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原本我沒有毒,只不過吸的人多了,也便有了毒。
又到了蚊子「狂歡」的季節了,最近人們的關注點自然是轉移到蚊子身上了。作為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幾億年的物種,蚊子的進化無疑是成功的。雖然到目前為止,蚊子的起源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但是,最早的真正的蚊子早在白堊紀就有了,也就是說蚊子與霸王龍是同時期的物種。在當下,霸王龍早已經成為了零星的化石,而蚊子仍然在世界各個角落裡瘋狂的發育。可見其生存能力之強。
為什麼說蚊子本無毒?
其實說蚊子有毒,是不準確的,它只是一些病毒和細菌的傳播者,而且還是中間宿主。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蚊子的生長發育分為4個階段,從卵到幼蟲再到蛹,最後到成蟲。在蚊子的整個生長過程中,除了幼蟲(孑孓)會以水裡的藻類和微生物為食外,它的卵和蛹都是自養型的,在這三個階段中,它是接觸不到一些可以傳人的病菌的。
直到成蟲後,雄性蚊子還是以植物的汁液為食,對人沒有任何的威脅,而雌蚊直到交配完成後,為了發育卵巢才會對人和其他動物「下嘴」。一旦雌性蚊子吸了一些病菌的攜帶者的血,它再去吸其他的人或者動物時,被吸的動物才有可能會被傳染。
因此,蚊子並不生產「毒」,它只是「毒的搬運工」。
蚊子吸血,為何要注射「毒液」?
上面我們說了,只要蚊子吸了病菌攜帶者的血液,它體內才會有病菌。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蚊子在吸入一些病菌後,在身體內會有一部分被新陳代謝掉的,當然在體內殘留的較多。
眾所周知,蚊子吸血靠的是刺吸式口器,而這個口器並不是我們所看到的只有一根,它是由6根極細的刺針組成的,在這6根刺針中,有一根就是蚊子的舌頭。當蚊子吸血時,它會將整個口器刺入動物的皮下,而任何動物都有很強的自愈能力,如果蚊子只是簡單地將口器刺入就開始吸血,顯然是不行的。因此,它就需要一種物質來抵抗動物的自愈能力,而這種物質就是唾液。
蚊子的唾液中含有抗血凝的物質,這樣能保證它能一直吸血,直到被打死或者喝飽。這就是問題所在,一旦蚊子攜帶了某些病菌,病菌會隨著它分泌的唾液進入動物體內。
這就是蚊子吸血時注入「毒液」的原因,其實並不是毒液,而是唾液,只不過唾液中可能含有致病菌而已。
總結
並不是所有的蚊子都攜帶病菌,它只不過也是吸了攜帶者的血液才有的,而蚊子的吸血必須伴隨著不斷的唾液分泌阻止血凝,所以,致病菌就這麼跑進了其他人或動物的體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