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報導 文/sharon
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研究細菌對活人的影響,現在他們把目光轉向了死者身上。他們發現「死後微生物組」不僅對法醫調查有用,而且對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也很有用,這對生活有好處。
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的死後微生物組可以預測某些健康狀況,如心臟病。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法醫昆蟲學家、微生物生態學家Jennifer Pechal在一份聲明中說,這意味著研究屍檢微生物組可以幫助研究人員調查公眾的健康狀況,「這可能是評估人們健康狀況的有效工具」。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在底特律韋恩縣法醫辦公室(the Wayne County Medical Examiner's Office)發現的188例死亡病例。
研究人員發現,身體上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細菌種群。例如,口腔中的細菌與眼睛、鼻子和耳朵裡的細菌不同。在活人身上也發現了這種離散的細菌種群。
研究人員還發現,死後的微生物群落往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在一個人死後的48小時內,微生物還相對穩定,但隨後會出現顯著的變化,如細菌總數減少了。
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之一、密西根州立大學的法醫昆蟲學家Eric Benbow說:「這種微生物是一種很好的計時器,它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個人何時死亡。在死後,一個人的微生物群落在兩天之後就不同了。」
一個人的死後微生物組也提供了證據,證明個體在活著的時候是否患有心臟病。也就是說,研究人員發現了死後微生物群落中心臟疾病與細菌多樣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患有心臟病的人群中,死後的微生物組往往有更高水平的被稱為羅氏菌屬(Rothia)的細菌,這與心臟感染有關。
科學家們說,在未來,對人死後微生物群落的分析可能有助於研究人員對人群的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特別是在醫療服務不足的地區。
小編說兩句:
隨著這一數據和未來的數據集的擴大,可以想像得出,死後微生物群的數據可以提供對人們健康狀況的洞察,甚至是公共衛生幹預。(sha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