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8月19日消息:春天難見花開花落,秋天難見樹葉斑斕,冬天難見落葉紛飛……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人們對於居家環境的要求也日趨挑剔,傳統單純「堆綠」為主的園林綠化模式已走到了壽終正寢的邊緣。「對於園林的優劣評判很多人都有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只要看上去花團錦簇就是高檔。」專家指出,綠量適度、巨木參天的「溫帶雨林」綠化模式將成為蜀派地產今後主要的發展方向。
綠量過剩
「雨林」想說愛你不容易
由於植被過於茂密,空氣無法有效流通,熱帶雨林給人的印象就是「窒息」。而目前成都部分樓盤在園林綠化上也走入了「熱帶雨林誤區」,認為植物越茂密越好,硬生生的用一些廉價灌木或牙籤樹堆砌出一個個茂密的「熱帶雨林」。這種單純追求「綠量」的粗放式園林,植物不僅不能起到遮陰和美化環境的作用,如果放任其瘋長,還將使社區形同荒地。「我們這個小區綠樹成蔭,但生活感覺很糟糕!」家住城南某高檔小區的王女士如是說。通過走訪發現,小區內茂密的高大喬木給人感覺是走進了一座熱帶雨林,但各種蚊蟲卻特別多。業主紛紛表示,到了晚上,四處飛舞的蚊蟲叮得人無法忍受,成群的老鼠更是四處亂竄,嚴重侵擾了正常生活。生態專家表示,造成該小區業主以上煩憂的主要原因是小區內「綠量」過剩,這既讓小區缺乏陽光,又可能形成局部生態失衡。
如何才能在兼顧「綠量」的同時,營造適宜人居的園林環境?有園林專家指出,綠量適度、巨木參天的「溫帶雨林」綠化模式將成為蜀派地產今後主要的發展方向。
「溫帶雨林」
或將唱蜀派地產綠化主角
在地球上的多種自然生態系統中,雨林被視為環境藝術的傑作。雨林依位置的不同分熱帶雨林和溫帶雨林,其中溫帶雨林雖不如熱帶雨林名氣大,但憑藉層次分明的植被結構卻更顯迷人。園林專家指出,由於成都地處溫帶,在對樓盤綠化風格的塑造上,溫帶雨林比熱帶雨林更值得借鑑。
溫帶雨林在某些方面與熱帶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喬木、茂盛的灌木和眾多的附生植物,但兩者之間也有許多不同之處。熱帶雨林以植物的繁茂、密不透風的層次結構著稱。溫帶雨林的植物結構雖也層次分明,但卻相對簡單,往往就是三個層次:一是喬木層,一是灌木層,還有就是林下的草本植物,最多再有一個苔蘚層。而熱帶雨林中僅喬木這一層就可以分出幾個層次來。
美國的奧林匹克國家公園和四川的海螺溝,都屬於典型的溫帶雨林。在這裡,每天清晨,陽光從樹頂的縫隙漏進來,衝破雨林中彌滿的淡綠色霧氣,一片極其美麗的景色映入眼帘。酢漿草等低等植物如絨毯般覆蓋在大地上,隨處可見的蔓草、苔蘚和蕨類植物布滿了每棵樹的枝幹。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這裡的雲杉和冷杉樹的高大,到處能見到40—50米高的大樹,尤其是這些樹上掛滿了松蘿,一種長在樹上的苔蘚類植物,這些苔蘚掛在樹枝上,隨風飄拂,好像那些大樹的美髯,令人過目難忘。
目前,樓市的競爭日益加劇,開發商們為了能賣出更多的房子而煞費苦心。既然內部結構上沒有太多的文章可做,房地產商都開始在外部環境、景觀園林設計上動起腦筋。一時間,環境景觀園林設計成為樓市的一大賣點,但雷同的設計卻湮滅了樓盤的個性。
「下沉」的森林巨樹頂端的風景
尷尬「克隆危機」下的成都園林
