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在不斷的擴大,每年增加15釐米

2021-02-15 宇宙解碼

    說到太陽跟地球之間的關係,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並不陌生,因為地球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生活的這個地方就叫做地球,而地球又是在太陽系之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太陽是我們所圍繞的主恆星,地球跟太陽之間是主副的關係非常的親密。

    

    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地球不斷的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但是地球其實每年都在逐步的遠離著它所圍繞的這顆恆星運轉,而且有科學家探測到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每年最起碼要增加15釐米,雖然不知道科學家是如何精確的計算出這個距離,但是真的非常擔心地球是不是有一天真的會遠離太陽,成為宇宙之中一顆飄忽不定的行星呢?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

    關於我們人類最終走向滅絕的原因,其實科學家已經提出了很多不同的設想,比方說有一些小行星撞擊地球,就像是之前的恐龍時代的滅絕,或許我們人類也會面臨這種巨大的災難最終而走向滅絕。還有就是我們人類自己對於環境的影響,比如說現在的全球氣溫變暖,或者是一些巨大的核戰爭,在就是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災害,像是巨大的火山爆發之類的都有可能嚴重的影響著我們人類的生活,導致我們人類走向滅絕也是有可能的。

    不過科學家卻表示,其實地球跟太陽之間的這個距離不斷的擴大,那麼即便以上這些有可能影響我們人類生存的因素不會發生,但是這個距離不斷擴大是確實存在的,等到擴大達到一定的程度,地球不再圍繞著太陽周圍做公轉運動之後,那麼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肯定也是最終走向滅絕的命運。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表面,之所以能保持現在比較適宜各種動植物生活的溫度,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於太陽光的影響,如果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那麼地球表面的溫度勢必也就會越來越低,而這個時候,我們人類所生存的環境肯定就會變得越來越冷,當冷到一定的程度的話,地球上就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這對於我們人類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當地球的生態環境降到不可逆轉的程度時候,地球上就會出現大滅絕的情況,不光是人類或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註定了都會絕跡。可能很多人都會感覺,地球跟太陽之間,每年只是遠離15釐米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值好像並不足以引起我們的重視。但是如果是百萬年後,千萬年,數億年後呢?,所以我們不能不引起重視,或許過去幾億年之後,我們地球的溫度真的會降低很多。

那麼關於地球跟太陽之間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距離不斷增加的原因呢?

    科學家關於這方面一直在爭論之中,其中有一部分科學家認為很有可能是太陽的核聚變以及太陽正在失去足夠的力量,從而導致太陽對於我們地球的吸引力也在逐步的減弱,那麼就會導致地球不斷的想要掙脫太陽的引力。

    當然,還有一些解釋則是認為很有可能是宇宙的膨脹效應,相信關於宇宙膨脹,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宇宙是在不斷的擴大,在宇宙之中存在著一些我們所看不到的暗物質,而這些物質也會影響到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不過關於這方面的原因,科學家只是一些推測,也並沒有任何的真憑實據能夠證明。

    不過有科學家宣布,他們已經找到了地球跟太陽之間距離不斷增加的具體原因,而他們認為,地球跟太陽之間之所以距離不斷的增加,其主要就是潮汐的相互作用,也就是這種相互作用,導致太陽跟地球相互的推離,從而讓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個原因現在只是科學家提出的一種解釋,至於是否正確還需要未來科學家逐步論斷才能夠確定。

    不過我們的地球距離太陽越來越遠這是無可改變的現實,不知道在幾億年之後地球的溫度會不會越來越低,甚至變成冰球呢?

