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暨紀念北京世婦會25周年學術...

2020-11-22 北大新聞網

2020/11/20 信息來源: 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

編輯:悠然 | 責編:山石

2020年11月14日,「記憶、傳承和發展:慶祝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暨紀念北京世婦會2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法學院凱原樓召開。全國人大原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彭珮雲,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原主任鄭必俊教授、原副主任陶潔教授分別為本次會議發來賀詞。全國婦聯、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及從事婦女工作領域等數十位研究者、實踐者參與會議。與會學者們圍繞「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歷程回顧及展望」「經驗研究和理論研究共助性別平等主流化」「女性研究的傳承和發展」等議題展開研討。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主辦。

彭珮雲、鄭必俊、陶潔為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的題詞

2020年是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也是1995年北京世婦會召開25周年,還是北京大學招收女生100周年。今年10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慶祝北京世婦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的講話上,高度讚揚了中國婦女在抗疫中的貢獻,主張讓性別平等落在實處,此次學術研討會對我國未來性別平等研究和實踐工作具有特殊意義。                    

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於1990年10月,是一個跨學科的教學與研究機構。30年來,婦女中心圍繞「推進既有學科中的女性研究,組織跨學科的女性研究」這一初心和主線,從初創期到建設期、再到發展期,一步步探索前行,初步形成了建設多層次的女性研究課程,培養跨學科的女性學專業人才。與會學者就婦女中心的發展歷程和未來進行了積極熱烈的討論。

在「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歷程回顧及展望」議題中,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葉靜漪教授回顧了北京大學從100年前率先開啟男女同校的高等教育先河,至今一直都走在中國婦女解放與發展的第一梯隊,培養了以屠呦呦、樊錦詩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女性;她回顧了北大婦女中心成立30年來,團結來自各個院系熱心婦女事業發展的學者們,發揚「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學術傳統,在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國內外學術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紮實推進北京大學女性研究和女性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工作,在全國高校中發揮了輻射作用。她認為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應在認真總結30年來工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跨學科優勢、立足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整合社會資源、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繼續開展前瞻性、引領性女性學研究,進一步促進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密切結合、增強全球婦女事業的合作。

葉靜漪致辭

全國婦聯原副主席、中國婦女研究會副會長譚琳基於多年來與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的合作與交流,提出4點值得記憶和傳承的經驗,即歷史視角、國際視野、學術態度和社會責任。她稱讚中心秉承歷史和國際視野,既能將中國當代婦女問題植入中國歷史,又積極搭建各類國際學術交流平臺,在分享國際婦女經驗的同時講述中國婦女發展的故事,在婦女研究領域的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中發揮了重要的引領示範作用,取得了令人讚嘆的豐碩成果。

北京大學燕京學堂院長袁明教授從「優秀品格」出發,向與會學者分享了北京大學培養優秀學生的故事,她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女醫師協會會長喬傑院士今年初代表國家醫療隊奔赴武漢參加抗疫鬥爭的實例,講述了優秀女性的責任、擔當和貢獻。她還舉例講述燕京學堂學生在參加抗疫鬥爭中受到的教育和成長,提出大學的教育功能在於養成人才的優秀品格。她希望研究中心能夠在未來繼續造就更多具有優秀品格的學生。

北京大學黨委原副書記、研究中心原主任嶽素蘭教授以「在回顧中反思,在展望中發力」為題,從領導重視、四位一體、女性研究培訓基地的意義和北大女性學學科的三個特點等方面回顧了研究中心的發展歷史。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北京大學出版了女性學著作和教材50多部,承擔女性研究課題61項。其中較為重要的幾項課題分別是2011年由彭珮雲擔任組長的全國婦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理論初探課題、2012年與中國女科技工作者協會合作承擔委託課題和2013年首都高校性別平等意識專題等。

在「經驗研究和理論研究共助性別平等主流化」議題中,參會學者從自身經驗研究和理論探索出發,揭示了婦女和性別研究經歷了從婦聯主導、女性學研究到當前智庫研究的歷程,未來將堅持以性別研究為切口,推進我國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中國女醫師協會會長喬傑教授從自身參與抗疫經歷,講述了女性醫護人員的付出與貢獻。在4.6萬名醫護人員當中,女性醫護人員佔2.8萬,女性力量體現在既有作為全科醫生的精湛醫術,也有在種種艱苦的環境中,女性運用細膩生活的體驗激活各方力量,助力調整醫治病人的精神和情緒、調動和提升病人的免疫力,提高整體醫療效果和醫療科研水平。

