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鐵隕石:明朝時隕落的天外來客

2020-12-02 人民網

[內容摘要]據《隆昌縣誌》記載,隆昌鐵隕石明朝時期隕落在隆昌縣城西北,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0年)被人掘出當作「神物」供奉,稱為「紫巖」。1972年,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教師在隆昌見到這塊奇特的「石頭」,於是便帶回成都進行研究。

在我國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中,高校博物館別具一格。在其中,我們不僅能窺見高校的學科布局、主攻方向,更能感受到經年累月教學、科研活動積累起的獨特「文脈」與「氣韻」。

四川是西部教育大省,不少高校均擁有與自身特色緊密相連的博物館或展覽室,它們或以「綜合性」見長,或以藏品炫「富」,或以高精尖令人刮目相看……它們不僅是新生入學的「首個」課堂,也是高校教學、科研活動的重要基地。

點睛臺

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

「天外來客」曾是乾隆年間「神物」

始建於1960年的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是中國西部最大、全國高校最大的地學類自然博物館。館藏標本10萬餘件,包括30餘件恐龍化石,劍齒象、猛獁象、披毛犀等古生物化石,以及各類礦物、巖石、寶玉石和奇石。其中,合川馬門溪龍、大竹重慶魚和隆昌鐵隕石最為珍貴。5月12日,該館副館長劉建對記者講述了隆昌鐵隕石的非凡來歷。

隆昌鐵隕石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天外來客」。它外觀似圓錐狀,錐高46釐米,長44釐米,寬20釐米,重約158.5公斤。劉建介紹說,據《隆昌縣誌》記載,隆昌鐵隕石明朝時期隕落在隆昌縣城西北,清朝乾隆25年(公元1760年)被人掘出當作「神物」供奉,稱為「紫巖」。1972年,成都地質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前身)教師在隆昌見到這塊奇特的「石頭」,於是便帶回成都進行研究。

經專家鑑定,這塊隕石主要成分為鐵鎳合金,含量高達98%以上。其表面的黑褐色和凹坑,則是墜落過程中溶蝕、碰撞和燃燒留下的痕跡。

川大中國口腔醫學博物館

民間藝人捏出百歲泥塑標本

中國口腔醫學博物館坐落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背後。始建於1932年,由英國建築師弗烈特·榮杜易設計的這棟三層小樓,古樸典雅、青磚黑瓦。館內有教學標本、掛圖、書籍、照片等在內的3000餘件珍貴文物,講述了口腔醫學在世界、中國和華西的發展脈絡。

泥塑教學標本起源廳中,滿滿一牆「腦袋」著實讓記者嚇了一跳。走近細看,這些按實際比例縮小的泥塑頭顱全都「歪瓜裂棗」。有的舌頭肥大,有的臉頰穿孔,有的嘴巴歪斜……旁邊卡片上,則對應寫著「雙側唇裂」、「左下頜骨髓炎伴穿孔」、「左頰部感染瘢痕攣縮」等病症名稱。

這160多件泥塑頭顱,是20世紀上半葉華西協合大學(四川大學華西校區前身)使用的教學標本。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生、專攻口腔醫學史的付天星告訴記者,1910年華西協合大學創立後,由於教學設備有限,很難向學生直觀展示各種口腔病症。學校便請來成都民間藝人,按照病人的症狀捏制泥塑,將病灶部分的特徵呈現出來。這批標本使用時間長達30餘年,解放後才逐漸被蠟像、塑膠標本取代。今天,幻燈片、三維圖形、X光照片等各種高科技演示方式,早已走進華西的課堂。

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

可體驗春秋時期貴族投壺遊戲

成都體育學院博物館位於成都體育學院內,佔地面積近千平方米。該館擁有各類中國古代體育陳列品500餘件(套),中國古代和近代體育題材文物千餘件(套),並通過文物、場景、圖文、影視等各種手段,展示了我國從夏商周至清末中華民族4000年體育發展的歷史。「是我國第一座以展示中華傳統體育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館長、成都體育學院體育史研究所所長郝勤介紹。

館內藏品中,漢代手博俑、漢代環首鐵刀、清代長兵十八件、漢代三人倒立俑、宋代圍棋子、宋代木製象棋、宋代相撲磚等,都是十分珍貴的中國古代體育文物。

古代體育運動大型復原圖雖然館內藏品豐富,但在郝勤看來,馬球、蹴鞠、捶丸等古代體育運動大型復原圖才是他們的「鎮館之寶」。「別看只是復原圖,這些復原圖生動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我國古代運動的規則、技巧。對研究古代體育與現代體育的相似與差異,有著很大的參考價值。」