相關焦點

  • 每年1.5釐米,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未來會越來越冷嗎?
    著名作家斯賓塞.詹森(Spencer Johnson)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太陽和地球,雖然地球似乎一直在圍繞著太陽穩定地運行,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遠離速度為每年1.5釐米。
  • 什麼原因導致的地球正在遠離太陽?
    在轉圈的過程中,據科學家核算,地球大約以每年15釐米的速度遠離太陽。 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地球表面,之所以能保持現在比較適宜各種動植物生活的溫度,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於太陽光的影響,如果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那麼地球表面的溫度勢必也就會越來越低,而這個時候,我們人類所生存的環境肯定就會變得越來越冷,當冷到一定的程度的話,地球上就會發生可怕的變化。
  • 科學家:太陽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在不斷擴大
    其實宇宙處在一個膨脹的狀態中,而月亮和地球上距離也不是穩定不變的,相反,它們越來越遠了。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也在變化中,其距離在不斷地擴大中。人類不知道宇宙的邊界到底在哪裡了,僅僅只知道宇宙是越來越廣闊了。那麼,要是宇宙再這樣膨脹下去,會對人類產生影響嗎?
  • 地球正在遠離太陽,每年1.5釐米,從地球誕生已經5萬公裡
    距今45億年前,地球誕生。從那個時候開始,地球就圍繞著太陽以一個橢圓形的軌道運行,似乎亙古不變。然而NASA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現在的地球相比46億年前,已經和太陽拉開了5萬公裡的距離。這又是為什麼呢?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我們所在的地球每時每刻都在圍繞太陽作周期性的公轉,地球和太陽之間始終維持著一個相對穩定的距離,而地球公轉軌道是一個近似圓形的橢圓,說是近似圓形,是因為軌道偏心率非常低,僅有0.016722,正是這個偏心率的存在,使得在地球和太陽的距離上存在著一個近日點和一個遠日點。那麼,如果地球向太陽方向靠近20釐米,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那麼,如果地球向太陽方向靠近20釐米,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太陽內部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主要通過熱輻射的方式穿過日地之間茫茫的宇宙空間,這部分空間雖然物質非常稀少,但是也存在著一定量的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來自太陽的熱輻射會被這些物質進行一定程度地吸收、反射和折射,從而隨著距離的增加,太陽輻射能量到達目標星體上的總量會逐漸呈下降趨勢,這也是通常會何距離恆星距離越遠行星表面溫度越低的原因。
  •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業界流傳著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始終摸不著頭緒,直到後來對太陽、地球有了一定了解後,才發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它們。
  • 月球以每年3.82釐米的速度不斷遠離地球,會對地球產生什麼影響?
    如果是這樣,那月球在未來對於地球的影響就會非常小,可是事情往往會出人意料,月球的質量和體積的確不會輕易發生改變,可是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卻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是怎麼回事?根據科學家對月球軌道的研究探索,發現月球正在以每年3.82釐米的速度在遠離地球。雖然這樣的速度對於天體之間的距離來說實在是微不足道,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了。
  • 宇宙正在不斷擴大嗎?
    我們的宇宙如同正在燃放禮花一樣,正以飛快的速度向外延伸,於是星系間的空間也在不斷擴大。有位科學家曾打過這樣一個比方,他說:「如果把星系比作葡萄乾,那麼,宇宙就是一個已經烤好了的正在膨脹的葡萄乾麵包。」意思是說,葡萄乾的大小並沒有變,但是空間在擴大。
  • 每年3釐米,月球正在遠離地球,看不見月球對人類的損失有多大
    其實不然,月球對地球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可能在古時候,人們對月球的認知只有給地球的夜晚帶來一絲光亮。但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發現月球對地球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照亮地球夜晚的工具。月球對地球乃至人類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天體。因為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生命文明就不能發展成如今這個樣子,說不定連生命的誕生和延續都成問題。那麼,月球為什麼會對地球這麼重要呢?
  • 太陽和地球比誰大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我們住在地球上,每天都能看見太陽和月亮,那麼太陽、月亮還有地球都有多大呢?  太陽、地球有多大?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也是太陽系最大的天體。地球直徑只有12756千米,而太陽的直徑卻達到139.2萬千米,這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我們通過簡單的數學計算就能得出太陽的體積相當於地球的130萬倍。地球和月球相比,月球的半徑只有1736千米,約為地球半徑的四分之一。
  • 月球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離開地球,這是為什麼?
    電視節目裡說到月亮正在朝遠離地球向太陽靠近的方向移動。為什麼會這樣?這一現象又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呢?月球的軌道(環繞地球的圓形軌道)的確是在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變大。(月球的軌道半徑為384,000公裡。)
  • 地球上四季分明和太陽有什麼關係
    他們推測,太陽最初是在一個星雲中誕生的,整個太陽系中也只有地球距離太陽的溫度剛好適合生命存在,雖然金星和火星都處於宜居帶上,但是金星的表面溫度是447度,火星表面的溫度確實是81度。這兩個星球上,如果真的有生命存在,他們與地球上的生活形態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 如果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點,我們人類會如何?
    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點,我們人類會如何?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在地球上,地球是處於太陽系之中的,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為我們提供光跟熱,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上就不會有我們人類誕生了。
  • 氣溫逐漸升高,與地球和太陽距離有關?真實情況讓人意想不到
    眾所周知,近現代以來我們人類的工業發展日漸發達,由此我們對地球的一些資源需求也是越來越大了,同時也給地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比如環境的汙染,「溫室效應」的加劇,導致我們球的氣溫現在逐年都在升高,給我們的生活也帶來了極大的苦楚。
  • 如果站在和太陽一樣遠的距離上看地球,地球有多大?你知道多少?
    太陽 - 拍攝於國際空間站 2017.11.20(圖片來自微博@NASA探索)那麼日地距離的一半是距離地球7355萬千米處,那麼我們看到的地球是在地表看到的7355萬千米分之1釐米大小,也就是7355億分之一大小,我們前面說過,地球的直徑是12756千米,那麼我們看到的地球大小就是地球的直徑乘以日地距離的一半
  • 地球正在遠離太陽,而最後又會撞向太陽?這是為什麼?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測量地球軌道距離太陽的平均距離就會發現,每年地球平均遠離太陽1.5公分。愛因斯坦的理論是地球最後撞向太陽的真正原因。下面先說下為何地球目前正在遠離地球。,如果太陽引力減小,地球軌道勢必會遠離太陽,太陽引力增加,軌道就會減小。
  • 地球災難倒計時!臭氧層空洞不斷增加,未來數十年或持續擴大
    舉報   在上世紀70年代,來自英國的科學家通過觀測發現,南極上空平流層中的臭氧含量,正在不斷減少
  • 太陽以每秒400萬噸速度損失質量,當質量為0時,地球將何去何從?
    文/仗劍走天涯太陽正在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屆時地球將何去何從?首先大家不要懷疑這則信息的真實性,400萬噸的質量損失是科學家根據最頂尖的儀器,測量出太陽在地球軌道上的單位面積,通過地球的表面積公式,除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地距離為半徑的球體表面積,最後與地球上的平均輻射功率相乘得出的太陽輻射總功率,再根據著名的愛因斯坦質量方程E = MC^2得出的具體數據。
  • 我們該如何測量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
    然後我們利用已知的行星間的距離的關係去換算,得到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自1961年以來,我們已經可以使用雷達來測量星體之間的距離。我們向另一顆行星(或月球或小行星)發送雷達信號,並測量雷達回波返回所需要的時間。在雷達之前,天文學家們不得不依靠(不那麼直接的)幾何方法。想要測量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首先要找到地球和其它行星之間的相對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