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作者|若谷
受疫情影響,棚內綜藝開啟「雲錄製」,而戶外綜藝則大多處於停滯的狀態,例如《橫衝直撞20歲》將節目分為春日篇和夏日篇。在這樣的情境下,從首次預告到最終定檔用時最久的《週遊記》上線。早在2018年的天貓雙十一晚會上,周杰倫帶著《週遊記》的片花首次見面,表示節目即將播出。但直到今年3月21日,該節目才在浙江衛視、芒果TV以及Netflix三大平臺與觀眾見面。
《週遊記》在Netflix這一平臺播出,是綜藝出海的又一成功樣本。但經網友對比發現,《週遊記》在不同平臺上播出的版本有所不同。
從內容上看,國內平臺上線的首期節目是在新加坡,飛行嘉賓是林俊傑,而在Netflix版本中首期是在法國巴黎,飛行嘉賓是蕭敬騰。
從細節上看,國內播出版本中對於動畫審查更嚴格,比如Netflix版本中滿屏low的動畫,在芒果TV的版本去除了這一動畫。
從廣告植入上看,國內版本後期P上去的品牌植入,Netflix版本沒有這一植入。
同一綜藝,在國內、國外上線兩幅面孔,顯示出了不同平臺對內容的排播、審查尺度、廣告權益等方面有所不同。雖說「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週遊記》在各大平臺所播出的版本不同,不過在內容大方向倒也不太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節目的目前口碑來看,《週遊記》並未給觀眾帶來過多驚喜,在粉絲圈層內亦是毀譽參半,全無歌曲《說好不哭》首發之時的轟動。緣何周杰倫天王的光環都難以拯救《週遊記》了?
「J式之旅」淺嘗輒止,魔術人設遇冷意料之中
《週遊記》是一檔典型的明星定製型綜藝節目,既是周杰倫與好友的旅行記錄,也是週遊世界之意。基於周杰倫的愛好出發,將街頭魔術與旅行、交友等結合起來,提煉出生活、旅遊、魔術、交友四大特色元素,以旅行為主題,魔術為主線,音樂為主旨的vlog式綜藝。
目前來看,《週遊記》在內容上所存在的最大問題是魔術比重過大,「J式之旅」淺嘗輒止。以最新播出的第3期臺北之旅為例,在黑人陳建州的帶領下逛臺北,從早到晚經歷了臺北101前坪、麵攤、周杰倫潮牌店、西門町、陽明山、夜市等多處景點,從景點變化上來看內容是足夠豐富,但每到一處都會穿插著變魔術,對於特色的內容卻是淺嘗輒止,對於所到經典景點、所吃的食物等方面的人文特色較少涉及,給觀眾的整體感覺是節目組為了在相貼合的場景中變魔術而不斷地進行轉場。
在節目中,周杰倫與好友杜國璋、陳冠霖、蔡威澤共同擔任固定嘉賓,前兩期節目中主要凸顯了周杰倫的魔術表演。在首期節目中,周杰倫所表演的湯版摩西分紅海,有網友質疑其是靠剪輯完成。
在第三期節目中,周杰倫表演魔術的環節削弱了許多,陳冠霖、蔡威澤同為魔術師在,二人試圖一爭高下的競爭關係凸顯,在遊玩過程中,穿插了大量競爭式的魔術表演,魔術表演,其間還有杜國璋搞怪式求存在感。
在讀娛君看來,《週遊記》和此前黃維德的短視頻節目臺灣哈雷環島遊《德@行天下Vlog》一樣,嘉賓之間的互動是典型的臺式社交,與內地綜藝嘉賓的社交方式截然不同,需要給除卻粉絲圈層之外的觀眾一些適應的時間和空間。
相對於其他旅行綜藝,《週遊記》中增加魔術這一元素。從節目中魔術展現來看,周杰倫和朋友們所展現的大都是近景魔術,這對熒幕端觀看的觀眾而言,大大削弱了在場的真實感與沉浸感。從市場環境來看,魔術已經過了黃金髮展期,之前江蘇衛視推出《超凡魔術師》亦是水花平平,如今僅憑《週遊記》更難以扭轉魔術行業在內容產業走向頹勢的命運。
魔術之於周杰倫,類似於廚藝之於謝霆鋒,都是他們作為藝人之外的興趣愛好。此前,謝霆鋒通過「鋒味」系列節目,成功打造「廚子」人設,外加謝霆鋒這一喜好與大眾的生活貼合性強,還成功推出了「鋒味」這一個人品牌進行變現。但隨著魔術這一表演類別在市場上的冷卻,周杰倫難以通過《週遊記》復刻謝霆鋒這一成功路徑,熱愛且擅長魔術這一人設並未給節目帶來增值。
總的來說,《週遊記》採取了XX和他的朋友們的節目模式,其實這一模式曾成功運用到《中餐廳》《親愛的客棧》《嚮往的生活》等節目當中,這一系列節目的共同之處在於「朋友們」的到來為節目帶來新的特色故事增量,但在《週遊記》當中無規則和零散性的內容設定,飛行嘉賓的設定更如同導遊般的存在,例如新加坡站邀請了曾經的新加坡旅遊大使林俊傑、臺北站邀請了當地「土著」黑人陳建州,讓節目整體趨於平庸,而對其背後的平臺與資本而言,亦是一步壞棋。
巨室文創商業版圖不斷擴展,內容製作卻表現平平
《週遊記》是浙江衛視與周杰倫作為聯合創始人之一的巨室文創投資製作。據悉,今年巨室文創的商業版圖不斷擴張,主要有明星IP社群電商公司-巨星行動、電競館第一品牌-魔傑電競、健身品牌-八度空間、內容製作公司-巨室精湛。
《週遊記》並不是巨室文化在綜藝領域的首次試水,早在2018年還作為聯合出品人推出了青春籃球競技原創節目《這,就是灌籃》,以差異化的題材破局,在當時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而如今自創研發的《週遊記》的播出已是2020年,當下,內容公司在行業內長久生存是需要靠作品背書的,這樣的內容生產速率對於競爭激烈的內容行業而言,是緩慢的。
從公司戰略層面上講,《週遊記》不單單是一個綜藝項目,而是承上啟下的布局。但如今來看,《週遊記》一方面並未向市場證明其內容團隊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未能帶動巨室文創上下遊產業鏈的布局,IP效應較弱。在接下來,巨星文創再開綜藝項目在市場溢價上也將受到限制。
回歸到《週遊記》這一節目,很多網友表示該節目以周杰倫對於魔術的熱愛進行破題是節目創作方的失策。那麼,以周杰倫為核心的綜藝節目如何做才好看又有「錢途」呢?
