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業界流傳著一句名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它的深層含義,始終摸不著頭緒,直到後來對太陽、地球有了一定了解後,才發覺這句話完全適用於它們。
在偌大的太陽系中,太陽是一個中心體,除了八大衛星圍繞著太陽運動之外,地球也不例外,它無時無刻都在圍繞太陽穩定運行。不過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並非一成不變,只是人類的能力有限,無法觀測到罷了。其實我們所處的地球正在悄悄地遠離太陽,差不多每年有1.5釐米,這一距離看似很短,日積月累地球離太陽會越來越遠,那我們是怎麼知道地球正在遠離太陽呢?地球以每年1.5釐米,正悄悄遠離太陽,地球環境會發生巨變嗎?
「信使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
這得多虧了「信使號」探測器傳回的數據,它於2004年8月3日首次發射升空,承載著很重的任務,主要是探索距太陽最近的水星,到2011年時,它成功進入到水星的軌道,並在之後的4年裡傳回大量關於水星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分析,科學家發現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這4年內,太陽的日心引力常數一直在減少,從而導致水星的運行軌道正在向外移動。不僅水星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他星體也是這樣。太陽越遠的同時,遠離太陽的速度就更快,根據了解到的信息,科學家利用相關的數值計算出地球與太陽間的距離。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相當於一個天文單位,於是得出一個答案,地球正以每年1.5釐米的速度離開太陽,那麼這所有的一切都是誰導致的呢?
日心引力常數是什麼?
首先得搞清楚什麼是日心引力常數,它是指太陽的質量與引力常數的比例,常數並不會改變,造成這種現象的可能是太陽的質量。自從太陽誕生後,便源源不斷向外發光發熱,它的所有能量全部來自於核聚變反應,在這種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氫原子和不斷聚變成氦原子核,在這一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
在愛因斯坦生前曾說過,能量與質量是可以相互轉換的,存在固定的當量關係,因此可以得出太陽在釋放能量的同時,也會損失相應的質量。以智能方程式可以推算出太陽每秒鐘會損失約426萬噸的質量,質量減少引力也會隨之縮減。所以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這就是背後的原因。
太陽質量減少會對地球有影響嗎?
既然太陽的質量正在減少,引起不少科學家的擔心,會不會地球離太陽越遠的同時,接收到的能量也越來越少了。地球因有了太陽提供的光和熱,才保持著穩定的環境,如果它遠離地球會越變越冷嗎?其實這一問題無需擔心。太陽每秒都在損失質量,引力也隨之縮減,對太陽而言,這點損失根本不算什麼。
在已過去的46億年裡,太陽也只損失總質量的0.03%。預計在50年後,它會膨脹成一顆紅巨星,悄悄抵達地球軌道附近,最終將地球吞噬,所以我們根本無需考慮太陽質量的損失,會不會給地球帶來什麼影響?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太陽核聚變的同時,會生成氦元素。長期堆積起來,會使核反應殼層不斷擴大,釋放的能量也會越來越多。
換而言之,未來的地球並不會越來越冷,而會繼續熱下去,人類無法改變這種情況。因為太陽無時無刻的釋放能量,地球的表面溫度也會隨之上升,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全球氣候變暖,太陽散發的能量越來越多,倘若未來有一天地球的溫度升高至50攝氏度,所有的液態水可能被蒸發殆盡,地球也不再適合人類居住了。你們認為太陽與地球間還存在著什麼關係呢?可以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