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正一步步遠離太陽,最終會脫離太陽系,成為流浪行星嗎?

2020-11-26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你知道嗎?不僅地球每年都在遠離太陽,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也一步步地遠離太陽,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裡面包含著兩個重要的物理學知識:核聚變,質能方程。我們來分析一下!

太陽燃燒的秘密

宇宙中的生存法則是:質量為王,質量不僅決定著一個恆星的壽命,還決定著它的命運。而這一切,又和它們的引力息息相關。

我們知道,質量越大的天體,引力也越大。在太陽系,太陽的質量佔據整個星系質量的99.86%以上,因此太陽內核的壓力特別高,溫度也急劇升高,達到了1500萬度和200多個大氣壓。

我們知道,想要使氫原子核發生核聚變,溫度要達到1億度左右,但是太陽內核溫度遠遠沒有達到如此高的溫度,又是怎麼引發的核聚變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在這麼高的溫度以及大氣壓下,構成物質的粒子以等離子態分布在太陽內核(區別於常見的:固態、液態、氣態)。

在等離子態下,物質很難保持原子狀態,而是原子核以及電子到處亂竄。原子核帶有正電,根據異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則,兩個原子核很難相互,因此非常難發生核聚變反應。

但在微觀世界裡,有一種現象叫做量子隧穿效應,意思是說,在宏觀世界中需要消耗非常多能量才能做成的事情,在微觀世界裡有一定的概率可以發生。

因此,太陽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緩慢著發生核聚變反應。這也是為什麼,太陽沒有像原子彈一樣一下子全炸了的原因。

地球為什麼會遠離太陽?

通過上文你一定了解了太陽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核聚變反應,核聚變釋放出了大量的能量跑向太空中,其中我們能接收到的太陽能量,其實非常少。

我們以金錢為例,假如太陽每秒鐘向宇宙撒錢,被人類每秒接收並利用的能量算是1元錢的話,這意味著太陽每秒要向宇宙撒23萬億元錢。

而太陽每秒散發的這些能量,最終都是以質量損失為代價。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我們知道,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只是匯率不同,這個匯率就是質能方程式:E=mc^2。

其中E是能量,而質量是m,匯率是c^2,其中c指的是光速,光速是常數:299792458m/s;那麼這個等式可以寫成:能量=質量*(299792458m/s)^2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能量和質量是一回事,損失能量也等於損失一定的質量,通過計算可以得知,太陽每秒鐘損失420噸的靜止質量。

雖然這個質量對於人類來說非常恐怖,但相比於太陽1.9891*10^30千克的質量,每秒鐘損失的質量佔比非常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隨著時間的增加,太陽累積消耗的質量越來越多。

我們知道,在宇宙中質量越大的天體,引力也越大。由於太陽每天都在減少質量,因此它的引力也在逐漸減少,而地球之所以圍繞著太陽轉動,是因為太陽引力的作用,當引力減小時,地球也會逐漸遠離太陽。

不過,地球大概每年遠離太陽1.5cm左右,這個距離對於日地距離的1.5億公裡而言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不會對人類造成什麼影響。

地球遠離太陽,對地球是好事嗎?

其實,地球遠離太陽,無論經過多少年,對地球環境都沒有較大的影響。這是由太陽的壽命以及日地距離決定的。

我們知道,太陽將會在50億年後迎來生命的終點,但它質量的減少,導致引力越來越無法控制核聚變,於是輻射能量增加,地球的溫度也會增加,大概20億年後,地球將不再適宜生物生存。

儘管地球每年遠離太陽1.5cm,但20億年後也只會遠離太陽300km,而目前日地距離為149,597,870,700米,所以,地球遠離太陽並不會對人類產生較大的影響。

總結:

通過核聚變反應我們知道,太陽每秒鐘都在發生著核聚變,核聚變產生的能量以電磁波和中微子的方式散發到宇宙中。

通過愛因斯坦質能方程我們知道,質量和能量其實存在著等價關係,這意味著太陽損失的能量,其實對應著是一部分質量。

宇宙中天體的質量和引力大小有關,太陽不斷損失質量時,引力也會相應減少,因此地球會一步步遠離太陽,但由於每年遠離的距離非常微弱,因此不會對人類產生影響。

地球將會在20億年後不適宜人類居住,而地球20億年遠離太陽的距離,並不會引起地球環境發生較大的改變,因此也不會對人類產生較大的影響。

相關焦點

  • 月球正一步步遠離地球,如果它離地球而去,人類怎麼辦?
    可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往往非常殘酷,根據科學家大量的觀測研究發現,月球正一步步遠離地球而去。科學家通過大量的觀測發現,月球遠離地球的時間可能從很久以前就開始了,每年平均遠離地球約3.78釐米。雖然這個幅度非常非常小,但是只要時間夠漫長,終有一天,月球會離我們而去。月球從一開始距地球的十多萬公裡,走到了現在的38萬公裡。
  •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如果地球真是平的會怎樣?西媒:最終或脫離太陽系 西媒稱,地球是球形的,但人們對於一個平坦地球的想像卻從未停止過。
  • 「流浪行星」光臨太陽系,之前幾乎被人類遺忘,或許預示地球未來
    宇宙中存在著一些「流浪行星」,它們與地球最大的區別就是:流浪行星沒有一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繞之旋轉,這樣的星球也許在宇宙中多達數千億顆。科學家在搜尋銀河系中心時,就發現了大約10顆質量與木星相仿的流浪行星,但它們距離太陽系太過遙遠,還無法預測流浪行星接下來的行徑,但並不排除流浪行星的目的地會是太陽系的可能。
  • 太陽系的最終結局:所有行星都會離開,只留太陽一個「孤家寡人」
    太陽系的最終結局又是什麼?如果太陽「熄滅」人類應該怎麼辦? 因為宇宙本身在不斷膨脹,很多星系都在不斷的遠離銀河系,但是「仙女座星系」除外,大約40億年後,銀河系就會和仙女座星系發生碰撞,最終融合成為一個全新的星系,太陽系在這碰撞中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會成為新星系的一員,向著宇宙中的引力源繼續移動。
  • 太陽系的最終結局:所有行星都會離開,只留太陽一個「孤家寡人」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判斷,太陽系大約在46億年前,在一片分子雲中誕生,並且很大的概率是因為一個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爆炸釋放出的能量正好擊中分子雲,才促使了太陽的誕生,雖然太陽已經穩定的存在幾十億年,但是在數百億年後,太陽還能存在嗎?太陽系的最終結局又是什麼?如果太陽「熄滅」人類應該怎麼辦?
  • 流浪恆星正狂奔而來,攪亂太陽系並威脅地球
    太陽不是獨行者,在太陽系的附近有數以千計的其它恆星也同樣在圍繞銀河系中心運動。由於這些恆星之間複雜的引力關係,它們的相對位置並不固定,有些恆星會漸漸遠離,而有的會迅速靠近。格利瑟710距離地球約63光年,看起來它足夠遙遠,但這顆流浪的恆星正以約14.9千米/秒的速度向我們飛奔而來,預計在128萬年後與太陽系相遇!科學家們利用天文望遠鏡對數千顆恆星進行測量,預計在未來1500萬年裡大約有694顆恆星會運行到距離太陽15光年以內,其中有26顆會距離我們3光年、有7顆更接近到1.6光年以內。
  • 假如太陽突然消失了,太陽系平衡會被打破,地球的命運會如何?
    真正有可能讓人類終結的災難其實是來自於地球之外,我們要明白,太陽消失之後,整個太陽系的秩序就會徹底崩潰,沒有太陽存在的太陽系將毫無意義。在太陽消失之後,八大行星很快就會脫離現在的軌道,沿著公轉軌道的切面飛離太陽系。地球在500秒之後兩樣會沿著切著飛離出去,然後向著茫茫的太陽系外流浪。
  • 科學家發現地球正遠離太陽,是什麼原因導致?或許和你也有關
    眾所周知,在美麗的太陽系中,地球作為唯一已知存在生命跡象的星球,是那麼的特殊,又是那麼的巧合。因為太陽的存在,地球才誕生了人類文明。然而,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不斷的增大,意味著地球正逐漸遠離太陽,離開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太陽,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箇中原因。
  •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
    太陽最終會成為「白矮星」,地球會演化成什麼?行星也有壽命嗎?我們知道宇宙當中的星體,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自身能夠發光放熱的恆星,另一類則是自身不能發光放熱的恆星。在太陽系中,太陽就是一顆恆星,由於質量足夠大,內部啟動了熱核聚變反應;而其他圍繞太陽旋轉的星體,則都是行星,包括我們的地球在內。宇宙中的恆星通常都是有壽命的,而且通常恆星的質量越大,壽命就越短暫。我們的太陽是一顆質量比較小的黃矮星,大概能夠在宇宙中燃燒100億年左右,目前已經燃燒了接近50億年,度過了100的壽命。
  • 流浪的行星進入太陽系會怎樣?
