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戶口本上消失的三個姐姐

2021-01-22 南都觀察

我一度以為我只有兩個姐姐,直到八歲那年,我的大姐告訴我其實我還有兩個姐姐,而他們都在出生後沒多久就被送出去了。

▌現實版「超生遊擊隊」

這或許與我父母生活的那個年代有關,他們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從小在河南的農村長大,在那裡,生男孩傳宗接代的觀念非常普遍。在姥爺家,母親排行老五,叫「領弟」,「弟」字甚至連女字旁都沒有。包括母親在內,姥姥生下的前五個孩子都是女兒,在領弟出生之後,姥爺最終如願得到了一個兒子——我的舅舅。

我的父親則沒有兄弟,延續家族香火的希望自然落到了他的頭上。父母結婚後,從1989年到1998年,母親在十年間一共懷孕過六次,其中前五胎都是女兒,甚至有一個在胎兒出生之前就引產掉了。母親說:「沒有兒子感覺就像絕戶了一樣,你們這個家門裡就沒人了,在鄰居面前也抬不起頭,和別人說話都感覺低人一等」。

我從沒有見過我的爺爺,父母告訴我,爺爺臨終前躺在床上還一直嘆氣,說他已經有那麼多孫女了,要是能有個孫子就好了。爺爺沒能等到我的出生,但他離世的時候,父親和已經懷著我的母親專門去找「半仙」算了算,給爺爺選了一塊入土的地方。半年之後,我出生了,是個男孩。一些親戚總是說,這是因為爺爺的墳地選得好,他如願了。

問題不單單是想生個兒子這麼簡單。1982年,在我大姐出生的七年前,「計劃生育」就被定為基本國策,並在同年12月寫入憲法。當時,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而想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夫妻,必須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向當地有關部門申報,並要面臨非常嚴格的審批。當時按照規定,在河南,夫妻雙方必須均為農村居民,並且只生育一個女孩,經批准才可以再生育第二個子女。

為了繼續生育,母親必須整天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尤其是在90年代,計劃生育政策正是被嚴格執行之時,母親如此頻繁的懷孕很難不被發現。那段時間,母親在村子裡整天提心弔膽,每每聽到村頭有汽車駛過的動靜,都會慌張地挺著肚子躲進麥地裡,即使在半夜裡也是如此。母親說,當時如果被發現是計劃外懷孕,那麼就不單單是罰款的問題,而且會被強制流產,並直接做結紮。

1997年,母親在懷上我的時候,就隨著父親一起來到了100公裡之外的另一個城市,並在當地派出所開了準遷證,把戶口從老家遷出了。但是他們之後卻並沒有去登記新的戶口。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做自己就是「黑戶」,即使被計生辦抓到,只要死不承認,他們就查詢不到身份信息,從而可以降低風險。

那一段日子,母親整天躲在房間裡不出來,害怕被人發現。等到馬上要生的時候,就趕緊送到醫院。母親在生完我的當天就回家了,沒有住院,因為害怕住院需要各種身份查詢和信息登記。隨後母親又在家裡藏了不到一個月,因為鄰居的舉報,她被居委會帶走了幾天,最後家裡因為超生被罰了1萬塊錢。

▌「我才不是你們的女兒」

我的這四個姐姐中,被留在家裡的只有大姐和三姐。而二姐和四姐在出生後沒多久就送給了別人。二姐送給了母親村子裡的親戚家,而四姐則被抱養到了鄰省。

二姐在懂事後沒多久就被村人告知了身世,知道自己還有一對親生父母。但是自打我記事起,每次我跟著父母去看她時,她總躲著不肯見我們,即使偶然被撞見了也不吭聲,只會坐在床沿上發呆。

父母當然自知是虧欠二姐,每次過年時都要準備一份紅包或新衣服,專門去到她養父母家裡看望她,也藉此機會討好一下二姐。但二姐似乎從來不領情,每次接下東西就藉口溜走了。後來家裡還曾為她上高中出了一筆借讀費,但這也並沒有引起二姐對父母態度的明顯轉變。

在我印象當中,二姐和父母吵過很多次架。二姐高考失利那次,想要再復讀一年,希望復讀的費用由父母出,但是父母覺得花這麼多錢在女孩兒身上畢竟不值得,最終就沒同意。那天晚上,二姐生氣地在電話中哭著喊道:「我才不是你們的女兒」。