同時,該館還專門設置了投壺等互動遊戲環節,將春秋時期貴族士大夫模仿射禮規則制度所創造的投壺遊戲搬進博物館,供參觀者體驗。

指路牌

四川大學博物館1914年籌建,西南地區建立最早的博物館。現有藏品8萬餘件,其中書畫、陶瓷、雕刻藝術以及民俗、民族文物等最具特色。

地址:成都市望江路29號四川大學望江校區

成都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傳統文化博物館西南地區唯一的醫藥衛生專業博物館,其中中藥館內的瀕危生物室、偽藥室、網上中藥標本室系國內首創。

地址:成都市高新西區新創路成都中醫藥大學高新校區

西南民族大學博物館分為4個展廳,館藏反映30多個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生產生活、藝術宗教等方面的文物1萬餘件。

地址:成都市一環路南四段16號西南民族大學

成都飲食文化博物館 擁有食材標本、動物標本展廳,酒文化展廳,飲食器具、民族飲食展廳等,館藏文物2100餘件。

地址:成都市龍泉驛區紅嶺路459號四川旅遊學院

(責編:張連東、胡洪林)

相關焦點

  • ...理工大學博物館看恐龍化石 還能和「天外來客」體驗時空穿越...
    (原標題:4月16日 我們邀請25名留守兒童 到成都理工大學博物館看恐龍化石 還能和「天外來客」體驗時空穿越(組圖))
  • 2019世界精品隕石聯展:60件「天外來客」降臨山西
    它們,就是被稱為「天外來客」的隕石。8月6日上午,60件「天外來客」來到山西。為更好地普及隕石知識,挖掘與提升隕石文化內涵,當天上午,「天外來客——2019世界精品隕石聯展」在山西地質博物館拉開帷幕。開幕式後,山西晚報·文博山西講壇和山西地質博物館·地博科普講堂還聯合舉辦了科普講座「天外來客群英譜——解讀隕石精品展」。
  • 新疆最炫酷的隕石館丨零距離觸摸「天外來客」探索宇宙奧秘
    「漏網之魚」會撞向地面,這也就成了我們能親身接觸「天外來客」的機會。青河縣銀河炑隕石館坐落於青河縣博物館二樓,館內所展示的隕石,根據其內部的鐵鎳金屬含量高低分為三大類:石隕石、鐵隕石、石鐵隕石。除了本地隕石外,館中還有利比亞玻璃隕石,以及一塊罕見的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隕石墜落事件中的鐵鎳隕石。
  • 天外來客,隕石的秘密
    作為獨特的天外來客,每年都有大量的隕石。降臨到地球表面。僅有6%的隕石是鐵隕石或混雜著巖石和金屬的石鐵隕石。這些顆粒,或隕石球粒,的主要成分是在太空中自由漂浮時被熔化過的矽酸鹽礦物。這些都是由於它們有隕落過程中與大氣劇烈摩擦燃燒而形成的。鐵隕石的切面與純鐵一樣,很亮。
  • 插畫故事:天外來客——隕石
    這些代表「幸運」的流星其實是太空中的巖石碎片落入地球大氣層時燃燒所產生的,當這些碎片落到地面時,它們便有了新的名字——隕石隕石主要可以分為三類:石隕石、鐵隕石和石鐵隕石鐵隕石主要含有鐵和鎳。《中國日報》(國際版)11月1日頭版因此,科學家們建議百姓、星友、藏家收集到這隕石後,應捐到科研部門或博物館,讓更多的大眾觀賞到這些「天外來客
  • 【周刊】「天外來客」雲集石膏山_周刊回顧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科普周刊〓   >>「天外來客是全國第二大鐵隕石,而今,這塊「靈石」位於靈石縣舊城北門外呂祖廟內。     >>對於「天外來客」隕石,你了解多少?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未燃盡者落到地球上,就成了隕石。
  • 隕石:天外的來客
    事實上,這些天外「不速之客」對我們地球的影響,確實有著不少的淵源。  史料中的隕石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統地觀測與記載隕石的國家。  一本名叫《竹書紀年》的書上寫道:「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這則關於公元前2133年隕落在山西夏縣附近的鐵隕石雨記載,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隕石雨的文字。
  • 1976年,天外來客隕石雨降落吉林,其中最大一塊重1770公斤
