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詞讀: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

2020-12-04 初衣勝雪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納蘭性德《蝶戀花》

初衣解詩:20歲的納蘭性德,娶到了心愛的姑娘。他是兵部尚書納蘭明珠的長子,他的母親是英親王阿濟格的女兒。他的父親由於得到康熙的重用,權傾朝野,自然納蘭性德也為人矚目。

但是豪門貴族的家世和生活,並沒有給納蘭性德帶來輕鬆感,這個早慧的男孩早已經讀懂華麗下的悲哀。他們的一家,無不是戰戰兢兢生活在皇權之下的奴隸。他熱愛漢文明,至少那逝去的文明裡,有著更多的人性的舒展和自由。

按道理,納蘭性德的婚姻應該是從滿洲旗貴族中挑選合適的女子,但實際他的婚姻選擇的是沒落漢官的女兒。實際妻子盧氏的父親在她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謝世。選擇一個對仕途並沒有多少幫助的女孩子成親,到底是哪方面堅持的結果?

是父親納蘭明珠,深諳官場的險惡,不願意在兒子的婚姻上張揚,還是強勢的母親挑一個柔順的地位低微的女子好維持家族的地位?這些無從考證。

但更多的說法更大的可能,是納蘭性德在結婚之前就見過這個女孩,並以率真的方式說服了父母。此前的兩年,18歲的納蘭性德參加了順天府的鄉試考中舉人,19歲的時候就參加會試成為了貢士。在20歲的這一年,他因病錯過了殿試,但是他到底得了什麼病了?

而正是這一年,他娶到了喜歡的盧氏。這個病生得好是奇怪。讓人想起了執著和相思。有理由相信,這個姑娘帶給了納蘭最深最柔軟的感情體驗。

事情在沿好的地方發展。二十一歲,納蘭性德在家休養,二十二歲,納蘭性德補了殿試,正是成為進士。也就是說,他在仕途上因為有自己的天分和父親的助力,什麼時候考試,都如同探囊取物。有理由回想一樣,他的生病,是押上自己的前途,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

但是出現了很奇怪的一幕,二十三歲這年,五月三十日,這個小他兩歲,相伴了他三年的妻子,死於產後虛弱和感染。這就像你緊緊握住的春天,你用生命去擁抱的春天,卻從你手上溜掉了。

納蘭性德並不是一個剛毅的成年人。貴族的生活錦衣玉食,但我們從他的詩詞裡看到更多的是一種天真和柔軟。其實我們從溥儀的我的《前半生裡》也可以看見貴族和皇族的生活,枯燥,森嚴而無聊,缺乏正常家庭的溫馨和柔情。而納蘭性德對妻子的鐘愛和喜歡,也揭示了他貴族生活感情的極度缺失,而執著在對溫情的渴望和追逐裡。

我們可以從這首蝶戀花裡,看到這種壓抑的柔軟,像泉水一樣的噴湧。

這首詩是寫在妻子離開的半年之後。妻子的棺木寄在雙林寺,是到第2年才下葬。納蘭性德只要有空,就去雙林寺陪伴妻子的棺木。

此時是中秋前後,一輪巨大的月亮懸掛在天上。無限的孤獨悲愴,連同月光照在他身上。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如玦。「他的妻子已經仙逝,短暫的相守,現在面臨的是永恆的別離。他和妻子在短暫的婚姻中,到底有多少聚少離多,已經無可考,他是想妻子在家裡寂寞等待他的歸來,還是感嘆,自己的人生從此殘缺?這辛苦,肯定是代指妻子的辛苦。只是侯門深似海,箇中滋味,只有他知她知。