二姐結婚時,父母特別希望她在回娘家時能夠領著新郎來家裡坐一坐,並備了一份彩禮。但最終願望還是落了空,二姐至今仍未登過我們家的門。

後來二姐搬到了市裡租房子住,她曾向父親暗示,希望房間裡能裝一臺洗衣機和空調。父親沒有拒絕,但是希望能借這個機會和二姐改善關係。在一個晚上,父親約二姐出來吃飯,在飯間向二姐表示她年齡也不小,該懂事了,要學著改口喊聲父母。

二姐當即拒絕,她表示自己無法接受這種直接用物質「收買」的方式,內心也並沒有做好改口的準備。當晚,他們兩個人吵得很厲害,二姐直接宣稱要和父母斷絕一切關係,並隨之把家裡所有人的微信都拉了黑。

▌「給了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了」

被送出去的四姐命運卻大不一樣。生四姐的時候,母親根本不敢去醫院,只能估計著預產期,去農村個人開的黑診所,在裡面打了幾針催產素,孩子就生下來了。

當得知是一個女孩後,由於害怕被人發現,母親根本沒有辦法將她抱回家。只能拜託醫生詢問是否認識有想抱養孩子的家庭。醫生在中間搭線,找到了一戶沒有子女的家庭,當時就直接抱走了。

四姐的養父母最初承諾父母,允許他們隨時去看望女兒,但其實只在第一年被允許見了一次。因為醫生和四姐養母是遠親,所以在之後每次通過醫生表示想探視孩子的時候,他都只是表面答應著,說我去替你們把人喊過來。但每次卻都是去給那邊報信,讓四姐養母家裡的人都出去躲一下,然後回來卻說沒家裡沒人。

四姐三歲那年,父母直接去了四姐的家裡。到了門口,正好看到她在院子裡玩兒。由於當時被直接撞見了,四姐的養母什麼也不顧,當著四姐的面連哭帶喊:「以後你們千萬別來了。給了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了,別讓孩子再跟你們親了」。

之後父母去探望的次數就很少了,每次去也都是吃了閉門羹。等到再次見到,就是四姐14歲已經上初中的時候了。那時她養母只允許父母站在院門外,由她騎自行車帶著四姐從他們眼前經過一下。

四姐從身邊經過時,母親激動地喊了一聲她的名字,四姐也扭頭答應了一聲。但是這就是見到她的最後一面了,後來我的父親在每次回憶時,都不無興奮地說「你姐和你媽長得真的是一模一樣」。

從此,父母只能時不時託人打聽一下四姐的消息,斷斷續續地了解著。後來得知,四姐的日子過得也不怎麼幸福,現在她離了婚,在一家醫院裡當著護士,獨自拉扯著自己的女兒。

父母對於是否要和四姐相認很猶豫。母親說:「我是想認下她。但是怕給她生活上造成壓力,猛地一說怕她心裡不能接受。另外這麼長時間沒聯繫,不知道應該怎麼接近。」

▌一場活在尋找身份認同裡的掙扎

三姐出生於1995年。當時二姐已經被送走,父母不捨得再送走一個孩子,所以在三姐出生後,就把她寄養在了姥姥家裡,一直到5歲。後來又在奶奶家裡待了兩年,直到三姐7歲那年,她才被接到了父母身邊。

雖然三姐被養在身邊,父母卻也擔心被發現超生而受處罰,所以就一直沒給三姐落實戶口,三姐則一直叫父母為姑父姑母。

其實早在1988年,原國家計生委、公安部就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出生登記工作的通知》,要求「任何地方都不得自立限制超計劃生育的嬰兒落戶的法規,對未辦理獨生子女證、沒施行節育手術、超計劃生育嬰兒的人,以及早婚、非婚生育嬰兒的人,應當給予批評教育直至進行行政處罰和經濟處罰,但對嬰兒都應當給予落戶」。

但通知中所明確要求「計生和戶籍不掛鈎」的規定,在各基層部門的執行過程中並非如此。許多地方均要求上戶口必須出示計劃生育相關證明。所以,很多超生父母還是因為各種擔憂而未給孩子上戶口。

這種狀況就產生了「計生黑戶」這一特殊人群的大量存在。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黑戶」在全國有1300萬,其中因超生造成的「黑戶」有780萬,佔到50.8%,是佔比最大的一類。但是由於此類群體的特殊性,無法有效統計,所以真實的黑戶人群數量可能遠超這一數字。