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所長杜潔研究員回顧了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的進展。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首次將保障婦女合法權益寫入黨代會報告,2016年後印發了一系列保障平等就業的指導意見,我國已經形成並逐步完善了促進男女平等和婦女全方面發展的制度體系。其次,性別研究促進性別平等納入決策主流的工作,經歷了婦聯工作、婦女學到智庫研究的歷程,如孕產婦政策保障和社會服務、女科技工作者培養和支持等一系列的政策議題。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康沛竹教授介紹了李大釗同志的婦女解放思想和實踐。李大釗作為中國第一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婦女解放問題的學者,他的倡導婦女經濟獨立、婦女參政權、教育平等和階級聯合等思想始終能為今日婦女解放工作提供思想源泉。北京大學中文系賀桂梅教授指出,中國的性別文化研究面臨的研究問題是如何處理西方當代女性主義理論與20世紀中國婦女解放歷史實踐經驗的關係,未來應在全球視野下探索21世紀的中國婦女解放理論的意義與貢獻。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陸傑華教授提出了當前我國性別紅利潛力的釋放受到了諸如治理體系、職業性別隔離、社會性別觀念和人力資本投入等一系列制約因素影響,可以從政策環境、經濟賦權、生育支持、健康促進和教育公平五大方面建立釋放性別紅利的制度框架。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劉雲杉教授回顧了北京大學百年的女生史,討論了學科專業的性別分化、入學通道和學習風格的異同。

在「女性研究的傳承和發展」議題中,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社會學系佟新教授介紹了2001—2020期間婦女中心和社會學系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情況,展示了56篇女性學碩士論文。這些論文選題紮根於中國社會,追求將婦女/性別的經驗上升為概念與理論。選題最多的是對婦女就業、打工妹、下崗和職業女性的發展等公共空間的議題展開;其次是有關女性與婚姻家庭、家庭暴力、女性的日常生活經驗的選題;同時,還有不少的論文選題涉及話語的性別分析等議題。這些論文記錄、反思中國婦女在社會變遷的經歷、作用和貢獻,展示了有關性別知識研究發展和創新的蓬勃力量。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臧健教授回顧了1990—1994年婦女中心成立初期的歷史。1992年,通過舉辦第一次學術研討會,婦女中心與學術界及其他高校學者建立了廣泛聯繫。中心初創四年間,在「無編制、無固定辦公地點和無經費」的條件下,各位老師齊心合力,為婦女中心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為女性研究提供了傳承力量。來自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的馬冬玲老師,是北京大學女性學專業1999級畢業生,她感謝當年婦女中心和社會學系跨學科培養碩士,為自己提供了學習機會,在女性學的學習中提升了自己的文化自覺和歷史意識,為未來在婦聯從事研究工作提供了知識來源,中心對人才品格的培養激勵著她不斷探求中國婦女史的經驗和各種政策研究。

慶祝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與會學者集體合影

葉靜漪在總結講話中指出,學者們的思想理論和情感融合是中心發展的基礎。歷史積澱、文化傳承、學科使命和時代潮流讓婦女中心站在了新的起點上,婦女中心必須再接再厲、再創輝煌,為北大女性學學科發展、性別研究、人才培養注入新的內涵,為北大婦女/性別研究工作和中心管理工作增添新的氣象。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建成「情感上溫馨互助,學術上百花齊放,組織上高效團結」的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