「若是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納蘭性德將妻子比作天上的圓月,事實也是如此。這個寂寞了20年的貴族男孩,如果妻子不是像月亮一樣點亮過他的心靈,他怎麼會如此的悲傷?如果月亮永恆在,我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得你明麗長圓。最深沉的愛,是看你的愛人滑入深淵,你無能為力。命運的強悍是在生死之間,撕裂你的安全感和自信感。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納蘭性德已經承認了妻子的離開,這是公認的事實,無可辯駁的,一個人生命的離開。但是感情和靈魂又是另外一碼事。兩個融為一體的少年夫妻,還來不及享受更多的燕婉,就驀然失去了另一半,這一種撕裂感,非當事人不可以領會。良辰美景,世上四時輪序,那雙燕子,依然不知道人間的離別,它們偎依在一起,喋喋不休的說著話,輕快地踩著簾鉤。曾經他和妻子也是如此,那記憶的新鮮如在眼前。

但另一種巨大的空虛和悽涼是,他的燕子,死了。而情感仍舊一如既往地在,只是再無承託。這個春天和秋天,一道生死為界,再也和從前不一樣了。熱鬧的是它們,是世界,不再是他的。

「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承認一個人的死亡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在感情上接受或者遺忘,則是另一回事。

我想納蘭性德無數次地想到過死亡。只有用這種方式,最靠近他心愛的妻子,最能夠化解他對妻子的愧疚。因為你的死亡,我無能為力,我沒有保護好你,我沒有拯救你,我甚至連我自己僅有的快樂也失去了。我願意,陪你一起埋在地下,我願意和你一起化作翩翩飛舞的蝴蝶,永不分開。

無從得知,納蘭性德的妻子在這三年裡到底經歷了些什麼,讓納蘭性德如此的愧疚,願意用生命去挽回,甚至去追隨她。反過來推測,這貴族這豪門,並沒有給納蘭性德帶來快樂。他一直是用自殺的心情和方式守護著妻子,他甚至不相信也不願意走出這種悲傷。至少在這種悲傷裡,他還能回憶和妻子的點滴,他最好的青春,不是他人眼中的華衣公子,是最淳樸的雙宿雙飛。

燕子與蝴蝶是古典詩中常見的用詞和景象。這是兩種並不高貴的,但是非常溫馨常見的生物。納蘭性德在他的詩詞中反覆呈現這樣的意向,他內心所嚮往所追求所渴望的,恰是他的家世所不能給的。

