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在遠離太陽,每年1.5釐米,從地球誕生已經5萬公裡

2020-12-04 紫俠號

距今45億年前,地球誕生。從那個時候開始,地球就圍繞著太陽以一個橢圓形的軌道運行,似乎亙古不變。然而NASA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現在的地球相比46億年前,已經和太陽拉開了5萬公裡的距離。

這又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在運行,以人類短暫的生命去看,這些軌道幾乎是恆久不變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NASA發現,2019年地球的近日點比去年遠了1.5釐米,而且幾乎每年都是如此。宇宙中的每一顆天體似乎都在做著這樣的偏離運動。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定律表示,宇宙中每一個質量天體都在吸引著宇宙中的其他質量,在一定區域內,最大的質量控制著其他東西的運行,這些小質量天體都圍繞著一個中心天體旋轉。如果中心天體的質量不變,那引力就不會改變。

地球和太陽系內其他天體之所以都在緩慢遠離太陽,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太陽的質量發生了改變。

我們知道,太陽在不斷對外釋放能量,其內部一直在進行著劇烈的核聚變。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太陽的質量。45億年來,太陽已經消耗了其質量的0.03%,約相當於燒掉了一顆土星的質量,每年損失約470萬噸物質。按照萬有引力定律,中心天體質量的變化,也會引起圍繞它旋轉的其他天體的軌道發生變化。

雖然這一過程非常緩慢,不容易察覺,但天文學家可以和清楚的計算出每年1.5釐米的變化,答案非常明確。

現如今,人類還沒有掌握可精確測量太陽和地球之間距離的技術。但我們知道,這種遠離必然發生。這是人類數千年來知識和理論的結晶,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觀察來得出我們期待的結果。如果它們被證實了,那就是人類理論的自證。如果還沒有得到證實,那一切皆有可能。

