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灣灣妹子都那麼可人呢?這其中難道是有什麼美容秘籍?她們都用的什麼化妝品?敬業的品觀君這就為你扒一扒。
1、DR.WU:周杰倫老婆摯愛的護膚品牌
雖然在中國內地,「醫生」二字或許在未來不久的日子裡會是化妝品行業的禁忌。但是在寶島臺灣,Dr.系化妝品卻是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這其中,鼻祖式的品牌更要非DR.WU莫屬。
DR.WU創始人吳英俊早在1992年,就自行調配出三合一導入液,以美白抗皺特製藥水進行敷面式導入。這項導入療程在當時聲名遠播,許多時尚名流、演藝圈人士皆慕名而來,定期做肌膚的保養,形成了一股「醫學美容保養風潮」。
2004年,其經典玻尿酸保溼及美白精華液受大S《美容大王》一書力薦,品牌知名度隨之打開,之後順利進入康是美、莎莎等知名連鎖系統,後來又成功開拓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海外市場。
2014年,DR.WU開始試水中國內地市場。它不僅進軍線下百貨,還在天貓、聚美優品等線上平臺廣受歡迎。有數據表明,當時DR.WU首發推出以超人氣玻尿酸為主的單品組合,上線推出不到2天就已賣出2260組。
同年,LVMH集團旗下私募基金L Capital Asia的臺灣分公司以7.5億臺幣(約2500萬美元)入股DR.WU。
有了充足的資金,DR.WU更加放開了手腳。2015年,DR.WU邀請周杰倫的妻子昆凌成為品牌創立以來的首位代言人,全面進入中國大陸線上線下渠道,並於10月份在上海正大廣場亮相第一家旗艦店。
2、牛爾親研:「美容教父」的自創品牌
現在網上各路美妝博主混得可謂是風生水起,發個美妝教程,開個視頻直播就能炒熱一款化妝品單品,就能創造驚人銷量。
但其實,這種「網紅經濟」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早年活躍於臺灣知名美妝時尚節目《女人我最大》的「牛爾」老師,無論在臺灣地區還是大陸的女性消費者中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美妝博主的鼻祖。
在其12年護膚保養品研發經驗的基礎上,牛爾親自研發「牛爾親研」系列產品,旗下四大品牌相繼面市。
2009年9月,牛爾親研以電商渠道切入中國大陸市場,後又陸續啟動了百貨、購物中心以及電視購物平臺,並將其中一個品牌經營授權給丁家宜品牌創始人莊文陽,合力拓展屈臣氏、商超和本土CS渠道。
資料顯示,2013年,牛爾旗下品牌年度銷售額已達到3億元。如今,牛爾品牌已開始由線上向線下延伸,在百貨店設立產品專櫃,截至目前,牛爾已在國內大陸擁有超過40家百貨專櫃。
據了解,牛爾親研現有旗下四大品牌,最早上市的NARUKO娜露可作為主力品牌,定價80-200元,已上市80個SKU,主打植物萃取概念;京城之霜定價169-1280元,目標針對30-40歲的消費群體,目前已有13個SKU在售;主打醫學美容概念的AMPM富含玻尿酸成分,定價200-400元;此外,定位最為年輕化的NRK主打「簡單多效」概念,定價49-128元,現已有24個SKU。
3、森田藥妝:內地網點數已突破10000個
不久前,尼爾森發布了《中國零售市場七宗「最」》相關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面膜以24.6%的增長率位居第一,成線下銷售額增長率最快的品類。
面膜品類在中國市場上這麼火熱,那我們就不得不提到近兩年在國內市場上大火的一個臺灣面膜品牌——森田藥妝。
