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疫情將隨天氣變冷越來越惡化

2020-12-04 界面新聞

11月30日-12月1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及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行。據香港電臺網站30日報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論壇上發表視頻講話時說,因新冠肺炎疫情,部分國家已經再次採取封城措施,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大部分位於北半球國家的疫情,相信將會越來越惡化,形容疫情控制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據報導,鍾南山在論壇上表示,中國目前已經有5種疫苗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中國與印尼和菲律賓合作的疫苗,進展也非常順利,但即使成功研發出疫苗,人類也有很長的路要走,呼籲大家必須做力所能及的事,以預防和控制病毒。

鍾南山表示,面對疫情的變化和不確定性,各國之間的合作越來越重要,但目前國與國之間並無有效的通報機制,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中國在抗疫方面已取得非常大的進展,為全球合作抗疫立下好榜樣,中國也已與部分亞洲國家建立了協調機制。

鍾南山呼籲各國進一步合作,定期檢測、通報和信息分享,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準備應對下一波疫情,他建議不同國家都建立抗疫社區,當出現疫情時能夠及時應對。

相關焦點

  • 視頻丨關於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鍾南山最新研判!
    視頻丨關於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鍾南山最新研判!>點擊音頻 收聽天氣預報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後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形式發聲,表達他關於疫情的最新研判。中國會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嗎?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歐洲、美國疫情出現反彈。據世衛組織最新數據,歐洲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已超過1000萬例。
  •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超過4600萬 鍾南山:中國爆發二次疫情可能性很低
    隨著北半球冬季的到來,流感季可能導致新冠病毒肺炎加重傳播,目前全球確診都超過4600萬了,每天依然在高速增長。不過鍾南山表示中國二次爆發的可能性很低。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視頻連線參加了由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主辦的首屆「健康中國·中醫藥促進大會(西柏坡)高峰論壇」。
  • 鍾南山帶來好消息: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鍾南山最新研判:中國暴發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性很低,防控手段對秋冬季流感也有效。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30日表示,按照現在中國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他不認為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中國暴發。他同時表示,防控新冠的措施對流感也有效,秋冬季應增強對流感與新冠的鑒別能力。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後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形式發聲,表達他關於疫情的最新研判。中國會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嗎?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歐洲、美國疫情出現反彈。10月3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從全球視角來看,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隨著天氣變冷,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的疫情情況都會加重。但是我國有一套完整的群防群控機制,按照目前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 關於第二波疫情,鍾南山、張文宏作出最新判斷
    本文轉自【遼瀋晚報】;導讀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30日表示,按照現在中國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他不認為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中國暴發。他同時表示,防控新冠的措施對流感也有效,秋冬季應增強對流感與新冠的鑑別能力。
  • 關於近期疫情,鍾南山和張文宏最新研判來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今日表示,按照現在中國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他不認為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會在中國暴發。鍾南山: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鍾南山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舉行的一場醫藥健康峰會上以視頻連線的方式作出上述判斷。
