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的潮汐相互作用,月球目前正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這一速率的直線外推法表明,在大約5億年內都不太可能發生日全食,因為那時月球將比天空中的太陽顯得更小。但正如其他人所指出的,事情並非這麼簡單。
圖解 :MRO從火星軌道上拍攝的月球和地球。目前,地球的自轉和一天的長度因為月球(質量是地球的1/81)的存在,每百年延長約2毫秒。
首先,隨著地月距離越來越遠,潮汐相互作用的強度降低,衰退率也隨之降低。
第二,衰退的速率取決於地球上海洋和大陸的結構,因為潮汐會對地球自轉產生拖延影響。
第三,隨著太陽的演化,其直徑逐漸增大。
第一個因素將最後一次日食的時間推遲,第三個因素使其更接近現在,第二個因素只是模糊了計算。
圖解:地-月系統的圖顯示潮汐隆起如何被地球的自轉推進。月球對這個隆起偏移量施加的淨力矩,造成地球自轉速度的減緩。
把所有的細節放在一起,最近一次規律性的日食可能會發生在6.5億年後。
等一下——事情變得更複雜了。月球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形狀並非恆定不變,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形狀也不是恆定不變的。因此直到未來12億年間,很可能會成為非常短暫的日食偶發時代。
圖解:模擬由月球觀察在2007年8月28日出現的月蝕開始及完結的情況
屆時我們真的會在乎嗎?我們已經有了能夠從太陽系其他地方提供非凡新視野的宇宙飛船,比如卡西尼號探測器所探測到的令人驚異的土星日食。
如果智慧生命能再存活12億年,太空旅行可能會像在公園散步一樣平常。土星日食之旅可能只是場周末的家庭冒險。要知道,十億年前地球上最先進的生命形式可是一種原始的海綿狀生物!誰能預料到未來的人類會有什麼能力呢?
圖解:繪畫,反映出月蝕時,在月球表面可能觀察到的景象
月球上的日食是由於地球經過太陽前方,擋住了太陽光線而造成的。地球上的觀測者可以在月球日食期間觀測到月食。
圖解:日食發生時太陽、月球和地球的位置(不依照實際比例)
這種日食只出現在月球近邊部分和遠邊的較小部分,這些地區在天平動期間可以看到地球,從而構成了月球的可見部分。日食在月球日出和日落時出現,可視範圍延伸到近邊部分最遠區域,但很少會出現在月球的極地區域。
圖解:倍裡珠,攝於2017年8月21日日食食甚前4秒
當月球繞地球運行時,地球在近24小時內旋轉一周,但其在天空中的位置始終固定,即永遠不會改變。在太陽系內部,這與繞著其他行星、矮行星和一些小行星運行的其他月狀物或衛星形成鮮明對比。然而,這類情況在太陽系外部非常罕見。
圖解:1001年至2000年的日全食路徑,顯示地球各處都可以(有機會)看見日全食。這張圖是由50張NASA的日食路徑圖合併而成的。
上一次在月球上發生的日食是2019年1月20日的日全食,整個近邊和遠邊的較小部分均可觀測到。
圖解:2008年8月1日日食過程,拍攝於俄羅斯新西伯利亞,拍攝時間間隔為三分鐘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forbes-炸星星的四分衛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