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評委會成員介紹:
評委會主席:王家衛
王家衛生於上海,在香港長大,是國際著名電影導演、編劇。他獨具一格的敘事和視覺風格影響並啟發了一代影人。
1988年,他推出首部電影長片《旺角卡門》,佳評如潮。1990年執導第二部影片《阿飛正傳》,獲得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多項榮譽。1994年憑藉影片《重慶森林》在國際影壇大放光彩。1997年,憑藉《春光乍洩》在法國坎城電影節獲得最佳導演獎,是首位獲此殊榮的華人,奠定了其國際級導演的地位。2000年《花樣年華》獲得第53屆坎城電影節技術大獎和最佳男主角獎。2006年他獲邀出任第59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主席,是首位擔任該職的亞洲導演。同年,王家衛獲法國政府頒授榮譽軍團騎士勳章,並在2013年再獲頒授法國藝術與文學司令勳章。2007年執導的第一部英語片《藍莓之夜》成為第60屆坎城電影節開幕影片。王家衛最近的功夫史詩作品《一代宗師》(2013)成為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而王家衛也同時擔任該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2015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邀請王家衛擔任《中國:鏡花水月》展覽藝術總監,該展覽成為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歷年最受歡迎的展覽前五名之一。
評委會成員:羅伯·科恩
1949年3月12日出生於美國。他曾就讀於哈佛大學,他第一次在電影製作方面的嘗試是1970年為哈佛大學招生辦公室製作的影片。1973年,科恩成為福克斯的電視電影部門的副總裁,後被貝裡·戈迪聘為摩城唱片執行副總裁兼電影部門負責人。之後,科恩製片並執導了一些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最具代表性的電影和電視連續劇,其中包括《邁阿密風雲》(1984),《東鎮女巫》(1987),《紫苑草》(1987)和《新綠野仙蹤》(1978)。自1990年始,科恩全面轉向導演工作並於九十年代初執導了許多成功作品,例如《李小龍傳》(1993),《龍之心》(1996),《十萬火急》(1996)和美國電影金球獎獲獎影片《瘦皮猴外傳》(1998)。52歲時,科恩成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動作電影導演,執導了2001年的重磅電影《速度與激情》,其後也成為環球影業最成功的系列電影。隨著這個系列的巨大成功,他與範·迪賽爾再次合作,次年執導又一票房力作 《極限特工》。科恩於2008年執導的《木乃伊3:龍帝之墓》全球票房收入4億500萬美元。日前,羅伯·科恩剛剛完成了由娛樂工作室電影公司發行的電影《颶風搶劫》的拍攝,該片將於2018年3月上映。
段奕宏
段奕宏,1973年出生於新疆,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8年,段奕宏進入中國國家話劇院工作,曾主演孟京輝的話劇《戀愛的犀牛》。2006年,因出演電視劇《士兵突擊》而被大眾熟知。2009年出演電視劇《我的團長我的團》。2013年,憑藉電影《白鹿原》獲得第13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觀眾票選最受矚目男演員獎」。2015年,憑藉電影《烈日灼心》獲得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2016年,段奕宏獲得第16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微博評審?百家傳媒年度致敬表現獎」。2017年,段奕宏榮獲第十六屆紐約亞洲電影節「亞洲之星」獎。同年,他憑《暴雪將至》獲得第3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他也因此成為中國目前唯一獲得兩個國際A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的演員。
詹恩·凱茲梅利克
詹恩·凱茲梅利克出生於1953年4月29日,在波蘭長大並接受教育。
作為一名獲得過奧斯卡獎的作曲家,詹恩已經為超過60部電影製作配樂,作品包括《尋找夢幻島》、《忠犬八公的故事》、《不忠》、《人生訪客》、《戰火中的伊甸園》、《戰爭與和平》、《你往何處去》、《心之全蝕》、《華盛頓廣場》。
他於1989年移居美國,開始為戲劇演出配樂。1992年,詹恩為約翰·福特編劇、喬安娜?阿卡萊迪斯執導、紐約莎士比亞戲劇節製作的1992版《可惜她是個娼妓》進行了配樂,並憑此配樂獲得了紐約戲劇委員會獎。2004年,詹恩憑藉為馬克·福斯特執導的《尋找夢幻島》中的配樂,獲得美國國家評論協會頒發的最佳電影配樂獎。此外,他憑藉此影片於2005年獲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同時也被金球獎和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
在波蘭,他經常為一些重要的國際活動編寫交響樂和合唱曲目。同時,他也是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和歐洲電影學會的成員。此外,他還在波蘭羅茲市創辦並組織了電影節。2009年,凱茲梅利克受邀成為第25屆華沙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卡林?皮特?內策爾
卡林·皮特·內策爾,1975年5月1日出生於羅馬尼亞的彼得羅沙尼,1983年隨父母移民至德國。1984年在斯圖加特完成了小學和高中學業。1994年高中畢業後回到羅馬尼亞就讀於布加勒斯特國家戲劇與電影學院導演系,並於1999年畢業。他的短片、長片同名作品《瑪利亞》參加了世界各地著名電影節,其中,《瑪利亞》長片獲得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和演員銅豹獎以及2003年歐洲電影獎的提名。他的第二部長片《榮譽勳章》(2009)入圍了三十多個電影節,在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上獲得銀亞歷山大獎和其他四個獎項,此外在都靈、邁阿密、都拉斯、洛杉磯和薩格勒布舉辦的電影節上也斬獲了獎項。他的第三部長片《孩童姿勢》(又名《嬰兒式》)(2013)獲得了第63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這是羅馬尼亞第一部獲此殊榮的影片。這部影片還代表羅馬尼亞參加了2013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2017年,內策爾憑藉最新作品《安娜,我的愛》再度入圍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獲得銀熊杰出藝術貢獻獎。
魯本·奧斯特倫德
魯本·奧斯特倫德,1974年出生於瑞典哥德堡斯蒂爾斯島。
奧斯特倫德從九十年代開始執導跟滑雪有關的電影,之後進入哥德堡大學學習電影。他執導的首部長片《吉他蒙古人》(2004)在第2005年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上獲得了費比西獎。他的第二部長片《不由自主 》(又名《身不由己》)(2008)在第61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進行了首映。隨後,該影片在20多個國家發行、多個電影節展映,魯本也因此躋身國際影壇。兩年後,他執導的短片《銀行事件》(2010)獲得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金熊獎。他的第三部長片《兒戲》(2011)在坎城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進行了首映。該片還獲得了第24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他的第四部長片《遊客》(又名《不可抗力》)(2014)在67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進行了首映,並且獲得評審團獎。《遊客》還獲得了金球獎的提名,並且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他的最新長片《方形》(又名《自由廣場》)(2017)獲得了第70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該片還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和第75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提名。《方形》已在全球70多個國家發行。
舒淇
1976年4月16日生於中國臺灣。
1996年出演影片《色情男女》,該片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7項提名,並提名第4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舒淇也憑藉該片獲得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兩項獎項。1998年憑藉《古惑仔情義篇之洪興十三妹》獲得第35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以及第1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2005年憑藉《最好的時光》獲得第4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2008年擔任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2009年擔任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評委;同年憑藉《非誠勿擾》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境外華裔女演員獎。2013年主演了《西遊?降魔篇》。2015年主演的《刺客聶隱娘》入圍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第10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2015年舒淇主演《鬼吹燈之尋龍訣》,該片上映8天票房超過10億。
(責編:馮人綦、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