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青年突擊隊成員由於低溫頭髮、眉毛已結冰。十五冶對外公司供圖
中國青年網北京5月4日電(記者 開可 通訊員 張馨文 鍾淼)「夏軍事」「秦工匠」「火眼金睛」「質量員」。這些名詞放在一支遠在國門外的青年突擊隊身上便有了不同的含義。
哈薩克斯坦東北部的巴夏庫,藍天白雲觸手可及、牛羊成群。與其他草原並無二致的巴夏庫因為青年突擊隊員們的到來成為揮灑汗水的青春舞臺。這些隊員來自湖北的十五冶對外公司,經過了火車、飛機、汽車30多個小時,才抵達渺無人跡的哈薩克大草原。
哈薩克巴夏庫銅選廠每年至少處理2500萬噸選礦,屬於世界級礦產。這座礦廠能躋身世界排位與中國這支青年突擊隊密不可分。
「夏軍事」是項目部的領頭羊,每天都活躍在施工現場,測項目進展,解決現場實際問題,與一線工人談心交流。作為中國十五冶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歐標管理的項目,從接手巴夏庫項目的第一天起,「夏軍事」就結合項目部實際情況,根據生產實際多次調整現場組織機構,優化管理結構,以現場保市場促進項目建設。
已經連續16個月沒有回家的湖北廣水的技術能將,被大傢伙兒稱為「秦工匠」。每年12月正值哈薩克斯坦東北部寒冷高峰,每天氣溫最低達到零下38度,而項目原水罐吊裝屬於室外作業,「秦工匠」帶領班組24小時加班倒班,白天拼裝,夜晚焊接。他創新原水罐吊裝,提出倒裝法吊裝作業,從頂層開始吊裝,由上至下,逐層抬升;在頂層蓋板封頂時,他又提出了採用立柱,在空中分片焊接的技術,大大減低了高空作業的風險,保證了施工安全,而且降低了成本,達到一技兩效的實際效果。
突擊隊隊員說項目部上有一人是「火眼金睛」,任何安全問題都逃不過他眼睛。他如同一頭「安全」田野中辛勤耕耘的老黃牛,每天至少在現場巡視兩次,發現安全隱患絕不嘴軟,整改安全問題絕不手軟。他常說「安全無小事」,從PPE穿戴、動火作業、工機具檢查到腳手架搭設和消防器材檢查,對每道程序的規範把握都精益求精。他眼尖手快,項目大幹期間,每天最多能發現上十處安全隱患,「多整改一項隱患,工友和領導就多一分放心」。
小魏是項目部有名的青年崗位能手,也是久經戰場的「質量員」。只要在他質量嚴管的摸索下,項目部小至一個螺絲釘的安裝、大至全廠的生產運行都井然有序。
在管道試壓過程中,小魏白天要和業主控制經理巡查現場,挑選具備水壓試驗的管線,同時分解施壓工作,整體調配資源,使現場管道水壓試驗工作全面開花,高峰期時一天測試的管線高達58條。夜晚他指導資料員編制管道試壓包,檢查編制資料的質量與進展,每晚加班到凌晨已是常態。小魏常說:「做不做,是態度問題;只要我們有端正的態度,勇於嘗試,就沒有衝不破的關、闖不過的坎。」
歡迎撥打中國青年網新聞熱線010-57380651或發送新聞線索至郵箱youthpress@126.com。關注「細腰蜂」(ID:beeyouth)微信公眾號,可直接對話記者,曝料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