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遠離或者靠近太陽20釐米,它會變成冰球,或是火球嗎?

2021-01-10 簡單科普

本文由百家號原創首發,您的點讚,關注和收藏都是莫大的支持

在整個太陽系當中存在著八大行星,地球也是其中的一個行星,不過根據目前的科學數據來看,地球是唯一一個處於太陽系宜居地帶,並且存在著生命的星球,其他的行星往往不是焦灼似地獄,就是冰冷如海底,而也是因為如此,幾乎太陽系的每一個行星之間的地表溫度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離太陽越近的話溫度自然會越高,離太陽越遠的話溫度自然就會越低,這是一個非常常識性的溫度,很多人都知道,因為絕大部分星球的溫度都是來自於太陽的輻射,太陽的輻射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增長而削弱,因此離太陽遠近決定著這個星球的溫度,或許有的人會說金星的平均溫度要高於水星,可是水星才是離太陽最近的星球,其實這都是因為金星的溫室效應太嚴重了,而且平均溫度也比水星高處不了多少,並且金星的最高溫度才485攝氏度,而水星則有700多攝氏度,可見一斑。

通曉了這個常識之後,有些人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那就是如果太陽靠近地球20釐米,或者是遠離地球20釐米的話,地球會不會變成冰球或者是火球呢?這似乎是一件可能發生的事情,那麼事實的真相到底是如何的呢?

首先我們來談談如果太陽靠近地球20釐米的話,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地球距離太陽的是1.5億公裡,形象一點來說就是150000000公裡,而這個數字其實還省略了很多的零頭,這些零頭可能是幾十萬,也可能是幾萬,也就是說別說20釐米,就是20米,20公裡其實也不會增加地球的表面溫度,而如今地球溫度的增加其實主要是因為溫室效應。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關於遠離的事情,其實無論是遠離還是靠近20釐米,都對於地球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這裡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調查現象,那就是如今的科學家們通過數據調查發現,地球每一年都會逐漸的遠離太陽,當然這個距離非常的小,暫時對人類不會造成任何的影響,而科學家認為如果想要抵消溫室效應帶來的溫度升高,可能還需要幾千年的時間。