據了解,目前森田在國內市場最大的代理商之一就代理了森田在全國2000多家屈臣氏、300多家萬寧連鎖、沃爾瑪系統以及華南地區的711便利店等重要系統。目前為止,森田進入的實體渠道還有嬌蘭佳人、唐三彩等10家百強連鎖、各地區CS店、精品超市、地方KA、便利店等等,目前全國網點總數超過10000個。
據了解,2016年,如果下半年重要銷售節點及整體出貨良好,森田中國區市場的全年銷售將有望達到3億元人民幣,同比去年增長可達50%,而從2011年到2014年,由於銷售額基數小,森田更是呈現成倍的增長。
目前,森田藥妝在中國大陸市場的品牌名稱為「Dr.Morita」,但除此之外,森田集團旗下還有另一高端品牌「Dr.Jou」。據了解,此品牌早在2007年就於臺灣上市,並將於2017年正式引入中國大陸,森田藥妝集團大陸分公司總經理林盟欽透稱,此高端線的產品效用可稱得上醫療級別。
4、寵愛之名:從報導美容到製造美麗
在臺灣護膚圈,往往跳不脫「醫美」這個概念,臺灣消費者似乎對醫學美容品有著天然的信賴感,醫美診所更是廣受歡迎。而「For Beloved One寵愛之名」便是定位醫學美容保養品的品牌之一。
其創始人吳蓓薇是一名資深美容編輯,她在一次醫藥廠商的採訪場合中,接觸到了「生物纖維」這個用於人體表皮或心血管修復用的醫療級材質,經過深入了解整個材質製程、並且親身試用之後,她有了自創護膚品的想法。
2003年底,吳蓓薇本著「以寵愛之名呵護全天下女人肌膚」的精神,創辦了「For Beloved One寵愛之名」護膚品牌,2004年,世界首創「生物纖維材質面膜」也隨著品牌一同誕生,立刻掀起護膚品界一陣風潮。
第一年,其首創的生物纖維面膜便達到了800萬片的銷量。2009年進入中國內地市場後,通過絲芙蘭渠道銷售並創下不錯業績;2011年4月,寵愛之名內地第一家專櫃在上海淮海百盛誕生;2014年正式進駐電商渠道,寵愛之名天貓旗艦店開業的第一天,業績便突破200萬人民幣。
不過,一個品牌的發展往往不會一直順風順水,今年寵愛之名在中國內地市場似乎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寵愛之名在今年1月和5月由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進境食品化妝品不合格信息榜單中二度上榜,但是從公布的信息來看,並不是寵愛之名有什麼質量問題。看到這裡我也就放心了。
5、我的美麗日誌:除鳳梨酥外 赴臺遊客必帶的特產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2004年,似乎是臺灣化妝品行業黃金年,眾多知名化妝品品牌都是在這前後不久誕生的,臺灣面膜品牌我的美麗日記便又是一個。
通過《美麗俏佳人》、《女人我最大》等之名美容節目,以及知名藝人在兩岸三地的宣傳,我的美麗日記面膜立即風靡起來。甚至有人說,去臺灣旅遊,我的美麗日記面膜與鳳梨酥一起被並稱為「大陸遊客赴臺必帶的兩樣特產」。
2011年,臺灣我的美麗日記以全新中文名「我的美麗日誌」正式登陸中國大陸地區。
不過,在剛進入中國的前兩年,該品牌曾一度陷入假貨風波。因為內地假貨的橫行,市場十分混亂,很多「水貨商」早已瞄準了這個品牌,開始了產品多種渠道的銷售,有的是從臺灣直接代購,有的索性打著這個品牌生產假貨。
逐漸摸清楚中國內地化妝品市場的門路後,我的美麗日誌於2013年在天貓上線,在當年「雙十一」期間售出面膜100000片。並以1.8億的成交額,登頂2013年度面膜淘寶網銷售排行榜。
但是隨著面膜這一品類越來越火爆,越來越多的面膜品牌開始湧現。諸如御泥坊、一葉子等國產品牌面膜的銷量都甚至已經超越我的美麗日誌,而來自韓國日本的面膜更是成功俘獲了一大批消費者。