仔細地讀一讀成都地產廣告上的景觀內容,我們就會發現:許多社區景觀是何其相似。如果說,簡約化是大方向,那簡單化則是不少樓盤的通病。比較典型的是前一時期「水景」流行,一時間,大大小小的樓盤都在做水景,造噴泉。這樣的景觀就像是「克隆」出來的,最終使項目喪失了個性。據業內人士透露,部分景觀設計公司為達到籤單目的遷就客戶需求,也使得景觀設計的雷同化傾向日益突出。
近幾年來,園林界並沒有多少創新的東西出來,沒有新東西,就要搬舊東西,於是簡單的抄襲、克隆就成為了一種常態。有專家指出,當前園林景觀中存在的「瘋狂克隆」現象,根源還在於地產開發企業自身的不自覺和不自信。不自覺是完全拷貝別人的東西覺得理所當然,沒有絲毫的個人創造;不自信是覺得自己也創造不出什麼新鮮的東西,別人的東西比自己的好多了,直接拿過來多麼省力啊。武海置業副總經理詹洪勇認為,一味地抄襲模仿將永遠無法誕生出超一流的園林景觀,蜀派園林的出路在於創新。
說法
景觀規劃貴在參與性
園林景觀的設計具有地方本土性特徵,例如不同的氣候、地形特徵,會有不同的生態系統。就植物而言,北方城市的園林景觀多遍植松柏,耐寒耐旱;南方地區多以熱帶植物為主,四季鳥語花香。各地園林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色。而有的開發商卻違反這一自然規律,為追求「異域風情」大造景觀「特色」。這些景觀造園材料,也多是花高價從千裡之外購回,可由於違背了自然規律,後期必將為之承擔巨額的養護費。長期以來,我國房地產業的各個層面上都存在重規劃輕景觀、重建築輕環境的思想,把對景觀綠化的設計當作「填空題」來做。景觀設計理念上的本末倒置,導致很多綠化場所的花木不能近人,池水不可以嬉戲,人們反而被景觀綠化所束縛。這種景觀不是對人性的關愛、呵護,而實際上是施加給人的「枷鎖」,是對人性的束縛,更談不上對土地應有的尊重。
創新
吊橋公園樹梢頂端的風景
某種意義上,社區的園林景觀出發點是模擬出一個原生態的園林景觀來。有些市民會有這樣的感覺,雖然自家的小區環境優美、設施齊全,但回到家裡卻仍然覺不出絲毫放鬆,原因就在於國內的園林景觀設計正逐漸陷入越來越精細化、複雜化的怪圈。專家指出,住宅小區景觀設計要儘量體現狂野的美麗,充分發揮和利用自然的優勢,讓自然的本原的東西發揮作用,把自然更好地放在景觀設計中,讓人們不出家門就能享受自然,專家認為某些國外著名的森林公園布局就頗具借鑑意義。
如著名的北美溫帶雨林公園——卡皮蘭諾吊橋公園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懸掛在230英尺高空,橫跨湍急的卡皮蘭諾峽谷之上的這座「搖擺」吊橋,與河谷有著同樣的名字。在這裡,來訪者可以體驗奇妙的樹梢之旅。在這些七八十米高的吊橋之上,遊客可身處高懸於樹梢間的觀賞平臺,近距離感受溫帶雨林的繁茂與神奇。據了解,目前成都樓盤的景觀多採用了落差達一、兩米的「下沉式」格局,如果這些項目在園林綠化上大量栽種參天大樹,營造出溫帶雨林的生態格局,並在「下沉廣場」上端配備如棧道、吊橋類設施,如此一來,蓉城市民足不出戶就可領略北美吊橋公園獨特的「樹梢風景」。
推薦閱讀:
雲南:陸良縣60萬畝經濟林打造增收致富「綠色銀行」
西安:只栽不護萬餘樹木枯 渭南一綠化工程引質疑
廣西橫縣「茉莉花節」籤約21個項目 投資總額36.39億元
北京市順義區強化農藥監管為花博會順利召開保駕護航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