一套此種九龍杯,後來被盜墓者盜得,不知所終。
最讓人懷疑人生的古物
1972年的一天,人們發現了它。它在文物考古史中是處於什麼地位呢?拿考古學家安德魯.瓊斯博士的話來講:這是我見過的最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它和皇冠上的寶石一樣有價值」。
它的發現,讓人們重新認識了寄生蟲與人類的親密關係,足足提前了幾百年,它的發現,使人們認識了古人靠吃什麼維生……
這麼厲害?那你告訴我,這事一件什麼文物好嗎?這件文物是在英國約克郡發現的,迄今為止人類發現最大的一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