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靠近太陽10釐米,會怎麼樣?後果可能人類無法承受

2021-01-15 俗夫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筆者:龍葵草

根據古生物學家長期的考古和研究,發現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可能在36億年前就已經出現了。地球最早的生命都是簡單的生命體,它們在偶然和必然因素的作用下誕生了。然後又經過幾億年的時間逐漸演化成複雜生物,其中寒武紀時期的物種出現了大爆炸的趨勢,人類至今仍不知道這一事件的起因是什麼。

總的來說,地球的生命發展史是漫長且豐富的,但是地球周圍幾顆星球顯得格外孤獨,因為人類在過去五六十年的探索中並未在這些星球上發現生命,甚至在太陽系之外也還未找到「第二顆地球」。那麼為什麼唯獨地球能夠孕育生命?哪些條件使得地球變得生機勃勃?

實際上在飛出地球之前,沒有人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大多數人反而認為宇宙中類似地球這樣的星球比比皆是。但當人造探測器進入太空後,人類才發現原來宇宙如此寂靜。相比之下,地球顯得十分幸運,它之所以能孕育生命,筆者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地球內部的環境條件原因,另一方面是外部太空環境原因。

地球擁有諸多其他星球羨慕不來的內部條件,例如濃厚的大氣層、充足的液態水、適宜的地表溫度等等。金星也有濃厚的大氣層,但是它的大氣層中幾乎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而地球的大氣中有氮氣、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氣體,最重要的是有足夠比例的氧氣。水被認為是地球生命之源,所有生物的生存都離不開水資源。

除了大氣層、溫度和液態水這三大硬性條件之外,地球還具備其他優勢,例如地球磁場、地球重力場等等。在地球磁場的保護下,大氣層不至於被太陽活動所吹散,地球上許多生命可以利用磁場來辨別方向。在合適的重力環境中,所有動物才能穩定地在地球表面生存。

內部環境條件的產生依託外部太空環境,如果地球不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中,那麼地球內部的一切條件都能被破壞。上個世紀就有科學家在太陽系內劃定一個特殊的區域,這個區域就是宜居帶。在這個區域中,星球和太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使得星球不至於過冷或者過熱,這對一顆星球的環境塑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宜居帶內除了地球之外,還有金星和火星,但是這兩顆星球和地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星雖然擁有濃厚大氣層,但是大氣中的氣體「有毒」,使得金星出現了十分嚴重的溫室效應,進而導致金星地表的溫度超過400攝氏度。之前有研究指出,金星曾經也可能是一顆宜居星球,甚至可能出現過生命,但後來遭遇了變故,環境惡化後就沒有好轉了。

火星的情況雖然沒有金星那麼嚴重,但它的自然環境也不允許生命直接在上面生存。這是因為火星的大氣層十分稀薄,主要氣體也是二氧化碳。其次,火星地表並沒有液態水,土壤也十分貧瘠,自然生命缺乏賴以生存的環境條件。再者,火星的晝夜溫差可以超過上百攝氏度,即使是人類也很難適應如此巨大的變化。

太陽系宜居帶中有三顆行星,但只有地球孕育出了生命,這足以說明內部環境與外部環境的綜合作用尤為關鍵。曾有科學家對金星和火星的遭遇提出猜想,他認為這兩顆星球在幾十億年前也可能擁有適宜的內部環境條件,但之後可能遭遇了小行星撞擊或者太陽引力的影響,導致它們的位置發生了移動,從而引起內部環境劇烈的變化。

那麼如果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未來某一天也突然發生了移動,那麼地球會重蹈覆轍嗎?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相對移動指的是在現在的軌道平均向內移動或者向外移動。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圓形,而是橢圓形,因此地球在不同季節會和太陽保持不同的距離。

假設地球的公轉軌道向內移動10釐米,會發生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會認為,這區區10釐米不會造成什麼影響,畢竟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以公裡甚至是光年來計算的,釐米在這些單位面前太微不足道了。然而國外有科學團隊根據現有的探測數據建立了一個太陽系模型,然後用這個模型進行模擬實驗。

研究人員讓地球的公轉給到向內移動10釐米,起初並沒有看到地球有明顯的變化,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顆藍綠色的星球逐漸變成土黃色的星球。沒錯,原來生機勃勃的地球變得異常荒蕪,模型中的地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對此研究人員分析,靠近太陽10釐米使得地球承受了更多的太陽輻射和熱量。

地球現階段已經正在經歷史無前例的溫室效應,更多太陽熱量讓溫室效應更加嚴重,從而導致極地地區的冰川都融化了,地球表面的液態水全都在高溫下蒸發了,地球水汽循環完全失去了平衡。更可怕的是,太陽活動的高能粒子輻射導致地球大氣層出現了嚴重的漏洞,其中的氣體全都洩露了出去。

