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大跌背後

2020-12-06 騰訊網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2日暴跌超9%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12日暴跌超9%,當天開盤跌幅超過7%。暴跌行情導致美股再次觸發熔斷機制,暫停交易15分鐘。

截至當天收盤,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2352.60點,收於21200.62點,跌幅為9.99%,創下1987年以來的最大單日下跌點數。標準普爾500種股票指數下跌260.74點,收於2480.64點,跌幅為9.51%。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750.25點,收於7201.80點,跌幅為9.43%。

板塊方面,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全線下跌。其中,能源板塊、金融板塊和工業板塊分別以12.3%、10.77%和10.33%的跌幅領跌,醫療健康板塊跌幅最小,下跌7.41%。

自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點11793點之後,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一直在低位震蕩

深層原因在虛擬經濟比重上升,也與全球發展失衡加劇有關

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大跌背後

文/金洪

作者為中國人民銀行合肥中心支行經濟師

儘管3月以來,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下稱BDI指數)連日上漲,3月3日報549點至1月24日以來最高水平,但變化不意味著反轉,自2019年9月高點以來BDI指數已累計下挫80%。

從技術面上看,2020年的下挫是2019年下跌行情的延續,但更深層次原因,是虛擬經濟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材料供求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後便低位震蕩

2008年可謂BDI的分水嶺。如果把該指數的整體走勢看作是一個倒「V」字,那麼2008年5月20日的11793點就是那個尖頂。(見圖表)BDI指數當時的急劇下跌,一定程度上預見了國際金融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 1988年10月19日~2020年2月20日波羅的海乾散貨指數走勢

由於實體經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巨大衝擊和國際海運市場供大於求,2008年BDI指數暴跌91.53%,最低時達到663點,成為僅高於1986年最低點553點的第二低點。

金融危機初期,BDI指數與國際上主要證券市場指數保持了較高的同步性。美國道瓊指數在2007年9月達到階段性高點後,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熊途,到2009年3月才開始見底回升。同一時期的BDI指數在2008年5月份達到歷史大頂後也一路向下,直到同年12月才開始止跌反彈。

但二者最終卻分道揚鑣。2009年3月見底後,道指進入上升軌道,走出了十多年的慢牛行情,而BDI指數則在2010年5月反彈結束後轉身向下,開始了近十年的低位震蕩行情。由於鐵礦石等原材料價格持續走低,加上國際海上運力供大於求,BDI指數在2016年2月一度達到歷史最低290點。

此後隨著經濟復甦和投資者預期改觀,BDI指數有所反彈。但2019年巴西受淡水河谷礦難影響鐵礦石發貨量不及目標值,加上煤炭和糧食國際運輸需求減少,BDI指數在2019年9月份反彈突破2500點後重新下跌。

2020年開年BDI指數的下跌,實際上是2019年9月下跌趨勢的延續。短期看全球實體經濟基本面不會發生根本性改善,該指數繼續向下的可能性仍然較大。

深層原因在虛擬經濟比重上升

BDI指數2008年以後持續低位震蕩的深層原因,緣於虛擬經濟在全球增長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全球經濟對原材料供求的依重。

由於從事虛擬經濟獲取利潤周期短於實體經濟,資本流向虛擬經濟態勢持續走強,金融資本的逐利性導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動力和效率不足。如果不改變目前這種經濟金融結構,實體經濟依然難以有效復甦。

世界銀行統計數據表明,虛擬經濟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比重不斷上升。2018年,全球股票交易額佔GDP中的比重為97.78%,比2013年時的90.28%增加了7.5個百分點,更是遠遠高於1975年時5.94%的比重。

2018年,全球股票交易換手率為104.70%,比2013年的102.08%多出2.62個百分點;全球上市公司總市值佔GDP比重在2018年為92.92%,2013年時則為89.12%。

全球銀行國內信貸佔GDP比重也在不斷上升。2018年該比重為132.57%,較2001年的111.42%增加了20多個百分點。金融要素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原材料等要素份額受到壓縮。

近些年,影子銀行發展迅速。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全球影子銀行監測資料顯示,自2002年以來,全球影子銀行總資產規模持續擴大。2017年影子銀行資產規模已達116.65萬億美元,較2002年的28.19萬億美元增加了3倍多。

除規模不斷擴大外,影子銀行資產規模在全球金融機構總資產中的比重也在持續上升。根據FSB全球影子銀行監測資料,2002年,影子銀行資產規模在全球金融機構總資產中的比重為21.77%,到2017年,這一比重上升到了30.51%,15年間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影子銀行業務的不斷擴張已成為全球金融機構發展的加速器,同時也對實體經濟產生一定影響,增加了經濟金融運行的風險。影子銀行游離於金融監管之外,是造成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重要推手。影子銀行通過與實體經濟產生關聯業務,讓實體經濟暴露在諸多未受到監管的經濟金融風險之下,增加了經濟金融運行的不確定性。

▲ 美國加州長灘港停靠的一艘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的貨櫃貨輪(2019年2月27日攝)李穎攝

也與全球發展失衡加劇有關

據IMF統計,在以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GDP方面,1980年以來發達經濟體一直高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2018年,發達經濟體在這方面的數值為51776.31國際元,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為12510.16國際元,前者是後者的4倍多。

從以現價計算的GDP(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來看,發達經濟體也是始終高於新興經濟體。IMF數據顯示,2018年,發達經濟體現價GDP為512428.1億美元,新興經濟體為336867億美元。

發達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在經濟結構上差異也較明顯。第一、二產業對新興經濟體增長的貢獻依然很大,而發達經濟體主要依靠第三產業。對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的需求主要來自新興經濟體,全球經濟中佔比不高,BDI指數低位運行亦受此影響。

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全球成人人均債務也沒有得到有效降低,債務加重的勢頭沒有改變。個人債務制約了居民消費能力,對全球經濟復甦產生了一定影響,也是BDI指數低位徘徊的影響因素。

此外全球貿易摩擦及逆全球化風潮,也嚴重製約了國際貿易發展,進一步加劇了世界經濟失衡,對國際海運事業產生不良影響。

展望未來,金融在經濟中的地位不會出現根本性改變,經濟增長對金融的依賴程度仍會不斷上升。鐵礦石、煤炭等原材料在全球經濟增長中的地位短期內不會得到較大幅度提升,BDI指數可能還將在低位繼續徘徊。LW

刊於《瞭望》2020年第10期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