  • 專家警告:北半球疫情或隨入冬而加劇
    英媒稱,北半球即將進入冬季,研究人員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會加劇,尤其是在那些病毒的傳播無法得到控制的地區。據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0月25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微生物學家戴維·雷爾曼說:「新冠病毒將處於鼎盛時期。我們將迎來不容樂觀且艱難的幾個月。」報導稱,許多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和一些冠狀病毒)引發的疾病感染人數會在冬季增多,在夏季減少。
  • 西班牙義大利抗疫措施再升級,疫情重來要怪天氣變冷?
    此前,北半球多國警告隨著天氣變冷、空氣溼度下降、更多人留在室內,新冠病毒傳播風險將上升。但歐美研究人員指出,氣候只是影響疫情的「小因素」,控制「個人行為」能大大減少感染風險。據美聯社10月25日報導,西班牙首相桑切斯當天宣布,為控制疫情蔓延,西班牙將再次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在緊急狀態下,地方政府有權禁止跨地區出行。
  • 極寒天氣襲卷歐洲和東亞 北半球將進入小冰河期
    強烈寒流席捲歐洲,英國將比南極還冷?  一股強烈的寒流已經抵達歐洲的大部分國家。在義大利,由於暴風雪導致交通中斷,數百名乘客被困在火車上。塞爾維亞政府2日宣布,全國有多個村子、至少1.1萬名村民因大雪被困,其中有6500戶人家居住在偏遠山區。救援機構已經出動直升機解救災民和分發救災物資。
  • 北半球酷暑南半球奇寒 專家:夏熱冬冷或加劇(圖)
    中新網7月26日電 最近一段時間,北半球各國先後遭遇了「集體高溫」。而在人們印象裡很少與「嚴寒」掛鈎的南半球國家,卻紛紛遭遇數十年不遇的極端寒冷天氣。為什麼一南一北,會同時出現極端天氣?地球到底怎麼了?
  • 新冠疫情傳壞消息!世衛公布研究新進展,鍾南山擔心的還是發生了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爆發,世界各國都陷入疫情當中。我國採取有效措施很快將疫情遏制住。可隨著天氣轉冷,疫情在很多國家開始捲土重來。如今隨著天氣變冷,這批人員還是會再次感染新冠病毒。其實在這之前鍾南山就曾在11月13日提及過關於類似問題。當時他在國際學術交流會上公開自己的觀點,他稱曾得過新冠病毒肺炎的患者還是有可能患上新冠病毒肺炎。但他強調,這種現象並不多。不過按目前公布的數據來看,再感染的人員只有5人。
  • 鍾南山院士傳來好消息,國人看完終於放心了,西方國家眼紅不已
    根據中青報報導,上月由世界中醫藥學會主辦的高峰論壇中,和鍾南山院士進行了會場視頻連線,鍾南山院士也對此次疫情做了一些分享。他表示中國爆發二次疫情的可能性非常低。這一好消息也讓全國人民放下心來,而西方國家對此也是眼紅不已,事實上不少西方國家已經在遭受二次疫情所帶來的影響。隨著冬季的來臨天氣也開始逐漸變冷,冬日實際上也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期。此前就有不少專家推測,中國在冬季有二次疫情爆發的風險。
  • 地球可能已迎來小冰河期,天氣慢慢變冷,人類要早做準備才行
    隨著近百年來工業文明的快速發展,大量尾氣的不斷排放,大氣層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也在不斷上升,由此導致的溫室效應使全球的溫度在不斷上升,我們近年來可以明顯感受到每年天氣的風雲變幻,冬季不冷,夏季熱死。科學家認為,地球的溫室效應正在停上,而地球也在開始慢慢變冷,這主要是通過對北半球幾年來採集到的數據發現的,北半球數年來溫度在不斷下降,天氣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而NASA的這個發現也生到了很多權威專家的認同。可能很多人說了,既然地球進入了小冰河時期,那為什麼我們這裡卻感到溫度一年比一年高呢?
  • 全球2次疫情暴發,美國疫情嚴重,鍾南山:中國2次爆發不會存在
    今年的疫情可以說讓世界各國都倍感焦慮,因為疫情帶來的影響是一連串的,這對於國家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隨著冬天的到來,一些國家出現了第二波疫情的苗頭,確診人數不斷上升,不得不採取繼續封城。
  • 為什麼冬至後太陽北移,我們卻感覺越來越冷,直到清明才變暖和?
    冬至剛過不久,天氣卻柑橘不到回暖,反而一波一波寒流襲來。我們感覺越來越冷,知道清明前後才變暖和,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太陽北移只是日照時間變長,同時入射角變大了,輻射熱量少量增加,但我們感受的冷熱是空氣的溫度。
  • 專家解讀全球變暖天氣變冷現象
    中央氣象臺3日預計,3日夜間,京津地區的降雪將逐漸減弱,4日降雪會基本結束。未來24小時,大雪會出現在河北東部、天津東部、遼東半島南部、山東半島北部等地,山東半島北部的局部地區將有10—12毫米的暴雪。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應用與服務室高級工程師陳峪表示,京津冀等地出現的這次大雪,從降雪量上來看,個別地方打破了歷史極值,但大部分地區還是處於正常範圍內。
  • 冬至是北半球太陽輻射最弱的一天,為何卻不是最冷的那一天?
    我們對天氣冷暖的判斷,其實就是對氣溫高低的感知,氣溫的高低則是由空氣中所蘊含的熱量來決定的。大家都知道,地球上的光和熱都是來自於太陽,空氣中的熱量當然也來自於此,我們可以得出,對於地球上的某片固定區域來講,它吸收到的太陽輻射越弱,天氣就越冷。
  • 冬至後太陽直射點向北半球移動,為什麼我們會越來越冷?
    七九河凍開,八九燕歸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上邊的《九九歌》應該是大家從小就非常熟悉的,這是我國勞動人民根據生產生活實際經驗總結出來的民間諺語,形象地總結了地球到達南回歸線那一刻之後的100天內,地球上氣候的變化,最冷的天大約是在三九四九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