所以隨著面膜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我的美麗日誌在內地面膜市場上的份額也在逐年減少。
6、我的心機:以最小值的價格創造最大值的美麗
灣灣妹子似乎十分中意面膜這一品類,除了我的美麗日誌,其實還有一個臺灣面膜品牌——我的心機——也十分火熱,更巧的是,我的心機也是在2004年誕生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是孿生呢。
據了解,我的心機由捷司特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開發與研發,目前已成為臺灣網絡熱銷品牌之一。同時,它所秉持的「以最小值的價格創造出最大值的美麗」的平價實用宗旨,讓其在廣大年輕消費者群體中備受歡迎。
目前,我的心機面膜產品已有四十多種,月銷可達數十萬片。除此之外,我的心機還已與臺灣各大通路合作,更跨足國外馬來西亞屈臣氏、香港知名連鎖通路, 與各大知名通路及網絡平臺進行異業結盟、策略聯盟。
2010年,我的心機與阿里巴巴籤約,正式開拓中國內地市場,並發展迅猛。2012年上半年就達成了2011年全年銷售額,銷量達到2000萬片。
不過,作為面膜品牌,我的心機同樣面臨市場趨於飽和的考驗。如何在眾多面膜品牌中成功突圍,是當下許多面膜品牌亟待解決的問題。
7、廣源良:一瓶菜瓜水起家的護膚品牌
如今,各大化妝品品牌都在宣稱自己的配方天然無公害云云。可是究竟什麼樣的配方才是最健康、最天然呢?
臺灣有一個30年來一直用食物研發系列護膚品的品牌——廣源良。用食物研發護膚品?大概沒有什麼理由能說它不健康不自然了吧。1986年護膚品牌廣源良出世,並率先於市場推出菜瓜水,其後還陸續推出小黃瓜、蘆薈等等十數個系列,後來於全臺灣280間屈臣氏、100間康是美、7間莎莎、2800間7-eleven及數十間連銷式美容店發售。
現在,廣源良也將其產品銷到的內地來。
在其中國內地官網上我們看到,廣源良絲瓜系列的產品數量僅有12個,但卻幾乎涵蓋了所有護膚品類,從水乳到面膜一應俱全。但廣源良沒有華麗的包裝,也沒有青春偶像做代言人,有的只是天然的產品配方和簡單的產品線。
目前,它已開拓了中國內地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線下以沃爾瑪、屈臣氏、萬寧、莎莎為主,線上則覆蓋各大主流電商平臺,不過由於產品線單一,廣源良並沒有像大多數品牌一樣開設天貓旗艦店,而是在天貓超市中銷售。
8、阿原:在臺灣家喻戶曉的家居日用創意品牌
在臺灣,說起人文書店,大家會想到誠品,因為它代表了一種臺灣文化符號。如今,臺灣護膚品界也有一個「誠品」——阿原,它是一個因出品草藥肥皂而聞名,在臺灣家喻戶曉的家居日用創意品牌。
阿原在創立之初就把打造一個本土的「臺灣良品」作為其目標和發展動力,「愛惜人身,將心比心」是其創始人江榮原創立品牌的初衷,想要做一塊「連心都能洗淨的肥皂」。因為阿原的產品是100%純天然,「希望透過清潔,流經身體的水非但不要汙染土地,還要成為大地的祝福。」
雖然阿原在臺灣知名度非常高,但對於內地市場,卻仍是一枚新秀。眾人不知的是,早於2008年阿原就被引入了上海,卻因種種原因而沒有被市場所熟知,阿原最終結束了與該代理商的合作。
2013年10月,位於深圳歡樂海岸購物中心的第一家阿原專賣店開業,重新開啟了阿原在內地的品牌擴張之路。
目前,包括歡樂海岸店在內,阿原已在內地市場開出13門店,遍布北京、上海、深圳、廣州、西安、成都、蘇州7個城市,並在線上渠道的天貓國際、淘寶網和京東銷售。
9、Neogence霓淨思:一瓶玻尿酸原液引發的護膚熱潮