由於這一群體沒有戶口,所以在上學、看病等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困難。對三姐來說,這還是一場在尋找「自我身份認同」中的痛苦掙扎。來到家裡生活後,身邊的鄰居總是調侃地問她:「你怎麼和你姑姑長得這麼像?」三姐每次都懂事地學著母親教給她的答案,回覆說:「不都說侄女長得像姑姑嗎?」

沒有戶口的三姐也沒有辦法順利入學,由於當時上學的學籍信息在不同城市並不共享,所以父親就去老家問了一戶親戚,借了她女兒的名字和身份信息才上的學,三姐就這樣假扮著另外一個人直到初三。

等三姐真正在戶口本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時,已經2010年了,那年她15歲。當年全國進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有一天我和三姐一起放學回家,正好碰上居委會來家裡登記人口信息。我們姐弟倆一進門,就被母親趕到了房間中,母親匆忙對居委會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我帶同學來家裡玩。

後來聽到消息,這次人口普查可以無條件地給政策外生育的人員落實戶口。父親於是趕緊準備材料,除了寫一封證明信外,還提交了一份三姐的在校證明,以及兩份三姐同學籤字的同學關係證明。就這樣,整個落戶手續辦下來了。根據當地的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最終還是繳納了兩千元罰款。

三姐後來說:「改口叫爸媽挺自然的,沒什麼特別大的感受。之前喊姑姑的時候心裡總覺得彆扭,為什麼自己的媽媽不能叫媽媽,非要叫姑姑?」

其實三姐在家裡也特別辛苦,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承擔家務活,做飯刷鍋都是她來負責。尤其到冬天,每次她下樓倒垃圾時,都要搬上來一整桶煤球。父母使喚不動已經快成年的大姐,又對我這個兒子愛護有加,於是三姐做的那些都被視作是理所當然,稍微偷一下懶就會被說是好吃懶做。

三姐學習不好,初中畢業後,因為沒有考上縣城的高中,就一直在家裡幫著父母打下手,工資自然是沒有的,只能時不時地向母親要一點錢花。後來她自己一個人出去打工,不再向家裡要錢了,但生活得一直也不寬裕。

在我印象當中,姐姐們也曾抱怨過,但當然是沒結果的。可能他們也覺得無力改變這一現狀,又或者是「重男輕女」這一觀念真的內化成了自己的生活信念。所以,姐姐們通常都是對此保持默認,甚至有時候會認為多照顧弟弟是應該的。

當然我有時候也會恃寵而驕。曾經有次和大姐起爭執,吵到激動處竟朝著她大吼:「這是我家,你不想待你就走。」

可有時候,看到這顯而易見的偏心,我的心理也非常矛盾。一方面,我是一個「既得利益者」,享受著整個家庭帶給我的寵愛;但另一方面,卻也覺得父母這樣做對姐姐們有些不公平。但是我也很少就此說過什麼,我覺得自己在家中年齡最小說不上話,並且也總會有種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