一旦地球表面的水資源都消失了,失去了大氣層的庇護,地表的生命也「命不久矣」。那麼如果地球的公轉軌道向外移動10釐米,又會發生什麼呢?研究人員同樣將地球公轉軌道往外移動了10釐米,起初驚人地發現地球的溫室效應有所減緩,但過幾年後該氣候問題又「死灰復燃」。

這次模擬實驗告訴我們很多道理,地球如今在太空中的位置十分重要,不偏不倚。倘若地球的位置發生了移動,從長期來看一定會造成影響。如果人類不執行有助於減緩溫室效應的方案,即使地球向外層移動了幾釐米,地球的溫室效應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再靠近太陽10%會怎麼樣?模擬結果顯示,生命將消失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在地球上生活著幾十萬種生命,其中就包括擁有高級智慧的人類,作為高智慧的生物,人類一直想知道宇宙是不是只有人類這一種高級文明,因此人類不斷的搜尋地外文明,結果用了70多年時間依然沒有找到地外文明,甚至連半個地外生命都找不到,這也從側面證明地球真的可能是太陽系中甚至整個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 如果地球離太陽再近8釐米,會怎麼樣?科學家:後果太嚴重了
    我們知道,地球上所有的一切資源,如生命之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空氣等資源都來源於太陽。沒有太陽,地球也會和別的行星一樣,是一個荒涼寒,寒冷的星球。而正是因為有了陽的光和熱,地球上的一切才顯得那麼的生機勃勃。地球不僅孕育了數千萬種的動物和植物,並且還誕生了智慧的人類,這是其它的星球所無法比擬的。如果沒有了太陽。我們地球上所有這一切美好都不將存在。
  • 假若地球再向太陽靠近10釐米,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後果難以承受
    面對無邊無際的宇宙地球是那樣的脆弱和不顯眼。 不僅宇宙、太陽、群星不是圍繞地球轉動的,相反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地球也不是最大的,在我們眼裡只有一個「橘子」大小的太陽,居然體積是地球的一百萬倍,就像是一棟高樓和一粒細沙的差別。
  • 如果太陽消失,地球會有多大影響?後果人類能承受得住嗎?
    如果太陽消失,地球會有多大影響?後果人類能承受得住嗎?太陽是宇宙賜予地球最寶貴的財富,每天清早醒來打開窗簾,都能感受到一絲陽光的愛撫。當陽光照射在身上時,會感覺特別舒服,暖暖的很溫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未來有一天太陽突然間消失了,我們生活的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子呢?太陽之所以特殊,與它的地理位置有關,它擁有天道獨厚的地理位置,周圍的星體包括地球都圍繞著它運轉。如果太陽消失,地球會有多大影響?後果人類能承受得住嗎?
  • 直徑1釐米的黑洞質量有多大,靠近地球會是一個什麼後果?
    有人提出一個問題:一個直徑為1釐米,質量為1噸的黑洞靠近地球會怎麼樣?這是一個對黑洞毫無概念的科盲題,本來實在不值一答,但不指出這個錯誤,就會誤導許多讀者,所以還是忍不住一說。這是由於黑洞巨大的引力場對周邊時空導致的影響,一些物質會集結在事件視界邊緣,事件視界就是一個臨界點。直徑1釐米就是這個黑洞的事件視界邊界,能夠形成這樣大史瓦西半徑的黑洞,質量就不可能是1噸,而是一個比地球質量還要大的黑洞。計算黑洞史瓦西半徑的公式為:R=2MG/c^2。
  • 如果地球的位置,再向太陽靠近10釐米的話,會發生什麼?
    ,對於現在高度發展的人類文明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當我們的科學家意識到地球環境的脆弱之後,尋找地外易居星球的探索,一直沒有停過,在我們了解到宇宙的浩瀚之後,才明白,以目前人類的科技,還是呆在地球比較現實,不過現在可以尋找那些可能易居的星球,以供後人去探索。
  • 地球離太陽這麼遠,若是靠近10釐米會發生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其中也包括穩定不變的距離,太陽和地球的日地距離為149597870千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不過越是龐大的數字,我們就越覺得多一點少一點是一件非常無所謂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稍微縮短10釐米,對地球的影響大嗎?
  • 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點會發生什麼?太陽系可能會多一個「金星」
    目前地球的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它既有月球和木星作為屏障,又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太陽吸收能量。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點會發生什麼?地球是宇宙中最為特殊的一顆星球,因為它在十幾億年前就開始誕生了生命。地球生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局面,而生命的誕生和地球合適的自然環境是離不開的。放眼整個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液態水,而且是大量的液態水。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除了極小質量黑洞(原子質量級別)會瞬間蒸發以外,稍大點的黑洞都是餵不飽的,是宇宙食物鏈的頂端。因此一般來說,只有黑洞吃掉恆星,恆星是不可能吃掉黑洞的。哪怕恆星質量比黑洞大很多,如r136a1,質量是太陽的約300倍,但如果遇到一個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也只能被吃掉。