臺灣品牌Neogence霓淨思的由來可以說是偶然促成的。
Neogence霓淨思創辦人謝玠揚的媽媽是敏感肌膚,換季或是乾冷秋冬,乾燥脫屑的問題非常嚴重。為了改善媽媽的困擾,還在念博士班的謝玠揚與蔡松霈開始研發適合謝媽媽這種亞洲人敏感脆弱膚質的產品。
於是,僅添加高濃度精純玻尿酸,但具有絕佳保溼力的「玻尿酸保溼原液」誕生。其迅速溫和的保溼效果在親友圈中引起熱潮。
高濃度的成分、安全又快速的效果,再加上自己人做出來的安心感,讓這款「玻尿酸保溼原液」以及一起研發的其他產品立即在親友圈、校園中引發了熱潮,常有其他科系的學弟學妹慕名而來,到實驗室門口敲門表示想購買護膚品,小量的生產也開始有了忠實顧客。
2005年謝玠揚創立霓淨思品牌,並在臺灣線上購物平臺以及線下連鎖店中熱銷。2011年,霓淨思在中國內地成立德典(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正式進入中國市場。2013年,霓淨思正式入駐天貓旗艦店,隨後,還開闢了京東、SASA、蘇寧等多個線上銷售平臺。
如今,除了線上,霓淨思還與萬寧、SASA、妍麗等多個CS銷售網點合作,進入了北京、深圳、廣州、上海、成都5個城市的線下銷售渠道。據悉,霓淨思還將繼續拓展其在中國內地的線下覆蓋範圍。
10、蕾舒翠:曾經的面膜單品牌店神話
蕾舒翠是一個臺灣新興面膜品牌,2012年才創立品牌。以高客單價著稱的、隸屬於臺灣蜜珂國際有限公司旗下的面膜品牌蕾舒翠,在前幾年是內地化妝品市場的一個神話。
2013年4月,品牌創立一年後便以百貨商場內設立品牌專賣店的形式切入內地;進入內地2個月之後,蕾舒翠還順利進入全國約1700家屈臣氏門店,首月銷量達到192萬元,第二個月上升至222萬元;9個月後,這個品牌即宣布在內地線上及線下的零售額累計過億。
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多久蕾舒翠產品就主動撤離了內地所有屈臣氏門店。或許,做出這樣的選擇,對於蕾舒翠而言意味著更多機會。據了解,除上海以外,目前蕾舒翠還將在北京、廣州、深圳、武漢、成都5個消費力偏強的省會城市成立分公司,面向以上6個城市及其周邊輻射區域繼續開拓直營店。
目前蕾舒翠的產品基本涵蓋了面膜、眼膜、頸膜、胸膜、足膜等膜類產品下不同細分領域裡的所有類目。與此同時,主打面膜品類的蕾舒翠目前已擁有220餘個SKU。其中,片狀面貼膜更是超過150個插畫系列,其產品條碼數基本超越了當今所有的面膜品牌。這種極為豐富的產品線保證了顧客在店內購物時可選擇餘地的極大提升。
11、自然美:700家自然美全方位美容美體中心
現在,主打「自然」概念的品牌和CS店越來越多,而這種模式似乎也十分受消費者青睞。悅詩風吟、植物醫生等便是主打自然護膚概念的例子,並且它們都在中國市場上走勢良好。
臺灣也有這麼一個主打自然美容概念的護膚品牌,自1972年創立以來,秉持著「自然就是美」的經營理念在臺灣紮下了深厚根基。它是自然美,目前,旗下產品包括沙龍級和專櫃美容保養品、健康食品以及精油等。
早在90年代初,自然美在全球已發展上千家加盟連鎖店。隨著這股良好的發展態勢,自然美創始人蔡燕萍博士於1992年,投入420萬美元開設上海自然美化妝品有限公司,將自然美的理念帶到大陸市場。
不過它在內地市場的發展似乎並沒有十分順利,在經歷了2010年的利潤暴跌後,自然美近年來正在轉變銷售策略,以應對競爭日益激烈的美容美體市場。目前,自然美全新的店鋪模式——自然美全方位美容美體中心——已經在全國範圍內拓展到700多家門店。
(來源:品觀網 作者:王佳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