如果地球沒有以每年1.5釐米的距離遠離太陽,那我們所有的理論都需要重頭再來,但地球必須遠離太陽的理論是如此簡單,我們沒有找到任何可以反駁這一觀點的看法。

這就是理論物理學的本來面目,也是人類思想可以上升到的最遠的地方。

相關焦點

  • 每年1.5釐米,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未來會越來越冷嗎?
    著名作家斯賓塞.詹森(Spencer Johnson)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太陽和地球,雖然地球似乎一直在圍繞著太陽穩定地運行,但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事實上,地球正在悄悄地離開太陽,遠離速度為每年1.5釐米。
  •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業界流傳著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始終摸不著頭緒,直到後來對太陽、地球有了一定了解後,才發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它們。
  • 地球每年遠離太陽1釐米,為何10億年後會因為太熱而不適宜生存?
    我們都知道太陽燃燒的原理和氫彈的原理有點類似,都是核聚變反應。而核聚變反應前後,會損失一部分質量,這部分質量會以能量的形式釋放出來。那麼問題就來了,按照這個想法來看,太陽每天燃燒都會損失質量,所以引力就會變小,那地球就應該會越來越遠離太陽。
  • 每年3釐米,月球正在遠離地球,看不見月球對人類的損失有多大
    其實不然,月球對地球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可能在古時候,人們對月球的認知只有給地球的夜晚帶來一絲光亮。但隨著科技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發現月球對地球來說不僅僅是一個照亮地球夜晚的工具。月球對地球乃至人類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天體。因為如果沒有月球,地球的生命文明就不能發展成如今這個樣子,說不定連生命的誕生和延續都成問題。那麼,月球為什麼會對地球這麼重要呢?
  • 地球為什麼會以螺旋狀遠離太陽?
    在過去的45億年裡,地球以橢圓的軌道繞著太陽運行,就像銀河系和宇宙中所有其他成熟的恆星系中所有圍繞恆星運行的行星一樣。但沒有想到的是:地球的軌道軌跡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不變,而是呈螺旋狀向外運動。2019年,我們的近日點比去年遠了1.5釐米,比前年更遠。
  • 太陽燃燒會損耗質量,所以地球會遠離太陽,那地球會越來越冷嗎?
    在太陽的引力束縛之下,行星、矮行星、衛星和小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有序運行,而太陽引力下降就代表著太陽對於太陽系中所有天體的束縛能力下降,那麼這些天體也就必然會逐漸遠離太陽,其中自然也就包括我們的地球。地球在逐步遠離並不是一個單純的理論問題,人類通過對水星的探測研究,早已發現了水星軌道的細微變化,並以此計算得出了太陽的引力常數的確處於減小的過程中。
  • 地球正以每年1.5cm的速度遠離太陽系
    人類在地球上所存在的時間對地球來說都不過是曇花一現的一瞬間而已。人類對地球的認識都還不夠,對地球之外的東西所知道的就更少了。不過現在,根據科學家們的觀察,地球正在不斷地遠離太陽而去。太陽是地球上最大的熱量來源。在人類還沒有誕生的時候,太陽就一直普照著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對於人類來說,人類的生存生活都離不開太陽。如果某一天太陽消失了,那人類就會因為嚴寒也從地球上消失。不僅是人類,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會消失。此後,或許過不了多久,地球就會變成與火星木星一樣,成為一顆沒有生命的星球。那為什麼會出現地球離太陽遠去的現象呢?
  • 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現在問題就來了,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以其強大的引力束縛著地球繞其公轉,而引力的大小又與質量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測出,由於太陽質量的持續損失,其引力也會隨之減弱,地球肯定會因此而遠離太陽。然而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推測是成立的,實際上的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 什麼原因導致的地球正在遠離太陽?
    在轉圈的過程中,據科學家核算,地球大約以每年15釐米的速度遠離太陽。 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有的說是太陽內部核聚變正在衰減,對地球的引力作用正在逐漸削弱,地球也就不斷掙脫而去;有的說因為世界的膨脹效應,整個世界都在膨脹,星際之間互相間隔變大也是正常操作;而日本科學家則宣布,真實原因是潮汐的相互作用,導致地日相互推離
  • 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正在不斷的擴大,每年增加15釐米
    其實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雖然地球不斷的在圍繞著太陽做公轉運動,但是地球其實每年都在逐步的遠離著它所圍繞的這顆恆星運轉,而且有科學家探測到地球跟太陽之間的距離,每年最起碼要增加15釐米,雖然不知道科學家是如何精確的計算出這個距離,但是真的非常擔心地球是不是有一天真的會遠離太陽,成為宇宙之中一顆飄忽不定的行星呢?那麼到那個時候,或許我們人類就無法在地球上生活了,也許最終會走向滅絕吧。
  • 太陽帶著地球每秒狂奔240公裡,為何夜晚星空看起來卻變化不大?
    ;公轉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圍繞太陽一圈的時間為365天,也就是一年,科學家計算出地球公轉速度為30公裡每秒。太陽帶著地球每秒狂奔240公裡根據科學家們觀測和分析,銀河系的長度為10萬光年,太陽與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為2.6萬光年,根據計算太陽圍繞銀河系一圈需要2.5億年,由此可以計算出太陽的公轉速度為240公裡每秒,也就是86.4萬公裡每小時,這個速度是普通速度(時速1000公裡)的864倍、旅行者1號(最高時速6萬公裡)14倍,
  • 月亮距離地球最初不足10萬公裡,為啥一直在遠離?不只因潮汐作用
    月亮是距離我們最近的自然天體,和人類地球生命的共存關係也很密切,然而實際上它正在漸漸遠離我們,速度大致是每年遠離3.8釐米,在其形成以來的幾十億年中,它已經遠離了10萬公裡以上。月球剛形成的時候,距離地球很可能不足10萬公裡,月球圍繞地球運行一周的時間也不足10天,但是那個時候的月球也沒有如今這麼大,因為月球要清空地球周圍行星環上的碎塊物質也需要數億年的時間,而且也會有其他外來的行星和彗星等天體撞擊到月球上。
  • 地球正在遠離太陽,而最後又會撞向太陽?這是為什麼?
    目前來說地球正在遠離太陽,但是並不會一直遠離,在未來又會慢慢的螺旋靠近太陽,最終和我們的母恆星融合。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今天遠離的原因是什麼?未來靠近的原因又是什麼?
  •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
    太陽每秒損失400萬噸質量,根據萬有引力,地球會遠離太陽嗎?大家都知道,地球能夠處於宜居帶上面,並且誕生出大量的生物,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太陽的存在,太陽每時每秒都在不斷的向太空當中輻射出大量的光和熱,而地球就是接收這些光和熱的一個重要的行星,而除了光和熱之外,地球能夠基本穩定在宜居帶當中,和太陽的引力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而我們也知道,引力的大小,是和質量成正比的。
  • 地球遠離或者靠近太陽20釐米,它會變成冰球,或是火球嗎?
    離太陽越近的話溫度自然會越高,離太陽越遠的話溫度自然就會越低,這是一個非常常識性的溫度,很多人都知道,因為絕大部分星球的溫度都是來自於太陽的輻射,太陽的輻射強度會隨著距離的增長而削弱,因此離太陽遠近決定著這個星球的溫度,或許有的人會說金星的平均溫度要高於水星,可是水星才是離太陽最近的星球,其實這都是因為金星的溫室效應太嚴重了,而且平均溫度也比水星高處不了多少,並且金星的最高溫度才485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就是在這樣一個周期內,地球以太陽為其中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圍繞著太陽公轉,距離太陽最近的距離約為14710萬公裡,最近距離約為15210萬公裡,科學家們將日地平均距離值149597870公裡作為一個天文單位的標準值沿用至今。
  • 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如果變化20釐米,會有影響嗎?
    就是在這樣一個周期內,地球以太陽為其中一個焦點的橢圓軌道圍繞著太陽公轉,距離太陽最近的距離約為14710萬公裡,最近距離約為15210萬公裡,科學家們將日地平均距離值149597870公裡作為一個天文單位的標準值沿用至今。
  • 科學家發現地球正遠離太陽,是什麼原因導致?或許和你也有關
    眾所周知,在美麗的太陽系中,地球作為唯一已知存在生命跡象的星球,是那麼的特殊,又是那麼的巧合。因為太陽的存在,地球才誕生了人類文明。然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大,意味著地球正逐漸遠離太陽,離開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箇中原因。
  • 地球正在剎車,自轉正在變慢,或引發更多大地震
    月球正在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離開地球,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已經由阿波羅計劃放置在月球上的反射裝置精確測出
  • 如果地球和太陽距離縮短1000公裡,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看後大吃一驚!
    地球離太陽的距離大約1.5億公裡。由於公轉軌道為橢圓,近日點為147:098:0公裡。遠日點為152:097:751:0公裡。中間相差500萬公裡左右。如果按這個數值計算,地球離太陽距離再近1000公裡,那對地球的影響應該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就這微乎其微的1000公裡差別,就足以打破地球上的生態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