    尤其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單塊石隕石,「吉林一號」隕石更是成為無數宇宙愛好者關注的焦點,不少市民和遊客特意來觀看這一「天外來客」。「吉林一號隕石」藏身於吉林市隕石博物館。吉林隕石博物館是一座以隕石為主題的博物館。它向人們講述了奧妙天空中隕石的形成過程,以及展現了這一天外來客的面貌與神秘。關於吉林隕石的一切故事從這裡開始。
  • 天外飛仙——蒙古國鐵隕石
    說到鐵隕石,顧名思義就是鐵元素含量特別高的隕石。主要由鐵紋石和鎳紋石兩種礦物組成,其次含有少量的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和隕硫鐵等。在化學成分上除鎳和鐵外,鐵隕石還含有鈷、硫、磷、銅、鉻、鎵、鍺和鉈等元素。有少數鐵隕石還含有矽酸鹽包體。
  • 視頻|臨淄隕石展:近距離探訪「天外來客」
    現場星光璀璨,一千多顆「天外來客」集中亮相,它們中既有超級大塊頭,又有微型小顆粒,每一顆隕石都獨一無二。本次展覽吸引了來自全市及周邊地市的40多名隕石藏家、星友參加展覽,這也是齊國故都臨淄近年來舉辦的最大規模的隕石展覽。
  • 鐵隕石鑑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科學的鐵隕石判定辦法應該是經過觀測樣品的內部構造,是不是有球粒,有沒有鐵紋石和鎳紋石,橄欖石和輝石是不是是樣品中的首要礦藏,它們的化學成分是什麼。一號隕石濺起的碎土塊遠達150米,造成的震驚相當於1.7級地 震,這個吉林隕石雨錄下來,使得吉林隕石雨的隕落有了準確的時間記錄:1976年3月8日15時2分36秒。所謂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可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
  • 最真實的天外來客——隕石
    流星流星隕石,是地外流星或者碎塊脫離原有軌道散落到地球的未燃盡的剩餘物質隕石有極大的研究價值,是我們了解地外星體物質構成的重要來源,做為天外來客,真假難辨需要專業人員和儀器的鑑定。較為常見的有石隕石(主要成分矽酸鹽)、鐵隕石(主要成分鐵和鎳)、石鐵隕石(前兩種混合),而玻璃隕石、月亮隕石、火星隕石非常稀有。據專家介紹,地球每天會面對5萬噸這樣的流星,但大數在距離地球40千米以上燃燒殆盡,估計每年落到地球的隕石有數百顆,而被人發現的更少,大多掉落在荒無人煙的地方。
  • 「天外來客」成奇石收藏市場新寵?隕石收藏前景大好
    這些外太空的來客,神秘又尊貴,一直為大家津津樂道,也總在其集體亮相時引發人們的追捧。目前市場上公認的隕石主要有石隕石(主要成分是矽酸鹽)、鐵隕石(鐵鎳合金)、石鐵隕石(鐵和矽酸鹽混合物)等等,每類隕石下面又有它們的子項。
  • "天外來客"隕石:每年落到地球上達幾百萬噸
    事實上,這些天外「不速之客」對我們地球的影響,確實有著不少的淵源。   史料中的隕石記載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最系統地觀測與記載隕石的國家。   一本名叫《竹書紀年》的書上寫道:「帝禹夏氏八年六月,雨金於夏邑」,這則關於公元前2133年隕落在山西夏縣附近的鐵隕石雨記載,是世界上第一次關於隕石雨的文字。
  • 鐵隕石為什麼象徵著昂貴?
    鐵隕石為什麼象徵著昂貴?
  • 劃破夜空神秘「天外來客」究竟在哪?
    幾天來,他們在松原地區行進500多公裡連續走訪,搜尋範圍雖然在不斷縮小,卻依然未見那個神秘的「天外來客」。11日凌晨,疑似隕石墜落時產生的火光瞬間照亮夜空,吉林、黑龍江、遼寧多地網友稱目睹到了這一時刻。專家初步預判,這個「天外來客」或墜落在吉林松原地區。
  • 「天外來客」亮相合肥
    夏夜墜落於西雙版納的「天外來客」、採集自月球的隕石、戴上VR設備徜徉於小行星帶中。日前,31塊國內外珍貴隕石樣本在合肥一中展出,揭開了該校「天文主題月」活動的序幕,尤其是校園首次通過顯微鏡觀察隕石內部結構,引起學生們濃厚的興趣。
  • 天外來客——隕鐵劍
    很多小說都描寫過許多鑄劍大師得到一塊天外飛石,鍛造出一把鋒利無比的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