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上海報導
區塊鏈產業無疑是近兩年的熱詞,自去年10月國家將區塊鏈行業的發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後,各地便開始加大力度推動行業發展,而區塊鏈行業融資也成為市場熱點。
11月23日,《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上海一家名為眾企安鏈的區塊鏈公司獲得由上海常春藤企業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領投、國宏嘉信(深圳)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分布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跟投的數千萬元人民幣Pre-A輪融資,這也是國內區塊鏈行業最新一起千萬元級別融資。
而根據天眼查工商資料顯示,眾企安鏈成立於2020年3月。其獨立運營主體上海聚啊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其註冊資本為1000萬,上海眾安信息技術服務有限公司(下稱「眾安保險」)出資500萬元,上海幸笙商務諮詢以及上海恩笙商務諮詢兩家機構各自出資250萬元。
「眾企安鏈致力於探索供應鏈業務場景、前沿技術和保險資源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應用,打造『金融+場景+技術』的跨界融合供應鏈金融服務解決方案。眾企安鏈在供應鏈場景中以核心企業為起點,構建起供應鏈上的各級供應商、經銷商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連結,並在此基礎上通過提供算法能力來幫助金融機構建立有效的風控模型,最終使連結各方均可受益,實現對供應鏈金融發展的有力支撐。」對於此次融資,上海常春藤資本創始合伙人翁吉義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
而就在10月27日,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隨著去中心化金融概念火爆投融資增長較快,截至今年8月末,國內區塊鏈行業融資金額已達22.97億美元(約150億元人民幣),有望超過去年行業融資27.9億美元的數據。不過國內註冊的區塊鏈企業已經達到4萬家,「僧多粥少」的融資局面也將持續存在。
眾安再次布局區塊鏈
事實上,眾安已經不是首次布局區塊鏈行業,早在2018年,眾安就通過旗下科技公司布局「區塊鏈+養雞」的場景,而這次眾安則將場景聚焦在供應鏈金融領域。
「相比於傳統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眾企安鏈通過產融資源整合、業務模式諮詢、金融科技輸出、聯合運營支持四大服務能力,助力核心企業優化供應鏈管理,幫助資金方準確識別風險,為供應鏈上下遊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第一是將業務從線下遷移到線上提高運營效率;第二是幫助合作夥伴在項目可研規劃、交易結構設計、法律財會關係梳理等方向提供諮詢服務,便於業務落地和運營順暢;第三是提供聯合運營服務幫助客戶組建專業運營隊伍,降低運營成本,防控運營風險;第四是產融對接能力,連結更匹配、優質的資金方。」11月24日,眾企安鏈CEO楊聖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稱。
而據記者了解到,剛成立半年多,眾企安鏈已經推出了e信證、e信融、e信票、e存證和e信保等五個區塊鏈產品與解決方案。
其中,e信證是基於產業鏈上核心企業優質商業信用,通過區塊鏈數字資產通證,實現應收帳款債權多級拆分、流轉、融資的解決方案;e信融是圍繞供應鏈核心企業下遊,以核心企業及其經銷商之間真實貿易往來為基礎,基於「進銷存」數據和對貨品的動態管理,依具體供應鏈場景構建的中小微企業創新融資產品方案,可支持數據貸、存貨質押、預付款+貨押融資等業務模式;e信票是面向各類票據(以商票、銀票為主)持有方,以連續有效的票據背書和真實貿易背景為基礎,通過直融保貼和交易撮合等不同交易方式,幫助持票人實現靈活迅速票據貼現的創新票據融資解決方案;
e存證是以金融機構視角,利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天然技術特性,以企業之間真實貿易往來為基礎,基於應收應付數據和商品/服務交易詳情,進行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數據上鏈存證,實現「四流合一」的信息化解決方案;e信保是統一的信保業務服務平臺,在該平臺上通過先進的基礎設施和網際網路技術,用保險增信和FinTech連接不同場景資產與各類資金端,提供兩端痛點的一攬子解決方案。
國宏嘉信資本創始合伙人馬志強表示,傳統供應鏈金融有著難以逾越的成本和風控問題,區塊鏈技術恰恰能通過獨有的技術特性解決可信問題,幫助企業端提高應收帳款效率,資金端減少風控成本,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融資慢的問題,實現多方共贏。
「眾企安鏈對供應鏈金融理解非常深刻,不但有很強的技術解決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度理解客戶痛點,解決供應鏈中的問題,所以他們能夠在早期就成功的開拓和服務多個重要客戶。」分布式資本創始合伙人沈波受訪時表示。
記者也了解到,在本輪融資後,眾企安鏈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用於產品迭代和布局。瞄準在供應鏈體系中,供應商相對弱勢的行業,以及供應商與核心企業間帳期相對較短、金額較小、頻次較高的業務,提供工具類企業級服務。
「僧多粥少」局面難解
事實上,在業內人士看來,眾企安鏈的融資案列只是區塊鏈行業內一個縮影,而更多的新型區塊鏈機構則面臨著融資難題。
此前,國內區塊鏈研究機構賽迪區塊鏈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上半年中國區塊鏈企業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止到今年6月末,國內區塊鏈技術相關企業註冊數量持續增加,總數已經超過 4 萬家。而今年以來獲得千萬級以上的融資卻僅有十餘家,其中融資額最高的是一家名為CoolBitX Technology的區塊鏈機構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
「現在資本對於區塊鏈行業的投資已經開始趨於理性,我們經常會接觸到很多新生的區塊鏈初創公司,發給我們的融資說明書也都描寫了應用場景,但是我們評估下來,最終場景落地的可能性都不大,最主要的是區塊鏈行業內的技術人才缺乏,往往成立之後持續經營和拓展客戶的能力都跟不上。所以在我們看來,所投的區塊鏈公司首先要有成型的團隊以及有客戶資源背景,不然我們投出去的錢可能就打了水漂。」11月24日,上海一家私募機構合伙人丁凌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而丁凌也分析指出,目前「鏈圈」和「幣圈」的發展道路可謂是涇渭分明,在2018年之前,無論是鏈圈還是幣圈基本很難區別,還由於當時ICO盛行,那時候諸多項目都是打著區塊鏈的名義發空氣幣融資,實則是一種新型詐騙,金融監管機構叫停ICO,並且對幣圈的融資詐騙進行清理整頓,也為整個行業的淨化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不過,面對國內如此多的區塊鏈初創機構,私募資本也時刻保持著警惕,畢竟4萬多家的區塊鏈機構,也不可能每家都能獲得融資,必然將經過一輪慘烈的優勝劣汰。」丁凌坦言。
附圖:今年以來國內區塊鏈機構前十融資表
圖片來源:賽迪區塊鏈研究院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