相關焦點

  • 我家戶口上多了個陌生人?蘇州雙虹社區:可能登記錯誤,已修正
    家住姑蘇區彩虹新村的陳先生這些天有點煩心,社區工作人員登記資料上,顯示他家戶口上突然多了一個人,可他根本就不認識這個人。陳先生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想請記者幫忙查詢一下。「她問我,寄在你們家戶口上的這個人是誰啊?」陳先生當時一頭霧水,自己從來沒答應過讓人「寄戶口」啊!隨後,社區工作人員念了這個人的姓名,叫趙某某,女性。「她說的這個名字,我聽都沒聽過,更不要說認識了。」陳先生的戶口登記地址是「彩虹新村×××室」,家裡的戶口簿上一共登記了2個人,就是陳先生和老伴許女士。他們2011年搬來彩虹新村,家裡一直就是老夫妻兩人。
  • 上戶口要驗DNA,確有可能!
    網友問:孫女,與她爸DNA不符,上不了戶口,上不了學怎麼辦? 大家疑問,上戶口要驗證DNA嗎?大家見這題,先別驚奇!上戶口要驗DNA,確有可能!並請注意,親父女DNA鑑定不符也不是沒有可能!請看下面分析。
  •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
    原標題:戶改之綜合篇:戶改大紅利  圓農民「市民夢」  2016年底全市範圍內戶口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編者按:一本戶口本附加著待遇、權力和社會管理功能,城鄉二元化戶籍制度造成了城鄉居民福利待遇上的差別和身份上的不平等,成為農民進城幸福生活、工作,實現「市民夢」,
  • 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戶口本可以坐飛機嗎
    對於還沒坐過飛機的人可能最關注的問題就是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了,要是有些證件沒帶齊全的話是上不了飛機的,比如說身份證,要是身份證不小心掉了,戶口本可以坐飛機嗎?這些問題下面小編就來給你解答。 坐飛機需要帶什麼證件如果乘坐的是國內航班的話,只要帶上身份證就行了,如果小孩子沒有身份證的話
  • 給新生兒上戶口,要父母同時...
    市公安局回復在我市務工、經商、居住購房等均可將戶口遷入我市市區國有土地區域。5網友諮詢你好!我姐姐已婚在蚌埠生活,但戶口在老家沒有遷出。現在戶口在淮上區沫河口鎮三鋪村,和父母在一起。(三)市區、城鎮違法違規建造的房屋、戶口凍結區域、家庭戶中夫妻和未婚子女不予分戶。(四)家庭中靠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供養的二級以上(含二級)成年重度殘疾人要求分戶的,由本人或供養親屬申請提供殘疾證並經當地村(居)委會、鄉鎮(街道)證明,由派出所核實後當場辦理。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與治安支隊四大隊聯繫,聯繫電話:0552-2089062。
  • 三年級作文:奇葩姐姐
    姐姐除了欺負我,還有一些我最不願看到的缺點。前幾天,爸爸從內蒙古帶回來一些風乾牛肉乾。世界上少有這樣的吃貨!奇葩!姐姐的「哭笑功」在我家首屈一指,無人能敵。吃午飯的時候,大家有說有笑的,媽媽不經意地提了一句姐姐學習上的小事情,姐姐的臉馬上就僵硬了,緊接著兩眼發紅,不到一秒鐘,淚珠子就悄悄爬出了眼睛,姐姐自己也覺得太窩囊,就偷偷擦眼淚。
  • 【辦事不求人】這本「暖心」的戶口讓高女士流下感激的淚水!
    【辦事不求人】這本「暖心」的戶口讓高女士流下感激的淚水!因為二人沒有辦理過二代身份證,戶口已被凍結,需要補錄戶口。接到求助後,民警速將該情況向主管部門匯報,領導批示要主動聯繫這名群眾,儘快幫助該名群眾補錄好戶口。為儘快幫其補錄戶口,東平派出所民警立即進行調查、走訪,詢問社區主管人員和高女士周圍群眾,最終確認高女士反應的情況完全屬實。
  • 根據身份證號碼查詢戶口本上所有人的信息
    昨天在群裡丟了個問題,是關於一對多查找的,雖然關於查找的話題永遠都沒有停止過,不過在工作中對於查找來說也是家常便飯,尤其是類似於人力資源這種部門。來看看題,原始數據如下:需要根據提供的身份證號碼查找同一戶號中的所有人員詳細信息。
  • 金星當年做手術時,氣的姐姐早產,爸爸說了6個字讓她痛哭不止
    當時她要做手術的事,沒有和姐姐說,直到要做手術的時候姐姐才知道,而那時候姐姐還懷著孕,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氣的他小外甥「撲通」一下就出來了。手術前,金星的父親也匆匆趕到了醫院,只對她說了六個字:終於對上號了。金星曾經很不明白這句話的意義,後來父親告訴她,你小時候的行為就像個女孩子,做了手術後,金星的父親認為這是天意,而金星聽後更是痛哭不止。
  • 新東方:"戶口"用英語怎麼說?