就讀娛君觀察,除了音樂,近年周杰倫被熱議最多的點是愛喝奶茶發胖以及在幕後周杰倫依託個人IP已然在多個領域布下商業版圖。因此,讀娛君認為。節目創作方若能基於這一點出發,為周杰倫量身定做一檔奶茶店經營節目或是一種思路。這樣,既可以聯動巨室文創在食品領域的商業版圖,又是貼合周杰倫的愛好量身打造,可在奶茶店的經營過程融入像第三期節目裡奶茶相關的魔術。
這一節目破題方式,既能與周杰倫自帶的熱點和個人愛好掛鈎,又能全方位的展現其在商業上頭腦,甚至還能通過節目推廣奶茶品牌,與巨室文創其他品牌進行聯動,實現節目的可看度和商業價值上實現共贏。
浙江衛視開啟旅行模式,疫情之下「旅行+」節目前路未卜
隨著短視頻、vlog的崛起,單純的旅行內容展現市場被壓縮,近一年多來,浙江衛視在「旅行+」綜藝加碼,持續推陳出新,以期將這一類綜藝打造成為平臺特色綜藝。當下綜藝品類繁多,浙江衛視所推出的「旅遊+」綜藝均有強大的嘉賓陣容作為「門面支撐」,但無論是走大型撕X路線《各位遊客請注意》還是人文治癒路線《漫遊記》等節目,大都是浮於表面都難以出圈,始終未有節目步入市場爆款的行列。
從目前已有《週遊記》《漫遊記》《各位遊客請注意》《青春環遊記》等多檔節目,浙江衛視正嘗試通過糅合社交、美食、文化等元素,賦予「旅行+」綜藝不同的內涵,實現同一類題材的差異布局,賦予旅行類新的表現形式。
在讀娛君看來,推出《漫遊記》後再播出《週遊記》,題材撞車、內容重複對於浙江衛視並無過多增益。「不設限」是《週遊記》《漫遊記》這兩大節目共有的特色元素。雖然這一節目形式的設定有意擺脫真人秀有劇本的嫌疑,希冀以真實性來打動觀眾,但在這樣的設定之下,也暴露出了節目所存在的種種問題。
一是人文價值不夠突出,嘉賓以真實遊客的心態展開旅行,大多時候給人一種「走馬觀花」之感,並未深度去領域當地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以節目的形式進行內容輸出,會有損節目的人文價值;二是持續產出旅行綜藝,「不設限」的前提讓不同節目之間景點重複是常有現象。例如,《週遊記》國內版第一期是在新加坡,而《漫遊記》中也有一站是新加坡,在內容上均有美食街等典型元素,景點的重複性與內容的相似性,也會一定程度加重觀眾審美疲勞,不利於節目口碑的構建。
對於浙江衛視而言,開拓「旅遊+」系列綜藝的品牌是任重道遠的過程。尤其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之下,不少戶外綜藝都中斷了節目錄製,《漫遊記》第一季曾在疫情高發期停播一個月,雖然節目方表示還會有第二季,但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之下,以其國外遊為主的內容屬性,而當下諸多國家因疫情已關閉國門,一時之間或難以展開內容製作。因此,浙江衛視今年「旅遊+」綜藝版圖如何創新擴張,還待觀望。
總的來說,《週遊記》是明星定製類綜藝的一大失敗樣本。
對於明星個人IP而言,未能做到內在深化和外在拓展,甚至還是倚靠消耗周杰倫所沉澱的名氣來反哺節目本身;對於國內浙江衛視、芒果TV兩大播出平臺而言,也未能因節目品質給平臺帶來足夠的關注與商業價值回報;對於投資方巨室文創而言,未能給旗下的製作公司向內容市場證實其製作能力和溢價空間,亦未帶動旗下子公司之間的生態聯動和商業版圖的擴張。
唯一成功之處在於,向大眾展現了一個愛變魔術的周杰倫。但是,然後呢?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