錦繡牢籠。最終納蘭性德也死了。在妻子離開後的七年,納蘭性德厭倦了這樣的生涯,死於一場小病。但很多人說,他是自殺,死於抑鬱,他最終去陪他的妻子去了。

「春叢認取雙棲蝶」。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納蘭詞論語取名:當唯美納蘭詞遇上論語,感受多情柔腸之名字美!
    如果細細品讀納蘭詞,就恍如在冬雪飛揚的時候,坐在暖爐旁沏一壺熱茶,只需輕嘬一口,一股暖流便襲湧而來,渾身通泰無比。指尖的暖,詞中的涼,恰如人世的喜怒哀樂在時光裡流淌。孔子的論語,是智慧的對話,每每讀到論語,都感覺簡短的一句話,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印刻在腦海裡,久久不能平息,仿佛從遠古走來,與智者對話,同行。當唯美納蘭詞遇上論語,會不會有怦然心動的那一刻?
  • 最美《納蘭詞》起男孩名,清新疏朗,感情真摯!
    說到《納蘭詞》,我想大家都不陌生,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悲風秋畫扇」不知道驚豔了多少人?所以,從《納蘭詞》從起名,自帶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感覺,同時,出自《納蘭詞》的男孩名字,也能為其增加不少魅力。
  • 好聽優美出自納蘭詞中的名字大全
    關於納蘭詞,人生若之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應該是大家最為熟悉的一句了,其實除了這句,還有很多非常優美的詞,下面是出自納蘭詞中的名字,詞優美名好聽,可以做個參考。好聽優美出自納蘭詞中的名字大全納蘭詞起名 出自納蘭詞中的名字 詞優美名好聽
  • 杜甫與燕子:鳥鳴叫響了春天|周末讀詩
    杜甫寫燕子,與他寫戰亂流民一樣,用真誠去寫,寫具體的、有體溫的所見所感,故而新鮮。本周「周末讀詩」,我們在《絕句漫興九首·其三》《燕子來舟中作》兩首詩中,走進杜甫和燕子,看杜甫憨厚純真的樸質,如何與燕子的靈動可愛相遇,他們又如何在彼此的命運中相互見證,相互慰藉。
  • 來自納蘭詞中好聽的男孩名字,值得大家收藏!
    以下來自納蘭詞的好聽男孩名字,值得大家參考!(暮葉)——取自「回首涼雲暮葉,黃昏無限思量」。其中暮表示傍晚的含義,葉則是代表著樹葉,所以這兩個字組合之後便很有意境感,也很是唯美。所以這個男孩名字能夠凸顯出男生的溫柔感,同時二字的音調都是仄仄,比較推薦與上聲或者去聲的姓氏搭配,會十分好聽。如趙、李。
  • 出自《納蘭詞》的最美寶寶名,每一個都落落大方!
    納蘭詞是清代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不僅光彩奪目,而且還有一種浪漫氣息,很適合愛情的結晶「寶寶」起名。那起名網就為大家推薦一些出自《納蘭詞》的最美寶寶名,讓寶寶名字充滿愛意。心夢「心夢」是來自於納蘭詞《長相思·山一程》中的「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在詩中,描繪出了一幅故園風雪漫天的唯美景象,所以,從此詞中取名字,更顯的名字詩意唯美,並且「心夢」也有夢想和期望的意思,所以,這個名字也包含了父母的盼望。
  • 俗話說「燕子不進苦寒門」,這是為何?燕子能分辨窮人與富人嗎?
    裡面描述了燕子:「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這裡的王謝,指的是西晉時期的名臣王導、謝安,這句詩講的就是,燕子以前都飛進有錢人家,如今那些名人家族落敗了,豪宅成了破舊的茅草屋,燕子依然在那裡築巢。在農村,就有一句俗語,「燕子不進苦寒門」,很多人好奇,燕子為什麼不進苦寒之門?
  • 遊動在水中的燕子—霓虹燕子魚
    霓虹燕子魚分布於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棲息在流速快且有茂密的水生植物的清澈的小溪流裡,霓虹燕子魚擁有鮮黃色的體色,且長有兩個鮮黃色的背鰭,展開遊動時很像是一隻燕子,因此而得名。霓虹燕子魚為小型熱帶魚,最大體長在5cm左右,其性格十分溫和,適合與其他習性溫和的各種小型燈魚、三角燈、孔雀魚等都可以混養,喜歡生活在弱鹼性的水質(pH值7- 8間),適宜溫度在24-27 ℃,喜食活餌比如豐年蝦,對人工飼料也較易接受。
  • 「梅子」「燕子」的「子」是幾聲?原來「子」字這麼講究
    就拿這個「子」字來說吧,在「梅子」和「燕子」中分別讀幾聲呢?這裡的「梅子」出自三年級下冊古詩《三衢道中》裡面的「梅子黃時日日晴」,「燕子」出自課文《燕子》。新華字典中寫道,「子」在以下幾種情況讀三聲「zǐ」。
  • 燕子怎麼搭窩 燕子如何做窩
    燕子是一種益鳥,能吃掉很多的害蟲。還可以保護人類的糧食不被破壞,能得到豐收。老一輩都說燕子代表著吉祥,只要有人的屋子裡有燕子來築巢,代表這戶人家會有好運,所以人們普遍把這種現象當成一種吉祥的寓意。也會和燕子和睦相處,不會將它們趕走。燕子築巢因為巢有保溫的作用,有利於繁殖。那麼,燕子是用什麼方法搭窩的呢?
  • 麻雀·彈弓·燕子窩
    可也奇怪,無論我們怎樣用彈弓去打殺,那些麻雀似乎並不見少,過兩天你再去,依然是一片歡叫的景象。        有關捕捉麻雀的細節,唐朝詩人張籍有《雀飛多》詩云:「雀飛多,觸網羅,網羅高樹顛。汝飛蓬蒿下,勿復投身網羅間。粟積倉,禾在田。巢之雛,望其母來還。」該詩十分形象地描述了誘捕麻雀的全過程,卻又道出了詩人一腔慈愛悲憫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