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複雜產品智能製造系統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傳來好消息——「雲雀」協同研發平臺2.0版正式上線,成功應用。目前「雲雀」在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系統內為近10萬人提供服務,對推進國防軍工企業數位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該平臺是由一支平均年齡僅為28歲、充滿活力與戰鬥力的航天科工二院二部青年黨員突擊隊自主研發的。
「雲雀」青年突擊隊員合影。
「雲雀」展翅 把「不可能」變成「必須成」
面對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雲端在線工作方式取代傳統面對面工作方式成為了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衝刺的「集結號」在大年初一就吹響了。24小時之內,「雲雀」突擊隊25名技術骨幹集結完畢,分為建設、實施、運維、市場等小組,協同合作,對「雲雀」協同研發平臺進行技術攻關。
在這樣的情況下,青年黨員突擊隊無時無刻不把「保工期、保計劃」和 「激發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放在第一位。「任務落實到人,節點精確到日,反饋細化到每半日。」「雲雀」突擊隊隊長周軍華表示。10萬餘行代碼、38個主要版本迭代……突擊隊隊員各個術業有專攻,立足崗位、迎接大考,一次次將「不可能」變成「必須成」。
「雲雀」青年突擊隊員在工作中實時交流。
「雲雀」翱翔 核心技術牢牢在手
「雲雀」所有的系統架構和關鍵技術都由研發團隊自行攻關、自主開發。「核心技術在手」保證了「雲雀」平臺的生命力和信息安全,也為後續「雲雀」協同研發平臺創建品牌、搶佔商機打下基礎。
翟翔是突擊隊的核心骨幹,也是「雲雀」平臺研發與部署的項目經理。每天早上他都會列出工作日誌,跟進項目實施階段,詢問遇到了哪些瓶頸問題。翟翔介紹,「上線那天凌晨,技術人員在前方測試,我就在後方一直保持著與現場語音通話,既緊張又激動。」
語音功能負責人李博,90後小將,巾幗不讓鬚眉。接到任務後3周內完成了16家產品、9個大類、39個指標的調研,第4周花了28個小時自主摸索地實現了部署和內網測試。
「在做WebRTC類音頻產品適配XP系統時候,廠家直接拒絕說不能兼容。」李博不認同、不放棄。她查資料、改接口、跑用例,千方百計找到了技術途徑,並遠程指導廠家實施。
「雲雀」青年突擊隊員在工作場景。
「雲雀」高飛 不負眾望
目前,在「雲雀」平臺中已建立研討群組2000餘個,其中跨廠所研討組近200個,多個大型的跨單位項目團隊都通過「雲雀」開展日常工作。「疫情期間,我們團隊通過「雲雀」協同研討,實現了跨部門、跨區域的實時高效溝通達數千次,有力推進了型號任務實施。現在,「雲雀」已經成為我們兩抓兩硬的『神器』!」二部項目負責人稱讚。
二院信息化總師助理施國強介紹,「『雲雀』協同設計功能,可集成各專業工具,實現飛彈總體、氣動、結構等專業的設計指標、設計參數的協同交互,提升型號設計效率、控制設計狀態,方案迭代時間比原先平均減少30%。」
「現在,重大課題論證、申報時利用協同編輯功能,幾十人在同一個設計文檔上進行同時編輯,文檔分解和匯總的效率明顯提升,能夠將原先20天的工作減少到7天完成」,「現在與其他單位溝通協調、傳遞文件,都流行用『雲雀』,秒傳的感覺太好了。」設計師們、管理人員即刻感受到「雲雀」帶來的「福利」。
儘管成績斐然,但團隊決不沾沾自喜。「今後,我們將朝著『安全有保證、快速高質量、使用體驗好』的目標不斷奮進,促進全集團雲端協同能力提升,促進科研生產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雲架構應用模式轉變。」周軍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