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夏廣林國際合作研究 成功研製出高能量密度雙...

2020-11-28 復旦大學

近日,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夏廣林與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等國內外研究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在高能量密度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日前,相關研究成果以「Designing a hybrid electrode toward high energy density with a staged Li+ and PF6− deintercalation/intercalation mechanism」為題在線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較高,循環壽命長等優點,已廣泛應用於手機、筆記本電腦、新能源汽車等各個領域。由於磷酸鐵鋰具有穩定高、安全性好等優勢,我國車用動力電池技術路線中一般採用的是磷酸鐵鋰為正極材料。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對續航裡程需求的逐漸增加,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成本等指標的要求也逐漸提高。然而,磷酸鐵鋰的比容量只有約140 mAh g-1,而且工作電壓範圍低(2.5-4.0 V之間),因此,電池能量密度已很難滿足電動汽車對更大續航裡程的需求。另外,鋰、鐵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成為鋰離子電池成本進一步下降的阻礙。

針對以上問題,研究團隊採用廉價易得的石墨代替部分商業化正極材料磷酸鐵鋰,通過簡單的機械球磨混合製備工藝,開發了一種基於磷酸鐵鋰/石墨複合材料的混合電極。類似於傳統鋰離子電池,在低工作電壓(2.5-4.0 V)下,該混合電極可利用鋰離子在磷酸鐵鋰內的嵌入/脫出反應進行能量儲存。與傳統搖椅式鋰離子電池不同的是,在高工作電壓(4.0-5.0 V)下,電解質中的六氟磷酸根陰離子還可以在石墨內進行可逆的脫嵌/嵌入反應,從而同步提高了電極材料的比容量與工作電壓,大幅提高了電池的能量密度。當與商業化的石墨負極組裝成全電池後,混合電極的寬電壓範圍和高容量可將全電池的能量密度提高至約176.7 Wh kg-1,遠高於以石墨和磷酸鐵鋰分別為負極和正極的商業化電池(~100到130 Wh kg-1)。

值得注意的是,石墨的加入還減少了對鋰、鐵等資源的消耗,降低了電池組裝成本。另外,這種特殊的充電/放電過程觸發了正極/電解質界面相的原位形成,增強了整個電極在高工作電位下的結構完整性。因此,這種混合電極材料在10 倍率下經過3500次循環仍然顯示出高容量和長循環穩定性。