相關焦點

  • 記憶、傳承與發展:以性別研究推動性別平等主流化
    編者按 2020年是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也是北京大學招收女生100周年。近日,「記憶、傳承和發展:慶祝北京大學中外婦女問題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暨紀念北京世婦會25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大學召開。
  • 中國代表:習主席講話是北京世婦會精神的進一步升華
    中新社聯合國10月1日電 (記者 馬德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在聯合國大會紀念北京世界婦女大會25周年高級別會議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表示,習主席講話宣布務實舉措,充分關懷婦女福祉,體現大國責任擔當,是北京世婦會精神的進一步升華。
  • 中國空間站工程巡天望遠鏡北京大學科學中心成立儀式舉行...
    為檢視過去15年間在政策研究和學術研究方面所積累的經驗和尚存在的問題,為我國教育財政政策的完善和教育財政學術水平的提升作出自己更大的貢獻,北大財政所自2020年10月起組織了成立15周年慶典活動暨第六屆中國教育財政學術研討會和2020年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財政專業委員會年會。」
  • 2019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1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來源:經濟日報近日,2019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10周年紀念活動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以「創新發展 再續輝煌——中國地理學理論與實踐」為主題,旨在搭建學術交流與國際合作平臺,引領全國地理學人以地理學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為核心,不斷提升中國地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水平,促進學科發展,服務國家和社會,使地理科學發展成為指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學科。大會邀請11位中外著名地理學家做大會報告。
  • 紀念「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
    「太原會議」四十周年暨當代西方哲學發展新趨勢全國學術研討會在山西太原開幕。四十年來,中國的現代外國哲學研究無論在深度上還是廣度上都已具備了相當的積累,取得了驕人的成績。這表現在經典著作的翻譯、重要流派和人物的研究、國內外學術交流的日益頻繁和深化、各類不同主題的學術會議和論壇的舉辦、眾多研究中心和二級學會的成立、一些高水平學術論著的出版、大量專題性叢刊和文集的問世、高水平人才的不斷湧現,等等。
  • 走出「塵暴」:TGC綠業集團出席《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座談會
    《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線上座談會成功召開。早在2018年10月,在環保這條漫漫長路上,我們與志同道合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不期而遇,並在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梅雪琴女士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共同成立了「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綠色世界公眾史學研究中心」。「綠史中心」是一個溝通環保學術研究與社會行動的平臺。時至今日,「綠史中心」已成立了兩周年。
  • 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盛大召開
    2017年10月14日-15日,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中國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北京化工大學協辦的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盛大召開。
  • 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
    2017年展覽會將與 「2017中國化工學會年會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同期同館舉辦,旨在展出世界各化工科學儀器、實驗室裝備及科教技術等。年會開幕式暨中國化工學會成立95周年紀念儀式;   2. 主論壇:學術報告會;   3. 學術交流專題分論壇(20個);   4. 第九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頒獎儀式;   5. 化工科普活動;   6.
  • 重要活動|2019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10周年紀念活動
    重要活動|2019年中國地理學大會暨中國地理學會成立110周年紀念活動 2019-09-14 0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19年第六屆中國分析儀器學術年會(ACAIC)暨分會成立40周年紀念...
    此外,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也將於2019年迎來自己的40歲生日,為此特定於學術年會同期舉辦隆重的紀念活動,回顧分會發展歷史,追溯我國分析儀器發展歷程並發布相關珍藏版書冊,以及表彰近些年為分會工作開展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及個人。  熱忱歡迎業界人士積極參會,誠邀分會新老朋友親臨共賀!
  • 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慶祝成立25周年
    CCINTV報導  9月4日,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七屆一次年會暨成立25周年紀念大會在廣州舉行。會議指出,25年來,在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的引領下,我國聚氨酯工業從小到大,從弱變強,在生產規模、產品種類、技術水平等全面突破,現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生產與消費國。
  • 調和分析及其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程民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
    2017年10月26日到28日,調和分析及其應用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程民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大學舉行。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和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程民德先生的親屬,曾經的同事、學生,及數學界的同行、朋友從全國各地以及歐洲、美國等地趕來,為紀念程先生齊聚一堂。
  • 紀念滕大春誕辰 110 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河北大學舉行—新聞—科學網
    滕大春是新中國「外國教育史」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當代著名外國教育史學家和比較教育學家。1909年生於北京通縣,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教育系,其後曾在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範學校、安徽省教育廳和四川國立編譯館任職。1947年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留學,1950年回國後長期擔任河北大學教授,1986年起任我國首個外國教育史博士點博士生導師直至2002年病逝。
  • 聯合國成立75周年暨2020年聯合國日紀念活動隆重舉行
    10月30日由聯合國駐華系統主辦的聯合國成立75周年暨2020年聯合國日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來自聯合國機構、中國政府、外交使團、國際組織、私營部門和媒體等200多名嘉賓出席活動。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為此次活動發來視頻致辭。75年來,聯合國為實現《憲章》的長久願景作出了不懈努力;維護和平、促進合作、創造條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紀念何炳林院士誕辰100周年暨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
    紀念何炳林院士誕辰100周年暨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       經中國化學會批准,《中國化學會第19 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定於2018年8月24日~8月26日在南開大學召開。
  • 走出「塵暴」:《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座談會
    走出「塵暴」:《塵暴》中譯本再版暨「綠史中心」成立兩周年紀念座談會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綠色世界公眾史學研究中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史專業委員會時間:2020年12月19日形式:17年前,域外的那場「塵暴」刮到了這片國度,讓我們有機會學習如何將史之塵暴和現實中的沙塵相勾連,進而思考環境史如何研究、如何發展、如何服務。感謝《塵暴》的作者和譯者,因為他們的傑出貢獻和不懈努力,17年後的今天,我們又一次有機會直面「塵暴」,進一步思考與環境史相關的許多問題。
  • 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30周年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11月21-22日,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絡(CERN)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新聞中心就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
    請他們向大家介紹民主黨派人士對抗日戰爭的認識,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下面先請鄭建邦先生介紹有關情況。2015-09-02 09:26:31鄭建邦: 各位中外記者朋友,大家好。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有機會和中外記者朋友們交流互動,我是深感榮幸。
  •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舉行2018年12月31日(周一/調休)上午,由中國蕭軍研究會主辦的「迎新年 憶蕭軍 紀念蕭軍逝世三十周年暨《蕭蕭班馬鳴》詩歌朗誦會」在北京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行。
  • 紀念于右任誕辰140周年草書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寧舉行
    中國江蘇網訊 11月12日,由中國標準草書學社主辦的「道濟天下——紀念于右任先生誕辰140周年草書邀請展暨學術研討會」在南京舉行,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出席。研討會以「于右任先生書法藝術綜合研究及其草書、標準草書研究」為主題,面向國內諸多專家、學者約稿,國內外近20名專家學者參加。 (方思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