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各位看官對太陽系首位星際訪客還印象深刻。上個月,天文學家在太陽系發現一顆奇特天體,編號1I/2017 U1(A/2017 U1),外號Oumuamua。根據其詭異的運動情況判斷,它並非太陽系土著,而是首位被觀測到的來自附近恆星系的星際訪客。
由於1I/2017 U1正朝著太陽系外飛奔而去,因此天文學家們不得不與時間賽跑,迅速調整各大望遠鏡對準這位星際訪客,以儘可能多的獲取觀測數據。事實證明,人們有時還是可以跑贏時間的。
現在,天文學家在《自然》雜誌上公布了關於1I/2017 U1的第一份深度研究結果。在各大望遠鏡,尤其是歐南臺的甚大望遠鏡(VLT)的幫助下,太陽系首位星際訪客的顏色、形狀和尺寸等信息已被確認。
首先,1I/2017 U1是一顆小行星而非彗星的身份再次被坐實。這位星際訪客確實絲毫不具備彗星的氣質。觀測結果表明它缺乏水冰的跡象,而密度頗高則暗示著它可能是巖質或高金屬含量的。
另外,1I/2017 U1表面呈現暗紅色,這可能是它在太空中穿梭成百上千萬年的過程中遭受宇宙射線轟擊的結果。
最為令人嘆為觀止的要數1I/2017 U1的外形。雖然它並非水滴狀,但卻也奇特到足以震驚70億地球人,幾近男默女淚。
據介紹,1I/2017 U1大約每7.3個小時自轉一周,其浮誇的亮度變化讓天文學家得出一個驚人結論——它的長度10倍於它的寬度。也就是說,1I/2017 U1呈現為明顯的長條狀。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是天文學家前所未見的。
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長度被認為至少高達400米,這架勢還真有外星飛船的風範。以下是這位星際訪客的藝術插圖:
接下來,天文學家還將繼續對1I/2017 U1展開觀測,希望能夠獲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