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與地球距離剛剛好,正好能遮住太陽,這麼精確會是巧合嗎?

2020-12-03 李論科學

沒錯是巧合!但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那種神秘的巧合,例如有某種力量專門把月球放在了這個位置,而且月球在這個位置有利於地球生命的誕生、或者是更有利於人類的出現;

是專門為人類設計的。

不是這種神秘的巧合,而巧的是,人類正好出現在了這個時期,正好看到了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就存在一種特殊的關係。

月球目前距離地球的位置,剛好讓它在天空中看起來和太陽的視直徑(角大小)基本上一樣大。

大約為0.5°,這時多大呢?你伸出自己的手臂,把小拇指放在天空中,它的一半所佔的角度大約就是全天區360°的0.0014倍,也就是0.5°。

為什麼月球和太陽看起來一樣大呢?也就是在發生日全食的時候,它剛剛好能遮住太陽的盤面,看起來不大不小,正合適。

因為太陽、月球、地球之間目前的距離存在這樣這樣一種關係,太陽的真實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00倍,太陽確實很大,但是太陽和地球的距離恰好又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400倍。

這樣就造成了它們兩個看起來一樣大。那麼這種特殊的關係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這就要從地球月球這個系統的形成說起。

在太陽系大部分的行星以及質量比較大的天體都有自己的衛星,其中小行星帶以外的世界,尤其是四顆氣體巨人它們擁有著太陽系絕對數量的衛星。

而太陽系內部的四顆巖石行星只有地球和火星擁有自己的衛星。

目前我們認為衛星的形成無外乎這四種方式:

在形成行星的過程中,太陽系原始物質也形成了一些質量較小的天體,它們後來進入了大行星的軌道成為了一顆衛星。它本身就屬於太陽系的原始物質,是氣體巨行星衛星的主要來源。另外一種是來自於太陽系外的天體,進入太陽系後被太陽系的行星捕獲,形成衛星。其次就是在行星周圍的吸積盤中,也就是行星環中形成一些比較小的天然衛星。最後一個就是通過天體撞擊以後,產生大量的碎片,然後在行星軌道上形成衛星。這是太陽系巖石行星衛星的主要來源。

那麼月球呢?很明顯就是屬於最後一種,火星的兩顆衛星也是這麼來的,證據呢?阿波羅11號採集回來的月球樣本,表明月球和地球地殼的物質來源相同,以及月球密度較小也證明了月球來自於地球地殼物質。

新視野號對火星的研究,以及2016年的一篇論文也指出火星的衛星也來自於古來的撞擊,並且有證據表明當時還裝出了火衛三,但最終又落回了火星,目前只有兩顆衛星倖存。

所以說目前比較普遍認同的月球起源方式是大約40億年前地球與一顆和火星大小相近的行星發生了碰撞導致的。

碰撞造成了大量的物質碎片,它們大部分落回了地球,在長達數百萬年間地球整天遭受著隕石的吸積,也有一部分物質在軌道上凝聚成了月球,同時月球表面也遭受了大量的撞擊,並留下了一張麻子臉。

現在月球和地球特殊的距離造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比較特殊的天象,就是日食,認為全食、偏食和環食。

這三種不同的天象是由月球和地球的相對位置、距離的變化造成,當月球處在近地點的時候,又恰好經過了地球和太陽的連線,那麼月球就會遮擋著太陽,讓某些特定區域的人看到全食。

當月球沒有嚴格與地球和太陽處在一條直線的時候,月球這時經過太陽和地球中間的時候,半影投在地球上,那么半影經過地區的人就能看到偏食。

當月球恰好經過太陽和地球的連線,但沒有處在近地點的時候,月球看起來就比太陽的盤面小一些,因此我們就會看到環食。

這是現在月球、地球和太陽因為特定距離所發生的日食天象。但是並不一直是這樣,在月球剛誕生的時候,如果地球上當時有人的話,會看到不同的天象。

大約40億年以前,月球距離地球非常近,我們會看到一個巨大的月亮,此時地球的自轉也非常快,每天大約只有6到8個小時,每年要經歷1500天。

這時在地球上總是會看到日全食,沒有所謂的偏食和環食,因為月球的盤面非常大, 它總是會從不同的角度遮住太陽,使得全球的白天陷入黑暗。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月球的潮汐引力導致了地球自轉速度的減緩,但同時地球又把自己的自轉動量傳遞給了月球逐漸的月球在遠離地球。