太陽系的宜居帶距離其實非常的廣闊,只要不願離這個宜居帶,那麼地球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地球是如何變成「冰球」的,也將如何變成「火球」
    研究人員認為,導致這兩次全球性冰期的原因,更多地與太陽輻射量的下跌速度有關。能夠導致太陽輻射量銳跌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冰川面積開始擴大,地球表面的反射率就會上升;而反射率的上升,會把更多的太陽輻射反射回太空,使冰川面積繼續擴大。這個過程一直持續下去就會失控,把地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冰球」。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我們所在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圍繞太陽作周期性的公轉,地球和太陽之間始終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距離,而地球公轉軌道是一個近似圓形的橢圓,說是近似圓形,是因為軌道偏心率非常低,僅有0.016722,正是這個偏心率的存在,使得在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上存在著一個近日點和一個遠日點。那麼,如果地球向太陽方向靠近20釐米,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那麼,如果地球向太陽方向靠近20釐米,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地球靠近太陽20釐米有什麼影響從日地平均距離約14960萬公裡來看,移動的這20釐米,僅佔到地球和太陽距離的1.3*10^(-12)這個級別,即使與近日點和遠日點的差值500萬公裡進行對比,也僅佔到4*10^(-10),這個距離的變化,無論是從能量傳輸中的損耗、太陽入射角的變化來看,其影響都是微乎其微的,並不會對地球的溫度產生任何可以感知的影響
  •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業界流傳著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始終摸不著頭緒,直到後來對太陽、地球有了一定了解後,才發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它們。
  • 地球正在遠離太陽,而最後又會撞向太陽?這是為什麼?
    目前來說地球正在遠離太陽,但是並不會一直遠離,在未來又會慢慢的螺旋靠近太陽,最終和我們的母恆星融合。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遠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靠近的原因又是什麼?
  • 和太陽一樣大的冰球,如果撞擊太陽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
    所以說,我們的太陽、太陽系的未來都是難逃一死,只不過時間尺度非常久,所以以我們人類的壽命來說,我們並不會擔心這樣的事發生,每天還在努力工作,賺錢結婚、買房子,傳宗接代。那麼太陽會不會因為某些原因提前被熄滅呢?就如題所說,一顆和太陽同等太陽的冰球撞向太陽會發生什麼?會導致太陽熄滅嗎?
  • 當太陽與一個和它一樣大的冰球發生碰撞時,將會發生什麼?
    太陽像個大火球,這是我們從小就一直有在用的比喻。太陽真的是火球嗎?如果往太陽裡倒足夠多的水,能不能把它澆滅呢?如果一個太陽般大小的冰球與太陽發生碰撞,將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然而事實是撞擊太陽可能只是增加了更多的燃料,使它的亮度增大,更加耀眼而已。水分子通過一系列的核反應從而轉化成了等離子體,這比冰轉化為等離子體需要更多的能量。
  • 什麼原因導致的地球正在遠離太陽?
    在轉圈的過程中,據科學家核算,地球大約以每年15釐米的速度遠離太陽。 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這就相當於地球和太陽吵架,背叛期的地球想要離家出走,作為地球身上低微的蟲子,人類徹底沒有勸架的資歷。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當地球的生態環境降到不可逆轉的程度時候,地球上就會出現大滅絕的情況,不光是人類或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註定了都會絕跡。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地球跟太陽之間,每年只是遠離15釐米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值好像並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
  • 如果地球靠近太陽10釐米,會怎麼樣?後果可能人類無法承受
    那麼如果地球與太陽的相對位置在未來某一天也突然發生了移動,那麼地球會重蹈覆轍嗎?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這裡所說的相對移動指的是在現在的軌道平均向內移動或者向外移動。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圓形,而是橢圓形,因此地球在不同季節會和太陽保持不同的距離。假設地球的公轉軌道向內移動10釐米,會發生什麼呢?
  • 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在不斷的擴大,每年增加15釐米
    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地球不斷的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但是地球其實每年都在逐步的遠離著它所圍繞的這顆恆星運轉,而且有科學家探測到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每年最起碼要增加15釐米,雖然不知道科學家是如何精確的計算出這個距離,但是真的非常擔心地球是不是有一天真的會遠離太陽,成為宇宙之中一顆飄忽不定的行星呢?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
  • 地球離太陽這麼遠,若是靠近10釐米會發生什麼?聽聽專家怎麼說
    這其中也包括穩定不變的距離,太陽和地球的日地距離為149597870千米,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不過越是龐大的數字,我們就越覺得多一點少一點是一件非常無所謂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稍微縮短10釐米,對地球的影響大嗎?
  • 地球的生存周期取決於太陽,太陽能量消失地球就會變成冰球?
    我們都知道地球已經存在了四十五億年,而在未來的時間裡,地球的壽命還有多長呢?宇宙早在150億年以前就誕生了,而相對於宇宙來說,地球還有多長的生存時間呢?科學家指出影響地球壽命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說太陽的核聚變影響,太陽的不穩定性可以影響地球上的氣候條件和水的存在狀態。
  • 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點會發生什麼?太陽系可能會多一個「金星」
    目前地球的位置可以說是得天獨厚,它既有月球和木星作為屏障,又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太陽吸收能量。如果地球靠近太陽一點點會發生什麼?地球是宇宙中最為特殊的一顆星球,因為它在十幾億年前就開始誕生了生命。地球生命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形成了豐富多樣的局面,而生命的誕生和地球合適的自然環境是離不開的。放眼整個太陽系,目前只有地球上存在液態水,而且是大量的液態水。
  • 24億年前,地球為何變成「冰球」?科學家:未來可能會重蹈覆轍
    24億年前,地球為何變成"冰球"?科學家:未來可能會重蹈覆轍現如今,隨著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多,溫室效應已經成為了人類無法避諱的一個話題了。大家都知道,南極的冰山每年都在融化,全球每年都有大面積的陸地被海水淹沒。
  • 地球為什麼會以螺旋狀遠離太陽?
    地球繞著太陽運行,繞著它的軸心旋轉,似乎形成了一個封閉不變的橢圓軌道。然而,如果我們觀察到足夠高的精度,就會發現我們的行星實際上是在螺旋遠離太陽。2019年1月3日,地球到達了離太陽最近的軌道點:近日點。
  • 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現在問題就來了,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以其強大的引力束縛著地球繞其公轉,而引力的大小又與質量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測出,由於太陽質量的持續損失,其引力也會隨之減弱,地球肯定會因此而遠離太陽。然而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推測是成立的,實際上的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 地球是死去的恆星嗎?太陽未來是不是也會變成行星?
    準確的說除了部分紅矮星以外,大多數天體都是恆星的屍體,或者至少是恆星屍體的一部分,因為根據恆星一生中發展階段不一樣,它們最終能達到的階段是不一樣的,那麼能形成屍體能形成地球的恆星是怎麼樣的呢?黃矮星:太陽就是黃矮星,它終生不會有太大改變,晚年期會成為紅巨星,最後會外殼擴散成行星狀星雲,內核失去輻射壓支撐坍縮成簡併態碳氧白矮星,這是電子簡併力支撐下的物質,或者更大質量的還有氧、氖和鎂白矮星,但沒有鐵核白矮星,
  • 如果有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看看會發生什麼?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1立方釐米黑洞有多大。 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這裡說1立方釐米只能理解為黑洞的史瓦西半徑球形體積,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計算,1cm^3體積的黑洞,史瓦西半徑約為0.62cm,我們地球的史瓦西半徑約9毫米,因此這個黑洞比地球質量要小。
  • 如果有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靠近地球,會發生什麼?
    如果一個一立方釐米的黑洞接近地球,會發生什麼?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1立方釐米黑洞有多大。黑洞本身實質在奇點,而奇點是沒有體積的,或者說無限小體積的。理論上認為,在宇宙大爆炸時,會產生很多原初黑洞,很小很小,但迄今沒有發現。而現在發現的黑洞,都是大質量恆星爆發後形成的,形成這些黑洞的原恆星一般要在40倍太陽質量以上,或者中子星達到了奧本海默極限,也就是約3個左右的太陽質量,才會坍縮成一個黑洞。因此現在發現宇宙黑洞最小的也在3倍太陽質量以上。
  • 若用比鄰星替換太陽,地球會變成怎樣?科學家:太陽系或面目全非
    如題,假如用比鄰星替換了太陽,地球會變成什麼樣?看到這一問題,很多人或許想問,比鄰星是什麼,它與太陽有何區別?比鄰星與太陽相似,也是一顆恆星。但此恆星非彼恆星,比鄰星屬於紅矮星,而太陽屬於黃矮星,紅矮星的質量通常要比黃矮星的質量小許多,比鄰星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