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中華,五千年輝煌歷史,文化璀璨,名人輩出。可是在漫長歷史長河中有很多名人無聲無跡突然就消失了,至今也沒有人知道他們去哪裡了。在這些消失的名人中,這四位名人最具有代表性,因為他們是在東南西北各個方向最後消失的,這就讓人們不得不驚奇了。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探討下這四位名人消失的蹤跡。
東方:徐福東渡
說起徐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一個方士,向秦始皇獻言,說東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內有神仙居住。秦始皇一向嚮往長生,於是就派徐福出海求取仙丹。第一次徐福出海無功而返,可第二次徐福帶領3000童男童女就此出海後,就來了個了無蹤跡,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對於徐福東渡就此消失之謎,目前史學界最主要的看法是徐福當時來到了日本。因為根本沒有仙山仙人,求取不到仙丹,怕被始皇帝殺頭,於是徐福就此留在了日本。
香港衛挺生著《徐福入日本建國考》,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的開國者神武天皇仲田玄,並認為他是顓頊之後徐駒王29世孫。臺灣學者彭雙松著《徐福即是神武天皇》一書,進一步充實衛挺生的觀點。據統計,在日本的徐福遺蹟有五十多處,傳說日本還有500年一度的"徐福大祭"。
這樣說來,徐福東渡去了日本是無疑了。但又有學者認為,徐福在日本的事跡、遺蹟、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了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因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至於徐福東渡的事實真相,至今還無準確說法。
南方:建文帝下南洋
1399年,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由發動了「靖難之役」。但在三年後領軍攻入首都南京後,卻怎麼也找不到建文帝。這下朱棣糾結的不行,總怕建文帝有一天會回來奪取皇位。那麼建文帝究竟去了哪裡,為何就此無影無蹤了呢?
在歷史上,有人說建文帝出家當了和尚,有人說在朱棣攻入南京後,用火自焚了,還有人說建文帝是坐船出海了。對於這些說法,朱棣更相信的是建文帝下南洋。於是就有了後面鄭和七下南洋的偉大壯舉,名義上是對外拓展,揚威與海外,實際則是尋找建文帝。由此可見,朱棣的疑心病不是一般的重。至於建文帝的真正蹤跡,至今還是未解之謎,無人知曉。
西方:老子西出函谷關
老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開創了道家學派,並為後世留下了《道德經》這一哲學巨著。但就是這麼一位偉大的先賢,卻在西出函谷關後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
公元前518年,周王室內亂,老子為了避禍,便騎著青牛準備西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函谷關的關尹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便派人清掃道路,夾道焚香以示歡迎。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著作。"老子聽後,便交給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就是後世廣為流傳的《道德經》,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這一走,就再也沒了消息。
那麼老子西出函谷關後究竟去了哪裡呢?目前史學界有多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老子西行化胡(這裡的胡狹義指佛陀和佛教)去了古印度。第二種說法是老子進入聖地」亞武門「教化世人。相對於前兩種說法,小編覺得第三種說法還靠譜一點。說老子晚年在甘肅臨洮落腳,教練內丹,養生修道。現在臨洮縣城東的嶽麓山至今還存有「超然臺」「說經臺」「飛升崖」「文鋒塔」(又名「筆鋒塔」,相傳為老子寫經插筆的地方)等遺蹟。
北方:彭加木北上羅布泊
1980年5月,彭加木率隊考察羅布泊,首次成功自北向南縱穿羅布泊乾涸湖底。由於考察隊缺水、缺油。6月17日,彭加木不顧個人安危,獨自去尋找水源,並留下字條:「我往東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時30分。」後其不幸迷途,葬身羅布泊。
那麼彭加木究竟為何消失了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幸遇難,但一直沒有找到遺體。自此以後,從1980年至今,中科院四次派出考察隊伍搜尋彭加木,參與人數上千,卻一直再也沒找到這位科學家。彭加木的意外失蹤成了近代中國一個非常神秘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