知道今天地球今天自轉一圈需要23小時56分4.09秒,而月球現在距離地球已經足夠遠,平均距離38萬公裡,且以每年3.8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

按照這樣的速度,5.7億年後,地球將經歷最後一次日全食,也就是到那個時候月球在天空中的視直徑明顯會小於太陽,它再也不能完全遮住太陽的盤面。

再過數億年,偏食這種現象也會徹底消失,導致我們只能看到日環食。和火星目前看大的日食是一樣的。

所以說,月球自從誕生以後和地球的距離一直在發生著變化,變化的距離按照一定的物理規律在發展。

而巧合的是,目前正變到了和太陽看起來一樣大的時候,人類卻意外的出現,被我們看到這種特殊的距離。

你說這是不是一種巧合!如果沒有人類,誰還會在意月球會不會剛好遮住太陽。

相關焦點

  • 月球與地球距離剛剛好,正好能遮住太陽,這麼精確會是巧合嗎?
    沒錯是巧合!但不是我們一般認為的那種神秘的巧合,例如有某種力量專門把月球放在了這個位置,而且月球在這個位置有利於地球生命的誕生、或者是更有利於人類的出現;是專門為人類設計的。不是這種神秘的巧合,而巧的是,人類正好出現在了這個時期,正好看到了太陽、地球和月球之間就存在一種特殊的關係。
  • 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之間隱藏著巨大的謎團,是自然規律還是巧合?
    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都注意到,有時晴朗的天空,既能看到太陽,也能看到月亮。日月同輝不僅僅是小學課本上的一個成語,更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和月球圍繞地球的公轉周期不同而產生的,理論上除了每月的農曆十五不可能出現,其他時候只要滿足幾個條件,都可以觀察到,尤其在天氣晴朗,天空的能見度和明暗度又剛剛好的秋季,相對來說就很容易看到這種現象。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作者 宇宙探索2018原標題: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是巧合嗎?
    現代科學觀測表面,太陽的直徑大約是139萬公裡,而月球的至今大約是3476千米。從數值上看,太陽的直徑大約是月球的400倍,這意味著,假如月球和太陽與地球的距離相等的,那太陽如果是一顆籃球的話,那月球還不如一顆綠豆。
  • 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仿佛經過了精細計算!
    月球的存在是巧合嗎?它與地球間的距離,仿佛經過了精細計算!自人類有機會進入外太空,第1個登陸的星球就是月球,它是一個神秘的存在,月球上存在太多的未解之謎。其中包括月球到太陽和地球間的距離,竟然能夠形成最完美的日全食。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是巧合嗎?
    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月兩大天體在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基本相當。而事實是,月球的直徑只有3476.28千米;而太陽的直徑長達139.2萬千米,由此可見太陽的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二者在體積上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可以說月球在太陽面前猶如一粒沙子。
  •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太陽的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與地球的距離比也是400倍,為什麼如此巧合?
  • 月球背後六大謎團!詭異的數字究竟是巧合還是人為?
    不過如果大家認為月球只是一個簡單的衛星,那就大錯特錯了!它不僅影響著地球的潮汐,甚至還隱藏著好幾個至今未解的謎團!究竟是哪些奇怪的謎團呢?就和菸斗來看看吧。一、詭異的數字月球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38萬公裡。太陽離地球,平均距離約為1億5千萬公裡。
  • 我們能看到日全食是巧合嗎?還有其他行星也能看到嗎?
    日全食發生時,在地球視線範圍所及處,月球幾乎擋住了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整個太陽,因為兩者處於相同地球的觀測角度。為什麼月球的觀測角度會和太陽一樣?這只是巧合嗎?發生的機率又有多大呢?進一步提問——是否還有其他行星衛星也在其行星表面投射一個圓盤,與從該行星上觀察到的太陽完全匹配?有任何一種方式都可以接近嗎?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作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大概相當於130萬個地球那麼大;作為地球的衛星,月球的大小僅為地球的1/49左右。雖然太陽和月球的體積相差懸殊,但當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望向它們時,二者的大小卻顯得相差無幾。也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日月兩大天體在人類文明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地位基本相當。