    如果一顆行星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那麼它會被認為是一顆流浪的行星。它們不受任何恆星宿主的約束,其中一顆已經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被發現,它距離我們僅僅20光年,並且以每秒數百公裡的速度移動。我們稱它為太陽系的「入侵者」。它的大小是地球的17000倍,擁有強大的磁場。如果它闖入我們太陽系,事情可能會變得非常糟糕。如果我們不幸與這個巨大的外星物體發生碰撞,地球將會被徹底摧毀。如果沒有發生碰撞,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的軌道將會被擾亂。
  • 太陽成為紅巨星的時候,會不斷吞噬內行星,地球和人類怎麼辦?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也是太陽系唯一的智慧生命星球。太陽系內太陽而誕生,太陽的質量佔到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是當之無愧的老大。正是有了太陽的管理,才有了穩定和諧的太陽系,才會有地球生命的誕生,有人類的誕生。太陽系是一個單星系系統,相比那些雙星系統,三星系統,是一個非常穩定的系統。
  • 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現在問題就來了,太陽正以每秒400萬噸的速度損失質量,地球會因此而遠離太陽嗎? 大家都知道,太陽是以其強大的引力束縛著地球繞其公轉,而引力的大小又與質量成正比,因此可以推測出,由於太陽質量的持續損失,其引力也會隨之減弱,地球肯定會因此而遠離太陽。然而從理論上來講這種推測是成立的,實際上的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
  • 《流浪的地球》太陽晚期膨脹地球會被淹沒?有沒有可能自動逃逸?
    看過流浪的地球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太陽系末期,太陽因為引力失控,可能會向太陽系擴散。屆時水星,金星,地球,都可能被太陽吞沒。這種情況下,地球就需要搬家了。尋找另外一個恆星來依靠。小編也曾是一名理科學霸,看了這部劇,小編想做一回槓精,決心跟編導槓上一把。太陽系末期,太陽是不是會真的淹沒地球?地球有沒有可能因為太陽的引力減弱而逃逸出太陽系?小編想通過自己學到的物理知識,做一個簡單推演計算。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太陽能為其它星球帶去光和熱。
  • 若太陽死亡,太陽系哪些星球能倖存下來?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雖然太陽只是宇宙中一顆十分普通的恆星,但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它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矮行星、星際塵埃等天體,都在太陽的強大引力作用下環繞太陽公轉。那有人就問了,如果太陽死亡,太陽系會變成什麼樣?會有哪些星球能夠倖存下來呢?我們地球會變成什麼樣?
  • 地球一旦停止了自轉,真的能夠去太空流浪嗎?
    宇宙的範圍可以說是非常的大的,在太陽系當中有這麼多的行星,但是拋開太陽系來說,如果我們放眼整個銀河系的話,會發現銀河系的星系也是非常的多。但是所有的形體他們都是有壽命的,哪怕是太陽中,有一天也會將裡面的所有能源全部耗盡,到時候太陽就會變成紅巨星。
  • 硬核科幻《流浪地球》:停止自轉的地球真能去流浪嗎?
    從地球原有軌道到遙遠的比鄰星,按照小說而言,這是一場長達2500年、需要100代人才能完成的恢弘計劃,它分為了五個階段:(1)剎車階段:憑藉赤道上的「行星發動機」的巨大推力,使地球停止自轉;(2)逃逸階段:全功率開動行星發動機,使地球加速駛出太陽系;(3)先流浪階段: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
  • 太陽系出現第九大行星?神秘天體闖入太陽系,被太陽「控制」
    眾所周知太陽系是有八大行星的,這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不過大家知道嗎?太陽系曾經是有九大行星的,這第九顆行星就是冥王星,只是後來它被重新劃入了矮行星行列,從此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
  • 深度剖析《流浪地球》:地球能停止自轉嗎?停轉後會被海洋淹沒
    :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後的加速,駛向人類選定的新家園「半人馬座比鄰星」;(4)後流浪階段:駛出太陽後,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利用500年時間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然後滑行1300年;然後調轉發動機,利用700年進行減速;(5)新太陽時代:地球泊入比鄰星軌道,成為比鄰星的衛星。
  • 地球正遠離太陽而去?和每秒鐘消失的426萬噸物質有關
    世人皆知宇宙在膨脹,地球也棄太陽獨自流浪。放心這不是天馬行空時的精神紊亂,這是有科學數據證實的,但我們完全不用苦惱,和企鵝肩並肩還要經歷許多磨難。地球自轉的同時仍在繞著太陽公轉,宇宙中大多星體可以說都是繞著各自母體轉動,長期它們形成了有規律的封閉性的橢圓軌道,每個周期軌道只產生微小的變化,實際上我們如果可以站在太陽系外或者足夠高的視野,我們會發現,不僅地球,太陽系其他行星都在離太陽而去,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呢?