該研究表明,通過對電池結構與工作機理的改良,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高的能量密度,為新型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設計與研發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與實踐基礎。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夏廣林、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教授郭再萍和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研究員陸俊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文章連結:https://www.pnas.org/content/117/6/2815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王飛團隊國際合作發明全新中性鋅空氣電池 成果...
    近期,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王飛團隊國際合作開發了一種可充電鋅空氣電池。1月1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過氧化鋅反應的可充鋅空氣電池》(「A rechargeable zinc-air battery based on zinc peroxide chemistry」)為題發表於《科學》(Science)主刊。王飛為論文通訊作者之一。鋅空氣電池具有高理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點,是一種具有前景的儲能技術。
  • 中外科學家合作發明全新中性鋅空氣電池
    復旦大學材料科學系青年研究員王飛團隊通過國際合作開發了一種可充電鋅空氣電池。日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科學》。
  • 北大應用物理中心組織的第四屆高能量密度物理國際會議舉行
    ,旨在利用知名大學和國際會議所創造的良好國際交流平臺,促進國內外學者交流合作,吸引更多青年學者投入到高能量密度物理領域,推進高能量密度科學發展,為國家大科學工程和高新技術發展貢獻力量。繼2012年、2014年、2016年三屆「高能量密度物理國際會議」在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成功舉辦後,針對當前該領域的研究前景和需求,第四屆高能量密度物理國際會議的主要議題涉及慣性約束聚變物理、雷射等離子體相互作用、強短脈衝雷射與物質的相互作用、高能量密度物理物質特性、實驗天體物理、可壓縮湍流和流體力學不穩定性雷射等離子的相互作用。
  • 合肥工業大學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同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
    Energy Mater.)上(影響因子24.884),這一研究成果為設計下一代高性能脈衝功率儲能電容器提供新的技術思路和理論指導。該論文第一作者為祁核博士。固態介質電容器因其高功率密度和超快充放電速率而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然而其儲能密度往往較小,且往往易受儲能效率以及熱穩定性的制約。低儲能效率意味著更多的電能被轉化為熱能,從而容易引起電容器在服役中失效。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基於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的鉀基雙石墨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研究團隊採用高電壓高濃度電解液顯著提升了鉀基雙石墨電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循環穩定性。相關研究成果以6.0 V High-Voltage and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toward High Energy Density K-Based Dual-Graphite Battery(6.0 V高電壓濃縮電解液用於高能量密度鉀基雙石墨電池)為題在線發表於國際著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DOI:10.1002
  • 我國開發出高能量密度的柔性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DNL21T3)研究員吳忠帥團隊與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團隊合作開發出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柔性、高耐熱性能的柔性平面鈉離子微型超級電容器。
  •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
    深北莫材料科學系學生論文成果登上著名國際期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5月12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何亞南 通訊員 陳簡文)近日,在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太陽能新材料實驗室主任阿列克謝·塔拉索夫博士和初級研究員安德烈·彼得羅夫老師的指導帶領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材料科學系三年級學生王程遠的科研課題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其合作撰寫的論文
  • 科研人員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材料
    圖1.傳統滲透型水凝膠的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如圖2所示。
  • 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獲新進展
    打開APP 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獲新進展 工程師4 發表於 2018-05-24 11:48:00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儲能技術研究部研究員李先鋒、張華民領導的研究團隊在高能量密度、長壽命鋅碘液流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製備出強收縮高能量密度水凝膠
    本報訊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周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賀曦敏團隊合作,通過仿生青蛙跳躍過程中肌肉的加速機制,提出一種非常規驅動模式(彈性驅動),解決了傳統滲透型水凝膠驅動機制力和速度之間的矛盾,製備出一種強收縮高能量密度的水凝膠材料。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科學進展》。
  • 動態 | 能量密度高達545Wh/kg、容量達130kWh!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
    它具有能量密度高、低熱輻射、低噪音、儲存時間久、放電壽命長、適配溫度範圍寬、安全係數高、資源豐富及綠色無汙染等優勢,在智能電網、基站備用電源、島礁供電、軍事設施備用電源及電動汽車增程器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一直以來,鋁燃料電池面臨諸多技術瓶頸,如錳氧化物催化劑活性不高、空氣陰極極化電阻較大、陽極鋁析氫自腐蝕嚴重、熱控制難及難以二次啟動等,使得鋁燃料電池產業化應用進展緩慢。
  • 高能量密度金屬鋰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一種新型電解液「Solvent...
    隨著人們對日用電子消費產品以及電動車要求不斷提升,迫切需要發展更高能量密度的電池體系。室溫可充放鋰-硫二次電池 (Li-S batteries) 的理論能量密度為2654 Wh/kg, 是鋰離子電池(LiCoO2/C, 脫鋰0.5,理論能量密度360 Wh/kg)理論能量密度的7倍。可充放鋰硫電池預計能量密度可以達到350-400 Wh/kg, 有望顯著提高電動汽車的續航裡程。
  • ...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
    (原標題:曲點智能科技成功研製出真正全柔性電池, 致力於實現消費級柔性電子產品躍遷的最後一塊拼圖)
  • 長春這個「實驗室」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長
    在長春工業大學,有個既出成果又出人才的實驗室——長春工業大學材料科學高等研究院。這裡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平均年齡只有35周歲,但他們已經在各自研究領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和成果。研究院現有45人,包括教授15人,長白山學者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吉林省拔尖創新人才4人。
  • 名師出高徒!來看看崔屹團隊走出來的麻省理工科技青年英雄榜!
    實驗成功地製備了各向異性層狀陶瓷海綿,具有大量堆疊的微纖維層,密度低至10mg cm-3。各向異性層狀陶瓷海綿表現出高抗壓縮疲勞性、零泊松比、堅固的耐火性、從196℃到1000℃的溫度非相關壓縮彈性,以及熱導率低至0.034 W m-1 K-1的優異絕熱性能。此外,層狀結構還賦予了陶瓷海綿優異的吸聲性能,代表了現有隔熱和吸聲材料的一種有前途的替代物。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但是其能量密度較低,不能滿足未來智能電網、軌道交通和消費電子等諸多領域對高能量密度超級電容器的需求。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中國高能量密度鋰硫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觀察者網訊)據觀察者網4月1日從中科院網站獲悉,由於正極材料硫具有高理論比容量、豐富的自然儲備、低成本和環境友好等顯著優點,鋰硫電池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下一代能量存儲系統。使用導電碳質材料作為硫主體來構造硫正極的傳統方法中,由於低極性碳和高極性LiPS之間的相互作用弱,碳基材料提供的物理隔離和物理吸附對抑制電池容量衰減的作用有限,特別是對於高載硫電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