  • 太陽直徑為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一切都是被設計好的?
    而事實是,月球的直徑只有3476.28千米;而太陽的直徑長達139.2萬千米,由此可見太陽的直徑約為月球的400倍,二者在體積上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可以說月球在太陽面前猶如一粒沙子。而太陽和月球之所以在我們看來幾乎是一樣的大小,微妙之處就在於日月兩顆天體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關係。
  • 宇宙是誰設計好的?地球人類出現是巧合?這個粒子例子說明什麼?
    宇宙是被人設計好的嗎?教你一個簡單的例子,似乎能解答疑問!如果引力過大,將會導致宇宙當中的恆星自身的燃料消耗殆盡,就不會產生太陽的核聚變,宇宙中也不會有光和溫度出現。整個宇宙中最神奇的星球莫過於是地球了吧,和太陽之間的距離適中,有著剛剛好的大氣層,充足的水資源。
  • 月球被潮汐鎖定,地球只能看到其一面,未來地球會否也被太陽鎖定
    月球被潮汐鎖定,地球只能看到其一面,未來地球會否也被太陽鎖定?許多人有疑問,地球和太陽之間也有潮汐鎖定吧,為什麼地球不會只有一面對著太陽呢,太陽系裡那麼多行星及衛星,為什麼僅月球被潮汐鎖定在地球上只能看到其一面,這本身是不是巧合?
  • 太陽直徑是月球的400倍,距離也是400倍,這一切是有人在安排?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地球自誕生以來,便有了一個忠實的伴侶,那就是月球。在人類科技並不發達的時候,太陽和月亮是我們所能見到的兩個最巨大也是最偉大的天體,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神一樣的存在。
  • 只能遮住太陽的40%,卻能靠溫差扭曲地面
    月球以百年不遇的絕佳位置遮擋住了絕大部分太陽,只留下極細的一個金色圓環。可以說,地球是太陽系唯一一個既能看見日環食又能看見日全食的天體。在其他行星上,要麼只能看見日環食,要麼只能看見日全食。那麼,你是否好奇過其他星球上的日食是什麼模樣呢?在距離我們非常近的火星上,也會出現日食的天象。不同的是,由於火星較大、距離較近的火衛一公轉周期非常短。我們的月球每27.3天公轉一圈,而火衛一的公轉周期僅有7小時39分鐘,因此火星上看到日出的機會要遠比地球更多。
  • 月球三大未解之謎:是巧合還是有人刻意製造的?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研究的對象,從古代的神話傳說到現在的載人登月等,都是人們對月球的探索。雖然技術的進步讓人們對月球的了解越來越多,但科學家們發現,關於月球仍然有很多疑問始終無法得到解決。並且甚至有人認為月球是外星人用來監視地球的場所,是外星人製作的。
  • 我們該如何測量月球和太陽的大小?
    你能說出如何測量太陽或月亮的直徑嗎?人眼不可能直接測量月球,太陽或任何其他天體的大小。主要原因是當我們看天空時,我們只能看到天體在閃爍,卻無法知道他們在多遠外閃爍。這意味著當你仰望天空時,所有的恆星和行星似乎與我們的距離相同。
  • 怎麼測量月亮到地球的距離?古希臘人用一隻手就可以
    上世紀美蘇太空軍備競爭時期,兩國都曾在月球表面放置反射鏡,所以現在測量地月距離既方便又精確:從地球發射一束雷射到月球的反射鏡上並反射回地球,根據光速和往返時間就可以算出地月距離。將地月距離作為未知量,為了獲得其餘3個量,古希臘人需要分4步走:認識到地球是圓的(球體)對古希臘人而言這個認知不算難,在海上總是會看到遠方船隻的桅杆比船身先露頭,仿佛是從海平面下升起來一樣;再者通過觀察月食,認識到月食的成因是地球的影子遮住月亮,而影子是圓的,也就能意識到地球是圓的
  • 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科學家如何測量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月球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古人對其稱頌不絕,中秋節來臨之際,不妨趁此時機細細了解一下這個近得遠在地球的星球,為你算算地球到月球的距離。地球到月球有多遠地球到月球的平均距離是384,400千米 。月球離地球近地點距離 為 35.7萬 千米 (就是地表到月表);距離地球最遠的遠地點距離為40.6萬千米(就是加上月球與地球的直徑)。 月球是離我們地球最近的星球。
  • 如果「阿菲波斯」撞擊地球,那隕坑會多大?撞擊前能否遮住月球?
    一、如果小行星99942阿菲波斯撞擊地球,會產生多大的隕石坑? 在2029年4月13日,一個1000英尺寬的名叫阿波菲斯(Apophis)的小行星將與地球擦肩而過(與地球的距離將小於2萬英裡),以至於亮度將達到3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