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長江水
面向太平洋
曾經,
這裡是被迫開放的第一批通商口岸
今天,
這裡是中國與世界熱情擁抱的門廳
1
不到0.09平方公裡的神秘小島,
守護海上絲路吞吐世界!
△紀錄片《而立浦東》第三集精彩片段
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上海人,也很少有人知道,在長江躍入大海的交際處,有一個面積不到0.09平方公裡的神秘小島——大戢山島。
大戢山島之巔的燈塔,是上海海事部門離陸地最遠的一雙「眼睛」,燈塔的光芒指引著越來越多的巨輪駛過。西南方向12海裡外,是世界航運版圖上崛起的一個新坐標:中國,上海,洋山深水港。
與浦東隔海相望的洋山港,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港區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港。這裡75條國際航線互聯互通,貨櫃起起落落,悄然吞吐著整個世界。
2019年,超過1980萬個標箱在洋山港完成裝卸。如果把每年在洋山港碼頭吊起的貨櫃首尾連接起來,可以繞地球3圈。
曾經,它只是散落在大海上的小島,但因為靠近長三角地區,平均水深在15米以上,它具有建設深水港的良好條件。1999年,上海正式向國家上報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
2002年6月26日,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打下了第一根樁。3000多名建設者登上了孤懸海上的島嶼,他們在深海中用「吹沙填海」的辦法形成一個總面積超過10平方公裡,相當於1400個足球場大小的陸地。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核心工程——洋山深水港區一期工程建成開港。它與浦東隔海相望,32.5公裡的東海大橋連接起了海島與大陸。從這一天起,上海告別了沒有深水良港的歷史,從「江河時代」正式邁入了「海洋時代」。
2
外企堅持中文早自習:
一定要到中國去做生意
△紀錄片《而立浦東》第三集精彩片段
保稅區,是指在海關的監管下,在特定區域內,貨物進入保稅區可以享受「免證、免稅、保稅」的政策,可以開展進出口加工、國際貿易、保稅倉儲、商品展示等。1990年,作為浦東開發開放的重要標誌,中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正式命名成立,標誌著中國對外開放又邁出了堅實一步。
清晨7點半,位於陸家嘴的一間辦公室裡,傳出了朗朗的讀書聲。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起源於1858年,是日本五大綜合商社之一。每天,正式工作前的中文早自習,是這家日企的內部要求。由於十分看重中國市場,公司鼓勵員工學習漢語,短短三年時間,通過漢語水平考試的人數就從300多人增加到了1200人。
1991年底,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投來一份項目建議書,申請在外高橋保稅區開設一家獨資的貿易公司。這是公司百年歷史上,唯一一次沒有寫出明確經營計劃,就順利通過的項目。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東亞區副總裁水谷秀文說:「21世紀是中國的時代,我們一定要到那邊去做生意。」
雖然打開了開放的大門,但當時中國的法規條例對貿易公司的設立依舊有著諸多限制。1991年,外貿公司的審批權都歸口在外經貿部,上海市政府沒有審批權限。
1992年5月22日,上海伊藤忠商事有限公司在外高橋保稅區正式註冊成立。上海外高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舒榕斌說:「1991年12月30日,由我們的對外貿易部對伊藤忠公司批覆,當時對外資貿易公司批覆的審批權還是在中央的部委。但時隔三個月之後,1992年4月3日,我們批准日本三井物產株式會社在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設立貿易公司,這個就是由我們上海地方政府,上海市的外資委所審批。」
改革就是制度的不斷改善。中央把貿易審批權下放給了地方政府,這一舉措,讓國家真正的貿易開放在1992年正式拉開了大幕。但外高橋保稅區改革的雄心,還遠遠不止於此。
20多年後,2013年9月29日,中國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這塊當時總面積只有28.78平方公裡的土地,成為了「試驗田」中的「試驗田」。按照國際慣例,遵循世界貿易運行的規則,國家新一輪的改革開放,浦東依舊是一個重要支點。
2014年,上海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今天,藉助這個窗口,進出口貨物通關耗時已從24小時縮短到半小時,世界銀行更是隆重地向全球推薦了「上海經驗」。
歲月流轉,今天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已擴展到了120.72平方公裡。2010年,第41屆世界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園區規劃的近四分之三被設在了浦東。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參觀人數達到7308萬人,創下了12項世界之最。
3
全球最大,走一圈超3萬步!
疫情之下,境內外企業熱度不減
△紀錄片《而立浦東》第三集精彩片段
只有12名警力的國家會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是上海最「袖珍」的派出所。距離第二屆進博會開幕還有14個小時的時候,時任所長的朱洪葵帶領11位民警開始了展前最後一次巡館檢查。
被稱為「四葉草」的國家會展中心,是全球最大的會展綜合體,一圈走下來,就要三四萬步,一天巡檢4次,朱洪葵才穿了一個月的鞋已經磨掉了漆,但她深知守護一方平安就是展示國家形象。她說:「這是我們國家的大事,作為參與當中的一員,其實等於是我們自己家裡的事,喜事,我們應該做好。」
客從海上來,潮湧黃浦江。2019年11月5日至10日,181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3800多家參展企業,超過50萬名境內外參展商、採購商齊聚上海。由中國創辦、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它的價值始於貿易,又超越貿易。
為期6天的第二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711.3億美元,比首屆增長23%。與第一屆進博會相比,第二屆的展覽面積增加了6萬多平方米,但旺盛的需求大大超過主辦者的預期。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展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不僅僅是一場經濟活動,更是中國堅定支持貿易自由化和經濟全球化的一次實實在在的行動。越來越多的世界夥伴不僅被巨大的中國市場所吸引,更為這個東方大國傳遞出共享的開放合作理念而舉手稱讚。
2020年,儘管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挑戰,但第三屆進博會各方合作意願熱度不減,經貿合作成果再創新高,實現了「越辦越好」的目標。
客從海上來,潮湧黃浦江
從這裡出發
可以抵達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
而從世界各地抵達這裡
迎接你的
則是整個中國
在助力上海打造國際貿易中心、航運中心的徵程中,浦東,仍在劈波斬浪,勇往直前!
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精心製作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正在播出。第三集《通江達海》於11月12日22:30在CCTV-1播出!11月13日9:00在CCTV-4、20:00在CCTV-9重播,央視財經新媒體、央視新聞新媒體、央視頻等平臺同步開播上線,講述浦東助力上海打造國際貿易、航運中心的成功實踐。
向開發開放先行者致敬,為踏上新時代新徵程壯行!
敬請期待!
編輯:樊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