  • 如果有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1立方釐米黑洞有多大。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除了極小質量黑洞(原子質量級別)會瞬間蒸發以外,稍大點的黑洞都是餵不飽的,是宇宙食物鏈的頂端。因此一般來說,只有黑洞吃掉恆星,恆星是不可能吃掉黑洞的。哪怕恆星質量比黑洞大很多,如r136a1,質量是太陽的約300倍,但如果遇到一個3倍太陽質量的黑洞,也只能被吃掉。這是因為黑洞的引力極端,在史瓦西半徑以內,其時空曲率是無限大。什麼是無限大,就是無法形容有多大。
  • 人類大腦被100%開發,會產生什麼後果?科學家:身體無法承受
    全能天才達文西,研究發現他的大腦開發到10%要想知道人類把大腦開發到100%的深度會怎麼樣,首先要弄清楚人類能否把大腦的潛力開發到100%的深度,理論上來說是可以的,「你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像愛因斯坦、牛頓、達文西這些天才,如果他們的壽命不是100歲,而是500歲甚至1000歲,他們完全可以把大腦的潛力開發到
  • 地球遠離或者靠近太陽20釐米,它會變成冰球,或是火球嗎?
    離太陽越近的話溫度自然會越高,離太陽越遠的話溫度自然就會越低,這是一個非常常識性的溫度,很多人都知道,因為絕大部分星球的溫度都是來自於太陽的輻射,太陽的輻射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增長而削弱,因此離太陽遠近決定著這個星球的溫度,或許有的人會說金星的平均溫度要高於水星,可是水星才是離太陽最近的星球,其實這都是因為金星的溫室效應太嚴重了,而且平均溫度也比水星高處不了多少,並且金星的最高溫度才485
  • 強太陽風暴有多可怕?科學家: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後果!
    強太陽風暴有多可怕?科學家: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承受其後果!
  • 如果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發生變化,近近十釐米,會發生些什麼?
    要知道,古往今來,不管是誰談起地球這個多姿多彩的星球來說,人們都只有一句話來形容,那就是完美。因為你不管從任何方向,任何領域,任何角度來看待地球這顆星球他都完美。並且完美到沒有一點點瑕疵,這個所謂的瑕疵指的是什麼呢?比如說地球距離太陽的距離。又或者說是地球傾斜的角度。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確實在全球變暖的時代,有專家說2030年太陽將「休眠」, 地球進入「小冰河期」,該消息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上還被提到過。這就類似於大家在2019年-2020年熱議的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一樣,都是利用太陽活動的變化給予的推測性說明,但是無法肯定我們地球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在說為何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進入,這些確實都是推測性或者模擬性的數據。
  • 科學家警告,太陽活動要減弱,地球會進入小冰河,人類會怎麼樣?
    這就類似於大家在2019年-2020年熱議的地球進入小冰河時期一樣,都是利用太陽活動的變化給予的推測性說明,但是無法肯定我們地球一定會進入到小冰河時期,這也是長期以來,大家一直在說為何不能確定,到底會不會進入,這些確實都是推測性或者模擬性的數據。
  • 人類有沒有可能登陸太陽
    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地球會怎麼樣?
    天文學上的黑洞,可以是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末期通過超新星爆發形成,還有雙中子星合併,白矮星吞噬大質量恆星也能形成黑洞;這樣的黑洞質量至少為3倍太陽質量,對應的史瓦西半徑約9公裡。天文學上還預言,在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有可能形成一些小型黑洞,叫做太初黑洞,不過目前還未發現過太初黑洞存在的證據。
  • 中子星上1立方釐米的碎片,如果掉在地球上,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首先小編要在這裡說一下,中子星上的碎片是不可能掉落在地球上的,因為在地球周圍根本就沒有中子星的存在。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將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一下,如果假設地球周圍存在一個中子星,而且這個中子星經由撞擊崩碎出了一個一立方釐米的碎片,它穿越了大氣層的防護,直接撞擊在了地球之上,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首先我們要知道,中子星是怎麼形成的?
  • 它是地球的6400萬億倍,如果地球也這麼大,人類會怎樣?
    對於這個數據大家可以沒有什麼概念,假設將盾牌座UY放入我們的太陽系當中,包括地球在內的太陽系靠近太陽的前五顆恆星都會被吞噬,而土星將成為靠近這顆恆星最近的行星,我們都知道,目前除了宇宙膨脹的速度之外,最快的速度就是光速,如果以光速圍繞太陽的赤道繞行一圈,只需要短短的幾秒鐘,但是如果圍繞盾牌座UY繞行一圈,則需要將近7小時,由此我們應該也大致知道了盾牌座UY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