    與戶口相關的事情很多,小到辦護照,辦港澳臺通行證,大到是否能在當地參加高考,以及是否能在當地買房買車。有人說戶口限制了人才的發展,有人說戶口規範了政府對公民的管理。不管怎樣,既然「戶口」已經是我們生活中一個活生生存在的詞彙,就連小學生也大概知道它的意思,因此,本著「學以致用」的原則,廣大英語學習者們很有必要知曉它的英語說法。現在,我們就一起來討論如何將「戶口」翻譯為英語。
  • 佛山戶口和廣州戶口哪個好?看完你就有數了
    城市想要保持活力和持續的發展,那麼人口的遷移是可不可少的,人口遷移的同時也會帶動戶口的遷移,每個人都不會輕易捨棄自己家鄉的戶口從而轉到其他城市的戶口,原因無非就是想落戶的那個城市戶口非常值錢,而小編今天要跟大家討論的話題就是佛山戶口和廣州戶口哪個好?哪個更值錢呢?
  • 談談戶口、買房、生孩子的關係
    最近有幾件事同期發生,一是高考快放榜了,二是今年的應屆生畢業了,三是深圳限購了。咱們這個號一直很關注個人發展的話題,看後臺數據年輕人又佔絕對多數,都處於當打之年,今天聊聊我對幾個可能對個人發展有影響的事件的看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啟發。只談利弊,不談是非。戶口的作用是什麼?
  • 農業與非農業戶口的差別
    起源:從計劃經濟時代劃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農業戶口:原靠自己生產口糧的農業人口非農業戶口:原靠國家分配口糧的城市戶口在現行政策形勢下,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各自都有什麼優勢呢?第四,有些地方垃圾費、治安費等費用也不用自己出,全由村裡出,在這一點上,比非農業戶口有優勢。第五,有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全部免費。第六,有些地方規定農村戶口如果第一胎是女孩,可生第二胎,不罰款。第七,有些地方現在村裡凡有戶口的,不論大小,每人每年能分紅,但如果戶口遷出,就不能參加分紅了。
  • 雙胞胎姐姐患神經母細胞瘤 一年花去60萬元妹妹輟學
    據皖江晚報報導, 雙胞胎本是上天恩賜的禮物,但對住在彭山新村的陳強夫婦而言,他們的3歲雙胞胎大女兒陳歐涵無法像同齡孩子一樣快樂成長。一年前,雙胞胎姐姐陳歐涵高燒不退,醫院檢查不出原因後輾轉來到上海,最後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兒童醫學中心確診為兒童腫瘤之王神經母細胞瘤四期高危!自此陳歐涵就沒有離開過病床了。陳強夫婦倆今年都是23歲,沒有正式的工作,一直靠打散工維持生活。
  • 姐姐和姐夫都是單眼皮,姐姐卻生了個雙眼皮的小外甥
    【幽默笑話】女友以前是個電競職業選手,拿過世界冠軍。自從我倆同居以後,她什麼活都不幹,整天抱著手機玩遊戲。今天我實在受不了了,就對她說:將來咱倆有孩子了,你還像現在這樣整天玩遊戲,我就跟孩子一起過,不要你了。女友:你要是敢,我就直接掐死他。
  • 【我的姐姐作文】關於姐姐
    其實我沒有姐姐,寫姐姐無外乎是更親切一點,讓人感覺更真實一些。看看,我似乎又在裝了。  姐姐並不是很漂亮,可不知道為什麼,一有廟會看戲的時候,總是有很多男人的目光遊弋在姐姐凹凸不平的身體上,眼睛總是盯著上下幾個不相同的部位。姐姐告訴我男人是狼,所以此後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害怕男人,包括我的父親。直到後來姐姐告訴我狼是不吃男孩子的,至少我們這裡的狼沒有這個嗜好。
  • 吃芝麻三個月白斑消失
    有患者在網上反應他吃了三個月的芝麻白斑就消失了,這讓很多其他患者燃起了一絲希望。那麼,吃芝麻三個月白斑消失是真的嗎?還有其他食物可以食用來祛白斑嗎?有患者在網上反應他吃了三個月的芝麻白斑就消失了,這讓很多其他患者燃起了一絲希望。那麼,吃芝麻三個月白斑消失是真的嗎?還有其他食物可以食用來祛白斑嗎?
  • 【我的姐姐作文】愛追星的姐姐
    要說起我的姐姐呀,只送你兩個字:追星。她上網是看她喜歡明星的照片,或者是聽歌,她可是超級愛追星的,我把她的追星記錄都記了一遍,來看看吧!(誰叫我是小記者呢!)  追星對象一:張杰。現在就火的就是張杰了,我姐姐馬上追起張杰來了,只要張杰已有新專輯和新歌,我就別想有說話的時間。為啥?
  • 2020年廣州大學生辦臺灣通行證是不是需要戶口本原件?
    王小姐:不是廣州戶口,是廣州高校全日制在校學生。戶口在學校。戶口本需要原件嗎?還是複印件就可以了?  回覆:您好!
  • 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展開,上戶口親子鑑定比例增長
    微信搜一搜 華曦檢驗 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全面展開,上戶口親子鑑定比例增長 隨著2020年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如火如荼的展開,本月深圳上戶口親子鑑定的比例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